• 12月24日 星期二

比尔·陈:我在Quora上被称为“五毛”,理解中国不能人云亦云

编者按:比尔·陈(Bill Chen),新加坡华裔,外网“知乎”Quora上知名答主,曾在Quora上回答过非常多与中国相关的问题,且观点相对理性客观、富有事实依据,进而被一些人标签化为“亲中份子”。Quora上甚至专门有人以此发问:“其他新加坡人如何看待比尔·陈的亲中国立场?”,反响热烈。

观察者网也曾编译过比尔·陈在知乎上的问答,收获热烈反响。那么,“中国”对于比尔·陈这样的华裔而言,究竟是怎样的存在?在他的眼中,中国与美国、亚洲国家的关系将如何演变?观察者网专访了比尔·陈,邀请他谈一谈他眼中的中国。

比尔·陈:我在Quora上被称为“五毛”,理解中国不能人云亦云

观察者网专访Quora知名新加坡华人答主比尔·陈

【采访/ 观察者网 白紫文】

观察者网:第一个问题与您的个人经历有关。您经历过什么特别的故事、从而影响了您对世界(尤其是对中美)的看法?您的观点在新加坡是主流么?在您看来,中国在新加坡的一般形象是如何的?

陈:我的经历,可以从两个故事说起。

第一个故事关于我的祖母。

我的祖母是广东东莞一位没有受过教育的农民。她不了解什么“共产主义”意识形态,只了解“收地”与“分地”。她还曾告诫我不要谈及共产主义,因为“玩共产、会没命”,那个年代参加共产主义可能会被杀死。我只记得小时候她对我说过这些。

我长到十几岁时,“共产主义”这个我不理解的遥远国度的“奇怪”发展方向,被我抛到了脑后。

待到我上大学时,奶奶已经回过好几次老家,她探亲访友,处理耽搁了几十年的家事。她回来后兴高采烈地谈到,她的侄女侄子们现在都用上了彩电和冰箱,甚至在寒冷的日子里可以用上加热器了。她对此印象颇深。

晚年的她回忆了一些二战以前中国的样子。她说,她们这一代人一直在受苦。只有少数幸运儿有机会上学,大多数人都总是在为下一顿饭发愁。战争持续不断,不是军阀,就是日本人。毒品、疾病、灾难、无处不在,死亡的阴影笼罩着几代人。求生的欲望产生了难以置信的动力,将绝望和贫困的人推往世界各地——这就是为什么在秘鲁和古巴这样遥远的地方也有唐人街的存在。

我最后问一次问她对共产党有什么看法的时候,她答道:共产党?他们恢复了秩序。

这大概就是为什么毛泽东的肖像会一直挂在天安门城楼上。毛泽东创造了一个史诗,把和平带回中国可远比指着月亮说“送个人上去并让他活着回来”不容易得多。

比尔·陈:我在Quora上被称为“五毛”,理解中国不能人云亦云

第二个故事关于我的留美经历。

在美国,开3、4个小时的车前往当地的大商场或打折中心,都不一定会跨越州界。你们可能对这种规模的陆地已经习以为常,但对我们这样生活在岛上的人而言,这感觉是很陌生的。有过这样的经历才让我明白,我们有多么渺小、脆弱。新加坡一无所有,只有人。回想新加坡的历史和现在取得的成就,新加坡一定是在很多事情上做对了的,而一个诚实有效率的政府执政的连续性,显然对此有所贡献。

我还记得圣路易斯的一个寒冷的圣诞节早晨。不出所料,街上除了乞讨的乞丐,几乎空无一人。乞丐们都是黑人,很多还是40岁以下的年轻人。那次经历并不算可怕,因为那个清晨还算明亮,而且我也避开了市中心。

但这却引人深思。非裔美国人占美国人口的12%,为什么他们会成为无家可归者和市中心的核心居民?为什么比起白人或亚裔美国人,我会更害怕某些社区的黑人?

我去过的唐人街也是熙熙攘攘的街区。当然,那里气味也许有些奇怪,下水道可能很堵,建筑物看起来也更破旧,但即使是太阳下山以后,一个人独行在唐人街街区之中,还是感觉很安全,而且有很多东西可以吃和买,价格也低于平均水平。黑人社区却不是这样,那里到处是涂鸦、垃圾和坐在街角的人,看上去十分压抑。

比尔·陈:我在Quora上被称为“五毛”,理解中国不能人云亦云

纽约下曼哈顿区的中国城“港风”十足 视频截图

海外生活的经历鼓励着我去学习比较历史——东西方发展的时间轴。西方对东方技术的领先(或许日本除外)令人难以置信。到了15世纪,西方的技术已经足够先进,并开始征服非洲。16世纪,征服了美洲和亚洲。到了19世纪,西方殖民地遍布世界各地。流入欧洲的财富无以计数,铸就了今天欧洲各式各样的旅游景点。

即使二战之后殖民主义衰落,西方仍然保持着全球网络的主导地位。大宗商品价格由芝加哥交易所决定,世界资金通过纽约和伦敦流动,标普指数是全球经济晴雨表;通信网络由西方的硬件驱动;到处都能感觉到跨国公司的存在;西方的汽车、药品和电脑今天仍然要着高价;西方国家在联合国发言权最大,美国海军则控制着海洋。

这种统治性的地位和财富导致了福利政治和旋转门领导的出现。即使是那些没有好好做过研究过的人也知道,短视的、变化无常的想法和迎合爆米花观众的政策的危险性。而令人惊讶的并不是这些想法和政策的存在,而是它们能够持续存在——这是西方巨量财富的证明。不过,事情正在发生变化。在过去的世界里,富国和发达国家能够负担得起治理混乱的代价,这代价是穷国无法承担的。而在当今世界里,似乎已经没有国家能负担得起这种代价了。

至于我的观点……我的声音在新加坡是孤独的。新加坡对中国的了解并不像西方国家那样少,但总体来说也不够多。

这与中国几十年甚至数世纪以来不断传出“坏消息”有关,这些“坏消息”影响了这地区几代中国人的看法。要理解中国,就必须在当时的背景下研究中国。不幸的是,现在的中国人已经不知道什么是饥饿和贫穷了。中国的发展速度“破坏”了研究的参照系。

老实说,思考方式是岛民和陆地居民之间一条很宽、很深的河。

我被冠以过各种骂名,既有“新加坡的叛徒”“共产主义的狗”,也有“写大陆小说的无知岛民”,还有“五毛”等其他名号。是的,我已经学会了忽视两方对我的诋毁。

至于中国在新加坡的形象,应该说:差,但是在改进。在西方话语或美国体系主导的任何地方,对中国的印象都是如此。没有人能不受如下信息的反复影响:大恶狼(Big Bad Wolf)要来了!你们必须捍卫你们的生活方式!

这种宣传是很荒谬的。与亚洲地区相比,新加坡的情况还没有那么糟,但人们仍然非常谨慎。我并不责怪他们,毕竟,中国是一个巨人。

但考虑到美国正在衰退,有什么选择来填补这一空白呢?老龄化的日本吗?崛起的印度?还是一个强大的中国?

我认为中国威胁论言过其实。而且,与其因为别人的一些话就像个无头羔羊一样反对和鄙视中国,不如去理解中国、成为中国的朋友。毕竟,国与国之间的事务都可以归结到“利益”二字。

观察者网:中国只会捍卫自己权益,无意征服任何人。我们不霸凌,但也不再忍受霸凌,仅此而已。西方的宣传制造的“恶狼”形象,您认为还会持续多久?

陈:对于“恶狼”形象,我认为在韩国部署的“萨德”系统就是明证。

未来几十年,东亚的军事建设是不可避免的。(中美)两个大国之间的竞争将影响中国的邻国,比如,南海的军事化。不同之处在于,东亚国家必须和隔壁的巨人生活在一起,而美国则远隔着太平洋。看上去美国的威胁更“温和”,也不那么直接。此外,东亚此前除日本以外,没有别的国家动过“美国的午餐”,直到最近中国崛起引发经济、特别是低端制造业的重组。

中国最令人不安的方面,是其崛起的速度。中国是最主要的世界经济体之一,如今的它有着许多人仍不习惯的不同寻常的影响力。世界需要时间,去适应一个更加自信的中国、并表现出更多的尊重,就像他们对美国人和欧洲人表现出的礼貌一样。

观察者网:您认为中美关系今后将如何发展?这样的中美关系又会如何影响世界?中国是个飞速发展的巨人不假,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对周边国家一定是“威胁”的存在,也可以是个友好而可靠的邻居。是什么阻碍着一些东南亚国家接受中国是庞大但友好的邻邦?有意识形态在作祟么?

陈:中美关系,无论这次谁当选,都会恶化。两位候选人(特朗普和拜登)都出生于上世纪40年代,这意味着美国正在回望五六十年代的白人乌托邦时代。

这种情况不会改变,直到有远见的新一代美国人掌权。这种事情在他们烧毁自己的房子之前是否会发生,还很难说。

比尔·陈:我在Quora上被称为“五毛”,理解中国不能人云亦云

三个多月前,两位总年龄150+的美国老人曾同台竞技、奋力谋求“美国总统”的职位 视频截图

最令人担忧的事态发展是,美联储正在变成通过印钞实现增长的全球最大资产管理机构。用没有成本的资金来消除市场风险是疯狂的。这既是中央计划,也是市场效率的损失。以国债的形式借钱给自己只会助长赤字支出的习惯。

这简直是疯了。

除非美国停手,否则中国必须为太平洋彼岸这一行径的后果做好准备。

我所担心的,是中国经济的状况,过去两年的出生率下降就是明证。中国将必须寻求一种新的平衡。

对于东南亚,那里的人们已经和中国人一起生活了几个世纪了。最大的海外华人社区都在东南亚,其中印度尼西亚的最大。针对中国人的抵制,主要是因为,华人在除越南以外的其他国家,普遍都在竞争中胜出,结果就产生了许多种族仇恨。新加坡经常因为被称作“是中国人的(Being Chinese)”而面临邻国的外交和媒体压力。

观察者网:西方媒体长久以来对中国的污蔑并不是新闻,但世界正在发生剧变。您认为,西方的这种宣传对如今的中国还会有怎样的影响?通过您在Quora上的回答,您希望如何展现一个怎样的中国?中国对您个人而言,意味着什么?

陈:中国很幸运,这次加倍的对外宣传是在西方第一世界出现巨大裂缝的背景下进行的。在以前,以前我们看到的宣传都是以兜售“西方的繁荣”和“苏联的邪恶”为主。

不过,我以前低估过“回音室”政治的影响力和西方宣传的诱惑力。公众可能会表现得不理性,所以我担心的是,所有看起来“足够中国”的人都会受到攻击。我并不喜欢现在的风向。

中国将在本世纪发挥重要作用。通过我的文字,我想传达的,是事实,不是虚像。

应该在正确的背景下解读中国,不应为迎合别人既成的荒诞印象而扭曲中国。深入理解是国与国之间、特别是大国之间,唯一能形成长久关系的途径。

目前英语媒体对中国的报道是几乎完全错误的。在大众媒体中,很难找到哪怕是理智或合乎逻辑的关于中国的文章。这不仅不健康,而且很危险,因为误解可能导致意想不到的后果。

我自己也有孩子。我不想让他们像我的祖父母一样,品尝战争和死亡的滋味。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上一篇新闻

中国&新加坡节假日大盘点

下一篇新闻

迷途羔羊?:新加坡“特雷克斯”2装甲车 【上】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