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复旦教授:不打不骂培养不出优秀的孩子,现在及时教育,还不算晚

甜椒儿妈妈,一个时间相对自由的全职妈妈,喜欢分享,喜欢倾听,希望把经历过的、看到过的、听到过的,用文字的方式表达出来,对观者在育儿上、情感上有所启发……

文|家有小甜椒儿(专注优质原创,抄袭必究,欢迎个人转载分享)

图|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社会发展了,生活条件提升了,人们越来越重视对子女的教育问题了。

不知道什么时候“快乐教育”就成了年轻父母们推崇的一种教育方法。

什么是快乐教育?顾名思义,让孩子享受在教育中,让孩子处在一个快乐的环境下,无忧无虑地成长。


复旦教授:不打不骂培养不出优秀的孩子

有了孩子以后,一段时间内我也是信奉快乐教育,希望在不让孩子感受到任何一点痛苦的基础下,把孩子教育好。

可是随着孩子慢慢长大,会发现,这种想法真的只是理想状态,教育过程中,只有两种选择,要么家长妥协,要么孩子妥协。想要孩子“快乐”,家长肯定要妥协,家长妥协的意义就是放弃对孩子的管制,而这样做的结果可以预见,孩子将会一事无成。

复旦大学钱文忠教授的一篇演讲中提到这样一个观点:

“我们今天讲快乐教育,讲我们的童年很快乐。

可是,我们的童年快乐吗?至少我一点都不快乐。回忆一般都是虚幻的、快乐的,“好了伤疤忘了疼”。

在座的我们,只要上过大学的,谁不是一路考试拼上来的?我们小时候也有不少作业,我们小时候还吃不饱饭,有时候还被老师揍两下、骂两句。

……

教育里面一定有痛苦的成分,这是不言而喻的。我们凭什么对注定将要接替我们的子孙让步,我想不明白。”



钱文忠教授直言,教育不可能没有惩戒手段,更加不可能单凭鼓励就可以完成。即便是一些人鼓吹的西方教育比如英国教育,再比如新加坡教育,都会强调,可以采取一定的手段迫使不遵守纪律的孩子遵守纪律。

钱文忠教授的观点很明确:不打不骂是培养不出优秀的孩子的。

真正有了孩子以后,完全赞成这个观点。


惩戒是让孩子“畏惧”的手段

非常赞同钱教授演讲中的一句话:我们的童年快乐吗?至少我一点都不快乐。回忆一般都是虚幻的、快乐的,“好了伤疤忘了疼”。

我们现在回忆我们的童年大抵都是快乐的,因为大多数人容易记住快乐,而忘记某个时间段的某种害怕、不得已。

童年的害怕当然是来自父母的严格教育,完不成作业要受到惩戒,犯了错误要受到惩戒。

因为头脑中有这样的认识“犯了错误要受到惩罚”,所以会感到害怕,所以努力让自己克服缺点,努力让自己做的更好一些。

这样我们才会越来越优秀。


社会在发展,但是这个道理是不会改变的。

我们的孩子同样如此,如果我们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单凭鼓励教育,孩子不会有一点畏惧心理,那么孩子势必会自由生长,这样的孩子怎么可能会优秀起来呢?

刘欢说最后悔的就是对女儿进行“快乐教育”,最后让女儿“一事无成”,永远只是“刘欢的女儿”,并没有在自己的领域做出一些优秀的成绩。


让孩子“畏惧”很有必要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慢慢成熟、慢慢有了自己的想法、慢慢成为一个真正的人。

从孩子出生到很长一段时间内,孩子内心没有标尺,如果没有父母的管制,没有任何事情让他们感受到畏惧,那么孩子将会变得“无法无天”。

有人说鼓励教育,也不是不加管制,跟孩子沟通,让孩子明白一些道理。

真的,以前我也是这样想,直到自己真的有了孩子。

在孩子的世界中,很简单,要么听从父母的,要么任性妄为。

而分界线就在于父母的态度。

我们不提倡体罚甚至打孩子,但是我们要保留我们在孩子面前的畏惧感,还是很有必要的。


孩子成长中需要家长使用必要手段来“修整”ta们的成长方向

其实孩子的成长,跟一颗小树的成长道理是一样的。

想要小树成长为参天大树,任由它自己生长,不加修剪,是不可能的,我们需要时时刻刻修剪多余的枝叶,主枝干才会不停朝上生长,孩子的成长,同样是这个道理。

想要孩子朝着优秀的方向发展,就要不断帮助孩子修正ta的缺点,强制孩子朝着既定方向发展,改变现有的缺点。

这样,孩子才可能成为优秀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