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5月19日 星期日

新加坡人觉得守望先锋新英雄太洋气,连他们的家乡话都不会说


新加坡人觉得守望先锋新英雄太洋气,连他们的家乡话都不会说

Singlish欢乐好多啦。

前一阵,《守望先锋》推出了一个新英雄:回声。

守望先锋英雄的配音,一般都会带有一些地域特色,比如小美会用中文说“冻住不许走”,半藏会“竜が我が敵を食らう”。

按照设定,回声是新加坡科学家廖米娜设计的人工智能,所以也会说一些带有新加坡特色的词汇。比如“Can or not”(行不行)和“Jialat”(食力,闽南语,在新加坡方言中大体是“麻烦”、“拉跨”的意思)。

新加坡人觉得守望先锋新英雄太洋气,连他们的家乡话都不会说

没想到,新加坡网友对这个设计并不太买账。他们觉得,回声的配音没有抓住新加坡英语的精髓,远没有半藏和小美那么走心。特别是那句“食力”,听起来太“食力”了,一股老外假扮老铁的腔调。

新加坡人觉得守望先锋新英雄太洋气,连他们的家乡话都不会说

按新加坡网友的意思,“回声”的新加坡口音大概和GTA5里面“陈陶”的中文口音一个水平——太过“国际范儿”(注意字幕)

于是有人专门制作了一个对照版视频,想让暴雪了解一下,真正的新加坡回声,说话应该是什么腔调:

视频加载中...


在我第一次听到这个“正确版”回声的时候,心中犹如万马奔腾。说实话,原版的伦敦腔回声显然发音更准确,更接近一般人的审美。

但是, “真正的新加坡回声”却又着实勾起了我的兴趣。这种拖泥带水的鼻音和抑扬顿挫的音调,有一种莫名的熟悉的感觉,让我想起了当年认识的一个广东姑娘每天早自习背单词,很努力却又怎么都找不准发音的样子。

我专门跑去研究了一下,发现我对新加坡口音的这种莫名的熟悉感,并不是没有来由。

新加坡人把这种说话习惯叫做“Singlish”(新加坡式英语),跟我们熟悉的“Chinglish”(中式英语)类似,原本是新加坡人对自己语言习惯的自嘲。比如说新加坡人有个口癖叫“啦(LA)”,不管说什么都要在结尾“啦”一下。

这个口癖放在中文里其实还好,但是放到英文里,一开口“How are you”或者“Very good”,突然就充满了欢乐的气息。

新加坡人觉得守望先锋新英雄太洋气,连他们的家乡话都不会说

来买个饮料啦

这种“Singlish”,中英夹杂,腔调奇特。虽然词汇以英语为主,但是语法句型完全跟着中文的结构走。

比如说新加坡人问“现在几点”,不会正经地说 “What time is it”,而是会问“Now(现在) what(什么) time(时间)”,乍一听有点长城上向你兜售文化衫的小贩那味。

另外一个比较典型的例子是“can(行)”这个词的用法。在英语里,这个词其实有些过于正式,更多是以“Could”,“Would”这样的替代形式出现。但是到了Singlish里面,就完全当成中文里的“行”来用了,非常高频,甚至还能配合不同的语气助词,表达广泛的含义:

新加坡人觉得守望先锋新英雄太洋气,连他们的家乡话都不会说


新加坡人觉得守望先锋新英雄太洋气,连他们的家乡话都不会说

那你赢了咯

除了西词中用,Singlish里面还有大量的闽南语口头禅,特别是跟脏话相关的词汇。既有臭名昭著,一听就懂的“甘霖良”和“臭机掰”,也有地域特色更强一点的“我老”(我爹)和“林北”(您爹)。

新加坡人觉得守望先锋新英雄太洋气,连他们的家乡话都不会说

别机掰这机掰那,机掰给我看

除了单纯的借用,还有一些混合多种语言的复合词。比如 “小丁丁”,在新加坡就有一个源自马来语和英语的俗名“Kukubird”。虽然我不知道这个词是怎么变成这样的,也不知道Kuku到底啥意思,但是看起来莫名地就很有道理。

新加坡人觉得守望先锋新英雄太洋气,连他们的家乡话都不会说

前阵子挺火的新加坡“祖安卖鱼哥”王雷,靠着丰富的词汇量征服了网友

种种一切,使得新加坡人在说“英语”的时候,并不能让人第一时间听出来那是英语,更像是一种夹着英文词和普通话的粤闽方言。新加坡人的日常对话,总让我想起赵本山在春晚小品里面的金句:“哈喽啊,饭已OK啦,下来米西吧”。

新加坡人觉得守望先锋新英雄太洋气,连他们的家乡话都不会说

英语:你怎么撞我,你眼瞎了吗?

新加坡英语:我的妈哎你的eye被stamp(戳)啦?

“Singlish”的诞生,和新加坡特殊的历史文化有深刻的联系。1819年,英国为了维护中国和印度间的鸦片和香料贸易,在荷兰殖民的马来西亚找了一个不到千人定居的小岛,发展成中印航线上重要的中转站。到了1871年,岛上已经有了十万居民,其中一多半是随着贸易航线而来的广东、福建潮汕人为主的中国移民。

尽管华人是新加坡的第一大民族,但是英国人创办的免费公立学校是以英语教学的。因此,新加坡华人开办了各种自己的宗族学校。到了1919年前后,又出现了一批以南洋华侨中学、南洋工商补习学校为代表的现代“华校”。这些华校前后有200多所,一直延续到60年代,维持了中文在新加坡的重要地位。

新加坡人觉得守望先锋新英雄太洋气,连他们的家乡话都不会说

新加坡建国后,英语成为法定第一语言,许多华校以“特选学校”的身份进入公立教育系统,改为实行双语教学。有些研究认为,从新加坡的教育系统出来,几乎人人都会两门语言。这种教育体系极大加速了语言间的融合,也促成了特殊的中英夹杂的“Singlish”的诞生。

新加坡人对“Singlish”的态度,早年还是挺复杂的。很多老一辈新加坡人都觉得 “Singlish”中文不像中文,英文不像英文,不成体统。甚至还有一个专门的词汇,叫做“阿明阿莲”,用来指代那些受教育程度不高,说话土不土洋不洋的社会中下层。

新加坡人觉得守望先锋新英雄太洋气,连他们的家乡话都不会说

新加坡明星庄米雪演绎的“阿莲”形象,附庸风雅,把小白菜叫做“Small white veggie”

然而从实用主义的角度讲, “Singlish”虽然语法乱来,但是跟英语母语的人交流的时候,能够足够准确地传达彼此的意思。新加坡人说的中文,虽然口音很重,中国人也能听得懂。语言上的优势,让新加坡很容易融入到各种贸易、科技、文化体系中,保持了50多年的经济增长,是亚洲最富裕的国家和地区之一。

而且这种交融型的语言还是挺有洗脑效果的。就像一个大学宿舍,只要有一个东北人,整个宿舍说话就容易带上大碴子味。不管是谁去了新加坡,难免都会沾染一点Singlish的气息。不管你是中国人,英国人,美国人,还是来自世界的什么地方,在新加坡住上一阵,说起话自然就是那腔调了。

对于大部分当代的新加坡人来说,他们成长的过程中听着“Singlish”,说着“Singlish”,这就是他们最亲切的乡音。从油管博主到明星,一提起Singlish,就都会会心一笑,告诉你,他们也觉得在“OK啦”或者“How are you啦”挺土挺滑稽的,但是听见了就觉是家的味道。

新加坡人觉得守望先锋新英雄太洋气,连他们的家乡话都不会说

上一篇新闻

思维导图:属于孩子的黄金八年该怎么教?多数家长都没放在心上

下一篇新闻

北外滩来福士开啦!复刻90年代上海老弄堂,人气爆棚!还有这些高颜值集合地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