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5月15日 星期三

洪拳在岭南"出生",为何又被困在岭南?中华传统武术该何去何从

洪拳作为优秀传统武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深受广大岭南人民的青睐和喜爱,洪拳流传于民间,是岭南人民灿烂文化文明有力见证和无与伦比的荣誉之一,是“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承载着厚博而丰富岭南文化,在岭南广大农村有广泛群众基础。研究洪拳活动,对继承和发扬民族文化遗产,增强人民体质,振奋民族精神具有重要意义

洪拳在岭南"出生",为何又被困在岭南?中华传统武术该何去何从

一:传统武术之洪拳

1.源远流长的武术文化

武术作为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历史悠久,是中华民族固有的传统体育运动项目,武术是源于中国民间,扎根于民众之中,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和深厚的民族文化内涵,特别是在农村,极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与农民的生产、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紧密相连的。

各种流派的武术拳种大多分布在农村,传统武术在广大农村仍然保持师徒传承、家族传承为主要特征,加上以民间成立的以武术学校为习武平台。农村传统武术活动具有丰富多彩的内容和练习形式,具有不同的运动风格和运动量;适合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体质的人进行练习,而且其练习不受场地、器材、时间和气候限制,可在田间地头、室内、室外展开练习,符合目前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和农村开展体育活动的条件。

农村传统武术以其独特的传统性、娱乐性、大众性等特点活跃了农村群众业余文化生活,满足农村居民日益增长物质和精神文化需求,如何在农村更好地传承与发展传统武术,如何利用农村传统武术来正确引导农民进行科学体育锻炼,倡导科学生活方式,抑制农村不良社会风气蔓延,加快农村体育活动的发展,这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农村的重要内容之一。

洪拳在岭南"出生",为何又被困在岭南?中华传统武术该何去何从

2.洪拳的起源与发展

洪拳分为北派洪拳与南派洪拳。南派洪拳又称洪家拳,广东洪拳是属于南派洪拳,传说清朝福建南少林著名和尚至善禅师的弟子洪熙官所创。

洪熙原是茶叶商人,原名洪禧,来广州后人称熙官,他身材魁伟, 臂力过人, 将自己所学的技击与搏击经验并结合本人的体型特点创造出以马步稳健,桥沉力雄,攻防连环,浑厚威 猛而著称的洪家拳。

洪熙官曾两次到广州授徒,初次来 穗是因在福建抱打不平伤了人而来广州躲避的,隐姓埋名在红船当伙夫。第二次来广州是少林寺被毁而流落广州。洪熙官为人正直,不畏强暴,武艺出众而誉满羊城,各地慕名来求学的甚众,后曾应邀到广州城郊各县授徒。

洪拳传播地区很广,影响深远,在珠江三角洲各县和湛江地区,肇庆地区的广 大农村和城镇大多数武术爱好者都喜习洪拳。此外,在我国台湾、香港、澳门等地区也有不少洪拳武馆,海外的如新加坡,东南亚地区,甚至美国、欧洲等地区的华侨也有很多人练习洪拳,也设立了不少洪拳武馆,洪拳还直接影响亚洲--些国家拳术的发展,他们吸收了洪拳的静力性练习作为基本功来进行训练。

洪拳在岭南"出生",为何又被困在岭南?中华传统武术该何去何从

现在全国的南拳竞赛套路及我省的自选南拳都是以洪拳为基础而编导出来的。三百多年来,出自洪拳的名手不乏其人,较近代的有广州大佛寺的启恩和尚冼老宁,号称广东十虎的铁桥三梁坤,棍王邹德泰等都是洪拳的佼佼者。又如邓龙、冯三珠、林世荣等都是著名的一代洪拳宗师。

二:洪拳的发展为什么受阻?

1.农村人口结构制约,青壮年流动频繁

从上世纪80年代末起,随着祖国改革开放,农村的劳动力不断涌进城市,全国各地出现“农民工潮”的现象,特别是进入90年代后期,农民工潮一浪高过一浪。

在这些劳动力大军中,大部分都是农村青壮年人,而这些农村青壮年的劳动者,他们大多数具备较好的身体素质和文化素质,有部分人还是具有较好的洪拳基础,理应是农村洪拳运动发展的中坚力量,但由于这部分人群中大多数人都涌进城市打工,有些人长年漂泊在外,很少顾及农村的各项运动,有些人甚至在城市定居。

洪拳在岭南"出生",为何又被困在岭南?中华传统武术该何去何从

而剩下部分是农村留守者,由于要肩负着负责农作物的日常管理、家庭生活和小孩教育等问题,没有过多时间和精力参与洪拳练习和活动,所以,由于目前农村中青壮年人口流动性较大,致使平时居住在农村的人口大多都是以老年人、妇女和留守少年儿童为主,导致洪拳练习主体人群大大削弱,许多农村妇女承担与男子同等分量农活外,还要负责起全家老少的起居饮食,时间和精力都非常有限,这样人口结构大大制约洪拳发展。

2.宗族文化因素制约

在以宗族关系为纽带的农村,由于大多数农民文化水平程度不高,封建思想意识严重,宗族观念较强,他们都是以自己居住村庄、姓氏宗族或近亲家族为一一个集体,日常努力维护本集体利益和流传下来习俗,不轻易受外部力量所影响,使得他们做事较为偏见,保守,排斥意识特别强。

造成有些优秀传统洪拳只能在本村或同姓氏宗族里单向传授,交流活动也只是局限于本村或本宗族内部进行,不轻易向外传播,对外族人极力排挤。同时由于思想保守,目光短浅,排外情绪严重,不轻易接受和虚心学习外来技术,狭隘思想总是认为本宗族文化技术是最优秀的,这种由于农村宗族文化因素制约,造成农村传统洪拳单一传承。

洪拳在岭南"出生",为何又被困在岭南?中华传统武术该何去何从

3. 宣传力度不够

洪拳要想得到较好发展,从根本上就要使人们在心目中对洪拳有较清晰的认识和了解。

学校作一个很好教育、宣传场所,即使是在洪拳较为盛行的地区,没得到充分利用和发挥,目前还没有一所中小学开设洪拳学习课程,只有为数不多的学校在体育课内容上安排些简单武术练习,所以很多群众认识洪拳都是通过喜庆节日洪拳表演活动或亲戚朋友介绍认识洪拳,这种通过人际关系传播手段的传播速度较慢,传播范围也较小。

而现代化各种传播手段没有在我国农村洪拳的普及开展得到充分发挥。特别是在传媒高科技手段高度发达的今天,如何充分借助和发挥大众传媒的作用,充分利用各种现代化的传播手段和各学校场所对洪拳进行宣传、教育,扩大洪拳在社会群众中的影响力,提高人们对洪拳认知程度,这些都需要政府相关部门大力宣传,做好周密策划和合理安排。

洪拳在岭南"出生",为何又被困在岭南?中华传统武术该何去何从

三:从洪拳看中华武术的发展

1.洪拳是中华武术的一个缩影

洪拳是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和演变,流传下来的优秀文化遗产,它与其它中国传统文化一样,处于不断变迁的动态之中。

发展至今,洪拳基本身型要求头正颈直,收胸卸膊,塌腰收腹,敛臀坐胯,脚趾抓地,风格特点是浑厚朴实,稳健有力,桥沉短促,桥法多,腿法少,发力含蓄,先收后放,因势发声,以声助力,表现了中华民族含蓄内敛、踏实务实的人文精神。

洪拳作为两广、福建等等地区几百年来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自觉的综合反映,洪拳文化也是两广地区人文文化变迁的一个缩影,折射出两广地区的社会几百年历史变化的图景,为当地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提供借鉴。

2.中华武术亟待中兴

洪拳的发展现状让我们明白,我们不能以达尔文“适者生存”的进化论来对待它的变化,虽然洪拳正在努力为其宿命而不断争扎,不断吸收、兼容先进文化,实现符合时代特征的整合和创新,但是,作为弱势文化的洪拳,它的传承与发展需要更多的扶持与保护,尤其政府层面的干预。否则,当洪拳成为历史的名词之时,我们这一代就成了历史的罪人。

洪拳在岭南"出生",为何又被困在岭南?中华传统武术该何去何从

四:总结

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加强和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越来越大的冲击,特别是我国传统文化与外来的文化相互融合,使得部分中国传统文化,包括传统武术文化失去原有的文化特征,有些传统文化遗产已经失传或消失。

洪拳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我国南部地区,特别是在广东的民间流行较为广泛,影响力最大,传承和发展广东洪拳,有利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农村娱乐文化生活,提高农民身体素质,促进广东地区农村武术运动规范化管理,健康发展。

上一篇新闻

长期坚持练习“打坐”有什么好处?

下一篇新闻

洪拳在岭南"出生",为何又被困在岭南?中华传统武术该何去何从?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