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题丨不同国家的人之间交谈一定得用翻译吗?
世界部分语言分布示意图
不同国家、民族之间的人交往,如果对对方语言不熟悉的话,通常要通过翻译才能进行。这似乎是定论。
实际上并非完全如此,世界上有这样一些民族及其语言,由于历史、文化、宗教等原因,被人为地分裂为形式上的不同语言,这些被分裂的语言之间实际上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使用这些语言的民族之间相应地也有很密切的关系,因此这些民族的人们之间的沟通并不需要翻译。这样说来,有时看电视,当看到两个不同的国家的领导人或有关人士交谈的镜头,会发现他们身边并没有翻译,他们照样可以谈笑风生,有些人会以为他们其中的一位可能通晓对方的语言,事实上他们所操持的语言是同一种语言,或者是隶属于对方语言的一种方言,虽然口音、语调或用词上会有差异,但并不妨碍彼此的交流。这些彼此之间有密切联系的语言,隶属于同一语族,为行文方便,笔者姑且称之为语言组。
目前存在的重要的语言组有:日耳曼语族(英语-德语-荷兰语-佛兰芒语-斯堪的纳维亚语-冰岛语-丹麦语-挪威语-瑞典语)、罗曼语族(西班牙语-葡萄牙语-意大利语-罗马尼亚语),斯拉夫语(俄语-保加利亚语-乌克兰语-波兰语-捷克语-斯洛伐克语-塞尔维亚语-克罗地亚语),芬兰-乌戈尔语(芬兰语-爱沙尼亚语-匈牙利语),朝鲜语-韩国语、印度尼西亚语-马来语、塞尔维亚语-克罗地亚语、印地语-乌尔都语。当然还有咱中国人所在的汉藏语系。
5世纪中叶,三支日耳曼人来到不列颠岛,由此开始了英语的历史。盎格鲁人、撒克逊人和朱特人渡过英吉利海峡,分别从丹麦和德国北部的海湾地区来到不列颠。不列颠岛原住民讲的塞尔特语,逐渐让位给日耳曼语。日德兰半岛来的朱特人定居在肯特郡、威特岛以及汉普郡海边;从荷尔斯泰因来的撒克逊人定居在泰晤士河以南的英格兰其余地区,而从石勒苏益格来的盎格鲁人,则定居在泰晤士河以北直至苏格兰的广大地区。English一词就是盎格鲁一词转化而来的,盎格鲁人来自今德国石勒苏益格-赫尔斯泰因这块陆地之角(angle),在古英语中,他们的族名叫做Engle,其语言叫做Englisc。古英语的词汇以盎格鲁-撒克逊语为基础,再加上少量拉丁语和斯堪的纳维亚语(古诺尔斯语)的词汇混杂而成。1066年,诺曼底人入侵不列颠,带来了法语。此后两百年里,法语是英格兰统治阶层的语言。法语对英语的影响很大,几千个新词进入英语。尽管有大量的拉丁语、古诺尔斯语和法语以及后来其他语言的词大量进入英语,但英语的核心部分仍然是盎格鲁-撒克逊语,略少于五千个古英语词汇仍然保持不变。发源于日耳曼偏远海岛的英语,经过长达九个世纪的发展融合,在14世纪终于在全英国通行起来。1399年,从诺曼底人登录英国以来第一位操英语的国王亨利四世登基,标志着英语的最终形成。14世纪末,标准的伦敦方言形成。
属于日耳曼语的还有荷兰语,荷兰语介于英语和德语之间,比任何语言都更接近英语。比利时的官方语言之一佛兰芒语与通行于荷兰的荷兰语实际上是一种语言,只是几百年来文化和宗教的差异导致他们使用不同的名称。斯堪的纳维亚语以及隶属于它的冰岛语也是日耳曼语的组成部分。不仅如此,冰岛语还是现代斯堪的纳维亚语的母语,它和古英语有很多共同点,这是斯堪的纳维亚人9世纪入侵不列颠的结果。
罗曼语族包括西班牙语、葡萄牙语、意大利语、罗马尼亚语。
法语除法国本土外,还是比利时、瑞士、加拿大的官方语言之一。是卢森堡、海地以及非洲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官方语言,是摩洛哥、突尼斯、阿尔及利亚、黎巴嫩、叙利亚、老挝、柬埔寨、越南非官方的第二语言。
西班牙语除其本土外,还是南美洲除巴西、圭亚那之外所有国家的官方语言,也是中美洲八国,以及古巴、多米尼加、波多黎各的官方语言。还通行于摩洛哥、美国等地。在土耳其和以色列,有1492年从西班牙被驱逐出去的犹太人的后裔,他们操着一种西班牙语的变体——拉迪诺语。
葡萄牙语是葡萄牙和巴西的国语。在非洲、大西洋和亚洲的前葡萄牙领地,操葡萄牙语的有一亿多人。西班牙西北部,有四百万人说着一种叫做加里西亚语的葡萄牙语方言。
意大利语除其本土外,还是瑞士的四种官方语言之一。还通行于美国、加拿大、阿根廷和巴西。
摩尔达维亚语实际上是罗马尼亚语的一种方言,但因其采用西里尔字母并单独立国,也被视作一种独立的语言。
同属于斯拉夫语族的塞尔维亚语-克罗地亚语一般认为是一种语言,由于塞尔维亚人信奉东正教,其字母体系为西里尔字母,而克罗地亚人信奉罗马天主教,则采用罗马字母。塞尔维亚语虽采用西里尔字母,但其字母表与俄语大不相同,有九个俄语字母在塞尔维亚语中是没有的。而塞尔维亚语有六个自己的字母。塞族和克族说话在语调与措辞上稍有不同,有时因此可以辨别究竟是塞族人还是克族人,但操这两种语言的人都清楚对方说的词汇的意思,不影响彼此的沟通。此外,斯洛文尼亚语与塞尔维亚语-克罗地亚语非常接近,但两者不能互通。
保加利亚语在俄语的形成中发挥过重要作用,9世纪制定第一个斯拉夫语字母表时,作为其基础的,正是保加利亚语的一种方言。古保加利亚语长期以来作为所有斯拉夫语的书面媒介语使用,是中世纪欧洲三种主要书面语言之一。
阿拉伯语是以下国家的官方语言:沙特阿拉伯、也门、阿曼、科威特、巴林、卡塔尔、伊拉克、叙利亚、约旦、黎巴嫩、埃及、苏丹、利比亚、突尼斯、阿尔及利亚、摩洛哥。阿拉伯字母还被用于其他语言,如波斯语、普什图语、乌尔都语、信德语。但是,阿拉伯语的部分方言,例如,阿拉伯半岛南部的方言与北部的阿拉伯语之间的差别是如此之大,以致人们常常把南阿拉伯语视作独立的语言。与阿拉伯语关系密切的语言是同属于闪米特语言的希伯来语。由于宗教和文化的差异,居住在巴勒斯坦地区的以色列人和巴勒斯坦人貌似两个民族,实际上其在语言方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土耳其语是突厥语族最重要的语言。土库曼语与土耳其语很接近,属于阿尔泰语系的突厥语族,同属于突厥语族的还有阿塞拜疆语、哈萨克语、乌兹别克语、吉尔吉斯语、鞑靼语等。
塔吉克语是一种伊朗语,实际上它和波斯语是同一种语言,但是由于它使用西里尔字母,成为区别两种语言的主要标志。在阿富汗,还有不少于三百万人操波斯语。作为阿富汗的两种主要语言之一,普什图语也属于伊朗语。分布在伊拉克、土耳其、伊朗的库尔德人所操的语言,也属于伊朗语族。
印度的官方语言印地语与巴基斯坦的官方语言乌尔都语实际上是同一种语言,区别是,印地语采用梵语字母,而乌尔都语采用波斯-阿拉伯字母。印地语和乌尔都语的基础都是印度斯坦语(Hindustani),它是一种口语,曾在印度很多地方作为交际语使用长达四个多世纪。印地语最初是在新德里地区流行的印度斯坦语的变体,在英国殖民时期发展成为民族共同语,在英国人的帮助下逐渐成为标准语。1947年印度独立时,由于它未能得到操其他语言的民族的承认,因此只好与英语分享官方语言的地位。在其他地区也有操印地语的居民,如特立尼达、圭亚那、苏里南、毛里求斯、斐济等国有占相当比例的居民操这种语言。乌尔都语是巴基斯坦的官方语言,但在印度也广为流行,有不少于五千万印度穆斯林操乌尔都语,它是印度宪法承认的官方语言之一。乌尔都语最早是德里附近讲了几个世纪的印地语的一种方言,16世纪,伊斯兰教统治印度时,波斯语、阿拉伯语、土耳其语的大量词汇通过德里的军营和市场进入印地语,逐渐形成一种新的方言。乌尔都一词,含有营房语言的意思。伊斯兰教占有统治优势后,它又成为次大陆上大部分地区的交际语。1947年印巴分治后,印地语成为印度的官方语言之一,乌尔都语则成为巴基斯坦官方语言。包含这两种语言的“印度斯坦语”一词逐渐被废弃。乌尔都语与印地语的区别,除了字母体系不同,还在于,印地语力图保留一些较老的印度词,而乌尔都语则大量包含许多从阿拉伯语和波斯语来源的词。
与印地语相似的语言有旁遮普语,分布在印度和巴基斯坦,但这种语言正逐渐被印地语和乌尔都语多取代。与印地语一样,孟加拉语也是从古梵语派生出来的语言。属于印度语族的还有尼泊尔语。
马来语通行于东南亚地区。1945年印度尼西亚独立后,印度尼西亚的马来语便被叫做印度尼西亚语。印尼语与马来语的区别是字母表,前者是荷兰人编创,后者则是英国人编制。
其他较小的语言组还有,盖尔语中的威尔士语-爱尔兰语-苏格兰语,在盎格鲁-撒克逊人入侵后,操盖尔语的原住民被赶到不列颠的西部和北部。缅甸语与藏语同属于汉藏语系中的藏缅语族。爱沙尼亚语与毗邻的芬兰语同属芬兰-乌戈尔语族,两者相似到可以互通的程度。
汉藏语系一般分为四个语族,即汉语语族、壮侗语族、苗瑶语族和藏缅语族,共计约250种语言,主要分布在中国、越南、老挝、柬埔寨、缅甸、泰国、印度东北部、尼泊尔、不丹、哈萨克、乌兹别克、吉尔吉斯、塔吉克、新加坡、马来西亚等亚洲各地。
(作者:周晓方)
(参考书:[美]肯尼思·卡兹纳《世界的语言》,北京出版社,1980年第一版)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