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新加坡的医院餐,竟然可以这么壕
生病住院的时光
大概是人生中最难熬的了吧
大部分的时间只能呆在床上
跟外界隔离
还要忍受生理上的痛苦
想想就难受...
如果这个时候
再没有好吃的饭菜陪伴
那对于吃货来说
简直跟坐牢无异啊~
幸好新加坡的医院餐
都挺不错的
今天我们就到陈笃生医院的
中央厨房去看看
都有什么不为人知的秘密吧~
高规格的配置
陈笃生医院的中央厨房
位于医院的地下楼层
有三个篮球场那么大
里面有100多位员工
每天需要准备4000多份餐食
工作量还是挺大的
因为病人来自各个种族
所以这里的医院餐菜单超级丰富
有中餐、马来餐、西餐和印度餐
还有40多种特殊餐食
比如低脂餐、低嘌呤餐、无麸质餐等
菜单要花两年设计
因为要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包括病人、工作人员和医生
还要照顾到不同的身体状况
所以医院餐的设计并没有想象中容易
一般需要专门的团队筹备两年
菜单的轮换期是14天
在这14天内病人不会吃到重复的菜色
保证住院时间长的病人不会吃腻
另外食材的选择上也会
尽量考虑更多人的需求
比如一道鸡肉
应该是胆固醇高的人和糖尿病人
都可以吃的
食物质地有讲究
除了食材和口味之外
医院餐的食物质地也是有讲究的
因为要考虑到病人的咀嚼能力
一般来说医院餐分为四种质地
普通、易咀嚼、湿软和糊状
易咀嚼的食物是容易被捣碎的
每一块面积不超过1.5平方厘米
而糊状食物类似于婴儿米糊
是特别为吞咽或咀嚼困难的人准备的
里面不能含有碎块
浓稠度要刚刚好
否则万一被吸进气管可能危及生命
认真检查食物
厨房的工作人员
会每天严格检查食物的质地和味道
如果质地不合格或味道过重
会重新调整后再分发给病人
除此之外,摆盘也要好看
才能让病人有胃口
每个月都会有专门的团队设计摆盘
确保餐点的一致性
团队间相互合作
医院的厨房跟其他厨房可不一样
不是厨师一个人说了算的
必须通过各个团队相互配合
包括营养师、质检团队和食物组等
虽然厨师经常会有自己的创意和想法
但是也必须征得其他成员的同意
做出来的餐食必须符合要求
最重要的是保证食物的安全
这对于厨师来说其实是挺有挑战性的
团队之间的摩擦也时有发生
但大家的本意都是做好医院餐
所以最终还是能达成一致
携手把每天的餐食做到最好
悉心听取意见
除了用心做好每一餐之外
病人的意见也是十分重要的参考指标
因为生病时味蕾会受影响
可能尝不出食物的味道
所以厨房接到最多的反馈
就是饭菜口味太淡了
尽管工作人员都知道是因为生病的缘故
但也要悉心听取病人的意见
所以一般会用仪器来测量
食物的咸度
对于胃口不好或者挑食的病人
厨房也会想尽办法
让他们多吃一点
比如提供美味的饭后甜点
或是用黑糯米粥代替蔬菜
好看好吃又有营养
用机器取代人工
新加坡智慧国的脚步
已经延伸到了社会各界
医院当然也不例外
越来越多的自动化机器入住医院厨房
取代人工,提高工作效率
就拿洗米洗菜来说
以前都是有专门的人来做的
一般都是年纪较大的安哥安替
光是一天要洗的米就重达270公斤
还要仔细挑出里面的虫子和石头等
这让他们很辛苦也很费水
后来医院从日本引进了
煮饭机和洗菜机
比人工做得更好更干净
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除此之外医院还有15台智能餐车
每台餐车可以放15份餐食
它们沿着规划好的路线
把食物送到护士手上
再由护士送到各个病房
它们有自己专属的电梯
还会绕开障碍物
除了运送餐食之外
它们还会被用来运送床单
和收拾餐具等等
原来看似简单的一顿医院餐
背后藏着这么多秘密
有这么多的专业人员
为病人的营养和健康
付出了许多的心血和努力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