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23日 星期一

独特的新加坡组屋制度

组屋是新加坡政府提供的公共住房,政府组屋被称为新加坡独特的一道人文风景。新加坡创设的组屋制度,不仅满足了居民住房需求,促进了社会稳定,而且避免了土地投机和房产投机等行为,推动了经济平稳发展。通过聚焦住房模式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新加坡组屋制度显示出了较强适应性,为世界上其他国家解决住房问题、构建住房体系,提供了有益经验。

居者有其屋:组屋制度的核心目标

1959年,从英国取得自治后的新加坡面临严重“房荒”。为了解决住房问题,新加坡于1960年成立了建屋发展局,负责组屋规划、建设和管理。

制定“居者有其屋”计划,推动居民拥有自己的组屋。1964年,新加坡推出“居者有其屋”计划。为了实现“居者有其屋”这一核心目标,新加坡政府大力建设组屋,鼓励居民分期付款购买组屋(少量组屋向居民出租),并向符合条件的居民提供购房津贴。如今,新加坡累计建设了120万余套组屋,超过80%的居民居住在组屋里,其中91%拥有组屋产权,只有大约1/5的居民居住在私人住房中。

多维度构建住房体系,保障“居者有其屋”计划的实施。一是实施中央公积金制度。这一制度起初是新加坡养老储蓄制度,1968年对《中央公积金法》进行修改后,中央公积金逐渐成为组屋计划顺利实施的金融保障,不仅为组屋建设提供资金,而且解决了居民购屋的资金难题。二是构建法律保障体系。新加坡出台了《土地征用法令》等若干法律法令,为组屋建设运营、土地征用等提供法律依据。三是明确组屋申购、定价和出售等规则。新加坡规定只有公民有资格申购新建组屋,永久居民只能购买二手组屋,外国人不能享受组屋政策,拥有私人住宅的居民只能购买二手组屋且必须在正式拥有组屋的半年内出售私人住宅。组屋价格则由政府根据居民收入水平确定。在组屋出售方面,新加坡采取抽签选购、剩余组屋先到先得等方式,根据家庭收入水平确定其申购的组屋类型。严格而清晰的规则有效保障了组屋计划的实施。

经过数十年发展,新加坡基本实现了“居者有其屋”的目标,逐步形成了以建屋发展局为主导供应组屋、以中央公积金为主要依托提供资金支持、以覆盖大多数居民的自有住房为主要形式的住房模式。

因时势而变:组屋制度的与时俱进

自确立“居者有其屋”目标以来,新加坡政府始终根据时代和形势的变化推动组屋制度的完善。

满足居民的住房消费升级需求。一方面,扩大中央公积金使用范围,助推住房消费升级。1968年,新加坡开始允许居民使用中央公积金购买组屋。1981年,中央公积金使用范围拓展至私人住宅。另一方面,新加坡政府着力从组屋类型上满足居民住房消费升级需求,从1996年起陆续推出EC公寓、DBSS公寓、3-Gens公寓等组屋类型,较好地满足了中高收入者的住房需求。新加坡政府还于2019年提高了申购组屋的收入上限并提供更高的住房津贴,有力地刺激了中高收入者对组屋的消费需求。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相关问题。新加坡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严峻,预计到2030年新加坡老龄人口将占总人口的1/4左右。同时,家庭分化、空巢老人等现象成为突出的社会问题。面对这一形势,新加坡政府专门为老年人建设退休后的组屋区,通过打造宜居舒适便利的生活环境,提高老年人生活品质。此外还鼓励成年子女申购靠近老人住所的组屋,方便照顾老人、营造家庭和睦氛围。

充分考虑刚需群体的住房需求。步入职场不久的年轻人和新婚夫妻是组屋申购中最主要的刚需群体。为了满足刚需群体的住房需求,新加坡政府有针对性地将部分预先建设好的组屋提供给首次购买组屋的刚需群体,放宽限制条件,特别是调高购房的月收入上限,并通过提高购房津贴,为刚需群体购买组屋提供支持。

创新组屋计划推动可持续发展。新加坡政府陆续推出屋契回购计划、家居改进计划、自愿提早重建计划、组屋绿色城镇计划等组屋计划。特别是组屋绿色城镇计划,将组屋发展与生态环保结合起来,通过使用太阳能电池板和智能LED照明降低能耗、采用集水系统回收雨水用以浇灌绿植、在组屋上使用凉爽涂料为城镇降温、在停车场上推进屋顶绿化和城市农场等方式,计划到2030年将城镇年度能耗减少15%,从而确保城镇的高度宜居性和组屋的可持续发展。

民与国共进:组屋制度的发展经验

政府掌握新建组屋定价权,真正做到了为国民谋福利。一方面,新加坡组屋投资、建设和出售等环节均由建屋发展局负责,该机构不以盈利为目的,新建组屋价格远低于商品房价格,也低于二手组屋价格。加上政府提供的各种购房津贴,使得多数居民能够承受组屋价格。另一方面,多数土地收归国有,为大规模建设组屋提供土地保障。截至目前,新加坡政府拥有的土地面积接近全国土地面积的90%。充裕的土地供给使政府能够低成本建设组屋,进而以低价提供给居民。

构建分层分类的住房供给体系,保障全体国民住房权益。当前,新加坡已经形成“廉租屋—廉价屋—公寓—私人住宅”的住房供给体系。廉租屋以低廉租金提供给极低收入者。廉价屋用来满足中低收入者的住房需求,政府通过津贴、优贷等方式提供支持。公寓主要用来满足收入水平超过廉价屋申购上限但又负担不起私人住宅的中高收入者的住房需求。私人住宅则面向高收入者和不能享受组屋政策的外国人。住房供给体系分层分类,不仅满足了各类群体的住房需求,而且从供给端发力较好地解决了房价暴涨等问题。

借助组屋政策,推动社会融合、塑造国家认同。新加坡是一个多种族、多宗教、多文化的移民国家。为了弥合族群冲突,新加坡明确规定了组屋区内的各族群比例上限,在空间上形成了各族群平衡分布的居住形态,有效促进了不同族群之间的融合。通过实施组屋计划,新加坡将居民个人利益、社区利益和国家利益紧紧捆绑在一起,社会凝聚力得到增强,全体居民对新加坡的国家认同逐步形成。

上一篇新闻

生态环境也是一种营商环境

下一篇新闻

新加坡最迷人度假小岛订下“碳中和”目标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