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件驼色大衣与一只铜碗的对话
我们纵观时间
就会发现一切都有迹可循
是那些大衣的传奇
历史的片刻
共同串联起了
Max Mara 六十多年的传承之路
现在
北京青年周刊专访艺术家康利妍
独家呈现这趟关于时间的回溯之路
Deep Surface 是艺术家康利妍这次与大衣展合作的艺术项目,中文译作“表面的深渊”。因为在她看来,一件经典的驼色 Max Mara101801 大衣,就是一个从表及里、从外在到内涵、从时尚到艺术,甚至从一件大衣影响整个生活方式的一个值得思考的现象。
Now,Let’s Coats !
继莫斯科、北京、东京、柏林大衣展之后,全新 Max Mara Coats! Seoul大衣展“Coats! Max Mara 传承之旅”于11月28日在韩国首尔地标性建筑——东大门设计广场(Dongdaemun Design Plaza,DDP)正式开启。
开幕当晚,知名韩国艺人林允儿身着 Max Mara 为此次展览特别设计的驼色大衣出席;韩裔超模兼时尚博主 Irene Kim 与新加坡时尚博主 Yoyo Cao 共同亮相,与其他到场明星(宣美、孙娜恩等)共同分享这个难忘的夜晚。
林允儿
作为 Max Mara 历届 Coats! 大衣展的延续,此次“Coats!”展览仍由Migliore+Servetto 建筑师事务所设计,展览地点选址于一座圆顶式建筑。
该建筑的设计灵感源自法国建筑师布雷(Etienne-Louis Boullée)设计的乌托邦式建筑。
此次展览共设七个主题展室,空间采用现代“多宝阁”结构,令观者沉浸在大衣与品牌文化的世界中。
以时间顺序呈现的七个空间
以各种服饰、声音、收藏品和互动设计,展示集团创始人 Achille Maramotti 先生的理念:“令平凡变得不平凡”。
一件驼色大衣
与一只铜碗的对话
韩语“Yugi”一词泛指各种器具,例如碗、盘和日常生活中使用的其他餐盘,这类餐具由铜合金制成,能够长时间为食物保温。根据铜合金中所用金属比例的不同,这种材质有两种生产方式。
第一种称为 Bangjja(上乘 铜器),铜含量更高,使其能便于被消毒杀菌。因此,它成为了韩国皇室的御用餐具,在很多对宫廷晚宴的描述之中都可以见到。第二种是 Jumul(铸器),用于制作设计感更强且需要直接接触明火的餐具。只有技艺高超的工匠大师才能制造这种独特手工材料并为其塑形。
在古代,Yugi 制成的餐具被称为“生命之器”,因为其材料所含元素会产生特定的化学反应,接触到毒性成分就会变黑。
虽然人们普遍认为 Yugi 的生产始于青铜器时代,但它在 14 至 18 世纪才广泛传播开来。50年代,塑料、 铝和铁等新材料的涌现以及工业生产流程的普及令这些工艺品的产量骤跌。
如今,“安城铜器(Yugi)定制” 中心重新将这项韩国传统手工艺发扬光大,中心主理人为 Chongkyoung Kim Soo Young,他承袭了父亲传下来的 Yugi 工艺,如今正在将这门手工艺传授给他的孩子们。
Yugi 可以涂上 Ott-chil(大漆),这是一种特殊的漆,其名称源自传统绘画风格。其颜料色素来源于刮破原木树皮后提取的树汁中的抑菌物质制成的绘画使用的天然色素。
因此,Ott-chil 呈现一种优雅深邃的微妙色泽,彰显出它与大自然的紧密联系。
Max Mara 此次特别委托其制造了66个 Yugi 铜碗,庆祝旨在纪念品牌创立66周年而举办的新一次“Coats!”首尔大衣展。
这些 Yugi 铜碗的优雅漆色完美呼应了 Max Mara 的经典驼色。
林允儿身穿Max Mara Coats! Seoul大衣展的特别款
专访艺术家康利妍
101801是表面的深渊
我们在首尔大衣展的现场,两个人都身着驼色,聊了聊由一件大衣引发的艺术话题。
本刊记者董慧与康利妍
艺术家康利妍 Yiyun Kang 是一名艺术家,学者及大学讲师。
出生于首尔的她毕业于首尔大学艺术学院拥有西洋画学士学位并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设计与传媒设计学院获得美术学硕士学位。随后,康利妍搬至伦敦工作并正在皇家艺术学院攻读博士学位。
康利妍的投影装置作品受到国际公认,并且在许多欧洲、亚洲和美国的美术馆和画廊里都有展出过她的艺术作品,如,首尔市立美术馆、台北当代艺术馆和2014威尼斯建筑双年展,佛罗伦萨 Le Murate Projects 当代艺术馆和伦敦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
她曾参加过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韩国国立现代美术馆等博物馆的多个驻地项目,并受邀参加了2017年威尼斯双年展 NEXUS Pavilion 研讨会,也曾受三星等机构和基金会委托创作艺术作品,其近期在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展出的特定场地艺术装置作品已被该艺术馆收藏。
韩国艺术家康利妍
康利妍的艺术创作主要是通过特定场地的投射装置探索环境的关系。比如这次和Max Mara大衣展合作的艺术项目,就是在一个穹顶的环境下投射一些画面。其作品旨在探究对立面的价值,如虚拟与现实、物质性与非物质性、有形与无形,以及这些对立面的共性特点。
康利姸的作品不属于这些对立价值的任何一方,而是试图创造一个增强实境,输出模棱两可的认知,从而引导观众思索这对立的世界。
她的这种探索无疑收到了超出预期的效果,在大衣展现场,我们发现当天观展的人不管穿着驼色大衣还是没穿,都会有聚集在那个穹顶下,有意无意之间抬头就会被康利妍投射的影像,从一个画面引入到另一个画面,从一个公开的视觉空间引入到自我的思考空间,从身上有型的一件驼色大衣引入到一个广袤无垠的艺术维度。
韩国艺术家康利姸的特定场地数码装置艺术作品“Deep Surface”
对 谈
你之前是否参与过其他时尚项目?这是否是你首次与时尚界合作?
康利姸:没有。这是我首次涉足时尚界。
你第一次与 Max Mara 公司会面是什么时候?当时有何反应?
康利姸:我第一次去雷焦艾米利亚是在 2017 年 5 月。参观 Max Mara 总部、工厂、档案馆以及 Maramotti Collezione 艺术馆之前,我对整个公司的运作方式知之甚少。这次参观不仅加深了我的了解,而且也让我切身“感受”到了 Max Mara 的品牌理念。感受到 Max Mara 的员工对这一理念的认同,并一心践行其价值观。这次参观体验对我极具启发意义。
你之前是否知道 Max Mara?
康利姸:是的,当然。
我也参观过位于雷焦艾米利亚的 Max Mara 档案馆,当时感触很多,不知你在参观过程中,感受如何?
康利姸:Max Mara 十分尊崇其历史传承以及价值观,并努力传承品牌理念,我十分欣赏这种态度。在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Victoria and Albert Museum,简称 V&A)担任驻馆艺术家期间,参观博物馆的珍藏馆和储藏设施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我认识到,博物馆的整体素质体现在珍藏馆系列的保存完好程度以及对历史传承的尊重。
参观雷焦艾米利亚博物馆的感受与此类似。博物馆藏品重点突显了品牌精髓,让我印象深刻,我认为这种精髓深深植根于 Max Mara 档案馆。
经典的101801设计手稿
你当时是否试穿了101801大衣?
康利姸:是的。试穿了。感觉似乎每个女孩子都可以找到不同的穿着感受。
经典的101801大衣
你如何看待时尚?又如何展现时尚?
康利姸:就定义而言,时尚是一种趋势。它体现在着装风格、装饰元素或仪态姿容之中。
对我而言,时尚不仅是日新月异的趋势,更是一种个性与感受的表达方式,同时也体现了特定场合的独特性。我认为,时尚品味与个人对自我身体的了解密切相关。
显然,艺术对时尚有着莫大的影响。你是否认为时尚也反过来影响着艺术?
康利姸:正如我刚刚所说的,时尚是一种趋势;它呈现流动性与趋向性,是一种与欲望密切相关的倾向。我觉得这种源自欲望的趋势在艺术领域至关重要。在我看来,如今的时尚不仅关乎服装,而且也与创意及整体生活方式紧密相关。举例而言,Max Mara 不仅通过时尚单品展现其品牌定位,而且还通过档案馆、Maramotti Collezione 艺术馆以及 Max Mara 女性艺术奖来明确品牌形象。时尚与艺术处于共生状态,彼此影响,互为助力。
你觉得时尚与艺术的交汇点是什么?
康利姸:我觉得这次的展览就是很好的契合点!接着上一个问题,我觉得这次的展览是对 Max Mara 品牌的整体呈现。这不仅关乎 Max Mara 的制衣历史,而且还关乎其悠久传承以及对艺术的推崇。我觉得这次展览将催生一种动态体验,通过当代艺术作品将 Max Mara 与其受众联系起来。这也刚好契合了这次的主题 Deep Surface,表面的深渊。
在你看来驼色大衣这个时尚要素,能够成为经典的内在驱动力是什么?你觉得如何才能将您的创作元素与这个时尚元素结合起来?
康利姸:首先,我不认为自己完全了解时尚设计要素。但对我而言,至少就 Max Mara 而言,我作品中的基本要素与品牌时尚风格有着一个很大的共通点。Max Mara 长期以来都对其理念及传承推崇备至,而我个人也坚守着一门经久不衰、始终如一的手工艺术。此外,Max Mara 的极简主义与现代美学风格与我推崇的视觉元素不谋而合。我的作品与 MaxMara 的设计都剔除了虚华矫饰;都忠于本源,人们通过这些作品与服饰设计感受到的不是装饰元素的堆砌,而是其深处的幽幽诗意。
艺术创作与时尚创作之间有何差异?
康利姸:这两种创作其实很相似。创作艺术作品与时尚作品都需要耗费心力、力求完美,并且要求不同程度的协作。不过,艺术创作有时并不限于对销售的考量,而是一种兴之所至的直觉创作。我觉得艺术与时尚之间的本质差异在于后者对销量的要求。在我看来,在构思、视觉化以及受众欣赏方面,艺术比时尚要相对自由一些。
你的艺术作品背后的出发点与灵感是什么?
康利姸:表面、内涵以及创作欲望都十分重要。面料以围裹包覆的形式描摹出人体的形态,在此基础上融入美学元素,就成为时尚。时尚与欲望密切相关。Max Mara 的时尚不流于表面,具有独特的深意。圆顶并非单纯的表面,它同时也是一种环境,一种深邃而恢宏的维度。这些就是我的创作出发点,也是这项作品的核心理念,Deep Surface,表面的深渊。
空间是你作品中的重要元素。你是如何将圆顶元素融入本次创作项目中的?
康利姸:对我而言,圆顶是一个极具挑战性的基本建筑要素。Coats! 展览空间的圆顶直径为 20 米,因此更具挑战性。它并非一件物品,而是一种完全沉浸式、吸纳式的环境。我们对于这种环境的构思以及改造方式与其他建筑元素截然不同。因此,我首先需要弄清楚圆顶结构在概念与实用功能上的特性,然后再创作出与圆顶结构关联的影片。我通过这种方式摸索建筑环境的轨迹,并据此构建我的叙事结构;呈现沉浸式圆顶体验。
Max Mara Coats! 展览空间呈现沉浸式圆顶体验
你希望你的作品激发怎样的受众参与方式?
康利姸:我和建筑师 Ico 对本次展览的开放式走廊投入了大量精力。观众可顺着走廊前行,在我们打造的环境中自由畅行,获得专属体验。由此,我对圆顶的构想与走廊的设计理念也彼此呼应。
我的设计既不是电影式的线性叙事,也没有确切的起止点。相反,它在圆顶表面自由流动,在整个环境中循环往复。观众可以长时间逗留于此,让自己完全沉浸于这种环境之中。我希望观众在多宝阁与圆顶空间之间自由穿梭,在物体与环境之间随性行走,在表面与深层之间自如游走。
你的艺术创作与韩国文化之间有何联系?韩国文化是否对你的艺术作品产生了影响?
康利姸:我觉得就表层而言,韩国传统文化对我的创作影响甚微,韩国文化对我的影响更多地停留在潜意识层面。我的装置作品绝大多数都是根据特定场所创作而成的,因此我会根据既定条件灵活应变,也会将我的创作元素与现有结构巧妙结合,以此打造全新体验。
同样地,当代韩国文化也有着很高的适应性与融合性。本次 Coats! 展览的举办地点——东大门设计广场(DDP)就是很好的例子。以展览场所为起点,5 分钟内就可到达东大门(即兴仁之门),这是韩国的著名历史性地标,建造于 14 世纪;还有东大门市场,这是一个由传统市场及购物中心组成的大型商圈;此外还有东大门设计广场 (DDP)本身,这是 Zaha Hadid 设计的未来主义建筑群。
这些彼此冲突的价值观以某种方式和谐共存,融汇为当代韩国文化。我们善于将多种元素彼此结合以创造新的环境,我觉得这就是韩国文化特色对我的作品产生的直观影响。
你现在大部分时间居住在伦敦,这次借大衣展又回到首尔,有什么感受?
康利姸:这里有家人,这是家。
后 记
我们采访过Max Mara的创意总监Ian Griffiths,很巧合,在他眼里,大衣就是女人的家。
Max Mara 的创意总监 Ian Griffiths
文丨韩哈哈
编辑丨韩哈哈
图片提供丨Max Mara
亦有部分图片源自网络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