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23日 星期六

改革开放40周年,崇明将生态发展进行到底!

改革开放40周年,崇明将生态发展进行到底!

从1978到2018,中国的改革开放整整走过了40年。40年砥砺奋进,40年众志成城,崇明人民以一往无前的进取精神和波澜壮阔的创新实践,奏响“幸福是奋斗出来的”时代强音。

改革开放40周年,崇明将生态发展进行到底!

一沙成一岛。长江自唐古拉山而下,奔腾万里入海,聚水土精华而成崇明岛。崇明人勇于开拓,将沧海变桑田;改革开放40年来,更是走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一叶一世界。自世界级生态岛建设的目标确立以来,崇明主动融入全球生态文明模式创新、国家“五位一体”总体布局、长三角一体化和长江经济带发展、上海卓越的全球城市建设等大局中,在顺应大势、服务大局中展现“大担当”“大作为”,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提供“崇明案例”。今年10月中旬,由市委改革办、市委宣传部组织征集的“上海改革开放40年标志性首创案例名单”发布,“崇明世界级生态岛建设为我国绿色发展提供‘上海样本’”作为具有时代特征、上海特色的标志性首创案例入围名单。

既有“鸥鹭翔集”也有“鱼翔浅底”

长江入海口,海天一线。苍穹下,水茫茫、苇莽莽。滩涂上、芦苇中,三五成群的候鸟嬉戏觅食。鸟叫声、流水声、风吟声,静谧中的狂野,是崇明东滩湿地最真实的原生态面貌之一。清晨5点,在大多数人还在睡梦中时,57岁的金伟国就已洗漱停当,穿上套鞋和防风衣,在广袤的东滩湿地上巡逻。金伟国是陈家镇八滧村村民,能将一只小小的竹哨吹出60多种候鸟的叫声,如今是上海崇明东滩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一名护鸟志愿者。

改革开放40周年,崇明将生态发展进行到底!

东滩保护区在2002年就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2005年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目前已成为国际鸟类学和生态学研究的热点地区之一。不过就在十多年前,东滩保护区内的候鸟数量曾一度出现下滑趋势。危机不是源于盗捕猎杀,而是候鸟栖息地被外来入侵生物——互花米草不断蚕食。

改革开放40周年,崇明将生态发展进行到底!

为给候鸟们重建一个温馨驿站,2004年起,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高校的生态专家和保护区管理处的科研人员联手成立专项课题组,探索如何治理互花米草,最终将其消灭,还鸟儿一个宜居环境。与鸟类打了10多年交道的东滩保护区副主任马强说,随着崇明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提升,在总面积240多平方公里的保护区内,如今每年都有近300种、数以百万计的候鸟在此越冬或停歇:“崇明东滩,真正成了鸟儿的天堂和博物馆。”

既有“鸥鹭翔集”,也有“鱼翔浅底”。在崇明陈家镇,还有一个“中华鲟之家”——长江口中华鲟自然保护区。保护基地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抢救中华鲟。

改革开放40周年,崇明将生态发展进行到底!

工作人员告诉我们,实施抢救后,基地将为中华鲟提供专门的栖息场所,让它们顺利完成各项生理调整,然后放流,让它们回归大自然。2004年以来,保护区已连续数十次开展中华鲟等珍稀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活动。崇明,正在为保护全球生物多样性贡献“中国智慧”。

改革开放40周年,崇明将生态发展进行到底!

在崇明长兴岛,青草沙水库已为上海市民提供优质淡水7年多。这座水库占地约70平方公里、容量4亿多立方米,相当于10个杭州西湖。它改变了上海大部分自来水源取自黄浦江的格局,如今该水库已占上海原水供应总规模的一半以上,成为上海人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改革开放40周年,崇明将生态发展进行到底!

无论是湿地修复,还是保护候鸟、中华鲟,亦或是提供优质原水等,“生态”二字,正是崇明发展之基、独特优势。这些年来,崇明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所下的真功夫,使其“上海可持续发展重要战略空间”的定位越发名副其实。

追求更高品质发展无止境

改革开放40年来,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从满足温饱到向往更美好的生活,人们的生活理念、生活方式也在不断“升级”。崇明建设世界级生态岛,积极倡导和推行绿色生产生活方式,让环境更宜居、生活更具品质。

改革开放40周年,崇明将生态发展进行到底!

绿色生活,从垃圾分类做起。自去年6月以来,崇明在横沙乡试点的基础上全面推开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工作,目前,崇明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工作已覆盖全区,“垃圾河滩随手扔,路过都要捂鼻子”的日子一去不返。在这过程中,崇明的垃圾分类减量工作可以说是亮点频现:开展垃圾分类定时定点投放,对垃圾清运车进行实地跟车检查;全区6座建筑垃圾中转站、餐厨垃圾处理厂技改项目,以及231个区级低价值再生资源点站场建设等项目有序推进;全新的崇明生态环卫大数据管理系统即将上线,可实时监控各乡镇湿垃圾处理站运行情况……崇明还在探索更多鼓励、约束的长效管理机制,让广大市民更好、更自觉地参与垃圾分类,实现更高水平、更高质量的全覆盖目标。

改革开放40周年,崇明将生态发展进行到底!

水是崇明生态系统的核心,自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至今,崇明的水环境治理工作,根据不同时期的实际,不断进行调整提标。如今,农村生活污水处理、黑臭河道、劣Ⅴ类水体整治等工作,成为提升生态环境品质的重头戏。以农村生活污水处理为例,崇明明确到2018年,实现全区处理率100%的目标。崇明与多家世界级选手合作,在前期试点取得显著成效的基础上,在18个乡镇全面推开,经过一段时间运行,崇明的许多村沟宅河已恢复往日的清澈,水中鱼虾悠游,又“活”了起来。

改革开放40周年,崇明将生态发展进行到底!

崇明四面环水,过去相当长一段时间,出岛要经水路,还要“看天”。自上海长江隧桥通车后,天堑变通途,崇明人圆了“千年梦”。但追求不止于此。对标世界级生态岛建设目标,崇明正在绿色出行、智慧交通方面进行探索实践。近年来,崇明的交通体系正逐步从“烧油”向“用电”转变;到2020年,区域内、跨区(市通郊)运营公交车全部更新为新能源汽车;共享电动汽车网点发展到300个,车辆投放规模超600辆……崇明还将进一步提升智能化交通水平,为重大工程建设、大型活动交通组织等提供辅助决策,为出行者提供公交、停车、换乘等信息。此外,崇明还将先行试点建设“智慧交通岛”,积极推动智能网联汽车、无人驾驶汽车等新技术在崇明优先使用。

改革开放40周年,崇明将生态发展进行到底!

扩大好生态的“发展红利”

崇明一直在研究探索一条适合自身的发展路径,走过40年风雨历程,终于“换道前行”——在坚持“生态立岛”的原则下,走生态发展之路,将生态环境优势不断转化为生态发展优势,让老百姓感受到好生态的“发展红利”。

改革开放40周年,崇明将生态发展进行到底!

庙镇合中村的乡间道路边,13幢英伦风的乡村别墅颇为惹眼,它们由普通的乡村民宅改造而来,如今已是市民休闲放松的好去处。这里便是崇明首家正式运营的开心农场——香朵。人们在此可感受“坐在稻田里喝咖啡”的意境,既有都市生活的精致,又有乡村生活的野趣。游客流连忘返的同时,农村的“沉睡资源”也被唤醒,土地、房屋被充分利用,百姓可出租房屋拿租金,还能在开心农场当厨师、饲养员、服务员等,领一份工资。

改革开放40周年,崇明将生态发展进行到底!

开心农场的发展,是崇明探索世界级生态岛建设的一个缩影。崇明找到“生态发展之道”,是一个不断摸索、碰壁、再尝试的曲折过程。上世纪80年代,崇明吸收市区工业辐射,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和村办企业,实现了经济高速发展。不过,上世纪90年代开始,岛屿经济的劣势显现,崇明工业发展陷入滑坡亏损。

改革开放40周年,崇明将生态发展进行到底!

是继续走老路子,还是另辟蹊径?崇明选择了后者。正视发展传统经济的“先天不足”,崇明扬长避短,充分发挥区位和生态优势,把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协调起来,取得明显成效。崇明生态岛建设,被作为典型案例编入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绿色经济教材,向全球42个岛国推荐。此后,《崇明世界级生态岛发展“十三五”规划》、崇明2035总规相继发布,“世界级生态岛”的建设目标到2035年将基本实现,到2050年将全面完成。

改革开放40周年,崇明将生态发展进行到底!

对崇明来说,“生态”就是最大的价值、最大的品牌,加快发展生态产业,加快优势转化,只争朝夕。就在今年“十一”黄金周,不用化肥、不用化学农药的“两无化”崇明大米刚上市,就成为抢手货,50元一斤的价位,不但没“吓”跑消费者,反而让它更走红。因为,“两无化”崇明大米不仅胜在生态种植方式,更包含了一种价值,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因创新而生的“两无化”大米,每亩可增加2000元净收入。

改革开放40周年,崇明将生态发展进行到底!

区域公用品牌的打造是提升生态产业能级的重要一环,各方面也在进行积极探索。在崇明西红花主产地之一的庙镇永乐村,统一以“崇明西红花”为品牌进行销售,村里还计划建西红花基地,办西红花节,以此让更多人真正了解崇明西红花。而在堡镇上海新申乐活果蔬专业合作社,金瓜、水蜜桃、黄桃、翠冠梨等农产品被销往香港、新加坡等地,在当地畅销的同时,也提升了崇明农产品知名度,带动了国内市场销售。

信息来源| 区新闻传媒中心

主编:陈珺

记者:咸明

责编:毋晓菲

上一篇新闻

普洱茶有哪些特点,能够俘获这么多“发烧友”?

下一篇新闻

相约世园会丨2019北京世园会“山东省日”,15位非遗传承人现场亮“绝活”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