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25日 星期三

为中新科技交流搭建桥梁

为中新科技交流搭建桥梁

孙侠主持第16届中国—东盟博览会新加坡先进技术对接会。 受访者供图

从参与开发陕北油田到赴新加坡求学,再到管理阿根廷油田;从石油工程师到石油开采企业管理者、投资者,再到高新科技领域创业者,南洋国际俱乐部主席孙侠的足迹遍及全球多国,身份也经历了多重转变。

2004年,孙侠走出国门,赴新加坡留学,由此开启了十余年的中国、海外“两头跑”的生活。她亲身感受中国与海外联系日渐紧密、合作日渐深化的过程,也经历中国产业转型的时代浪潮。“中国发展的趋势,就是我努力的方向。”这是她对自己事业发展的最好总结。以下是她的自述。

走出国门开拓眼界

2004年,是我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这一年,我决定前往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就读工商管理硕士,由此开启了我的“出海”人生。

2004年前,我是一个石油工程师,也是油田开采企业的管理者。从15岁考上东北石油大学油藏工程专业,到之后在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担任石油开采工程师,再到任职宁夏伊斯特石油开发公司总经理、创办北京东油科贸有限公司,我一直是个地地道道的“石油人”。在石油行业摸爬滚打十余年后,我对事业发展有了新的规划——走出国门,培养世界眼光。带着这样的信念,我选择前往新加坡深造。

在南洋理工大学就读硕士的2年里,我每年赴新加坡3到4次,每次持续学习1个月。让我没想到的是,这样“两头跑”的生活模式,成了我此后生活的常态。

在新加坡求学的过程中,我切身感受到东西方经贸、科技、文化在新加坡的交流融合,也通过与来自不同领域老师同学的交流,拓展了国际视野,积累了人脉网络。2005年,受读书的启发和激励,我投资了一块油田,在石油开发领域继续深耕。一年后,我毕业回国,这次投资的回报让我再次达到事业发展的小高峰。

新加坡求学的经历,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世界的大门,也增强了我探索国际市场的信心。2009年,我再次“出海”,前往阿根廷,担任一家中国油田开发企业的总经理。这家公司是阿根廷第一家从事油田开发的中国企业。当我们的团队在阿根廷打出第一口自喷井时,我在井场与各国同事一起热烈欢呼,激动不已。在这个地球上离中国最远的国度,我再次燃起与祖国命运与共的强烈感受,无论距离祖国多远,祖国始终是我们最坚实的依靠。

发现科技创新增长点

在事业越来越兴旺的同时,我的健康状况突然亮起了红灯。2010年以后,受身体状况的影响,我一年中比较多的时间都在新加坡度过,与此同时,我开始在中国与新加坡之间寻找新的创业方向。

近年来,中国加快科技自立自强和科技强国建设步伐。新加坡一直是东西方交流融合的平台,新加坡开放包容的文化氛围吸引了大批高新技术人才,南洋理工大学等新加坡高校和科研机构,在人工智能、材料科学、医疗科技等方面有许多先进技术。作为华侨,我有能力也有责任,充分发挥自身优势资源,为中国与新加坡经贸科技交流搭建桥梁。源于这样的想法,寻找科技创新领域的增长点,搭建中国与新加坡科技交流平台,成为我的创业方向。

近年来,我参与引进的科技创新项目逐渐在国内落地,广西南洋科技创新中心成立,创新中心包含创业孵化器、产业园等配套设施;与南洋理工大学合作的石墨烯超级电容项目进入试生产阶段,能源管理项目进入实验测试阶段,机器人按摩及辅助康复治疗项目正在逐步推广。帮助新加坡的先进技术在中国进行产业化、市场化,成为我如今的主要工作之一。

2020年12月,新加坡智能医养健康中心在广西贺州开工建设。健康中心引进新加坡人工智能健康检测设备和监测技术,将健康管理技术植入家居环境,住户在家里的健康数据可以与当地医院和远程医疗机构联通,医生可以远程了解客户的健康情况,使预防和治疗疾病更加方便及时。如今,健康中心已设有展示中心和客户体验示范区,更多先进的健康管理技术将陆续在健康中心应用。

牵起中新友谊之线

如今,我每年大约有1/3的时间经营企业,1/3的时间进行学习和创作,1/3的时间进行社会公益活动。

工作之余,我热衷于搭建华侨华人间交流沟通的平台,在社团工作中发光发热。2014年,我担任南洋理工大学校友会理事会执委兼北京校友会会长,充分利用各领域校友资源,为中新经贸科技交流助力。2016年,我发起成立南洋国际俱乐部,每年邀请俱乐部会员前往“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了解当地社会情况和发展机遇,促进民间科技文化交流。2022年1月,我组织筹备了由南洋理工大学北京校友会发起、南洋国际俱乐部协办的“点亮心灯”教育公益计划。无论是融入新加坡当地社会,还是服务家乡北京的公益事业,都让我的生活更加充实,更加充满力量。

最近,我常在广西侨乡走走看看,了解广西华侨发展历史和现状。新加坡的华侨华人主要来自福建、广东、广西三地,但新加坡民众对广西的了解相对较少。攻读南洋理工大学社会学博士期间,我以广西侨乡研究为博士论文选题,希望为新加坡了解中国广西侨乡牵起一条友谊之线。

2021年11月,中国与东盟正式宣布建立中国—东盟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朝着构建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迈出新的步伐。作为旅居新加坡的华侨,我将继续借助新加坡这一东西方交汇平台,促进中外交流合作。

本报记者 高 乔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2年03月21日 第 06 版)

上一篇新闻

新加坡电销辅助平台 Novocall 获得 50 万美元种子轮融资,500 Durians 领投

下一篇新闻

新加坡政府将发放公交辅助券 助更多家庭应对车费上涨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