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残志坚以石作画,非遗传承人邓凤竹成就最美桂林石画
南国早报客户端特别策划●携手同行 共享精彩
===========================================================================
桂林市的邓凤竹是位残疾人,她身残志坚,从1987年开始从事桂林宝石画的研究与创作,其作品多次在自治区和全国比赛活动中获奖。邓凤竹深知残疾人就业形势不乐观,为了帮助更多的残疾人就业和脱贫,她与桂林市残疾人辅助性就业工场合作,多年来免费培训残疾人学员200多人,先后帮助30多名残疾人就业。2021年,邓凤竹所在的就业工场入选桂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桂林石画)传承基地。
3月10日上午,南国早报客户端记者来到桂林石画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看到广西工艺美术大师、桂林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桂林石画的代表性传承人邓凤竹,她正在拼贴、镶嵌一幅荷花作品。展示馆内摆放着各式各样的桂林石画,其中一幅《金陵十二钗》的宝石画,长约1.8米,宽约0.9米,是邓凤竹历时半年,使用漓江石、鸡血玉、玛瑙等30多种约5万颗不同的“宝石”制作而成。
广西工艺美术大师邓凤竹在制作宝石画。南国早报客户端记者 邓振福摄
据了解,邓凤竹是桂林兴安县白石乡人,从小患有小儿麻痹症,但她克服了各种困难,靠着自学读完了大学。上世纪八十年代,邓凤竹遇到人生中第一位“贵人”——一位身怀百宝嵌绝技的老匠人。由于邓凤竹学习过美术,具有一定的美术功底和较高的审美情趣,靠着天赋和努力,她很快就掌握了百宝嵌的真传。
桂林漓江石画。南国早报客户端记者 邓振福摄
1987年,邓凤竹被广西宝石所聘请担任设计师。后来,一名新加坡老板运来一批“宝石”,请她设计宝石画。她便产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宝石画既有国画的韵味,又有油画的意境,与桂林山水的气质不谋而合,为何不把两者相结合,通过一块块宝石的光芒,让桂林山水焕发出新的美感呢?于是,她努力学习、钻研、创作、制作桂林石画。1999年,她花费1年时间制作的大型宝玉石画《八桂欢歌迎归雁》,被作为广西的礼品赠送给澳门,现收藏于澳门综艺馆内。
广西工艺美术大师邓凤竹(右)和广西工艺美术大师吕蔚珊(左)历时半年制作的宝石画《金陵十二钗》。南国早报客户端记者 邓振福摄
2014年,邓凤竹与广西工艺美术大师吕蔚珊、擅长销售的王勇共同创办了桂林惠仁残疾人辅助性就业工场。邓凤竹对残疾人就业的艰难深有体会,在发展壮大的路上,他们一直没有忘记帮助更多残疾人。
桂林惠仁残疾人辅助性就业工场多年来免费培训残疾人学员200多人,先后帮助30多名残疾人就业。其中一部分人每天定时到工场或景区工作点上班,一部分人在家工作,虽然收入不算多,但现在能够自食其力,贴补一些家用,对他们而言是个人价值的极大提升。
邓凤竹创作的《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受访者供图
2021年,邓凤竹创作的《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以壮锦针法、桂林地标、广西铜鼓等为创作元素,采用中国画散点透视法,大胆运用画中画的视觉效果及夸张的手法构筑画面,生动诠释在党的领导下广西的繁荣景象。该作品荣获2021广西工艺美术作品“八桂天工奖”银奖。2021年11月,邓凤竹所在的就业工场入选桂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桂林石画)传承基地。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桂林惠仁残疾人辅助性就业工场遇到了销售困难。目前,艰守继承桂林石画的同时,他们也在学习直播带货,让桂林石画走出桂林,走向世界。
本文由南国早报原创出品,未经许可,任何渠道、平台请勿转载。违者必究。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