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5月19日 星期日

邵逸夫:中国最后的旧式商人

这是一个传奇。

香港电影,曾经代表了华语电影的最高水准。

邵逸夫:中国最后的旧式商人

TVB剧集,曾经掀起过万人空巷的收视神话。

邵逸夫:中国最后的旧式商人

香港小姐、四大天王、无线五虎,开启了华人世界追星的狂潮。

邵逸夫:中国最后的旧式商人

内地很多高校中,整齐的耸立着一座座方方正正的逸夫楼。

邵逸夫:中国最后的旧式商人

所有这些,都由邵逸夫一手缔造。

邵逸夫:中国最后的旧式商人

说他知名,人们也只是知道他热衷慈善、众星环绕,再无别话。

邵逸夫:中国最后的旧式商人

不如,今天就聊聊这位货真价实的传奇大亨

邵逸夫,出生时大清还没亡,彼时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的帝王人生刚刚进入倒数计时。

生逢乱世,如果是普通人家,免不了动荡和颠沛,历朝历代,为兴亡买单的,永远是穷人。

受精卵邵逸夫很有眼光,投胎技能满分,母胎富贵。

宁波邵家,到邵逸夫这一代,是北宋五子之一邵雍的第三十三代孙。

邵逸夫:中国最后的旧式商人

邵雍

有族谱传承的家族,富贵都是次要的,重要的是,自我介绍时,一句我三十三世祖是哪朝哪代的谁谁谁,我等连自己太爷爷叫什么都不知道的乌合之众们,冲着骨头渣子都烂没了的先人名讳,也得抱拳作揖一番,这是装逼的最高境界。

邵玉轩是邵逸夫的父亲,继承了邵家的商业资产,从宁波老家,赴上海淘金,开了家颜料铺,赚翻了。

邵家有五子三女,人丁兴旺,农耕社会里,儿子多了好种地,但对商户来说,儿子多了分家难。

邵家例外,邵氏兄弟,情比金坚,志趣相投,谁都不想接老爹的班,分家?不存在的,爸爸的产业爸爸自己守护吧,儿子们告辞了。

邵逸夫:中国最后的旧式商人

邵大哥、邵三哥、邵六弟

资料显示,邵家在邵逸夫少年时代,走向了没落,家族资产只剩下了一栋上海小楼,和一家上海戏院。

真的不是对“没落”一词有什么误解么?穷到只剩一间戏院能继承了,太矫情了,多少人排着队想继承这笔“没落”的遗产。

而且邵玉轩1920年去世时,康有为、虞洽卿及曾任苏浙总督的卢永祥、民国元老谭延阁等风云人物,排排坐,题词致哀。这份身后荣光,是穷光蛋能享受的么?

邵逸夫:中国最后的旧式商人

康有为

邵玉轩死的时候,邵家大哥邵仁杰24岁,已经执掌没落戏院多年,二哥邵仁棣22岁,坚定的跟随大哥的步伐,三哥邵仁枚19岁,有样学样,跟着哥哥有肉吃,六弟邵仁楞13岁,毛还没长全,读书才是主业。

邵大哥有着钢铁般的意志,立志为华人电影娱乐事业贡献力量,29岁时创立了上海天一影片公司,拍摄默片。

邵逸夫:中国最后的旧式商人

弟弟们见贤思齐,“俺也一样”的呼声此起彼伏,兄弟四人都入了伙。

邵逸夫:中国最后的旧式商人

邵大哥觉得兄弟一起干事业,名号要响,于是主张四人改了名字,自己名叫邵醉翁、老二名叫邵邨(cūn)人、老三名叫邵山客、老六名叫邵逸夫。

艺名闷骚系列,果然是三十三世祖叫得上姓名的家庭,一股文艺气息扑面而来,可以可以,社会社会。

年轻人创业最怕急功近利,邵氏兄弟盲目追求10万+,拍了大量贩卖封建迷信、但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糟粕电影,上海滩的电影人和媒体人一致声讨,刷半星差评,全上海的院线团结起来拒绝放映天一的电影。

邵逸夫:中国最后的旧式商人

邵氏兄弟,应了他们的艺名,拍了村(邨)妞儿电影,用山炮质感,雷醉了全行业,从创业青年,变成了一伙逸夫(明太祖《大诰续诰互知丁业》指无业游民)。

论起艺名的重要性。有没有觉得无法直视满地的逸夫楼了,无业游民楼,当代大学生的注解啊。

邵逸夫:中国最后的旧式商人

好在邵家是生意世家,见惯了市场起伏,上海不留爷,爷去海外燥。

邵醉翁和邵邨人守着上海大本营,邵山客和邵逸夫远走南洋。

邵逸夫:中国最后的旧式商人

山客兄有点一朝被蛇咬的意思,到了新加坡后,打死都不叫山客了,恢复本名邵仁枚。逸夫老弟就豁达和科学一些,保留了逸夫这个不太喜庆的名字。

邵逸夫:中国最后的旧式商人

邵仁枚

事实证明,即便叫狗剩,只要肯下功夫,也能名动天下。

邵逸夫兄弟俩初到新加坡,就体会到了团结的力量,当时南洋大都是福建华人,同乡同宗同族,抱团儿的厉害,邵家两兄弟都变成哪吒也打不过福建帮啊!

好在新加坡遍地华人,邵氏兄弟也找到了浙江驻新加坡办事处,艰难的开启了新加坡创业之旅。

邵逸夫:中国最后的旧式商人

哥俩每天推着放映车,走街串户给乡亲们放天一影业拍摄的电影,大搞文化下乡运动,获得了新加坡华人农民群体的支持,两三年后,兄弟俩鸟枪换炮,把草台班子搞成了企业,1931年成立邵氏兄弟公司。

邵逸夫:中国最后的旧式商人

两兄弟再也不用推着放映车打一枪换一个地方了,凭着厚实的群众基础,哥俩收购了多间戏院,掌握了院线,就意味着不用再受驱逐之辱,自己拍片自己放映,从生产到销售,全包!

此时已经24岁的邵逸夫,入行6年,老司机中的玛莎拉蒂,在大量接触好莱坞电影后,敏锐的判断,未来的电影市场,有声电影最贵!

想到就要做到,邵逸夫搭上跨洋轮船,远赴美国购买有声电影器材。

邵逸夫:中国最后的旧式商人

大佬的传奇故事,由此拉开,开往美国的轮船翻车了,老司机邵逸夫在陆地上飙到200迈不眨眼,但落到茫茫大海上,玛莎拉蒂也无用武之地啊!

想来邵逸夫身体素质不错,抱着一块舢板,在太平洋上漂了一夜,少年派都不敢这么拍,邵逸夫居然就真的熬到了被营救,做了把名副其实的美漂。

邵逸夫:中国最后的旧式商人

要说传奇人物就是与众不同,经历了翻船事故,侥幸活命的邵逸夫,内心毫无波澜,一门心思买器材,真不辱使命。

邵老六从美国归来,其时上海沦为“孤岛”,大量娱乐明星避走香港,留守上海的邵醉翁和邵邨人也把天一影业迁至香港。

四兄弟再聚首,用六弟拿命拼来的器材,拍摄了一部《白金龙》,粤语对白,是中国电影史上,第一部有声电影。

邵逸夫:中国最后的旧式商人

这个说法严格说来有待商榷,上世纪30年代起,中国电影工业崛起,但南京国民政府大搞一刀切政策,要求电影制片方拍摄有声电影,必须普通话对白,方言大大的不要。这个要求略无耻,因为方言用语才是日常,民国时期没有严格统一的普通话标准,电影制片公司大都使用江南语言体系,舌头捋不直是常态。为了方便影片过审,制片方干脆只拍默片,省时省力。而广州香港地区,不属于国民政府的势力范围,电影制作自由度高,所以粤语有声电影盛行。

随着《白金龙》的上映,中国电影历史全面进入有声时代。

邵醉翁和邵邨人两兄弟植根香港,邵仁枚和邵逸夫两兄弟开拓新加坡,四人遥相呼应,热火朝天。

在新加坡,邵老三和邵老六结识了华人大鳄余东璇,两兄弟靠着余老板的资金与人脉,大展拳脚,所向披靡。

邵逸夫:中国最后的旧式商人

余东璇

余老板既是金主也是兄弟,一来二去的,邵逸夫跟余老板的女朋友看对了眼儿,俩人眉来眼去,暗搓搓十指紧扣。

这就非常尴尬了,余老板拿邵逸夫当兄弟,邵逸夫却让余老板当王八。

邵仁枚知道弟弟这波操作,急的满脸爆痘,生怕弟弟为女色所误,开罪了余老板,让一片大好的南洋创业前景陷入危机。

只能说,多虑了。余东璇作为新加坡橡胶大王,心胸辽阔、涵养拔擢,既然自己的兄弟跟自己的女人有缘分,那当然是祝福啊!

于是1937年,邵逸夫迎娶了这位兄弟的前女友——黄美珍,两人共同度过50年婚姻生活,直至1987年黄美珍去世。

邵逸夫:中国最后的旧式商人

余东璇为了让邵家兄弟安心,特意在两人婚礼当日,送上价值50万元的贺礼,就冲这份气度,余老板不发财简直天理难容啊。

邵家兄弟也对余老板投桃报李,终其一生,都跟余老板保持着良好的商业合作关系,商场,也是有着纯粹友谊的。

1938年,香港天一影业改名“南洋影片公司”,随后10年,战争迭起,邵氏兄弟仍然分守香港与新加坡,在动荡中缓慢成长。

邵逸夫:中国最后的旧式商人

1948年,国际局势趋缓,香港的南洋影片公司又改名为邵氏父子影业,跟新加坡的邵氏兄弟影业形成对杖,但大哥和二哥在经营方面屡遭挫折,于是邵逸夫放下新加坡的事业,赴港支援兄长。

邵逸夫,不是一个人奔赴香港的,陪伴身侧的,除了原配黄美珍,还有一位如夫人方逸华。

邵逸夫:中国最后的旧式商人

方逸华小邵逸夫27岁,出身于舞女家庭,母亲方文霞早年带着女儿闯荡香港,彼时名为李梦兰的方逸华,生就一副好嗓子,红遍香港夜场,后受邀到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地驻场演唱。

邵逸夫45岁邂逅18岁的方逸华,从此终生未分离。

邵逸夫:中国最后的旧式商人

1972年之前的香港,施行一夫多妻制,豪门富贾娶上几房姨太太,都不叫事儿,可以参考下赌王何鸿燊的感情史。

但邵逸夫是个例外,方逸华追随他,始终以下属自居,邵太太的位置,只有黄美珍一人独坐,且邵逸夫的两子两女都是黄美珍所生。

邵逸夫:中国最后的旧式商人

方逸华站在邵逸夫身侧,为邵逸夫执掌百亿影视帝国,长达45年,无名无分,也未曾生育。

邵逸夫:中国最后的旧式商人

1987年黄美珍去世,邵逸夫旗下的无线影视公司,停工一年,祭奠亡妻。邵逸夫公开表示,黄美珍是一等一的好妻子,样样都好。

一般来说,原配已经离世,红颜知己无论如何也该马上被扶正了,但方逸华足够沉得住气,邵逸夫也是真的能耗,直到1997年,黄美珍离世10年后,邵逸夫才以90岁高龄,迎娶了62岁的方逸华。

邵逸夫:中国最后的旧式商人

从此方逸华以六婶的身份行走于邵逸夫的庞大商业帝国,两人结婚后,并未同衾而卧,相伴了50年岁月的一对夫妇,在相距5分钟路程的两栋房子里,各自生活。

邵逸夫:中国最后的旧式商人

与其说这两人的婚姻是因爱而结合,不如说这是两个志趣相投的战友,用法律保障彼此间的利益关系。

邵逸夫:中国最后的旧式商人

在香港,邵氏兄弟有了分歧,邵邨人的邵氏父子公司主打院线运营及影片发行,还涉及少量房地产开发,邵逸夫和三哥的邵氏兄弟公司,则继续主打影片制作。

邵逸夫力主建立了香港的邵氏影城,带红了以李翰祥为代表的一波大导演,这些导演至今仍然是华语影坛顶礼膜拜的人物。

邵逸夫:中国最后的旧式商人

李翰祥

但邵逸夫也不是永远决策正确的,作为老派商人,习惯了家族企业的运作模式,珍惜每一分钱,说白了就是抠。

当年李小龙从美国归港发展,本来想投入邵氏门下,开出的薪酬条件非常贴合市场,但邵逸夫嗤之以鼻,看不上这个浑身腱子肉、一上镜就“咦哈”怪叫的肌肉男。

邵逸夫:中国最后的旧式商人

李小龙于是转投嘉禾门下,拍出了《精武门》和《猛龙过江》这样的不朽佳作。

邵逸夫:中国最后的旧式商人

邵逸夫因为抠,错过的人才还有许冠文之流,不知晚年的邵六叔,夜深人静时,有没有捶胸顿足,抽自己大嘴巴。

邵氏惜财,导致了后来TVB艺人的大量解约,北上捞金,TVB剧集质量断崖式下滑,直到现在,也半死不活,全凭一碗情怀吊着。

邵逸夫:中国最后的旧式商人

邵氏惜才,开办的无线艺员培训班,培养出的演员,撑起了华人影视的大半江山,现在叫得上名字的顶级港星,周润发、刘德华、梁朝伟、周星驰,哪个敢说自己没在无线培训班受过益?

邵逸夫:中国最后的旧式商人

邵逸夫1973年改良创办的香港小姐选举,让赵雅芝、翁美玲、张曼玉、李嘉欣等等等等一众貌美女星,纵横娱乐圈几十年,长盛不衰,以天命花甲之龄,秒杀现在的土创锦鲤整容脸们。

邵逸夫:中国最后的旧式商人

成也惜才,败也惜财。邵氏的荣光,恐怕再不复见了。

说来奇怪,锱铢必较的邵逸夫,对待旗下艺人扣扣搜搜,但做起慈善事业,却挥斥方遒,一掷万金。仅在祖国大陆的慈善捐赠,总额就超过了100亿港元。

邵逸夫:中国最后的旧式商人

邵逸夫还关注人类的科学事业,2002年,设立邵逸夫奖,超越国籍、跨越种族,奖励一切为人类科学进步做出贡献的个体和组织。

邵逸夫:中国最后的旧式商人

诺贝尔奖不包含的天文学、生命科学与医学、数学科学三大领域,邵逸夫奖来弥补,奖金高于诺奖,到今年,已经颁发了十五届,未来还将持续评选。

邵逸夫:中国最后的旧式商人

特首曾荫权喂烧卖

很矛盾,但能理解。

2014年,107岁的邵逸夫辞世,至此,中国领土范围内,再无旧式商人,甚至几年后,有关邵氏电影、TVB剧集的辉煌与成就,都将销声匿迹。

邵逸夫:中国最后的旧式商人

很悲哀,但能接受。

邵逸夫的一生,活着是个传奇,身后留下无上荣耀。

邵逸夫:中国最后的旧式商人

1974年,获大英帝国司令勋章1977年,获下级勋位爵士1979年,美国旧金山为表彰邵逸夫对该市的慈善贡献,将每年9月8日命名为“邵逸夫日”1982年,获皇后勋章1989年,授香港艺术中心永久荣誉主席1993年,授宁波市荣誉市民1994年,浙江省人民政府授予“爱乡楷模”1998年,获大紫荆勋章邵逸夫:中国最后的旧式商人

传奇已逝,故事永存!

上一篇新闻

他曾是中国最年轻的富豪,今3年亏350亿,被王思聪怼

下一篇新闻

异乡人在新加坡 | 奋斗在新加坡的异乡人,你们还好吗?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