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东:一枚印章,“盖”遍全国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谭如茵 衡阳报道
“县安邦兴”。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和支撑力量,统筹城乡发展,基础在县域,缩小与发达省份差距,潜力在县域。移动互联网时代,县域经济如何在区位和传统中找到产业发展的空间,衡东一颗印章的壮大与回归或许有所启示。
机器轰鸣,春分时节,衡东印章加大马力生产。
三月,桃红柳绿,草长莺飞。
大地奔腾。在湖南衡东县城北城郊结合部,陈俊的车间也一派生机:工人们来回穿梭,从日本进品的设备机械手不断伸缩挪移,莹亮的印章一颗颗从传送带上输出,喧嚣中有着欢快的节奏。
订单纷来,机器轰鸣。后疫情时代,陈俊厂房的繁忙景象只是衡东印章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观潮君了解到,一帮衡东人,把一颗传统的印章,壮大成年产值20来亿元的印章产业,占据了全国75%市场,远销日本、越南、非洲等国家和地区。
世界是平的,面对互联网愈来愈加剧的全球平坦化局面,有着中国“印章之乡”称号的衡东县,在县域经济发展中,是如何脚踏传统优势,从传统中挖掘产业和市场,进而走向全国和全球?
小印章,“闯”出来的大产业
衡东印章占据全国75%的市场。
对于衡东,不少人想到的是土菜。这是衡东依托传统,发展县域经济的一张名片。其实,衡东印章一样享有盛誉,一如邵东小五金,张家界莓茶,浏阳蒸菜。
48岁王根生是衡东印章协会会长。这个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即带着印章手艺闯天下的老印章人,对衡东印章的来龙去脉很熟悉。他介绍,衡东素有中国“印章之乡”美誉,印章文化从明代至今已有近六百余年历史。而印章产业则始于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当时城关镇、踏庄、甘溪一带,有不少集体印章企业,不少农民边耕田边做印章,以作坊为主,这是衡东最早一代的印章艺人;改革开放以后,乡企和村企破产,这批有着印章手艺的人成了第一批吃螃蟹的人,他们开始走出衡东,飞到全国各个城市,推销衡东印章,一些人还就地开店开厂,让衡东印章走进大江南北。
据统计,当时大约有200来户上万衡东人携着衡东印章,像候鸟一样,活跃在全国300多个城市。
王根生就是这支候鸟大军的一员。1993年,20岁的王根生,27岁的罗水林,30岁的王合明,不约而同来到北京,从一个门店开始,从事印章材料批发。2005年,王根生在北京房山区办起衡印印章材料厂,开始从事印章生产。
也就是2005年,衡东印章人和印章产业迎来自己有史以来最高光时刻:这一年十月,中国印章产品技术博览会在衡东隆重举行,来自各省市自治区、港澳台,以及美国、日本、新加坡等12个国家1000多名客商云集衡东,进行印章技术交流和产品交易,代表全国印章行业最高技术水平的40多家知名印章企业在衡东进行印章产品展示。这是迄今为止,该博览会在县级城市举办唯一的一次。
2008年,王根生回到湖南长沙,开办原子印章厂。产品由当初的木质印章,转为光敏电子印章,规模从当年小小的作坊,发展成年产值达几千万的工厂。这一年,是衡东印章产业发展很重要的一年。这一年,除了王根生回到长沙办厂,当初一起闯北京的另外两人,王合明来到广东东莞,开办天华印章材料厂,罗水林则到上海,开办昊海印章材料厂。三个人当年各自不同寻常的选择,既造就了衡东印章产业在全国行业里的影响力和江湖地位,也造就了三个在全国响当当的印章品牌:恒印美,天华,印德美。
衡东印章一举摆脱传统手工作坊,转为工业化生产,范围也由一隅,转为放眼全国,甚至全球。
后疫情时代,“创”出无限可能
世界是平的。全球一体化时代是如此,移动互联网时代更是如此,它让世界平坦化地握在人的手中,既对人的观念催生变革,也对经济的生产和发展业态催生变革。
衡东印章产业也不例外。
在近万人的衡东印章产业大军里,55岁的陈新云最初并不从事印章制造,他贩卖印章原材料——牛角,并逐渐意识到牛角对于印章独有的价值。1990年,23岁的陈新云在老家踏庄大托村开办当时全国独一无二的牛角印章厂,走上既做牛角贸易,又做牛角印章生产的道路。1995年,他到广东佛山和云南昆明开设牛角印章分厂;2000年,他发展的步子走出国外,在越南开设分厂,辐射东南亚市场;2014年,随着牛角印章市场需求增大,牛角原材料需求倍增,快入中年的陈新云激情不减,一口气在非洲坦桑尼亚、喀麦隆、尼日利亚、乌干达等国家开设分厂,主要从事水牛角收购。
刚开始,陈新云生产和销售主要还是传统的门店批发和客户上门订货,如今,陈新云只需凭借一台手机,就可以在他的故乡衡东,平坦化地指挥麾下所有工厂的牛角收购,入关,牛角印章的生产,以及客户的订单需求和资金结算,这放到十来年前,几乎是不可能的事,然而,移动互联网及移动社交与金融的出现,让他足不出户,就可以最大成本地完成贸产销一条龙的进程。他的公司也发展到年产值上亿元,出口500多万的规模。
同样得益于移动互联网经济平坦化的还有陈俊。陈俊是老印章艺人王合明的女婿,算是衡东印章产业第三代传人。2014年,年仅21岁的陈俊接过老丈人的产业,开始独当一面直面印章产业市场;2020年,他将厂子由东莞迁回故乡衡东,改名为湖南省裕玺印章材料有限公司,历经二年发展,公司年产值已近亿元。
陈俊厂房的生产设备全是清一色的日本造,一共投资了三千多万,对此,他一点也不吝啬。通过互联网,陈俊明白市场的竞争已是全球化,印章产业的发展已由传统走向现代,产品的技术与更新迭代,产能的充足保障成为关键,如今,陈俊除生产传统的木质印章、玻璃印章,还生产光敏电子印章,产能一天可生产印章5万颗,即便在后疫情时代,他每天仍通过移动互联网,接收来自全国各地的订单,工厂一刻也没闲着。
一张互联网,正让衡东印章,产生着无限可能。
回归原乡,承载的不只梦想
行万里路,读万卷书。长年的摸爬滚打,不少的衡东印章产业人从市场中获取奋斗的幸福,也开阔着眼界。
他们开始思索印章产业的未来。
印章产业本质上是一种传承文化,带有传承的东西最终还要回归,回归到发育它的原生地。大约从2016年开始,一些在全国各地城市打出一片天地的印章企业开始回到家乡衡东,把厂子安置在曾经出发的村庄。当初一起闯北京的三个衡东印章传承人,王根生是最早归来的一批,陈俊接过老丈人王合明的传承2020年回到衡东,罗水林企业总部至今虽仍在上海,但2018年,他就在老家衡东大浦开设分厂。
有人将这种传统产业回归现象称之为“返乡”,其实,对衡东印章产业而言,他们不仅仅只是一次“返乡”,更多的是又一次创业,从当年的懵懂少年到现在的人到中年、知天命之年,从当初的小作坊、小门店到现在的工业化生产、互联网销售,格局变了,思路变了,路径也变化着。
玩具印章将实用与文化融为一体,是衡阳印章传统的升级。
2021年,衡东印章行业商会注册,注册会员约200人(家)。这是衡东印章产业首个成立的自律组织,他们计划实行行业自律,制订印章行业标准,同时建议加大对印章龙头企业引进、培育和扶持力度,助推印章产业发展。鼓励龙头企业做好产品出口文章,努力拓展外贸市场。并结合全域旅游战略实施,着力打造印章产业小镇(印章产业园),发掘印章文化深厚底蕴,发掘印章文化深厚底蕴,不断提升衡东“印章之乡”这块历史金字招牌价值,将印章产品打造成极具实用价值、文化价值与收藏价值的特色旅游商品。
郡县治,天下定。县域经济发展,尤其是类似于衡东这样中部地区县域经济的发展,如何积极有效地承载那些走出去的传统产业回归,是一个时代课题。目前,在发展传统文化产业,或是承载东部沿海产业的争夺中,不少地方有不少的特色,如山东潍坊对于风筝、河北蔚县对于剪纸,湖南常宁依托牛仔裤打造的纺织工业园。
据了解,衡东印章产业目前分布全国的商家有200多家,印章产品有500多种。呼应衡东印章产业和产业人的回归,衡东有关部门也在积极回应。有关人士介绍,衡东有望规划一个印章产业园,建设初期,拟引进企业50家,年产值不少于20亿元,税收5000万元至1亿元,建成规模后,落户企业不少于100家,预计年产值达50亿元,税收不少于3亿元。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