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不散、搬不走、压不垮——从苏州工业园区看中国制造竞争力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高文新 李钦振
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范围暴发,给产业链供应链带来巨大影响。中国的外资企业受疫情影响到底有多大?产业链供应链是否会因疫情而断裂?如何在全球制造格局调整中把握先机,抢占产业链更高端?带着这些疑问,记者探访了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
回答之一:办法总比困难多,物流包机畅通外资外贸企业国际供应链
苏州工业园区于1994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其中中国和新加坡合作区占地80平方公里,是中新两国政府间的重要合作项目,被誉为“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窗口”和“国际合作的成功范例”。
疫情发生后,园区坚持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两手抓、两不误”,建立企业用工、融资、供应链、出口及国际物流通道协调服务“四项机制”,指导服务企业复工复产,推出园区“惠企15条”,千方百计把疫情给企业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
“园区外向型经济发达,出口产品以高技术、高附加值的机电产品为主,时效要求高。”苏州市委常委、苏州工业园区党工委书记吴庆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受疫情影响,进口原材料受阻,海外市场需求日渐萎缩,全球供应链部分中断,给园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带来许多困难和不便。记者了解到,园区外贸企业普遍依赖国际航空物流链,在空运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订舱难、运价高、时效慢。为帮助企业克服困难,园区第一时间协调相关单位,迅速拿出解决方案,推出物流包机工作计划。4月21日,首架园区包机从上海浦东直飞德国法兰克福,这次包机航线,舱位充足、运价合理、通关便捷,受到了外资外贸企业的一致好评,这是园区应对疫情冲击,畅通国际供应链、解决出口企业困难所采取的创新举措之一。
园区能够克服疫情影响,率先实现规上工业企业100%复工,与园区推动产业链各环节协同复工复产、龙头企业牵动推进链式复工等密切相关。比如,苏州瀚川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发挥在精密小型产品制造领域积累的技术优势,第一时间转型转产,自主研发生产高效全自动口罩生产线。江苏汇博机器人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帮助陶瓷企业,利用自动化机器人实现打磨、喷釉、物流调度等,在员工无法全部到岗的情况下实现复工复产。
疫情冲击坚定了园区进一步打造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决心。今年3月,《苏州工业园区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规划(2020~2035)》发布,提出5年内全社会科技投入不少于2000亿元,全方位推进世界一流园区建设,这其中就对构建自主领先的现代产业体系作出了全面布局。园区将围绕做深优势产业价值链、扩大新兴产业影响力、推动服务业提速升级、超前布局未来产业等方面持续发力,不断提升在全球价值链的分工地位,实现全产业链整体跃升。
回答之二:主导产业向全球价值链高端攀升,制造业向“制造+研发+营销+服务”转型
“体制机制创新是开发区持续发展的原动力。”吴庆文介绍,园区成立之初,充分借鉴新加坡成功经验,按照“精简、统一、效能”原则和扁平化模式设置区内机构。园区坚持新型工业化、经济国际化、城市现代化互动并进发展路径,建立了与国际接轨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自2018年起,园区摒弃单一发展工业模式,布局商务、科教创新、旅游度假、高端制造与国际贸易四大功能板块,形成“产城融合、区域一体”的城市发展架构。围绕构筑一流营商环境,园区推出优化营商环境30条,出台“放管服”改革“1+N”服务举措、促进外商投资和服务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意见,建成江苏省首个“一网通办”平台。园区先后设立了20亿元的天使基金、100亿元的产业引导基金,调动各类金融资本、产业资本,区域股权投资基金规模超2200亿元,覆盖创新型企业全生命周期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日趋完善。同时,全力推进金光科技产业园、企业总部基地、现代服务产业园、上市企业产业园“四大产业园”建设,为高质量项目和企业入驻提供平台。
当前全球产业链、价值链正在经历重构,加快推进主导产业向全球价值链高端攀升是必然选择,只有抢占产业发展的制高点,才能在全球产业版图中保持持续的竞争优势。吴庆文告诉记者,近年来,园区探索“1+N”制造业转型升级新路径,促进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推动制造业向“制造+研发+营销+服务”转型、制造工厂向企业总部转型、成本中心向利润中心转型。目前,园区经认定的省级总部机构45家,占江苏省17%。“园区将继续推动延链补链强链工程,推动产业链向高端攀升,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和竞争力的产业地标。”吴庆文说。
回答之三:制造业转移不是简单一搬了之,有信心打造“拆不散、搬不走、压不垮”的产业航母
“制造业转移不是简单一搬了之,这其中涉及众多要素,包括国际产业链、供应链分工协作、基础设施水平、人力资源供给、市场规模等。”吴庆文对“中国制造业不大可能大规模向海外转移”这一观点以园区现状为例进行了分析。他介绍,园区通过引育并举,一大批全球领先的知名企业集团落户、深耕发展,并围绕一些大型跨国龙头企业精心布局产业链,以集成电路产业为例,目前已经形成了集IC设计、芯片制造、封装测试为一体的完整产业链,集聚相关企业154家,去年销售收入占全国近五分之一,海内外企业对园区发展信心不断增强。
比如,此次疫情对世界著名半导体封装测试供应商——嘉盛半导体海外工厂影响较大,马来西亚6000人规模工厂停产,但鉴于园区良好的产业环境以及国内巨大的市场规模,企业果断把产能转移至苏州工业园区。“依靠我们良好的产业生态、一流的营商环境和巨大的消费市场,我们完全有信心去打造‘拆不散、搬不走、压不垮’的产业航母。”吴庆文对此充满信心。
为稳定产业链、供应链,保持中国制造竞争力,园区一方面聚焦江苏自贸区苏州片区建设“一号工程”、科技创新“第一动力”、项目建设“一号任务”,汇聚最优政策、最强资源,围绕延链、补链、强链,引进处于科技前沿、引领产业未来的行业龙头和“隐形冠军”,全力以赴让优质项目在园区扎根。另一方面,坚持营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认真研究CPTPP、中美经贸协议、中新自贸协定升级版,制定完善营商环境提升方案,打造以企业为中心的服务模式,让更多优质资本投资到园区。
当前,新一代信息技术加速渗透融合,向高质量迈进的中国制造,需要抓住数字化机遇,坚持创新驱动,用新理念、新技术、新方法巩固和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竞争力。相对较低的综合成本、良好的软硬件设施、完整的产业链和供应链、庞大的国内消费市场以及日益壮大的工程师队伍等等,这些都构成了中国制造的竞争优势。但与此同时也应该清醒的认识到,中国制造大而不强的现象依然存在,特别是一些关键技术、核心工艺仍然受制于人,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还不充分。
以记者在园区了解到的情况为例,目前园区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等主导产业产值均超过千亿级,但产业整体层次和附加值还不够高,智能制造水平、劳动生产率还有待进一步提升。问题如何解决?吴庆文表示,园区将进一步加快制造业迭代升级:一是瞄准产业链薄弱环节,延伸制造业“微笑曲线”,加快攻克一批“卡脖子”技术,推动关键设备及核心零部件国产化;二是加快补齐生产性服务业短板,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利用外资链式化发展;三是推动新一代信息通讯技术与主导产业、新兴产业深度融合,在智能制造、智慧工厂、智慧服务等应用领域形成一批标杆项目,抢占产业链更高端。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