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褐斑是怎样形成的?祛斑方法如何选?需要注意什么?
黄褐斑,是1种在中青年女性中常见的,获得性色素增多性皮肤病,会在额部、面颊、眼周、口周等部位,对称性分布,境界清楚的淡褐色或深褐色的斑片。这些斑片大小不一,会在阳光照射后加深,就像蝴蝶落在脸上,因此也称蝴蝶斑。在传统医学中,也叫肝斑或面尘。蝴蝶斑是如何形成的呢?祛斑时需要注意什么?有什么最新的方法吗?咱们现在来解析。
黄褐斑,常见于亚裔及拉丁裔孕龄女性中,病因复杂,发病机制并不明确。目前,学界认为,黄褐斑与遗传易感性、雌激素水平、皮肤屏障功能受损等有关;此外,黄褐斑皮损会在日晒后加重,这提示紫外线暴露,也是促发因素。近期的研究表明,黄褐斑可能不仅仅是单纯的黑素增加性皮肤病,其本质可能是存在某种缺陷的黑素细胞,在紫外线照射下,导致光老化过程中,对外界刺激产生黑素过度增加的1种炎症反应。
综合各项研究的结论,黄褐斑的发病机制主要是黑素细胞的增加及黑素生成的增加。目前发现,化妆品、光毒性药物、抗癫痫药物、慢性肝炎或胆囊炎等疾病、内分泌失调、环境污染、激素水平改变、紫外线照射、酪氨酸酶功能改变等遗传因素、精神因素、微量元素等都与黄褐斑形成有关。
黄褐斑的形成,的确与内分泌和精神因素有关。因此,生活中有些无聊的人,看到别人脸上有黄褐斑,就会瞎议论,说人家,不是自己缺外遇,就是老公外遇多。从科学角度看,黄褐斑的形成因素,几乎是每个人在日常生活中都随时可能遇到的。所以,别再贬损他人,还是多关心自己,说不定,那些毁面子的不幸,哪天也会光顾自己呢。
黄褐斑的应对原则,需要兼顾抑色素、控炎症、修屏障、抗老化,具体手段包括3类,内服;外用;激光及剥脱等。内服的主力是止血剂氨甲环酸,通过抑制纤溶酶原转化为纤溶酶,干扰黑素细胞和角质形成细胞之间的联系,从而减少黑素形成。此外,可以应用维生素C及维生素E配合。外用主要是氢醌及壬二酸。剥脱方法主要是果酸换肤及水杨酸换肤。
激光净肤,在亚洲人群中非常流行,有些人甚至会每周接受3次治疗,并使皮肤出现轻微红斑甚至瘀点。新加坡学者曾对此现象做过专门研究,发现亚洲的激光换肤力度越来越大,治疗频率越来越高。经过对3万多例的黄褐斑激光换肤效果总结,学者认为,每2周1次是最佳频率,过于频繁则可能造成光毒性累积,损伤黑素细胞,导致色素减退症状,而且,部分损伤可能是不可逆的。
黄褐斑应对方法挺多,但是,总体而言,缺少特效手段,综合使用各种措施的有效率大约在70%左右。正当大家一筹莫展的时候,近日,《临床皮肤病学杂志》发表论文,学者发现,30%的二甲双胍外用洗剂,对黄褐斑有明显改善,而且没有发现不良反应。没错,就是那个降糖明星,二甲双胍,不过,要看清,是30%的浓度外用清洗,不是吃下去喔。需要提醒的是,这个结论是在小规模的对照研究中得到的,并没有经过广泛验证。如果想尝试,请向专业人员征询意见。
爱谁,就把健康传给谁。
你的健康,我的关注。专业人员以科学与人文视角观察健康,包括快报、细节、提醒、释疑、观察、观点、史话、逸事等系列,内容为作者魏宏岭及团队原创作品。拒绝未经许可的一切形式的盗用、盗链及转载,否则将依据相关法律予以追究。
#健康早班车# #清云计划#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