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23日 星期一

亚洲多地出现猴痘病例,我国已提前发布诊疗指南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刘昶荣

据报道,我国台湾省24日出现首例猴痘病例。该病例为台湾南部一位20多岁的青年男性。1月~6月,病例在德国上学,6月16日乘飞机返台,6月20日出现发烧、喉咙痛等症状,就医后经医生评估并进行病毒检验,24日确认为阳性。

6月21日深夜,新加坡卫生部门宣布确诊一例境外输入猴痘病例。6月22日,韩国疾控机构报告,该国出现两例猴痘疑似病例,均为近日入境人员。猴痘疫情继5月在欧洲、美洲等非流行地区暴发后,已在亚洲出现。

亚洲多地出现猴痘病例,我国已提前发布诊疗指南

猴痘病毒感染者的皮肤表面。图片来源:世卫组织官方网站

猴痘病毒已在国外发生社区传播

6月14日,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在记者会上表示,猴痘疫情在全球暴发是不寻常且令人担忧的。根据《国际卫生条例》规定,世卫组织紧急委员会决定于本月召开紧急委员会会议,评估目前猴痘疫情是否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世卫组织可以发布的全球最高级别公共卫生事件。2020年1月底,世卫组织宣布新冠疫情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2022年5月13日,英国首先报告本土猴痘病例,此后,欧洲、美洲、亚洲、大洋洲和非洲(非地方性流行国家)陆续发现猴痘病例。世卫组织发布的数据显示,全球至少已有39个国家向世卫组织报告猴痘确诊病例1600多例和疑似病例近1500例,确诊病例绝大多数来自欧洲。39个国家中包括7个猴痘疫情已存在多年的国家和32个疫情新暴发国家。

6月24日,新华社援引路透社消息,当地时间6月23日,美国疾控中心表示,除了因出国旅行而感染猴痘的病例报告外,还有证据表明猴痘在美国当地社区间传播。截至6月23日,全美已有25个州报告猴痘确诊病例,总病例数达到173例。

谭德塞表示,新增受影响的国家,疫情仍然主要发生在男男性行为者中,以及据报告最近与新的或多个性伴侣发生性行为的人。

6月22日,中国疾控中心发布“猴痘健康提示”指出,本轮猴痘疫情在全球的病例数和波及范围均增长较快,为非地方性流行区的历史之最。病例以中青年男性为主;多为男男同性恋者,疫情传播与性活动密切相关;绝大部分病例未曾前往猴痘地方性流行地区(即非洲中部和西部的11个2022年前曾报告猴痘病例的国家)旅行;临床表现相对较轻且不典型,皮疹主要分布在生殖器部位,数量明显偏少,只有几个甚至一个皮疹,未见进一步扩散。

人与人之间主要通过密切接触传播猴痘病毒

猴痘属于痘病毒科正痘病毒属,是正痘病毒中对人类致病的4种病毒之一(其余3种为天花病毒、痘苗病毒和牛痘病毒)。猴痘病毒有西非和刚果盆地两个分支,其中,西非分支病死率约3%,刚果盆地分支病死率约10%。2022年5月以来,非地方性流行地区发现的猴痘病例样本,测序分析结果为西非分支。

猴痘病毒在自然界主要存在于非洲的啮齿类动物(非洲松鼠、树松鼠、冈比亚袋鼠、睡鼠等)体内。灵长类动物(猴、黑猩猩、人等)接触感染猴痘病毒的啮齿类动物后也会感染。感染了猴痘病毒的动物和猴痘病人都是传染源。

猴痘病毒主要经黏膜和破损皮肤侵入人体。人主要通过接触感染动物的呼吸道分泌物、病变渗出物、血液、其他体液,或被感染动物咬伤、抓伤而感染。人与人之间主要通过密切接触传播,也可在长时间近距离接触时通过飞沫传播,接触病毒污染的物品也有可能感染。

中国疾控中心研判,本次猴痘疫情还发现多数病例在发病前有同性性行为,可能主要还是与性活动中的密切接触传播有关,目前尚不能确定是否会经过精液或阴道分泌物传播。猴痘病毒还可通过胎盘从孕妇传播给胎儿。

中国疾控中心提示,如发现猴痘输入病例,主要在其接触者中存在一定感染风险,一般人群暂无感染风险。

此外,中国疾控中心还提示正在疫情国家旅行或居住的人员需关注所在国的猴痘疫情信息。避免接触啮齿类和灵长类动物(包括动物的血和肉),食用前必须彻底煮熟。如果必须接触猴痘病人,应避免身体密切接触,照看或探视病人时要做好个人防护(如佩戴一次性乳胶手套、医用防护口罩,穿一次性隔离衣等);避免与可疑感染者发生性行为,避免共用生活用品(如床上用品、衣物等);注意做好手卫生,及时用肥皂、洗手液等在流动水下洗手。

近期已回国人员需注意自我健康监测,若在国外有过可疑动物和人员或猴痘病例的接触史和暴露史,可主动联系当地疾控机构进行咨询和报备;若出现发热、皮疹等症状,应主动就医,并告知接诊医生境外旅居史,以协助诊断和治疗。即将回国人员除注意上述事项外,入境健康申报时需配合海关主动报备。

我国已发布《猴痘诊疗指南(2022年版)》

6月14日,国家卫健委网站公布了《猴痘诊疗指南(2022年版)》(以下简称《诊疗指南》)。《诊疗指南》由国家卫健委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制定,旨在提前做好猴痘医疗应对工作准备,提高临床早期识别和规范诊疗能力。

《诊疗指南》指出,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中医药管理部门要高度重视,认真组织做好猴痘诊疗相关培训,切实提高“四早”能力,一旦发现猴痘疑似病例或确诊病例,应及时按照有关要求报告,并全力组织做好医疗救治工作,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猴痘是一种由猴痘病毒(Monkeypox virus,MPXV)感染所致的人兽共患病毒性疾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发热、皮疹、淋巴结肿大。该病主要流行于中非和西非。《诊疗指南》介绍,猴痘病毒耐干燥和低温,在土壤、痂皮和衣被上可生存数月。对热敏感,加热至56℃30分钟或60℃10分钟可灭活。紫外线和一般消毒剂均可使之灭活,对次氯酸钠、氯二甲酚、戊二醛、甲醛和多聚甲醛等敏感。

亚洲多地出现猴痘病例,我国已提前发布诊疗指南

国家卫健委网站公布《猴痘诊疗指南(2022年版)》截图。 图片来源:国家卫健委官方网站

人群普遍易感猴痘病毒。既往接种过天花疫苗者对猴痘病毒存在一定程度的交叉保护力。猴痘为自限性疾病,大部分感染者预后良好。严重病例常见于年幼儿童、免疫功能低下人群,预后与感染的病毒分支、病毒暴露程度、既往健康状况和并发症严重程度等有关。

在6月9日召开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中国疾控中心病毒病所所长许文波表示,中国疾控中心对猴痘病毒敏感性和特异性在非洲塞拉利昂进行了验证,我国有能力通过对疑似输入病例的临床标本开展实时荧光PCR检测猴痘病毒的基因,可以及时发现潜在输入的猴痘病例。

责任编辑:姜蕾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上一篇新闻

新加坡调整对猴痘的疫情隔离措施,设立猴痘隔离“专区”

下一篇新闻

亚洲已出现猴痘病例,韩国和新加坡首次通报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