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手“抢跑”抖音在后
快手(1024.HK)将在2月5日于港交所主板上市,前一天暗盘市值已近1.4万亿港元,约1800亿美元。假设快手上市首日达到此市值,将跻身中国前五大互联网上市公司。
快手发行价定于区间上限,为每股115港元,集资约420亿港元。以发行价计算,快手市值将超过600亿美元。当天稍晚的暗盘交易中,快手更是最高突破400港元,最终收涨近200%,总市值达到近1.4万亿港元,即约1800亿美元。
快手IPO引发香港“全城抢购”,受欢迎程度超出市场想象。2月4日披露的认购结果显示,香港发售获1204倍认购,国际发售获约39倍认购,中签率仅4%,无论申购人数还是冻资额均刷新港股新股记录——仅次于去年上市折戟的蚂蚁集团。
快手IPO中共引入10名基石投资者,其中包括资本集团、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淡马锡、景顺投资和富达国际等,合计认购股份占快手IPO发行新股的45.23%。
2月4日,快手还披露了最新的董监高名单,除董事长宿华、执行董事程一笑,以及非执行董事李朝晖、张斐、沈抖、林欣禾外,还新增了三位独立非执董,分别是王慧文、黄宣德、马寅。其中,黄宣德原本是京东集团CFO,王慧文曾是美团联合创始人。
受快手上市效应的带动,最近一些视频网站和直播平台的估值受到提振,哔哩哔哩、映客等股价均连续上涨,尤其哔哩哔哩最新市值已突破500亿美元。
老铁经济
快手以“老铁经济”知名,和字节跳动旗下的抖音共同引领了新一代视频和直播平台的风潮。
2015年初,大批YY主播带领粉丝进驻快手,将YY直播的喊麦、打赏、社会摇和“老铁文化”也带入快手。YY风格的主播、用户和内容互相吸引,短短几个月就让快手日活突破千万。
与此同时,围绕在头部主播周围的“老铁经济”也让快手的营收一路上涨。时至今日,直播仍是快手营收最主要的支柱。
直播、广告和电商是支撑快手营收的三大主要来源。2017年至2019年,快手的营收分别为83亿、203亿和391亿。2020年前11个月,快手实现营收525亿元,同期毛利209亿,毛利率为39.9%。
值得注意的是,快手的高增长基于大手笔的营销投入。2020年前三季度,快手在营销费用上投入约200亿元,同比增255%,占营收比近50%。
不过,快手的直播业务在去年遇到疫情的挑战。2020年三季度,快手的直播付费用户数为5990万,但11月末下滑到5810万。单个付费用户的月均收入也出现了下滑,2020年11月末仅有47.6元,同比回落10.9%。
不过,快手对直播业务的依赖已在下降。2017年到2020年三季末,快手直播业务在总收入中占比分别为95.3%、91.7%、80.4%和62.2%。
反观快手的广告和电商业务涨势明显。2020年前三季度,快手的广告业务收入占比已提升至32.8%。电商业务也成为快手的第二增长点,去年前11个月的电商GMV已超过3300亿元,而快手原计划的当年GMV为2500亿元。
抖音在后
作为短视频行业两大巨头,快手和抖音未来将在资本市场一较高下。
去年下半年,市场传出字节跳动将分拆抖音单独上市的消息。快手上市之后,抖音的IPO速度势必加速,而快手受到市场热捧也为抖音上市烘托了气氛,有利于后者抬高估值。
抖音是典型的字节系产品,做的是公域流量生意,无论主播粉丝多少,都依靠平台分发流量,主播和粉丝关联性较弱,虽然有粉丝团,但并未形成文化圈层;而快手是典型的私域流量,头部主播掌握着平台大部分的流量,与粉丝有更强的连接性,平台内形成了围绕主播的家族文化,这使快手的达人带货效率更高。2020年前9个月,快手电商带货的平均复购率超过65%。
快手和抖音的流量争夺战中,快手的“基本盘”是四五线城市及乡村的“老铁”。不过,快手的“老铁文化”和鲜明的地域特色,限制了其在广告营销等领域的发展。2019年,抖音的广告收入超过600亿元,而快手则为74亿元。
随着短视频行业竞争加剧,用户逐渐重叠,抖音和快手也逐渐向对方靠拢。抖音不断加强对下线市场的渗透,用户数量已经远超快手。而快手则加码公域流量分发,逐渐打破对头部主播的依赖。
2020年起,快手产品升级最重要的特点,是开放更多的公域流量给广告商业化产品,陆续上线了极速版以及主站精选Tab,并且更加注重服务于品牌型广告主的营销需求,去年11月,快手对其商业化营销服务平台“磁力引擎”进行了品牌升级。
但抖音和快手的用户数量差距并未缩小。去年8月,字节跳动曾披露包括抖音火山版在内的抖音系列软件的DAU已超过6亿。快手最新招股书显示,2020年前11个月,快手的平均DAU为2.638亿。
不过,无论是抖音还是快手,最大的劲敌还是去年以来借微信关系链发力视频号的腾讯。前不久微信升级到8.0版本后,微信视频号已明显加速,对抖音和快手形成了直接的竞争威胁。
显然,上市并不是快手胜利的终点,后面还有不少硬仗要打。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