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6月27日 星期四

海南籍侨胞回乡有感:年年岁岁情相似,岁岁年年貌不同

中新社海南文昌4月3日电 题:海南籍侨胞回乡有感:年年岁岁情相似,岁岁年年貌不同

中新社记者 周欣嫒

站在文昌岸边隔海相望,海对面,正在建设的铺前大桥似已做好准备,以恢弘之势跨海而来。旅日华侨吴多良告诉记者,三十多年前,在他还没有移居日本的那个年代,这是想都不敢想的事。

近日,第七届海南文昌南洋文化节在琼举行,百余位海南籍侨胞回乡共话桑梓,共叙乡情。看着家乡的巨大改变,多位侨胞向中新社记者吐露了自己的内心感慨。

吴多良告诉记者,一直以来,文昌与海口之间都有频密的人流往来,但交通并不便利。早期从文昌到海口,要先搭40多分钟摆渡,再乘近1小时汽车;而后修好一条陆路,距离也长达近100公里,单程需约90分钟。

本次回国,得知铺前大桥在建,可将单程时间缩短至30分钟后,从事旅游产业的吴多良认定此举意义非凡。在他看来,未来铺前大桥必将有力促进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建设。同时,大桥通车也将极大带动文昌的旅游发展,文昌将得以借助便利的交通优势,更好地融入琼北旅游圈。

加拿大安省海南同乡会副会长陈俊伯与文昌中学学生并肩走在校内林荫道上,不住关切地询问道:“现在学习压力大不大?学费高不高?图书馆、宿舍这些资源,还都够用吗?”

陈俊伯告诉记者,孩子是未来的希望,力所能及让家乡的年轻一辈享受更优质的教育环境,是海外华侨华人、尤其是老侨们的共同心愿。

陈俊伯的话,在文昌中学工作人员口中得到证实。据了解,海外乡亲对文昌中学的捐助,从办学至今绵延了一百多年,从未间断。潘正洲教学楼、张光嶷科学馆、陈家忠陈列馆……一位位侨领的名字背后,是海外侨胞对家乡教育的深切惦念。

去往某大型椰制品加工厂参观的路上,马来西亚华侨黄循积与记者分享了一个口口相传的老故事。

“文昌被称为中国椰子之乡,椰子到处都是,但无论老百姓坐在树下乘凉,还是台风过后去拾椰果,即便余风很大,椰树摇曳不止,椰子都不会掉下来砸伤人,”黄循积说,“以前的人们都相信,海南椰子有灵性。”

黄循积表示,眼见这样一个曾经落后、原始的边陲岛屿,发展为如今中国最大的经济特区,作为海南籍侨胞,他肩上有与家乡人共同的责任,心中有与家乡人同样的骄傲。

新加坡海南协会理事长陈学汉说,近年来,家乡的发展速度就像初生的婴儿,短时间不见,就可能有翻天覆地的变化。他告诉记者,从2012年海南文昌南洋文化节开办以来,他每年都要回国参加。

“年年岁岁情相似,岁岁年年貌不同。”陈学汉说,他想见证家乡如何一步步“旧貌换新颜”,也不舍与心底里那份乡情分隔太久,“当然要常回家看看”。(完)

上一篇新闻

看《中国城轨》有感

下一篇新闻

巨亏290亿!史上最憋屈巨头,惨到卖油条求生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