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5月20日 星期一

画眉张口技:巧嘴灵舌绘声色

​本报记者 牛健存 崔儒靖 魏志广 摄影报道

画眉张口技

画眉张口技运用口部发音技巧来模仿生活中的各种声音,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

“画眉张”张增财被誉为中国“三大口技名家”之一。

2017年,画眉张口技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画眉张口技:巧嘴灵舌绘声色

位于肃宁县文化艺术中心广场的“画眉张”塑像


从“张傻子”到“画眉张”

在位于沧县纸房头乡的画眉张杂技团排练大厅,几个大鸟笼内,栖息着用于魔术表演的各种鸟儿。

当省级非遗画眉张口技代表性传承人、“画眉张”的曾孙张万军和父亲张新通模仿起鸟鸣时,这些鸟儿一下来了精神,欢唱着、雀跃着。人与鸟共同演奏的“交响乐”在排练大厅回响着……

“我的老家在肃宁县窝北镇大王庄村。大爷爷‘画眉张’本名叫张增财,出生在1889年。那时候,家里穷。他自小喜欢杂耍,8岁时就跟随他的姐夫、杂技艺人葛云贵学杂技,闯关东、下江南,卖艺为生。”画眉张杂技团兼沧州青年杂技团团长张新通介绍着“画眉张”传奇的艺术人生。

张增财13岁就领班授徒,18岁离开师父,独闯江湖。因他生性憨直,人送艺名“张傻子”。

1914年,张增财在长春卖艺期间,与著名口技大师“人人笑”尹士林结识。

张新通说:“当时,增财爷和尹士林同住一家店。有一天,尹士林与店主产生争执。张增财上前慷慨解围。二人成了好朋友。后来,增财爷拜尹士林为师,并得到真传。3年后,他们俩在上海大世界同台献艺,一时轰动上海滩。自此,中国口技界有了‘南尹北张’之说。”

口技作为民间艺术,在表演的取材上一般是以农村文化为基础。在学习口技期间,张增财夜伏草丛、昼卧山林,如痴如醉地模仿百鸟嘤鸣,几近乱真。他还买来许多鸟,每日细心揣摩各种叫声,慢慢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

在一次表演中,张增财模仿的几十种鸟叫声,着实让乡邻们感到了口技艺术的魅力。一位德高望重的人士不断为张增财竖拇指。他说:“你演得这么好,叫‘张傻子’太委屈了。以后,你就叫‘画眉张’吧!”从此,张增财便得了“画眉张”的美称。

“关于太爷爷叫响‘画眉张’这个艺名,还有一段有趣的传说。”张增财的曾孙张万军说。

一次,“画眉张”正在南京夫子庙撂地摊演出。这时,来了个富家子弟提个鸟笼子,非让他与自己号称“眉太后”的画眉鸟比试比试。

人鸟对叫开始了。“画眉张”先来了个“蚁群低鸣”,只听“嗡嗡”之声骤然响起,时强时弱、时远时近、时断时续,不绝于耳。那“眉太后”也非徒有虚名,模仿得毫不逊色……

当“画眉张”右手下垂,左手前举,霎时间枪炮声大作,惊天动地,声震四方。此时的“眉太后”莫说比试,已被吓得上下左右拼命乱撞,瞬间撞死在笼中。

从此,“画眉张”的名声轰动了大江南北。

画眉张口技:巧嘴灵舌绘声色

一口绝技四世传承

张增财一生从事杂技事业,培养了一大批杂技人才。他参与创建了肃宁杂技团,广收门徒。他带领的杂技“张家班”,曾多次应邀赴美国、日本、新加坡等国家演出。画眉张口技不仅征服了国人的心,也征服了外国友人的心。

“1932年,太爷爷和魔术大师朝敬文编创了《锯解活人》等大型剧目,这让他的节目更加丰富多彩,惊险动人。他所在的‘双彩堂’,是解放前北京天桥有名的‘八大堂’之一。”拿着“画眉张”演出照,张万军感慨地说。

张万军说:“1956年,党的八大召开时,党和国家领导人及50多个国家的外宾在北京社稷坛观看杂技演出。太爷爷那年66岁。他表演的《木轮车》,人未出场,先闻吱扭吱扭的车声响,全场鸦雀无声。紧接着,出现了空车声、负载声、过沙地声、过泥潭声、上坡声、停车声,激起了观众阵阵掌声……”

经过多年刻苦学习、探索和革新,张增财创立了自成体系、独具特色的画眉张口技,并被中国唱片社制成唱片发行。

在画眉张口技第二代传人中,张连镇、张连江、张连玉等也颇有成就。

张连镇在沧州免费授徒,弟子遍布国内各大团体。张连玉先后多次率团赴马来西亚、澳大利亚等国演出,与张连镇之子张新通合演的口技节目受到广泛欢迎。张连镇、张连玉在有生之年始终不忘画眉张口技的传承和发展,与张新通一起悉心培养了第四代传人、张新通之子张万军。

如今,在张氏家族的传承人中,张新宏成立的新宏杂技团、张新房和张万胖创立的万晟杂技艺术团、张新建和张耀辉创建的沧州耀辉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常年在国内外演出,将杂技艺术传播得更远更广。

每一种技艺都不是一日之功,都是在日积月累的练习中不断地提高。出生于1982年的张万军,自幼随父母及家族里长辈学习口技和杂技,深得真传。

除了栩栩如生地模仿鸟、鸡、鸭等动物的声音,张万军还惟妙惟肖地模仿万马奔腾的声音。他不仅注重技巧,更独运匠心,用超强口技,模仿出火车飞奔声、螺旋桨旋转声,以及机枪声、炮弹声和战舰乘风破浪声。

画眉张口技:巧嘴灵舌绘声色

张新房(左)和张新通正在表演口技《百灵十三叫》


义务办学发扬推广

在长期演出实践中,张增财不仅掌握、发展了《百鸟象声》等传统节目,还创作了许多群众喜闻乐见的节目,如《木轮车》《纺线》《驴叫》《蚊鸣》等,均独具特色。

他的口技分“大口”“小口”。“大口”有驴叫、炮声、火车长鸣等,近在眼前不震耳;“小口”有蚊鸣、蟋蟀叫等,远在数十米外却清晰逼真。这些绝活,都被他的后人们传承了下来。

花甲之年的张新通说:“现在,沧州能表演画眉张口技的不超过十人。第二代传承人中能表演的只有我的叔叔张连玉了,这门艺术急需传承保护。”

受旧传习模式的约束和门户之见的影响,口技缺乏历史文字记载和系统理论教材,仅靠口口相传延续至今。

为了保护传承画眉张口技,2000年,张新通组建沧州青年杂技团,又筹资成立了画眉张杂技团,义务教授画眉张口技。现在,杂技团里有30多个孩子。这些孩子大多来自于单亲或者有困难的家庭,在杂技团里免费吃住、学习。他们当中有的已成家有了孩子,仍住在团里。他们把这里当成自己的家。

多年来,张新通带领学生们到过20多个国家访问演出,让国外友人近距离感受到画眉张口技这一传统民间艺术的魅力。

经过四代传人的努力,这一绝技得到了有效的传承和发展,也保留了大量影像资料。

传统之所以成为传统,在于它承载着民族的过去、历史和记忆。肩负着沧州杂技团团长重任的张万军说:“在当今这个时代,无论是什么艺人,都应该要有一份责任担当和文化担当!对传承先辈技艺要有一种使命感,对国家和民族更要有一种奉献精神!”

上一篇新闻

养鸟老师傅总结的选鸟方法,常见的3种观赏鸟,如何挑选出佳品?

下一篇新闻

中央美院人体模特沉迷鸟笼制作50年,现在每一个鸟笼都值百万以上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