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墨缘——新加坡私人珍藏刘海粟绘画丨中国嘉德2022春拍
刘海粟自1942年远渡重洋举办筹赈义展开始,从印尼至新加坡,又从新加坡至马来西亚,得到南洋诸友的全程支持,也让他们成为无话不谈的挚友。刘海粟生前在南洋的朋友有李家耀、周颖南、张振通等诸君,都与刘海粟先生交往甚笃,他们深厚的友情一直延续到老人辞世。其中张振通先生与刘海粟先生的交往鲜为人知,张振通先生为新加坡著名画家李家耀的弟子,1977年,李家耀和周颖南、张振通、李炯才等弟子一起,把他们所藏刘海粟作品集结成画册《海粟老人近作》,邀请了新加坡书法泰斗潘受先生撰序。
刘海粟和他们来往最频繁的阶段,恰是中国文化对外交流几乎冻结的时期,他们用热忱的艺术交流打开这扇封闭之门,这些传承有序、流传至今的作品,都蕴含着耐人寻味的轶事,也是极其珍贵的艺术文献。
Lot 256
刘海粟1896-1994 富春江小景
丁未(1967年)作
设色纸本 立轴
122×69 cm
上款:“振通先生”即张振通,新加坡著名收藏家、商人,刘海粟在新加坡的重要友人。1977年6月,《海粟老人近作》在新加坡出版,即系其与周颖南、李家耀、李炯才四家所藏中国画三十三幅编集而成。张氏着力收藏刘海粟,藏品多件珍罕之作。
出版:《狮城藏画》,图版47,1993年版。
富春江以其秀丽的风光成为历代画家笔下乐于展现的题材,元代黄公望曾为无用师绘《富春山居图》描绘了富春江第一带的美丽风景。以浙江富春江为背景,全图用墨淡雅,山和水的布置疏密得当,墨色浓淡干湿并用,极富于变化,是黄公望的代表作,被称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历代名家均有临摹,重游富春,已感名山之貌。
Lot 256 刘海粟《富春江小景》局部
此作乃1967年所作,据刘海粟题款可知是他回忆20年前、即1947年游富春江之情景,画面采用了中国传统构图中常见的一江两岸构图,远处富春江之上水面开阔而平静,近景处众多的渔船暗示了富春江的富饶而多产,点点的船帆把人的思绪带向远方。远处以浓淡变化的水墨营造出连绵的远山,整体意境悠远而古意十足。
Lot 256 刘海粟《富春江小景》局部
刘海粟在《漫论郁达夫》一文中回忆:“由于达夫的妙文和当年口头描述的启迪,也为了寻觅故人的诗踪,我曾经几次到浙皖之间的富春江流域去写生。这条江,澄碧如染,曲折处如青龙曼舞,腾空飞下,有些河床直如利剑,劈开群山,仪态万方,自萧山至梅花城,二百馀里,是活的山水屏风,在朝曦晚霞中变化无穷,开阖舒卷,一股清气,沁人心脾。”
Lot 255
刘海粟1896-1994 黄海云门峰
水墨纸本 立轴
137×68.5 cm
出版:《海粟老人近作》,图版18,1977年版。
说明:本幅钤“振通心赏”、“张振通”两方藏印,籍此可知,本幅为新加坡知名收藏家、刘海粟好友张振通旧藏。1977年,张振通、周颖南、李家耀、李炯才四人,将所藏的刘海粟近作汇编成画集《海粟老人近作》一大册。对走出人生低谷中的刘海粟,无疑是莫大的安慰和鼓舞。
刘海粟自题签
在刘海粟先生近一个世纪的漫长人生旅途中,黄山称得上是最令他流连忘返之地。刘海粟一生中从1918年第一次登临黄山,便与之结下了不解之缘,刘海粟晚年曾有一印“九上黄山绝顶人”,足见海老引以为傲。在他笔下以黄山为题材创作的作品,无论国画、油画,不计其数,令人赞叹。
Lot 255 刘海粟《黄海云门峰》局部
此作绘黄山的黄海云门峰,以绘画风格来看,当是60年代的作品。此时的刘海粟,已六上黄山,对于黄山的精致可谓烂熟于心,但他自己却说“我爱黄山,画天都峰都画了好多年,它变之又变,一天变几十次,无穷的变化……我每次来,每次都有新的认识,有画不完的画”。黄山给予他不竭的艺术泉源,刘海粟以“不息的变动”创造了无限的新黄山;实现了艺术与思想境界的跃进并与自然浑然成为一片化机。刘海粟的创造精神与黄山的自然风貌相契合,已融为一体。
Lot 255 刘海粟《黄海云门峰》局部
此件作品远景云海以泼墨而成氤氲之气,中景则兼泼带写而成峰峦起伏,近景却是一派石涛笔意,以皴法勾勒山石溪流、松树房屋等,氤氲弥蒙,笼罩其间,酣畅淋漓,可谓“墨气淋漓幛犹湿”、“笔所未到气已吞”,代表了刘海粟在泼墨山水创作上达到的新的艺术高峰。
←按住图片向左右滑动可浏览全图→
Lot 254
刘海粟1896-1994 云山图卷
丙午(1966年)作
水墨纸本 手卷
25×324 cm
上款:“振通先生”即张振通,新加坡著名收藏家、商人,刘海粟在新加坡的重要友人。1977年6月,《海粟老人近作》在新加坡出版,即系其与周颖南、李家耀、李炯才四家所藏中国画三十三幅编集而成。张氏着力收藏刘海粟,藏品多件珍罕之作。
夏伊乔(1918-2012)题签条:刘海粟教授云山图水墨神品。丙午(1966年)初秋,夏伊乔题。
出版:
1.《海粟老人近作》,图版29-31,1977年版。
2.《名家翰墨》刘海粟特辑,第101页,1990年版。
3.《赐荃堂藏画集》,图版14,1990年版。
著录:《刘海粟年谱》,第191页,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夏伊乔题签
刘海粟先生之于传统书画,一直是抱着既要进得去,又要出得来的态度,他曾说:“今之人固有摹古不化,习焉不察,扣盘扪烛,禁锢终生,不能自拔者,然亦有好为怪诞,摒弃古人真迹为不足观,自恃聪明、奢言创造,入魔道而莫之悟者,是皆盲者试步,非有真知。”对于传统绘画的理解如此深刻,和他早年收藏古代书画并下力气学习古代书画是分不开的。
上世纪20年代,刘海粟师从康有为学习书法和诗文之时,也开始收藏书画。1919年底,刘海粟在徐朗西家中遇到一画商来拜访,就买下了现藏刘海粟美术馆的宋画《溪山幽居图》,之后又得王遂生之助,购得清末云贵总督陈夔龙旧藏的巨然《茂林叠嶂图》等等,并且于作画上得力于沈周、石涛等,这些古代书画作品给了他极高的审美品位,也使得他能下笔即有古意。
Lot 254 刘海粟《云山图卷》局部
这一卷非常传统的《云山图卷》即刘海粟学古的代表作,据其自题可知,此卷作于1966年,是以“米氏云山”之法画出,“仿佛写此,雨气淋漓纸尤湿”,并且在题中详述了“米氏云山”之由来。卷首是由刘海粟夫人夏伊乔所题“刘海粟教授云山图水墨神品”签条,时间也是1966年,可知此作绘成之后即付装池,并赠送给好友、新加坡收藏家张振通先生。张振通先生与刘海粟交往很早,相互之间视彼此为知己,故张振通先生所得刘海粟作品,既多且精。
Lot 254 刘海粟《云山图卷》局部
此卷作时,正是刘海粟开始中西融合的第一阶段。在当时画坛流行“改造中国画”时大智若愚地做起“画坛遗老”,以此保留“走自己的路”的自由。他一方面开始全面研究中国画传统,一方面作万里之游,在全国各地写生,此卷有可能即是他在镇江江边,或者回忆当时写生时情景,因景生情而作此卷。画中水气淋漓,墨色深浅有致,山峦层叠悠远,的确于画中可见江南景致。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