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25日 星期三

全球3.5亿人受抑郁症困扰!抑郁不止是不高兴,乐观的人一样可能得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 通讯员 王蕊 朱诗意

近日,日本著名女星竹内结子被发现在家中猝逝,终年40岁,日本警方初步推断为自杀,亦有消息怀疑刚诞下次子不久的竹内结子可能因产后抑郁症自杀。

提到抑郁症,你会想到什么?心情不好、矫情,还是“你就是想太多”?然而,真实情况是:根据WHO数据,从造成负担的角度来说,抑郁症已成为人类第二大“疾病负担”。更严重的是,根据WHO预测,到2030年,抑郁症将上升至“人类疾病负担”第一位。9月,国家卫健委办公厅发布《探索抑郁症防治特色服务工作方案》从国家层面向公众传递明确信号——抑郁症并非简单的“情绪低落”,它是一种需要尽早发现和干预治疗的疾病,随着这个文件的发布,“高中生、大学生体检将筛查抑郁症”冲上热搜话题。

全球3.5亿人受抑郁症困扰!抑郁不止是不高兴,乐观的人一样可能得

10月10日是世界精神卫生日,今年的主题是“弘扬抗疫精神,护佑心理健康”,对我们每个普通人来说,也许我们第一步应该做的就是正确地认识心理健康。

抑郁症是一种高发的精神疾病

就诊率却不到10%

“我觉得我这辈子完了。”8月初,小力(化名)在妈妈的陪伴下走进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精神卫生科门诊,说完这句话后,他便不肯再开口。

经了解,小力是一所国际高中的高三毕业生,从小全家人都在为他出国念大学而努力,父母对他要求严格,他对自己要求也很高,将目标锁定在美国的一家常春藤学校。

全球3.5亿人受抑郁症困扰!抑郁不止是不高兴,乐观的人一样可能得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然而,就在高三这一年,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尤其是美国已成为重灾区。小力的出国路一下子变得坎坷起来。因长期以来一直在为出国做准备,他也无法回头参加国内的高考,小力出现了严重的厌学情绪,不愿意开口说话,经常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在床上一躺就是大半天。小力的父母同样也非常迷惘和焦虑,更不知道该如何帮助小力。经检查,小力已经患上了中度抑郁症。

“为什么现在抑郁症患者越来越多?这与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飞速变化、巨大压力是密切相关的。”浙大一院精神卫生科主任胡少华教授说,“这不仅仅是一个医疗问题,更是社会公共卫生问题。”

青少年、孕产妇、老年人群、高压职业,这是国家卫健委办公厅发布的《探索抑郁症防治特色服务工作方案》中重点关注的人群,将这些人群的抑郁症筛查列入到体检项目中。这也正是目前罹患抑郁症的高危人群,而这四种状态,不仅涵盖了几乎每个人都要经历的不同人生阶段,还涉及到我们的父母、子女、爱人、亲友。

生活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里,每个人都无法避免会承受各种压力,而人在这四种状态中,可能面临的压力最大:

对于青少年来说,他们要面临繁重的学业、父母的期待、对未来的未知;

对于孕产妇来说,孕期激素本就有所波动,再加上二胎政策开放后,她们直面养育两个孩子的压力,还有职场与家庭的矛盾;

对于高压力人群来说,职场上激烈的竞争、35岁的魔咒、上升途径的不畅通,都让他们“压力山大”;

老年人,因身体机能的下降,本就容易出现失眠、乏力等情况,各种新技术的层出不穷更是让他们无所适从,还有一批老年人远离故乡、在陌生城市承担着养育孙辈的繁重压力。

全球预计有3.5亿人受到抑郁症的折磨,我国有超过9500万抑郁症患者,然而,因为种种错误观念和认知,导致国内仅有不足10%的抑郁症患者寻求治疗,更多的患者成为沉默的大多数,日复一日地受着 “情绪黑狗”的折磨。除了心情持续低落,他们还可能会有思维迟缓、意志活动减退、认知功能障碍、躯体不适、睡眠紊乱、性功能减退、饮食紊乱等症状,如果不及时加以干预,病情很可能会持续加重,严重时患者会产生悲观厌世情绪甚至自杀企图和行为。

它不仅仅是“情绪的感冒”

没有人对它有绝对的免疫力

“抑郁症是一种高发的精神疾病,终身患病率为6.8%,所以说没有人对抑郁症有绝对的免疫力。”胡少华教授说,“抑郁症与人的性格有关,但不是说一个人性格开朗外向,就不会得抑郁症,这是人们对抑郁症最大的误解,个性的特征只是决定罹患抑郁症的风险。”

抑郁症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传统上主要有两种假说,一种为应激亢进假说:患者在持续的压力应激下,其肾上腺皮质不断分泌糖皮质醇(又被称为应激激素),长期低水平的糖皮质激素导致大脑海马神经可塑性下降、神经发生减少;一种为单胺类递质低下假说:患者脑内的5一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等单胺类递质水平低下,而这些单胺类递质是维持人体情绪与活力的重要物质。

近几年,更多新的抑郁症病理机制引起了世界科学界的关注。2018年,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精神卫生科双聘教授胡海岚在Nature杂志发表其团队对抑郁症发病机制的研究成果:抑郁症的形成和大脑中的反奖赏中枢——外侧缰核神经元的异常放电(簇状放电)方式密切相关。

全球3.5亿人受抑郁症困扰!抑郁不止是不高兴,乐观的人一样可能得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尽管有多种假说,但可以确认的是,抑郁症是由生理、心理及环境等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遗传、神经内分泌、神经免疫、个性特征、心理社会因素与发病紧密相关,并非只是单纯的“性格”问题。

“有种说法把抑郁症比作情绪的感冒,这肯定了抑郁症是一种疾病,而并非只是‘矫情’或是‘心情不好’。”胡少华教授说:“但这种说法又不完全正确,感冒是可以自愈的,但抑郁症不一样,大多数抑郁症,特别是中重度患者很难自愈,不规范诊治可能造成慢性化和难治性。很多人会觉得抑郁症患者应该靠‘顽强的意志力自己走出来’,这是大众对抑郁症的第二个误解。”

但现实中,及时发现抑郁症确实有一定难度,一方面,有些患者并未意识到自己已经患上抑郁症,另一方面,碍于他人眼光或者社会压力,抑郁症患者可能会“主动隐藏”自己的病情。

另外,大家也要注意区分抑郁情绪和抑郁症的区别,一般来说,抑郁症有以下这些典型特征:

抑郁心境或悲伤

对于曾经喜欢的活动失去兴趣或愉悦

突然或近期体重增加或体重减轻或食欲改变

失眠或嗜睡

感到不安或烦躁或言语和运动迟缓

疲乏或失去能量

感到无价值或内疚

难以集中注意力或者是做决定

经常想到死亡或自杀,计划自杀或企图自杀

“如果发现自己或发现身边人持续两周以上出现以上症状,并且严重影响到社会功能,包括学习、工作、社交等,建议尽快就医。”胡少华教授说,“但这些只是抑郁症比较常见的病症,也有可能有些抑郁症患者把自己‘隐藏’得较深,这就需要身边人能细心地发现,一般如果某人的说话方式、行为举止突然发生改变并且持续了一段时间,就要引起警惕。”

经系统科学治疗后

70%以上的抑郁症患者可以治愈或得到有效控制

如大部分疾病一样,抑郁症也有从轻度到中度再到重度的发展过程,尽早发现的意义就是在抑郁症患者还处于轻度症状时就可及时干预,如果发展到中重度,治疗难度会大很多,而且复发的概率也会加大。

好消息是,对于抑郁症患者,只要接受科学系统的治疗,大部分都可以治愈或者得到有效的控制,目前对抑郁症的治疗方式包括药物治疗、心理治疗、物理治疗(神经调控技术)等。

“对于轻度抑郁症患者,我们主要先进行心理治疗。”胡少华教授介绍说,“对于中度和重度抑郁症患者,我们必须首先进行药物或物理治疗,等到症状大部分好转再配合心理治疗。目前,浙大一院精神卫生科针对抑郁症患者正在开展国际先进的神经导航经颅磁刺激(rTMS)和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等新型神经调控技术。”

目前主流的抑郁症药物作用为提升人体内的多巴胺、5一羟色胺等激素,首次用药的有效率可以达到60%至70%,但临床中有20%-30%左右的抑郁症患者属于“难治性抑郁症”,可能需要联合用药,或者加用增效剂。

对抑郁症发病机制的不断深入研究,也使得更多有效的药物的研发成为可能。目前,浙大一院胡海岚教授团队正在进行研究成果转化为临床应用的研究,其发现氯胺酮可以阻断缰核神经元的异常放电,但由于氯胺酮具有成瘾性,所以该团队正在试验用某种安全药物代替氯胺酮,在机制上实现同样效果,发挥有效抗抑郁的作用。

全球3.5亿人受抑郁症困扰!抑郁不止是不高兴,乐观的人一样可能得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要特别提出的是,患者服药后,千万不能因为自我感觉好了就随意自行停药,还是要进行复诊,经医生专业判断后进行巩固治疗。”胡少华教授说,“抑郁症是一种高复发的疾病,根据研究,抑郁症第一次发作,复发概率约为50%,如果复发两次,那再次复发的概率高达90%以上,几乎可以说是百分之百复发了。而科学系统的治疗可以大大降低复发率,70%以上的患者可以治愈或得到有效控制,所以一旦发生抑郁症,建议立即就医,并要在经过医生专业判断后,才可以停止治疗。”

“像小力,他是个追求完美主义的孩子,他的家庭整个氛围都是如此,再加上疫情这件重大的突发事件对他的人生规划造成了巨大冲击。我们在对他用药的同时,用正念治疗法重新激发他的人生兴趣点、人生价值感。”胡少华教授说,“同时也从他的家庭着手,改变他的家庭氛围,家人、朋友对抑郁症患者的理解和包容非常重要。”

经过系统治疗后,小力已经大大好转,并且重新制定了人生目标——找寻新加坡或其他国家的学校,家人也降低了对小力的要求,不再苛求他“每一件事都要做到完美”。

另外,专家还强调,对于抑郁症患者来说,“你别想这么多”“一切都会好的”“你怎么能这么想”等这些用语非但没有劝慰作用,而且可能会加剧患者病情。抑郁症患者最需要的是理解和共情,理解他们确实是“生病了”,并不是简单的“心情不好”,要让他们及时就诊,如果对于重度抑郁症患者,则需要24小时陪伴,避免他们发生自残或自杀行为。

“大家对抑郁症的认识还是在不断提高的,这些年也会有一些有抑郁、焦虑等情绪问题的人前来就诊,他们可能还不属于‘症’的程度,但如果任由其发展,也很可能会最终进展到抑郁症或焦虑症。”胡少华教授说,为此,浙大一院在之江院区专门开设了心理咨询专家门诊,就是为了满足这方面的需求,“早期干预,也是预防抑郁症的一个重要方法。”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

来源:钱江晚报·小时新闻

上一篇新闻

这组数据有点吓人,疫情或导致75%的新加坡年轻人患抑郁症

下一篇新闻

“谭乔患上抑郁症被讽刺”上热搜!华西邱昌建:关于抑郁症,这2件事迫在眉睫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