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26日 星期四

疫情暴富的大佬:一个成新加坡首富,一个日赚3亿,身家1291亿

疫情爆发,许多行业哀嚎一片,唯独一个行业却热火朝天。

2020年富豪榜发布,医疗行业以10.9%占比,首次成为上榜企业家最多的第二大行业。

排名第三的钟睒睒,身家3650亿,他做的正是医疗保健的活儿。

但与李西廷、徐航相比,钟睒睒赚钱的速度还不算太快。

疫情暴富的大佬:一个成新加坡首富,一个日赚3亿,身家1291亿

(李西廷)

那一年,李西廷的公司市值飙升至5000亿。

而前一年,公司市值还只有2000亿,仅一年的时间,市值就增加了3000亿。

而他本人,也以230亿美元身家,潇洒登顶新加坡首富。

排名24的徐航,两个月内,资产增长196亿。

也就是说,那段时间,徐航差不多日赚3亿。

如此厉害的两人,到底有什么来头?

疫情暴富的大佬:一个成新加坡首富,一个日赚3亿,身家1291亿

安徽穷小子逆袭成办公室主任

1951年,李西廷出生在安徽省砀山县,徐航还没到奈何桥投胎。

家里穷得叮当响,但父母铆足劲儿,砸锅卖铁也要供他上学。

幸好,父母的血汗钱花得不冤枉,李西廷学习不错,是颗难得的好苗子。

农民人家,扛锄头扛了一辈子,竟然出了个握得住笔杆子的,这简直是祖坟冒青烟。

疫情暴富的大佬:一个成新加坡首富,一个日赚3亿,身家1291亿

正当他们准备给祖先烧两柱香,感谢祖先赐福,意外发生了。

1966年,高考喊停,李西廷从一名即将高考的考生,瞬间沦落为无业游民。

通往大学的路断了,李西廷顿时像只无头苍蝇,在家里蹲了三年。

等到黄花菜都凉了,高考的大门依然紧闭。

他心灰意冷,最后决定去参军,成为一名湖北神农架山区道路建设的工程兵。

没成想,无心插柳柳成阴,李西廷反倒意外获得了高考的机会。

1973年,李西廷退伍回家,正好赶上了唯一一次高考。

而且,这次高考只针对拥有两年以上实践经验的“工农兵”,其他人不可参加。

这不分明就是为他准备的机会吗?抱着去试一试的心态,李西廷参加了高考。

学霸的底子终究是藏不住了,李西廷以全县第二名的成绩,成功进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含金量有多高,大家早已心知肚明。

有高等学府的名气傍身,李西廷毕业后自然一路亨通,势不可挡。

他被分配到中科院武汉物理研究所,从事物理研究工作。

疫情暴富的大佬:一个成新加坡首富,一个日赚3亿,身家1291亿

没过两年,改革春风吹满地,吹得大家一身燥热,撸起袖子决定大干一场。

但干什么,要往哪里干,大家还是一头雾水,于是各国之间互相串门儿,派一批科研人员去别国学习。

当时,中科院与法国科学院架起了友谊桥,每年可以交换70个学生。

经过层层选拔,李西廷荣幸成为那七十分之一。

李西廷在法国待了两年半,1984年才回到武汉物理研究所。

1986年,中科院与美国一家技术公司合作成立深圳安科公司,主要从事大型医疗影像设备研产销。

新公司,自然需要一批人去开疆拓土。

这时,到国外见过世面,才华出众的李西廷迈着大步子,走入领导们的射程范围内。

况且,在法国科学院,李西廷就是研究超导磁体,正好专业对口。

于是,李西廷离开武汉,南下深圳。

当时,李西廷揣着一股劲,决定施展拳脚,为公司好好效力,争取早日在深圳安家。

然而,工资没有给他任何幻想的空间。

疫情暴富的大佬:一个成新加坡首富,一个日赚3亿,身家1291亿

当时,李西廷一上任,就是办公室主任,官大工资却少得可怜,一个月280元。

但其实,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当时,工人一个月工资最多40元,李西廷月入280元,算是很可以了。

但他抬头看了看,深圳的房价,1990年深圳罗湖东翠花园,一平1800元。

李西廷掰了掰手指头,按他这工资,他得不吃不喝二十几年,才可以实现买房自由。

这么一盘算,一个办公室主任也迷不住他的眼了,更加坚定了他辞职创业的决心。

可一个人跑去创业,力量太小,恐怕过不了几天,就成炮灰了。

这时,公司来了个新人,一下子击中李西廷的心。

疫情暴富的大佬:一个成新加坡首富,一个日赚3亿,身家1291亿

清华硕士成副总经理

这个新人特别古怪,其他人奋斗几年,好不容易端上铁饭碗,自然会趁机放松一下。

可他倒好,天天闲不下来,三天两头就往领导办公室钻。

三番几次拿着方案找领导,没过多久,又拿着方案,灰溜溜走出来。

如此场景,几乎每天都在重复上演,大家已经见怪不怪了,可李西廷却若有所思。

他知道,这新人并非凡夫俗子,甚至与他不相上下。

新人就是徐航,论资排辈,他还得喊李西廷一声大哥。

与李西廷相比,徐航的家境算是不错的了。

疫情暴富的大佬:一个成新加坡首富,一个日赚3亿,身家1291亿

(徐航)

他出生在广东广州,父亲是华南师范大学的老教授,一辈子干教书育人的功德事。

母亲也是大家闺秀,出得了厅堂,下得了厨房。

但出生在这样的家庭,徐航的日子也不太好过。

从小,老徐就对他严加管教,甚至在初中阶段,就为他立下人生目标。

大学必须得上,没得商量,但上什么大学,还是有得选择的:

要么清华,要么北大,要么中科大。

“如果全都考不上,那你就别去上大学了,浪费时间,更浪费我的钱!”

这哪是选择,这分明就没有选择,老徐死命令一下,小徐只有执行的道理。

毕竟父亲是名校老教授,有他天天给儿子开小灶,徐航成绩杠杠的。

1979年,李西廷早已从中科大顺利毕业,在武汉物理研究所待了三年。

这一年,17岁的徐航火力全开,一举考上清华,北大、中科大含泪错失一才子。

疫情暴富的大佬:一个成新加坡首富,一个日赚3亿,身家1291亿

进入清华,徐航备受浓厚学风的鼓舞,修双专业,学习计算机专业与生物科学。

1984年,徐航本科毕业,本可以一走了之。

可他转念一想,来都来了,要不再读个硕士学位吧。

三年后,徐航走出校门,此时的他,不同往日,已经是生物医学工程硕士。

沾了一身清华硕士的光,徐航根本不用找工作,反倒是工作找他。

1987年,徐航紧随李西廷,进入安科。

公司刚开张两年,就招来了清华高材生,简直是蓬荜生辉。

于是,徐航椅子还没坐热,就被派去美国学习。

一年后,徐航学成归国,肚子有了新墨水,自然待遇也不一样了。

他直接空降超声部,成为副总经理。

26岁的年纪,就已经坐上副总经理的位置,真是年少有为。

然而这位置,徐航却是如坐针毡,怎么坐都不舒服。

疫情暴富的大佬:一个成新加坡首富,一个日赚3亿,身家1291亿

上任后,徐航带着团队,研发出中国第一台彩色B超机,并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此时的徐航,浑身都是劲,可一旦这股劲打在棉花上,再大的劲也是白费。

那时,深圳安科业绩漂亮,一年4000多万利润。

乱世造英雄,盛世英雄只能靠边站。

虽说是清华硕士,可在这里,徐航的才华毫无用武之地。

徐航特别有想法,他想要研发更高端的国产设备,需要500万项目款。

可到领导办公室转悠了几圈,愣是一毛钱都没批下来。

他们认为,只要一直走老路子,以后吃香喝辣不成问题,没必要整太多新玩意,吃力不讨好。

冷水泼一次,身子凉快,泼多几次,心凉。

就在这时,李大哥朝他送去了温暖的怀抱……

疫情暴富的大佬:一个成新加坡首富,一个日赚3亿,身家1291亿

七君子创业年入百万

当时,安科与其说是国内最大型的医疗器械公司,还不如说是“国外的搬运工”。

安科基本都是跟医院打交道,当时国内医院参差不齐。

小县城医院买不起高档设备,北上广深医院设备基本上来自进口。

进口,就意味着价格贵,医疗设备一贵,势必要由老百姓平摊成本。

一台监护仪,可以卖出13万的高价,贵得离谱,老百姓看病哪用得起?

这样一来,奇怪的现象出现了。

医疗设备成了摆设品,病人没钱用不起,得了重病只能认栽。

疫情暴富的大佬:一个成新加坡首富,一个日赚3亿,身家1291亿

作为医疗行业的一员,李西廷深感责任重大。

他绝不能眼睁睁看着,老百姓被人当韭菜割。

李西廷找到徐航,聊了一宿,两人很快就达成共识,一起辞职创业。

除此之外,他们两人还物色了四个同事,说服他们一块走。

这四个人,个个实力抗打,完全不输于李西廷、徐航。

成明和是上海交通大学硕士,主攻生物医学工程,跟徐航同专业。

疫情暴富的大佬:一个成新加坡首富,一个日赚3亿,身家1291亿

(成明和)

张巨平、严萍宜、聂彤,那都是公司技术部的扛把子。

七人聚在一起,小菜一吃,小酒一喝,当即决定抱团取暖,一起创业,组成迈瑞七君子。

领导要是知道,当初不批500万给徐航,竟然会让自己损失七员大将,估计肠子都悔青了。

不过,当时七个人徒有一腔热血,有一身技术,其他什么也没有。

手头里的钱,租了个办公场地,又一分不剩了。

眼下,别说赚大钱了,恐怕连熬过现阶段,都是问题。

对此,他们商量决定,先代理进口医疗设备,充实一下钱袋子,再谈理想。

没过多久,深圳开办第一次展会,他们也想去凑凑热闹。

可苦于没钱,他们只租得起半个展位,但好在并不是一无所获,拿到了36万元的合同。

虽与隔壁的800万元相比,36万只够塞牙缝,但总好过没有。

靠着代理,不到一年的时间,他们就赚到了100万元。

年底清点完收入,他们终于敢敞开肚皮,好好吃一顿有油水的大餐。

兜里有了钱,心里也就有了底气。

疫情暴富的大佬:一个成新加坡首富,一个日赚3亿,身家1291亿

1993年,由徐航牵头研发,中国第一台多参数监护仪MEC-509诞生。

当时,市面上的监护仪,大多来自国外,其实制作成本不高。

但一旦标上了国际的标签,价格比发际线还高,一台监护仪最少也要10万元。

为了打开市场,李西廷几人决定,尽量扩大制作规模,将定价压到最低,一台监护仪卖4万元。

这是初创企业一般都会采取的手段,通过规模效应降低成本,从而在定价上压人一枝头。

但毕竟是新产品,价格便宜还不顶用。

像北上广深的医院,都不差钱,他们大多只认准国际品牌,恐怕不会轻易为新产品买单。

因此,成明和提议,暂时不与国外厂商硬碰硬,不碰一线城市,先去二三线城市探探底。

对此,他们成立了800人销售团队,360度无死角渗透入二三线城市。

不得不说,高手做生意,玩的都是套路。

有些销售人员口才一流,会几地方言,讲起方言,把当地人吓得一愣一愣的,以为是老乡。

在方言的温柔攻势下,他们纷纷掏钱买单。

疫情暴富的大佬:一个成新加坡首富,一个日赚3亿,身家1291亿

为了推广产品,他们也下足了血本。

只要产品有问题,他们二话不说,立马派人送同型号产品上门替换。

就这样,他们成功打开销路,公司营业额达到几千万。

当然,其中大部分都来自于代理收入,自主研发产品的销售额只占小头。

然而,钱来得太快,去得也快,如同梦一场。

不同的是,有人选择继续做梦,有人却如梦初醒,甩手不干了。

疫情暴富的大佬:一个成新加坡首富,一个日赚3亿,身家1291亿

兄弟双双身家过亿

代理医疗器械的人,赚得一肚子油水,其他人闻着味儿就凑过来了。

到了1998年,代理医疗器械行业已经人满为患,蛋糕都分干净了。

运气好一点的,尚能吃到蛋糕边角料,不走运的人,只能落得被糊了一脸奶油的下场。

李西廷他们正是后者。

疫情暴富的大佬:一个成新加坡首富,一个日赚3亿,身家1291亿

眼睛一睁一闭,赚到手的钱就没了,钱没了,很多人也不干了。

成明和、张巨平和严萍宜先后离职,迈瑞七君子原地解散。

对李西廷、徐航来说,他们离开本就是重大的打击,可更大的打击还在后头。

张巨平、严萍宜自立门户,成立了深圳市雷杜科技有限公司,与他们成了竞争对手。

当时,公司高层人心惶惶,一群人建议,放弃自主研发项目,主攻代理,尚有一线生机。

可当初创业,为的就是有朝一日能够自主研发产品,做代理只是缓兵之计。

如果走代理的老路子,岂不是本末倒置了吗,而且这样,他们的优势也没了。

李西廷、徐航坚决反对,坚定自主研发的初心。

当时,大家都在唱衰他们,等着他们关门大吉。

可万万没想到的是,李西廷去了一趟国外,顺道带回了一笔投资。

有了这笔投资,公司立即活了过来。

1998年,中国第一台全自动血液分析仪BC-2000面世。

此后,自主研发产品陆续出炉,成为公司新的摇钱树。

疫情暴富的大佬:一个成新加坡首富,一个日赚3亿,身家1291亿

第二年,公司营业额高达1.2亿元,其中80%收入来自自主研发产品。

在同行们还在走代理的路子,他们已经靠着自主研发,在医疗行业杀出一条血路。

当赚到了一亿,便开始追求10亿,10亿到手了,又奢求100亿,这是人之常情。

2000年,李西廷和徐航定下小目标:赚10亿元。

上哪儿找这10亿元?他们剑指美国市场。

美国是医疗器械最大的市场,别说能够咬下这块肥肉,就连尝一尝他们的油水,都很难。

任他们敲了多少次门,人家就是闭门谢客。

李西廷和徐航不死心,既然硬攻攻不下,那就找大佬带带路。

对此,他们心生一计,一下子就撬开了美国市场的大门。

2005年,他们兜里钱多多,可还是找高盛投钱。

高盛特别大方,划了两笔,给他们投了4000万美元。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表面上他们拿的是高盛的钱,其实他们沾的是人家的光。

有了高盛的名誉背书,他们成功闯入美国地盘,与各位国际巨头抢饭吃。

这一年,公司营业额达到10亿元,圆了他们的美梦。

疫情暴富的大佬:一个成新加坡首富,一个日赚3亿,身家1291亿

2006年,公司登陆纽交所上市,股价暴涨,一度涨至每股44.99美元,市值突破200亿。

作为幕后的创始人,李西廷、徐航早已身家过亿,徐航身家甚至暴涨至29亿元。

2007年,我还在跟父母哀求,零花钱能不能多给一毛钱。

而此时的徐航,全款买下一座豪宅,风风光光迎娶美人进门。

世界的参差就是这么大。

不过,有时候钱太多了,也是一种烦恼,不知道该往哪里花。

徐航看着这大得心慌的豪宅,突然来了兴致,想玩点刺激的。

疫情暴富的大佬:一个成新加坡首富,一个日赚3亿,身家1291亿

身家千亿的诞生

那时,徐航觉得,国内的豪宅只是徒有外表,里面差劲得很,包括他自己的豪宅也是如此。

是时候,由他来给大家做个榜样,让大家开开眼界,什么才是真正的豪宅。

原本,徐航只是想买点地,建几栋豪宅,结果用力过猛,拿下了深圳湾内湖一线海景的地。

徐航傻眼了,这么大的地,自己一个门外汉,怎么消化得了?

华侨城董事长陈剑给他指点迷津,跟他打包票说:

“这是块风水宝地,你就好好做,如果做不下去了,我会帮你的,怕什么?”

有了陈大哥的承诺,徐航信心大增,开始打开钱包,认认真真建豪宅。

疫情暴富的大佬:一个成新加坡首富,一个日赚3亿,身家1291亿

楼盘规划方案不满意,就退回去改到满意为止,来来回回,在设计方面,徐航就砸了4亿。

为了买一个浴缸,徐航特意跑了趟德国,从厨卫展上,扛了个浴缸回国。

这下,配置到位,豪宅是真的“豪”,全身上下散发着“穷人勿扰,富人里边请”的气息。

为了吸引富人入住,徐航更是搬出杀手锏。

凡是买他家房子的人,都享有机会进入“深湾会”,目睹商界大佬的风姿,跟大佬们喝茶聊天。

如此巨大的福利,富豪们自当不可能放过。

当时,深圳湾1号开盘,价格炒至17万元一平米,最普通的户型也要6万元一平米。

不过,这对富人们来说,这点钱都不是问题。

在各位金主的帮衬下,徐航大赚了一笔。

一年的时间,单是卖房,就让他赚了38亿元,这不比医疗更赚钱吗?

2010年,徐航退出公司决策层,只担任董事长,将公司交给李西廷,自己专心干起了地产。

疫情暴富的大佬:一个成新加坡首富,一个日赚3亿,身家1291亿

没有了徐航,李西廷仍然不减当年的风范,干劲十足,四处疯狂并购。

6年内,李西廷先后并购13家公司,吞下大象后,公司越来越壮大。

此时,监护仪成为全球第三,其他产品均位列国内第三。

2016年,公司市值还只有33亿美元,经历了一次退市,三年后市值已突破2000亿元。

这一年,同喜同贺,地产公司成立10年,徐航特意举办了周年庆。

到场的嘉宾,非富即贵,身家过亿,简直就是一场上亿富豪聚会。

然而,这些成就还算不上什么,2020年全球疫情爆发,李西廷与徐航也迎来了资产大爆发。

疫情暴富的大佬:一个成新加坡首富,一个日赚3亿,身家1291亿

各种医疗设备成为香饽饽,先是一罩难求,后是呼吸机紧缺。

面对这种情况,国外医疗巨头也束手无策。

英国首相约翰感染新冠,别人打电话去慰问,他也顾不上与他们寒暄几句,直接开门见山问:

“你们有呼吸机吗?我要,多少钱都可以!”

别人也是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哪还顾得上他?

那时,谁手头上有呼吸机,就等于栓住了别人的钱包。

好巧不巧,迈瑞手头上就有呼吸机。

为了博得李徐一笑,得到呼吸机,各国使出看家本领,不停叫价。

钱如流水,哗啦啦流进他们的钱包。

那年,公司市值飙升至5000亿,可前年市值还是以2开头。

也就是说,一年的时间,公司市值增加了3000亿,平均每天增加8亿。

疫情暴富的大佬:一个成新加坡首富,一个日赚3亿,身家1291亿

而那年,李西廷和徐航,估计做梦都会笑醒。

仅两个月,徐航财富增长26%,身家高达950亿,增加了196亿元。

两个月增加196亿元是什么概念?粗略计算,徐航每天日赚3亿。

普通人穷尽一生,都赚不到3亿,而徐航一天就赚到了3亿。

有福同享,好兄弟就要一起成为千亿富豪。

到2020年底,李西廷身家1150亿元,而徐航身家已经达1200亿元。

如今,李西廷已经坐上新加坡首富宝座,徐航踩着医疗、地产两个风火轮,身家直逼1291亿元。

疫情暴富的大佬:一个成新加坡首富,一个日赚3亿,身家1291亿

写在最后

李西廷和徐航的成功,或许我们无法复制,但还是能与他们讨教一下经验。

在他们身上,我总结出以下三点成功真相:

一、单干干不久,独行行不远

以前,市场遍地开花,有红利的驱使下,独行侠大多都能闯出一番事业。

可如今,红利消失,运气拼不了,大家都在拼实力,更拼认知。

之前,有句话人人传诵:

你永远赚不到超出你认知范围之外的钱。

傅盛也深有同感:认知,是人与人之间唯一本质的区别。

当我们一个人埋头苦干,除非自己多读书,主动去接触新观点,否则我们很难提升自己的认知。

久而久之,我们会形成路径依赖,认知早早就形成闭环,环里全是过时的信息。

而如果我们凑到一起,个体的不同,势必会引起思维的碰撞。

有时候,他的观点恰巧就是你不知道的,你的想法正好是他从未触及的。

彼此之间,不停进行头脑风暴,个人的认知也会不断更新。

这样,我们才能跟上社会发展的脚步,否则只能被遗弃。

疫情暴富的大佬:一个成新加坡首富,一个日赚3亿,身家1291亿

二、与聪明的人干活,不用给他们面子

乔布斯曾说过:

“我特别喜欢和聪明人交往、工作,因为不用考虑他们的尊严。”

他认为,聪明的人更关注自己的成长,而不是时时刻刻捍卫自己的面子,证明“我没错”。

李西廷与徐航之所以能够一起走到现在,就是因为他们有事说事,一切只为事情负责。

他们从不用为了顾及对方的面子,绕着弯儿说话,也不用在意对方的情绪。

只有格局小的人,才会对自己的尊严小心呵护,生怕它磕着碰着,把自己的面子当成宝。

电影《一代宗师》有句台词特别经典:

“人活在世上,有的活成了面子,有的活成了里子,而只有里子,才能赢得真正的面子。”

越到最后,我们就越发现,与其他东西相比,面子往往不值得一提。

疫情暴富的大佬:一个成新加坡首富,一个日赚3亿,身家1291亿

三、别把平台当资本,别高估自己

打工人很容易陷入一种误区:用现在的职业、成就当作是自己的本事。

结果,疫情之下,公司倒闭的倒闭,裁员的裁员,离开了公司,回归自由身。

很多人才恍然大悟,原来自己什么都不是。

公司平台所赋予我们的资源,会让我们产生错觉,以为那就是自己的资本。

于是,我们便会安于现状,得过且过混日子。

殊不知,那是我们带不走的东西。

只有我们在岗位上获得的能力、经验、知识,才是我们带得走的。

李西廷在创业之前,已经是办公室主任,徐航辞职前,也早已是部门副总经理。

可他们离开公司,摘掉头衔,白手起家创业,却还能干得好。

那是因为,在公司时,他们已经趁机练就一身本领,技术在手,走到哪里都饿不着。

作为普通人,我们打工的时候,不能只为那份工资打工,更要趁机增加自己的经验值。

磨练自己的技能,争取产出作品,丰富自己的履历,丰富自我。

我们带得走的,别人抢不走的,那才是我们的真本事。

愿你我共勉!

作者:朱小畅&罗小洁

上一篇新闻

“我在新加坡买的猪肉,竟然有绦虫?!”

下一篇新闻

济南学习潍坊!潍坊又创一个全省第一,潍坊真的很强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