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28日 星期六

看外国人来中国跳街舞,“平视”是最佳视角

有人戏言,上一次看到这么多高专业水准的外国年轻人在台上竞技,还是在《汉语桥》;这一次,是在8月14日开播的《这!就是街舞4》(以下简称《这街4》)。

《这!就是街舞》自2018年开播,前三季的豆瓣评分保持在8.6、8.8、8.4,在“综N代”容易一代不如一代的魔咒下,保持着水准和口碑。但街舞综艺还能怎么玩,依然是观众在每季结束后的好奇。《这街4》回来了,街舞依然是街舞,但我们看到了一个更大的舞台。

看外国人来中国跳街舞,“平视”是最佳视角

《这街4》首次中外“融合”,开启了“国际精英挑战赛”的新模式。此前三季也有外国选手,但只是几个人各跳各的;这一季,来自瑞士、法国、越南等国家的舞者纷纷加入,首先在国别做到了国际化,更重要的是,选手们真正做到了“同台”。

全新改革后的赛制,也在为“融合”这个主题服务。第一阶段“初见面”,无论是谁,都先来展现下自己的风格和水平,大家互相“认识认识”;第二阶段有个有趣的环节——“中文歌”,每个小组都要表演一个中文歌的作品,这就需要中国舞者向外国舞者解释这首歌曲的含义,理解之后才能谈如何用舞蹈诠释——看到这里,有没有大学课堂分小组做presentation的即视感;第二阶段只是初融合,到了第三阶段,已经正式成队的选手们,就将面对一次又一次的融合任务。

《这街4》导演陆伟说,最终总决赛想要呈现的并不是一个人的冠军,而是一个跨越国界的世界街舞联队;更希望在比赛结束后,这些舞者回到他们的国家,传播这次经历,几年后,也许就会有更多年轻舞者源源不断地再来参加下一季节目。

《这!就是街舞》前三季曾在欧洲、美国、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播出,而《这街4》一上线,就推出了9种语言字幕。作为舶来品的街舞,在中国不仅蓬勃发展,还逐渐成为新的文化策源地,反向输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街4》不仅是“出海”,它想在“海上”。

不同文化之间的对撞和“反差萌”,曾经是综艺节目的一个重要看点。外国选手或嘉宾的加入,往往承担这几种功能:以外国人的身份,带来鲜活的视野和观点,使节目在讲述异域、谈论中国时,更具可信度和趣味性,比如《世界青年说》《非正式会谈》;以会说中文的外国人的身份,使节目呈现出多元文化的气氛;而如果参加节目的全是高专业水准的外国人,那就可能是一档目的明确的节目,比如《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

所以,在很多综艺节目中,外国人最重要的特征是“外国”,他们或者以一个群体的形式出现,或者站在中国选手的对面,并不存在孰高孰低的评价,只是,在国别之间、文化与文化之间,泾渭分明。

《这街4》可能是个新的开始。人数不必多说,赛制多有创新,外国选手的专业水准也是这些年来最高的。法国的popping(震感舞)舞者Nelson,拿过三届JD Popping组全球总冠军;两支殿堂级Locking(锁舞)双人组合——Hilty & Bosch(HB组合)、Gogo Brothers,均以选手身份参赛。一个细节,Gogo Brothers的父亲Tony Gogo,就是锁舞舞种的创始人之一,他也以评委身份列席。

事实上,无论对于节目创作者、选手,还是观众,“平视”是最佳的视角。竞技综艺当然有竞争,但竞争不是征服,不是一种文化超越另一种文化,而是两种文化的交流和融合。就像陆伟说的,自己不会刻意强调这个选手是哪个国家的,或者特别指出这个舞种哪个国家最厉害,这不是节目要表达的。舞蹈没有国界,只是在不同文化下发展出不同分支,而在《这街4》的舞台上,它们“重逢”了。

不同文化之间的关系该是“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如果让《这街4》来具体表现这句话,观众看到的就是,中国提供了一个舞台,不同国家、不同风格的选手们,来参加街舞比赛,独舞之后又组成舞队,这个过程中还吃着四川火锅唱着中文歌,最终携手走向新的进步,下回再来!

或许下一季,以上种种都已不是“新闻”,而成“常态”,那就将会是综艺节目的新高度,更是文化“出海”的新航道。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上一篇新闻

新加坡华侨中学高中舞蹈团到海师访问交流

下一篇新闻

第二届亚洲舞蹈艺术节在新加坡落下帷幕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