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以相机代替画笔,重塑中国画的山水意境
在20世纪30年代,他开创了一条“集锦摄影”的新路,以相机代替画笔,重塑中国画的山水意境,将绘画的高超境界融入摄影艺术之中,并因之驰誉于世界艺坛。
《湖山揽胜》
《湖山揽胜》是郎静山得意之作。此摄影是山水集锦巨构,可说是郎大师运用国画山水构图方式,巧妙地运用在集锦作品中。这幅美丽的国画山水景象,就如同郎静山一生胸襟开朗,宁静与世无争,是先生最后的作品及集锦摄影精华的完结篇,甚具历史与摄影艺术史上双重意义。
郎静山(1892年-1995年),浙江兰溪游埠镇里郎村人,1892年生于江苏淮阴,中国最早的摄影记者。
郎静山运用绘画技巧与摄影暗房曝光的交替重叠,创立“集锦摄影”艺术,在世界摄坛上独树一帜 。一生酷爱摄影,共有1000多幅次作品在世界的沙龙摄影界展出。
郎静山从十四岁起即喜爱摄影,此后九十余年来相机就没离过手,从入选国际摄影沙龙的数字统计分析:从1931年起至1949年,是他艺术创作的鼎盛时期,此时,他的摄影艺术风格已经形成。
郎静山用中国画里的“定景”,其实就是摄影里所说的“构图”来摄影。中国画的绘事六法里,有所谓的“经营位置”与“传模移写”,在用笔的时候可以取舍万疏,去芜存菁,而摄影则限于机械与环境对象,唯有采取“集锦摄影法”才能不受限制。所谓“集锦”,就是“集合各种物景,配合成章,舍画面之所忌,而取画面之所宜者。
郎静山的集锦摄影,仿国画、重意境、师古法,在形式上模仿传统国画,题材和主题意趣,多取自古画、古诗词,是中国绘画风格和摄影技法的统一,既具有个人的艺术风格,又有着鲜明的民族特色。正如美国摄影学会会长甘乃第(Kennedy)所指出的郎先生为中国人,并且又研究中国绘画,所以他是以中国绘画的原理,应用到摄影上的第一个人。
郎静山的艺术之路和际遇与张大千有相似之处,他们都曾努力地希望被世界所接受。张大千一直在冥思苦想怎样将中国的笔墨与世界接轨,从而达到自我人生的顶峰。而郎静山是用照相机与感光材料,千方百计地弄出中国画的味来。
几十年前,经常看到有不少以国画大师张大千为模特儿的摄影作品,如《松荫高士》《松荫静坐》《飞泉幽涧》等,其将道家装束的张大千,为集锦山水中主角,创作了这些作品,有一些是模仿古代著名画家之作,如《松荫高士》和南宋马麟的《静听松风图》十分相似。
只知道,这些都出自20世纪60年代初,是台湾摄影艺术家郎静山先生创作的带人物的风景作品。
后来,才逐步更多地了解了郎静山先生。他祖籍是浙江兰溪人,1892年8月4日,生于江苏淮阴清江浦都天庙街前巷27号大院。他的父亲郎锦堂是清代末期漕运总督麾下的左营参将,后任河南河北镇总兵,他能文能武,酷爱中国戏剧,是个著名的京剧票友。
郎静山在淮阴生活了12年,他自幼对照相兴趣浓厚,父母的结婚照、清江浦的照相馆,在他的脑海留下深刻的印象。父母结婚照是他最珍贵、保存最完好的一张照片。
清江浦的水色风光、浓郁乡情、古城建筑、家庭熏陶,在郎静山幼小的心灵里烙下深刻的印象。淮水文化的博大精深,为郎静山后来艺术之路的漫漫跋涉增添了最初的营养与原动力,对童年的郎静山产生了艺术启蒙与熏陶。
1904年,12岁的郎静山进入上海公共租界创办的工部局南洋育才学堂读书。在国画老师李靖兰指导下,郎静山正式开始学习摄影,参加了“照相小班”,第一次拿起照相机。为了满足他的爱好,父亲特意给他购买了第一台相机。后来,郎静山手捧的“大烟囱”照相机为德国产的柯达格莱弗利克斯新闻相机,是新加坡南洋华侨、“万金油大王”胡文虎赠送给他的。
(青年时期的郎静山)
抗日战争时期,郎静山在上海沦陷后,携眷去了西南,他来往于重庆、昆明、成都等地进行报道工作。
后来,郎静山觉得应该要利用摄影这个宣传效应,去做一些更有远见的事,为中国呐喊。于是他开始遍历祖国山河,拍摄了以“还我山河”为主题的一系列风景作品。
其中一幅《危崖挺秀》作品中,远处峰峦层层叠叠,极力刻画了在日光的晦明变化中山峰的阴阳向背,更远处山岭与云海气象万千。近景里山峰突兀矗立,山石裸露,颇有浑厚雄奇之美。
当时在新加坡的郁达夫看到这幅郎静山所摄的崇山峻岭后,有感祖国山河已迢迢,不禁发出“匡庐曾记昔年游”的喟叹。这件珍贵的摄影作品里,寄托了在那个乱离的时代,我国早期摄影史上的大师与现代文学史上的巨匠对祖国的深沉情感。
郎静山认为,越是战争时期,越要把中国传统文化韵味与美好的山水意境、民族风情作品呈现给世界沙龙,用最有力的国际性语言,把中国山川之美,文物之博,道德之善,展示于世界,宣传中国民族文化之伟大。此时,他从作品中选出一百一十九幅精品在重庆、成都两地展出,还在昆明和成都发起组织摄影学会,并被选为会长。
1939年郎静山应上海复旦大学邀请,返沪参加纪念达盖尔发明摄影术一百周年纪念及复旦摄影研究所三周年大会,并在复旦大学举办个人影展,出版了《静山摄影专刊》。从此将中国绘画艺术理念融入摄影,使集锦照相艺术臻于完美。接着,又在上海大新画厅展出游川作品一百四十二幅,将门票全部收入用于救济内地难胞。
1947年,郎静山作品应邀参加美国举办的世界50位摄影家联展。1949年夏,郎静山应美国新闻处邀请,搭乘了一艘美国邮轮去台湾参加影展。这一走,便开始了海峡彼岸的生活,他的大部分相机和底片全留在了大陆。1950年,因时局变迁,他颠沛流离,生活比较拮据。
1995年4月13日,这位国宝级的摄影艺术大师,在台北逝世,享年103岁,走完了他专注于艺术的一生,他的一生就是一部近代摄影艺术史。
郎静山的艺术一直在西方主流语门外徘徊,接纳他的只有崇尚古典优美一流的沙龙摄影圈。后来所获的殊荣,也因是暗合了开放的西方后现代主义崛起的大环境和西方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崇尚中国老庄哲学及孔儒之学的时尚。
2019年12月,在国际影艺联盟、科梅伊市政府、达盖尔基金会在法国科梅伊举办的“纪念摄影术诞生180周年”活动中,郎静山被评选为“摄影术诞生180年180人”之一。
拿照相机就是我的生活
相机比太太还重要
我做集锦照片,
是希望以最写实、
最传真的摄影工具
融合我国固有画理,
以一种‘善’意的理念,
实用的价值
创造出具有‘美的作品
—— 郎静山
-END-
书画论坛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