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与科学|空天诗词选(一)|韩倚云
空天诗词选(一)
前言
文|韩倚云
中国是研究天文学最早的国家,《尚书·尧典》谓:“乃命羲、和,钦若昊天,历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时。”《周礼》中,有关于冯相氏、保章氏、挈壶氏等皇家天文学家的职责的记载。中国古代统治者历来重视天文历法的研究,在古代的中国,沟通天地人神最直接最重要的手段,就是天学。纵观世界天文学历史,中国人早在阿拉伯人以前,已是全世界最坚毅、最精确的观测者。诗歌是文化的皇冠钻石,是最易接受、最能感人的文化珍品;民族的诗歌是民族文化的璀璨标志。因此,与天文学相关的诗作便层出不穷,其中影响力最深远的,莫过于庄子的《逍遥游》和屈原的《天问》。
对天文学的实践探索环节,便是航空与航天。中国东汉时期的文学家、地震学家、数学家、文学家张衡(78—139)指出,月球本身并不发光,月光其实是日光的反射,他还解释了月食的成因,但仍停留在“地心说”的层面。浑天仪是张衡于公元117年设计并制造的一件天文仪器,是有明确历史记载的世界上第一架用水力发动的天文仪器。张衡曾对“木鸢”进行了实践探索,“木鸢”是最简易的“飞机”,其腹内已有完善的简单发动机装置。堪称飞机制造的始祖,是世界航空第一人。
中国对航天的探索,最早出现词汇是“火箭”,始于南朝宋著名史学家裴松之(372-451)《<三国志>注》一书。北宋初期,火药和火器开始用于战场。北宋后期,民间流行一种能高飞的“起火”,就是利用火箭烧后的反作用力的玩赏火箭。南宋时期,特别是12世纪中叶,这项技术开始大规模用于战场。
在与南宋军队作战的过程中,金朝率先掌握了火器制造技术,因此,金国与南宋的交战中,因武器的先进,而多次胜出。此后,蒙古灭金,此项技术便迅速被蒙古掌握。12、13世纪,三国的交战总是硝烟弥漫、火光冲天。
郭守敬(1231—1316),中国元明著名天文学家、数学家、水利专家。因元朝疆域广阔,不同地区日出日落昼夜长短时间不一,依据“四海观测”的结果,于1280年编制成了新历法——《授时历》,这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历法。《授时历》推算出的一个回归年为365.2425天,与地球绕太阳公转时间只差26秒,和现通用的《格里高利历》的周期是一样的,但是《格里高利历》是1582年开始使用的,比《授时历》晚三百多年。
第一个想到利用火箭飞天的人是明朝人万户,14世纪末期,明朝士大夫万户把47个自制的火箭绑在椅子上,自己也坐椅子上,双手举着大风筝。他设想利用火箭的推力,飞上天空,然后利用风筝平稳着陆。不幸点火后爆炸,万户也为此献出了生命。
据西方学者考证,万户是“世界上第一个想利用火箭飞行的人”。为了纪念这位世界航天始祖,月球上的一座环形火山被科学界命名为“万户山”。
在明代,火箭的制造技术发扬光大。朱元璋很重视包括火箭在内的火器,并称之为神器,装备于马、步、水军等常备军中。燕王朱棣在“靖难之役”中,率领军队在河北的白沟河同建文帝的军队作战时,曾遭到“一窝蜂”火箭的射击,这是中国最早将“喷气火箭”用于战争的记载。此后,各种单级喷气火箭日益增多,有单发和多发两大类。
明朝时,还制造了世界上最早的二级火箭----“火龙出水”。这种火箭在发射时,先点燃头尾两侧的4支大火箭,推动火龙在距水面三四尺的高度飞行,如火龙出于水面,飞距离可达三四里。明朝中期,火箭技术更加发达。戚继光在东南沿海抗倭时,创制了飞刀箭、飞枪箭、飞剑箭三种“喷气火箭”,统称“三飞箭”。
中国系统的对航空、航天探索,略晚于发达国家。而航天科技水平,代表着一个国家的最高科技水平,科技的发展会直接影响文化的发展。所以,中国古代,关于天文学方面的诗作,也未能形成一个系统的流派。
中国的航空史,始于1923年,广东制造的第一架飞机,被孙中山命名为“乐士文号”,拉开了航空史的帷幕。中国的航天史,确切的说,始于1970 年,中国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将卫星送上天,在宇宙间高歌《东方红》。2003年,中国成功发射了“神舟五号”,标志着中国载人航天的起步。运20与C919的试飞成功,开启了中国航空事业之大飞机自主研制时代。“嫦娥四号”首登月背成功,标志着中国的航天科技已完成了发达国家所难以完成的任务,航天科技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编者有幸,担任过“神舟五号”舵机部分研制、“天宫一号”对接转台部分的研制、“长征五号甲运载火箭”液压系统的研制、C919与运20的液压系统研制等,故而对航空、航天诗词的兴趣颇浓。
航空、航天事业的发展,为中国的文化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开拓了诗词的题材。本编中有航空、航天科研工作者的抒怀之作,有各类诗人咏航空、航天之作,亦有飞行员飞天感受之作等。因此,航空、航天诗词创作已形成创作的群体,渐渐发展为一个流派。航空、航天的发展与天文学诗作的发展又是相互促进,共同放射着夺目的光芒。
本期所选诗家以年齿为序,暂选六十岁以上在世学者之大作,因编者阅读量之限,难免挂一漏万,望各位诗家多多支持!
1.王绶琯
王绶琯,福建省福州市人,天文学家、中国现代天体物理学的奠基者之一,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名誉台长。
人 生
人生百味①迷甘苦,弱水三千尽一瓢。
牛角两尖探宇宙,象牙一塔隐云霄。
余温覆圃宜新秀,累岁穷经倦解嘲。
偶醉寻诗逢故我,相将一笑御扶摇。
【编者注】
①1993年紫金山天文台将国际编号为3171号的小行星命名为王绶琯星;1996年获得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1998年当选为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1999年发起倡议,并组织成立北京青少年科技俱乐部。
念奴娇.紫金天文台①成立五十周年
石头城上,望钟山,几颗明珠璀璨。昔日余郎风韵在,错落司天庭院。眼底山河,梦中风雨,五十年光换。高朋齐集,相邀共探云汉。 还记百废初兴,张孙陈李,要把羲和挽。桃李满园春四溢,香遍沪昆京陕。张令遗章,郭公旧制,待见新篇撰。长空极目,江光山景无限。
【编者注】
①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Purple Mountain Observatory,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建于1934年8月,并于9月1日举行了落成揭幕典礼,位于南京市玄武区紫金山上,毗邻钟山风景名胜区,是中国人自己建立的第一个现代天文学研究机构,被誉为“中国现代天文学的摇篮”。
2.陈懋章
陈懋章,四川省成都市人,中国工程院院士。航空发动机专家,长期从事航空发动机及叶轮机械研究。现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
阮郎归·“嫦娥四号”①降落月背天河基地
小嫦娥月里孤单,思凡偷药丸,谪居阴面夜漫漫,娉娉人爱怜。
长火箭,大飞船,天河送翠钿,带来温暖似人间,广寒不再寒②。
【编者注】
①2018年12月8日2时23分,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点火升空,成功将嫦娥四号探测器送上太空。随后,器箭成功分离,嫦娥四号成功进入近地点约200公里、远地点约42万公里的地月转移轨道。中国成为世界上首个登探月背的国家。
②2019年1月3日,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着陆在月球背面东经177.6度、南纬 45.5 度附近的预选着陆区,并通过“鹊桥”中继星传回了世界第一张近距离拍摄的月背影像图,揭开了古老月背的神秘面纱。此次任务实现了人类探测器首次月背软着陆、首次月背与地球的中继通信,开启了人类月球探测新篇章。
3.郑伯农
郑伯农,福建省长乐市人,中共党员。1962年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中华诗词学会驻会名誉会长。历任文化部政策研究室、文联研究室干部,《文艺理论与批评》副主编、《文艺报》主编。
鹧鸪天·喜看“神九”①发射
又见神舟遨太空,九霄之外接天宫。领先莫道君行早,昼夜兼程赶路匆。
风雨急,杀声隆,中东南海气汹汹②。安能屈膝仰超霸,科技兴邦挺脊胸。
【编者注】
①2012年6月16日,“神舟九号”载人飞船顺利升空。中国航天员景海鹏、刘旺、和女航天员刘洋第一次入住“天宫”,6月29日,返回舱,平安着陆,3名航天员健康出藏,圆满完成了中国首次载人太空交会对接任务。
②2012年4月11日菲律宾海军士兵持枪登上在我黄岩岛海域作业的中国渔船,引发了南海对峙事件。
4.王玉明
王玉明,号韫辉,吉林省人。清华大学毕业。中国工程院院士,机械设计及理论专家。现任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教授。中华诗词学会顾问。
我心飞翔
既然寻境界,何必避风霜?
暮揽关山月,朝吟天海阳。
冰浮涛有寂,心静宇无疆。
雪霁崖礁立,云霄逐鸟翔。
我心飞翔 王玉明自书
西江月•酒泉发射基地抒怀
大漠孤烟晓月,黑城遗址残阳。酒泉去病酒留香。冰雪祁连莽莽。
八百里长弱水,三千年久胡杨。飞天圆梦古沙场,绕地神舟①直上。
【编者注】
①2019年7月26日11时57分,在西昌卫生发射中心,由“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一箭三星”将遥感三十号05组卫星送入预定轨道,发射取得圆满成功。
5.李栋恒
李栋恒,河南省南阳市人,曾任总装备部副政委,中将军衔,中共第十六届中央委员,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常委。中华诗词学会顾问。主要著作:《李栋恒将军诗词书法选集》、《李栋恒将军诗词选集》等。
永遇乐•贺“神舟六号”②载人航天圆满成功
玄奥天宫,人间世代,魂绕情系。大聖西游,敦煌画舞,尽把心遥寄。祥云灵药,仙槎鹤背,天路遍寻无计。最难忘,英雄万户①,奇思化作烟翳。
而今巨变,中华龙醒,不再仙凡迢遞。叩约前秋,此行多住,娓娓传心意。来年将往,苍穹深处,探秘遨游星际。复兴业,扶摇直上,更加壮美。
【作者原注】
①“万户”,明朝人,以47支烟火捆椅,坐其上欲升空,壮烈牺牲。他是史载人类第一个把升天付诸实践之人。
【编者注】
②2005年10月12日,中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成功将搭乘“神舟六号”载人飞船的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送入太空。10月17日,“神舟六号”飞船返回舱成功着陆。实现了“多人多天”的航天飞行的重大跨越,并开展了空间科学试验活动。
浣溪沙•“神舟七号”①航天员翟志刚太空行走
奔月灵丹梦寐求,飞天妙舞绮思悠。今朝信步九霄游。 大圣跟头翻太慢,牛郎活汉渡非愁。牧星揽月足风流。
【编者注】
①2008年9月25日,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3名航天员搭乘“神舟七号”飞船进入太空,9月27日,航天员翟志刚圆满完成中国首次出舱任务,穿着飞天服在太空行走,在舱外活动19分35秒。中国成为第三个独立掌握空间出舱关键技术的国家。
6.周兴俊
周兴俊,北京市人,1970年毕业于南开大学,历任民政部科技干部处副处长、,线装书局总经理兼总编辑、曾任中华诗词研究院常务副院长、中华诗词学会副会长。
飞离大西北
自愧无缘仗剑游,骑驴纵马走神州。
今朝且坐波音①去,来日悬浮绕地球。
【编者注】
①波音747(Boeing 747)是由美国Boeing在二十纪六十年代末,在美国空军的主导下推出的大型商用宽体客/货运输机(Wide-body commercial airliner and cargo transport aircraft),亦为世界上第一款宽体民用飞机,自1970年投入服务后,到air buss A380投入服务之前,波音747保持全世界载客量最高飞机的纪录长达37年。
飞抵海南
破雾劈风越海行,南天一线露峥嵘。
山蜷五指①穿云翼,水涌万泉织锦屏。
娘子军②歌犹在耳,亚龙潮咏换新声。
我来正赶夕阳醉,百镇千峰玛瑙红。
【作者原注】
①五指,指五指山;万泉,指万泉河;亚龙,指亚龙湾。
②红色娘子军的轶事。
酒 泉
——酒泉的敦煌壁画,彩绘着人类飞天的梦想。酒泉的卫星发射基地把这一梦想变成了现实。双飞天,就是酒泉。
今生谁不想登仙?也上敦煌舞一番。
先驾神舟登月去,再携仙女采云还。
春风得意左公柳,劲旅扬威嘉峪关。
但愿酒泉①都是酒,好来痛饮庆飞天。
【编者注】
①1958年4月,中国始建设首座导弹试验基地——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7.张桂兴
张桂兴,河北省隆尧县人。曾任北京市民政局副局长、中华诗词学会顾问、北京诗词学会会长,著有《当代诗词百家之北京卷》。
忆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
更生自立探苍穹,大漠荒烟聚凤龙。
封锁难将心志锁,融通定可梦魂通。
拨珠算尺量星纬,伏案挑灯寄国风。
一自东方红乐①起,神舟②几度访寒宫。
【编者注】
①“东方红一号”卫星重173 千克,由“长征一号”运载火箭送入近地点441千米、远地点2368千米、倾角68.44度的椭圆轨道。它测量了卫星工程参数和空间环境,并进行了轨道测控和《东方红》乐曲的播送。
②“神舟”号系列飞船。
慰问航天员
一路奔弛向北清,时逢佳节慰豪英②。
空间站里乾坤大,模拟舱中物体轻③。
开伞神舟平落地,归人旷野起欢声。
吴刚有约桂花酒①,共举金樽再壮行。
【作者原注】
①与航天员共进午餐,得知聂海胜下次可能出征,不可多饮酒,三杯壮行。
【编者注】
②诗人曾任北京市民政局副局长,带领市双拥办到航天城慰问航天员。
北京航天城,世界三大航天员中心之一的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所在地,也是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所在地、位于北京西北郊,是中国第一个也是世界第三个具有透明控制能力、可视化测控支持能力、高精度实时定轨能力、高速数据处理能力、自动化计划生成能力和清晰图像传输能力的现代化飞控中心。
③在北京航天城,有亚洲最大的模拟失重训练水槽,它主要进行舱外活动训练。它可以模拟航天员在太空作业时失重的感觉。一般是将1:1的航天器放入水槽中,航天员穿上特制的舱外活动训练服进行出舱活动模拟训练。
当人体浸入水中时,通过增减配重和漂浮器使人体的重力和浮力相等,人体就会产生模拟失重的感觉,但它并没有消除重力对人体及其组织的作用,因此,它不同于真正的失重环境。
因此,航天员须训练失重状态下生活项目,其中进食一项是最重要的,其方法是:训练航天员倒立进食。
贺北斗三号卫星升空
长征三甲又升腾,北斗导航同步行。
封锁图谋终破局,竞争执策赖更生。
全球定位时方准,呎尺成图经纬明。
布子棋盘成四气,收官定式看新星。
8.李增山
李增山,河北省平山县人,大校军衔。中华诗词学会原常务理事,曾任北京诗词学会常务副会长,现任《北京诗苑》主编。
“嫦娥一号”①升空
休言应悔偷灵药,谁解嫦娥探月心。
寂寞终圆千载梦,喜闻乡曲入宫门。
【编者注】
①2007年10月24日,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成功将“嫦娥一号”卫星送入预定轨道,“嫦娥一号”经过14天的飞行,于11月7日成功进入200千米环月轨道。
飞行途中与云对话
欺我平时总仰头,今来教尔也抬眸。
抬眸看我生双翼,踏尔长空万里游。
参观火箭发射基地
铁弓弦上箭,霹雳射云天。
热泪成功日,寒霜不计年。
几番心欲碎,多少夜无眠。
默默青春逝,长河大漠烟。
西江月•梦遇航天员
欲觅眉间好句,全凭脚下功夫。剪山裁水织诗书,恐漏风光一处。
梦遇航天勇士,问吾登月何如。太空漫步不须扶,请带老夫同去。
9.星 汉
星汉,山东省东阿县人。新疆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中华诗词学会顾问,新疆诗词学会会长。
甲申人日自乌鲁木齐乘机赴伊犁,下望天山
谈笑乘风逐日西,乱峰借我布雄奇。
红霞铺锦巡天路,白雪翻波落照时。
点点穹庐云淡淡,盘盘古道树离离。
前朝未必无佳作,这等情怀总不知。
水调歌头·丙申中秋现场观“天宫二号”①升空
碧落湛如洗,又挂一轮圆。东风城外空静,万象却无眠。总控部中传令②,观礼台前凝目,快意满胸填。雷火霎时起,呼啸向高天。
别遥岑,穿银汉,对婵娟。探寻宇宙原委,何惜自身燃③。解答屈平疑问,领略稼轩词句,我有发言权。来日倘相遇,岂肯让先贤。
【编者注】
①2016年9月15日,中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天宫二号”是中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太空实验室,采用实验舱和资源舱两舱构型,全长10.4米,最大直径3.35米,太阳翼展宽约18.4米,重8.6吨,设计在轨寿命2年。
②号令员在发射前10秒,会进行10、9、8、7、6、5、4、3、2、1倒记时报时。
③一级火箭以喷气式自行燃烧,以产生推力。
飞机上下望青海
东指金城意绪佳,银鹰载我远尘沙。
青铺青海席箕草,黄染黄河油菜花。
淡雾犹遮千岭雪,残阳已送半天霞。
今来古往多高手,下望谁能称画家。
10.吴硕贤
吴硕贤,福建省诏安县人,中国科学院院士。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教授。主要著作,《室内声学与环境声学》、《建筑声学设计原理》、《吴硕贤诗词选集》、《吴硕贤书法选集》等。
火箭①
烈焰浓烟送远行,雷鸣十里动天庭。
须臾挣脱千钧力②,游入长空放卫星③。
【编者注】
①中国对航天的探索,最早出现词汇是“火箭”,始于南朝宋著名史学家裴松之(372-451)《<三国志>注》一书。北宋初期,火药和火器开始用于战场。北宋后期,民间流行一种能高飞的“起火”,就是利用火箭烧后的反作用力的玩赏火箭。南宋时期,特别是12世纪中叶,这项技术开始大规模用于战场。
②在此,指地球引力。
③现代火箭(rocket),是发动机喷射工质(工作介质)产生的反作用力向前推进的飞行器。它自身携带全部推进剂,不依赖外界工质产生推力,可以在稠密大气层内,也可以在稠密大气层外飞行,是实现航天飞行的运载工具。火箭按用途分为探空火箭和运载火箭。
火箭 吴硕贤自书
水陆两栖飞机①鲲龙②首飞成功
出浪鲲鹏傲碧空,穿云破雾显威风。
欲携东海千方水,来灭西山大火龙。
【编者注】
①水陆两栖飞机是指既能够在陆地起降,也能够在水面起降的飞机。著名的两栖飞机有日本的US-2、2016年中国的AG-600、美国大力神号水上飞机以及俄罗斯的Be-103等。目前,俄国的A-40和A-42“信天翁”相继为世界上最大的水陆两栖飞机。
②鲲龙-600(AG600):是中国大飞机三剑客之一,是中国自行设计研制大型灭火、水上救援水陆两栖飞机,是世界在研最大的水陆两用飞机,2016年7月23日总装下线(一期产品),原预估最大平飞速度555公里/小时,一期产品为500公里/小时。2017年2月13日成功试飞。
火炬①
黑暗烧开洞,光明补满之。
眼睛能察觉,色彩可观知。
寒气驱无迹,温波②射万丝。
前程凭照亮,远景灿如诗。
【编者注】
①最早出自:《晋书·王濬传》:“又作火炬,长十馀丈,大数十围,灌以麻油,在船前遇锁,燃炬烧之。”
②热波技术。燃烧沸程较宽的混合液体,主要包括重质油品,如原油、渣油、蜡油、沥青、润滑油等等,由于没有固定的沸点,在燃烧过程中,火焰向液面传递的热量首先使低沸点组分蒸发并进入燃烧区燃烧,而沸点较高的重质部分,则携带在表面接受的热量向液体深层沉降,形成一个热的锋面向液体深层传播,逐渐渗入并加热冷的液层。其中红外热波技术,是一种跨越专业形成的科学技术手段,它的研究与应用,为我国航空航天、军用设备或民用物质的安全检测设定了重要保障。
11.周啸天
周啸天,四川省渠县人。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教授。安徽师范大学中国诗学研究中心研究员,2014年8月,诗词选《将进茶》获第六届鲁迅文学奖诗歌奖。
中秋夜自成都飞合肥
驭气轻辞濯锦城,云间赏月更分明。
嫦娥乃肯作空姐,为我青天碧海行。
中秋夜自成都飞合肥 周啸天自书
邓稼先①歌
序:一九五八年邓稼先被约见,说国家要放个大炮仗,令其领军。邓遂与妻子一别二十八年。一九七一年杨振宁出席上海一宴会,席间得知中国制造核武器并无外人插手,为之泪流满面。邓主持核试验十五次无不利,向称福将。然“文革”中一次降落伞事故,使核弹坠地失踪。邓驱车,寻到弹头,超吃剂量。一九八五年查出癌症晚期,两报始以专版报导“两弹元勋”事迹。终年六十二岁。
炎黄子孙奔八亿,不蒸馒头争口气。罗布泊②中放炮仗③,要陪美苏玩博戏。不赋新婚④无家别⑤,夫执高节妻何谓。不羡同门⑥振六翮,甘向人前埋名字。一生边幅哪得修,三餐草草不知味。七六五四三二一,泰华压顶当此际。蘑菇云腾起戈壁,丰泽园里夜不寐。周公开颜一扬眉⑦,杨子发书双落泪。惟恐失算机微间,岁月荒诞人无畏。潘多拉开伞不开,百夫穷追欲掘地。神农尝草莫予毒,干将铸剑及身试。一物在掌国得安⑧,翻教英年时倒计。公乎公乎如山倒,人百其身哪可替。号外病危同时发,天下方知国有士⑨。门前宾客折屐来,室内妻儿暗垂涕。两弹元勋荐以血,名编军帖古如是。天长地久真无恨,人生做一大事已。
【编者注】
①邓稼先(1924.6—1986.7),九三学社社员,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核物理学家,中国核武器研制工作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为中国核武器、原子武器的研发做出了重要贡献。
②罗布泊,位于中国新疆塔里木盆地东部。
③1964年10月16日下午3点,罗布泊上空炸出了一朵巨大的蘑菇云,那是中国自主研发的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的信号,由邓稼先同志作为总设计师。
④唐·杜甫《新婚别》
⑤唐·杜甫《无家别》
⑥邓稼先与杨振宁曾是同班同学,此时的杨振宁已名满天下,而邓稼先仍然涉密不被人知。
⑦1964年10月16日傍晚,周恩来总理在人民大会堂向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的三千余名演职人员宣布了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这个好消息。
⑧1962年,成立了以周恩来为首的专门领导机构。原子弹的爆炸成功,代表了中国科学技术的新水平,有力地打破了超级大国的核垄断和核讹诈,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⑨邓稼先为涉密人员,脱秘后方可公开与外界交流。
12.李文朝
李文朝 山东梁山县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原电视宣传中心(中央电视台军事节目中心)主任,少将军衔,高级记者,新闻传播学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作家协会诗歌委员会副主任。中华诗词学会第三、第四届常务副会长,国务院参事室中华诗词研究院顾问。
赞中国航天
探索苍穹震古今,东方红曲报佳音。
神舟飞渡穿银汉,火箭升腾寄壮心。
登月乘风灵兔至,巡天①测地②碧霄临。
空间站里宏图绘,科技锦囊能变金。
【编者注】
①探索空间粒子。
②发射气象卫星、北斗系统导航卫星
江城子·飞天梦圆
序:2002年底,余曾在酒泉卫星发射基地现场,目送神舟4号成功飞天;2003年金秋,余在随团赴英国访问期间,又在异国他乡目睹了神舟5号载人航天成功的电视画面。遂欢欣鼓舞,感慨万千。
人间几欲上天堂?访娥娘,问吴刚。大漠敦煌,壁画竟飞翔。华夏英豪多梦想,征玉宇,破天荒。
腾空火箭九霄飏。送神舱,探穹苍。浩瀚星空,日月伴船航。舟返人安传喜讯,圆伟梦,凯歌扬。
鹊桥仙·贺“嫦娥四号”着陆月背
蟾宫后院,深空秘境,玉兔飘然着陆。嫦娥巧借鹊桥星,笑银汉,迢迢暗度。
惊天创举,中华折桂,招引环球瞩目。成功探索助龙腾,只为了,和平进步。
13.杨逸明
杨逸明,出生于上海市。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顾问、上海诗词学会顾问。已出版《飞瀑集》《路石集》等。
“神州五号”载人航天成功
今宵九域醉金秋,梦境成真入望眸。
堪喜诗人手中笔,猛添神气赋神舟。
喜见“神舟十一号”返航口占
欣喜围观电视前,神舟降自九重天。
世人惊见舱门口,走出中华两谪仙。
时空遐想四首
几十亿人乘地球,似纤埃入太空游。
银河系在乾坤里,也是汪洋一叶舟。
*
地球围绕太阳旋,秋月春花弹指间。
宇宙又随何物转,一轮回是几光年。
*
秒针滴答自悠悠,送走青春不可收。
未见光阴生两腿,竟能疾步擦肩溜。
*
圆圆组合地天开,宇宙洪荒自剪裁。
我觉时间在旋转,若干年后会重来。
时空遐想 杨逸明自书
14.丘成桐
丘成桐,广东省蕉岭县人,美籍华人,国际知名数学家,菲尔兹奖首位华人得主,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清华大学丘成桐数学科学中心主任。
时空颂
时乎时乎,逝何如此。物乎物乎,繁何如斯。弱水三千,岂非同源。时空一体①,心物互存。时兮时兮,时不再与。天兮天兮,天何多容。亘古恒迁,黑洞②融融。时空一体,其无尽耶。大哉大哉,宇宙之谜。美哉美或,真理之源。时空量化,智者无何。管测大块③,学也洋洋。
【编者注】
①爱因斯坦提出了时空一体,时间就成为了一种极具弹性的概念,和空间成为不可分割的一体。这样,我们就已经不能单独来讨论时间这个概念了。根据公式,超越光速可以追赶时间回到过去。然而还有光速不变这个基准。于是,引起科学界的探索,“超光速”是否存在?
②现代广义相对论中,宇宙空间内存在的一种天体。黑洞的引力很大,使得视界内的逃逸速度大于光速。“黑洞是时空曲率大到光都无法从其事件视界逃脱的天体”。
③大自然;大地;世界。出自:《庄子·齐物论》:“夫大块噫气,其名为风。”
15.王亚平
王亚平,1982年毕业于山东曲阜师范学院,斋名说剑楼。红河学院教授。曾任中华詩词学会副会长、《中华詩词》首任执行主编。著有《说剑楼文集》十卷,约三百五十万言。
机上作七首选三
九万里风秋兴浓,垂天翅挂晚霞红。
何事轻寒侵左翼,一痕冰薄月如弓。
*
直上高寒试霸才,云边捕得夕阳回。
入门妻子应刮目,拍翅我从天外来。
*
天风浩荡白云浮,漫品咖啡亦壮游。
回眸水击三千里,众山低下海横流。
16.钟振振
钟振振,江苏省南京市人。南京师范大学文学研究所所长、特聘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飞莫斯科出席莱蒙托夫诗歌节
沙尘一路走丝绸,千古驼铃响不休。
鹏翼而今横万里,驭风好唱信天游。
飞新加坡出席第八届诗词研讨国际会议
飞天出云海,着地入星洲①。
袖拂黄梅雨,来寻赤道游。
【作者原注】
①新加坡雅称星洲,地近赤道。
17.罗 辉
罗辉,湖北省大冶市人。硕士学历、研究员。中华诗词学会副会长,湖北省荆门聂绀弩诗词研究基金会主任,曾任湖北省第十一届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浪淘沙·祝贺“神舟六号”发射成功
一箭直冲天,穿透云烟。广寒宫里舞翩跹。远客丹心飞万里,采摘芳妍。
山水动琴弦,四海腾欢。太空辽阔谱新篇。举目苍穹追赤子,遥共婵娟。
清平乐·祝贺“嫦娥一号”发射成功
嫦娥奔月,亘古凝情结。银汉迢迢天奏捷,把酒吴刚同悦。
遨游幽秘蟾宫,探寻浩瀚苍穹。借得仙香一缕,劈开雾障千重。
满江红·祝贺“神舟七号”发射成功
神七飞天,冲霄汉、苍穹辽阔。凝远目、太空留迹,志刚如铁。点火升华情与智,环球巡视云和月。寄红笺、万里问嫦娥,何时接?
兴国是,腾热血。思国耻,怀英烈。看千秋画卷,几回圆缺?一箭推舟追梦想,九州奏捷驰欢悦。待来日、赤子宴蟾宫,英姿勃。
18.王改正
王改正,男,河南省漯河市人,汉族,大学学历,中共党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大校,现任中华诗词学会副会长。总参办公厅秘书、总参办公厅保密局副局长、总参办公厅保密档案局副局长至退休。
鹧鸪天·贺“神舟”三号飞船顺利返回
仰看长天展大鹏,神舟三号越星空。巡游玉宇千年梦,阅尽山河几万重。
民振奋,众欢腾,与时俱进建奇功。科学伟业家国事,壮美丰碑社稷情。
【作者原注】
4月1日,中国“神舟”三号无人试验飞船顺利返回,降落在预定地点。飞船是3月25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东风火箭发射的。江泽民主席在现场观看了发射。飞船在太空遨游7天,绕地球108圈。飞向太空是中国人长久的梦想。这次试验虽没有真人在飞船上,但有人体模型,各种试验数据都与真人无二。之后,有可能在不太长的时间里进行载人飞行。中国正在紧追世界航天技术的双雄,美国和俄罗斯,现在离这个梦想的实现为时不远了。
满江红·神五飞船发射成功
十月骄阳,霄汉阔,霓虹霹雳。天阙远,“神舟”一跃,观览玉宇。万象瑶池歌舞地,千年蜃海蓬瀛曲。梦成真,大笑复狂欢,泪如雨。
仙宫问,人间事;金风颂,炎黄喜。叹苍穹赛场,美盘俄踞。从此新添赤旗帜,星河注入祥和气。慨而慷,华夏正鹏程,丰碑立。
【作者原注】
2003年10月15日,上午9时许,办公厅在井冈山参观学习的同志刚在黄洋界上缅怀先烈,一起乘车前往朱毛会师地。恰在此时,大家都在关注我国载人航天飞船的发射情况。高俊同志说:当年黄洋界保卫战红军一炮炸毁敌人指挥所,今天我们的神五也一定是一发成功。话音刚落,引平同志手机信息传来:神舟五号飞船发射成功!全车为之欢呼!中国人千年飞天梦想实现了!怎不令人感慨万端。
定风波·奉节回京机上
我驾神鹰玉宇游,银山雪海有琼楼。欲赴瑶宫王母宴,不见。嫦娥知我几多愁。
回望三峡巴蜀远,眷恋。良宵明月照夔州。长恨人间春梦苦,难赋。多情泪似大江流。
【作者原注】
2019年6月15日星期六奉节、重庆阴雨、北京晴。洎乎下午三时,银鹰在雨中起飞,告别诗城奉节。回望长江万里,拜罢夔门白帝,唐风宋韵仍在耳畔。诵潺潺之音律,望滔滔之浪卷。赏琴心绿绮之斑斓,沐霞彩云光之灿烂。而乃人在高天之上,无边银山雪海。月淡如银,天蓝似碧。不见嫦娥,难寻玉帝。忆文丈诗朋胜友,天怡美梦琼楼,有痴情大爱凝心。
19.胡迎建
胡迎建 江西省星子县人,江西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中华诗词学会副会长,《江西诗词》主编。著有《民国旧体诗史稿》(国家社科规划项目)。
东航飞机飞近香港大屿山机场
大鹏降自白云天,海浪苍苍巨影旋。
幸得南溟归一统,此身已到国门前。
20.范诗银
范诗银,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人。空军大校军衔。中华诗词学会常务副会长、《中华诗词》杂志社社长、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委员。
奔 月
一掬流辉远,时叹圆缺寒。有幸梦相语,无缘叩玉盘。春江花月挂窗前,砧语琵琶听不见。腻风空恨沉香亭,玉露凝妆芙蓉面。王母仙葩失瑶台,素心何日生痴羡。茫茫青宇难相呼,默默盈囊射日箭。溅香堆雪桂花浓,杵声逗雨响叮咚。蟾唱稻丰听断续,斧分秋冷隔朦胧。依稀长袖依稀舞,几度泪痕几度逢。望眼流星长河灭,故轩仍隔九万重。穹碧一弯小,团栾尤可期。相思何从诉,遥遥两不知。拍马东来弹箭矢,弯弓犹嵌西天西。霜禽高吟金乌冷,圆璧恰与树梢齐。影深影浅心相依,或喜或悲云若丝。君酹长江千顷雪,卿读人间婵娟词。辞却洋楼花万簇,泥沙窝脚蹒跚步。袖风休卷蓝星条,不是家山门前树。猎猎秋风过绮户,惊看飘飘三色布。秀眼忧惶复迷离,乡旌可在天涯路?人间曾伏虎,山河重整之。虹湾惊一吻,飚我五星旗。霹雳一声穹庐开,贴心姊妹故乡来。婀娜玉兔开秀眼,窈窕倩影不须裁。共望家园一环碧,恍惚茹稻汗花迹。轻盈手脚试几回,揽尽秋光弹指易。髻青簪紫彩云堆,乡里炊烟倏尔回。留得月宫作驿站,寰宇巡游共一杯。一十四天方一日,倚天万里夸安逸。梦边拾得爆竹花,却是旧篱菠萝蜜。
鹧鸪天·丙申中秋赋得东风航天城月圆
有月于心常自圆,霜轮恰倚箭楼悬。今宵我亦同君醉,醉在居延弱水边。
期夜夜,守年年。相思相望最堪怜。痴怀何若乘风举,一样星花两样寒。
丙申中秋东风航天城送“天宫二号”升空
驼铃峰影北山北,石碛炎火吹复吹。金戈血蚀沙海碧,败垣穴枯起喧虺。壮士新栽鹅绒枣,胡杨守望英雄归。问天阁外青穹洗,高塔襟边玉星窥。款款东风开翠帐,婷婷仙子扫素眉。畅舒铁臂钢弓满,一箭穿空滚巨雷。潋滟修波接霄汉,唏嘘驰光惊紫微。宇寰悠邈金蟾殿,鲲鹏迢递太白杯。青烟旋尽疏野阔,黑山倐尔彩云堆。那梦何为悠悠去,真思无端淡淡垂。晚风婆娑红柳舞,秋环斑斓缀玫瑰。痴心可酿居延泽,忘情斟溢得胜醅。最是多情今宵月,笑我两行泪花飞。
21.李福祥
李福祥,河北省邯郸市人,中华诗词学会常务理事、北京诗词学会会长。曾任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
中吕·满庭芳·航天员
天宫美差,置身世外,火箭为宅。摘星揽月听天籁。辗转悠哉。宇宙揭开新业态,空间实验①大平台。吴刚接待,嫦娥备斋,请到太空来。
【注】
①空间实验室又称太空实验室(Space Laboratory)是一种可重复使用和多用途的载人航天科学实验空间站。前苏联、美国和欧洲航天局已于20世纪七八十年代率先研制成功出空间实验室。
中国空间实验室的雏形“天宫一号”已于2011年9月29日发射升空。中国首个真正意义上的空间实验室——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于2016年9月15日成功发射。
中吕·满庭芳·航天员 李福祥自书
中吕·山坡羊·空乘员
苗条身段儿,可人脸蛋儿,人人都是明星范儿,送餐盘儿,哄哭孩儿,刚帮孕妇拿杂件儿,又助大叔服药丸儿。迎,是笑脸儿,别,也笑脸儿。
22.沈华维
沈华维,宁夏回族自治区永宁县人。现为解放军红叶诗社副社长,中华诗词学会副秘书长。有《问心斋诗词集》《沈华维诗文选》等出版。
机上偶得
三千里路算长途,半日归家不觉孤。
窗外阳光能共享,舱中待遇却悬殊。
“长征七号”运载火箭发射升空
全球人共仰文昌,大写中华又一章①。
南海翻腾云水怒,翱翔利箭射天狼。
【注】
①公元2016年6月25日,中国为空间站工程研制中型运载火箭“长征七号”在文昌航天发射场首飞成功,使中国火箭近地轨道运载能力从不到9吨提升到近14吨,提高了中国进入空间的能力。“长征七号”运载火箭首飞任务,也是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的首秀之战。
浣溪沙·机上有感
万里横空境界开,银河直上是瑶台。恍如隔世远尘埃。
朵朵白云柔似梦,几多变幻费疑猜。斜阳一缕破窗来。
23.钱志熙
钱志熙,浙江乐清人。文学博士,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学术、学位委员会委员,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夜飞机上作
一片川原星火燃,银河落地漫无边。
谁知今夕扶摇客,反向人间看夜天。
将有欧罗巴数国之游,检点行程忽生感喟
浩荡生涯汗漫游,又抟鹏翼过西洲。
一天云叶原无价,万里长风总是秋。
酒盏向人情浅浅,笔花如锦梦悠悠。
他年谁记群仙会,应许瑶台第一流。
自京赴兰州机上
燕台直上作飞航,眼底太行山色苍。
河带南来萦九曲,陇原西去绉千冈。
白云植地郊村密,绿野侵沙关塞长。
万古中华端重地,此行颇欲礼羲皇。
24.郭友琴
郭友琴,河南省洛阳市人,教授级高工。中华诗词学会理事,河南诗词学会副会长。
浣溪沙·题《风鸢图》兼寄“大飞机”①研制
木鹊扶摇一线牵,东风举处更翩然。童心跳跃向云天。
几代同怀中国梦,新元谁主九霄抟。鸿图借箸正成篇。
【编者注】
①C919大型客机是我国按照国际民航规章自行研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喷气式民用飞机,座级158-168座,航程4075-5555公里,于2017年5月5日成功首飞,截至2018年2月26日累计获28家客户815架订单。
全称COMAC C919,是中国首款按照最新国际适航标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干线民用飞机,是由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于2008年开始研制的。C是中国英文名称“China”的首字母,也是中国商飞英文缩写COMAC的首字母,第一个“9”的寓意是天长地久,“19”代表的是中国首型大型客机最大载客量为190座。
贺新技术试验双星①发射成功
利箭穿穹宇,扶摇两转丸。
巡天追日月,测地胜龙鸾。
创造今方盛,高新梦未阑。
应知研发者,默默竭心肝。
【编者注】
①2018年6月27日,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以“一箭双星”的方式成功发射新技术试验双星。
浣溪沙·贺“嫦娥一号”发射成功
箭指穹窿弓满张,一声号令梦成翔。神州今夜谱华章。
玉兔循音温旧舞,嫦娥临镜试新裳①。明天来客自家乡。
【编者注】
①“嫦娥一号”的主要探测目标是:获取月球表面的三维立体影像;分析月球表面有用元素的含量和物质类型的分布特点;探测月壤厚度和地球至月球的空间环境。
申明:本篇刊登于《小楼听雨诗刊》自媒体平台之《诗词与科学》栏目,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章雪芳 校对/冯 晓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