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24日 星期二

王志和石刻作品欣赏


王志和石刻作品欣赏


王志和,男,1956年8月生,祖籍河北邯郸市,艺术笔名:金刀石夫。古汉语大专学历,现为中国榜书艺术研究会理事、中国收藏家协会会员、河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河北省书法家协会刻字委员、河北省硬笔书法协会副秘书长、邯郸市书法家协会副秘书长、邯郸市篆刻刻字委员会副主任、赵都印社副社长、燕赵古风艺术学团团长、邯郸市地方文化研究会理事兼主任委员、邯郸市将相和文化研究会会长。

在艺术生涯中,以书法、雕刻、篆刻艺术为平台,以甲骨、鼎文、碑帖为师,尤以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在北京琉璃厂游艺三年整,耳濡目染,获益匪浅,自此艺术纵横四十载,刀笔春秋,佳绩不菲。书法上喜临米芾、智永等书法作品,在研习传统书法基础上尝试独创的“太极”、“藤体”书法,令艺术界极度关注,多幅书法作品刻入牌匾、碑林;传统刻字技法已是游刃有余,特别是阴刻作品,强烈的凸出视觉反差效果享誉大江南北。1971年木刻毛主席像印版被河北省博物馆作为文化大革命艺术成果编号陈列,由此获得模范宣传员称号。事隔四十年又创作木刻马列毛伟人像,在邯郸市博物馆展出,获美术一等奖,并应邀以艺术名家在河北省美术馆展出,《河北工人报》以半版篇幅报道“金刀石夫四十年”。篆刻技法细腻、老辣、多变,其艺术特色在他题为《金石》的自吟诗中可见一斑:造险稳势巧顾盼,缩密伸疏气相连。秀红拙白透异趣,破围戳点老风残。国家级著名艺术家辛冠洁、沈鹏、旭宇、张之、李力生等对其艺术作品给予高度评价并题词。

出版有《石夫惊痕》书法刻字作品集,主编《燕赵古风艺术》书画系列丛书,主编《将相和文化》教育丛书,策划《张裕钊书法艺术精选》。


王志和石刻作品欣赏


王志和石刻作品欣赏


翰墨铸金刀

艺林话石夫

-----书法、雕刻艺术家王志和纪事 李绍健

燃一支香烟

环抱着刚劲的臂膀

任缕缕缭绕的青烟

掠过凝重的面庞

升腾

升腾……

苦苦的沉思

勃发灵感

山风海浪般的遐想……

多少个日日夜夜

提按的线条驶过

色绢、纸面

徐疾的冲切刻入

石料、木方

狂放后的大汗淋漓呀

竟是一次次的彷徨

那一腔势如冲天的火焰呀

换来的却是

纸灰、木炭

还有干了又湿

湿了又干的衣裳

重头再来

重头再来

重头再来……

上苍不应负我

为那镌刻于一环环年轮上

执着的追求与反思

为那于反思和挣扎中

潜心破茧而出的倔强

这首题为《痕迹》的自由诗创作于1978年,字里行间无不浸透着一个艺术家对艺术执着的向往、不懈的追求和勤奋的精神。这首诗的作者就是我们节目推出的书法、雕刻艺术家王志和先生。

王志和,52岁,河北省永年人,笔名金刀石夫,古汉语大专学历,现为中国榜书艺术研究会会员、中国收藏家协会会员、河北省书法家协会会员、河北省书协刻字委员会委员、邯郸市书法家协会副秘书长、邯郸市书协篆刻刻字委员会副主任、燕赵古风艺术学团团长、中华艺术观察网站站长。

王志和先生从艺近40年,为人谦和诚实,喜好书法、雕刻、篆刻、诗文、收藏,而书法、雕刻尤其见长。看着代表他众多艺术成就的,特别是入展全国第三届榜书艺术大展等荣誉证书和书法、雕刻作品,从心底里佩服他的艺术才华。当问其授业老师是谁时,他爽朗地笑着说,我是无师自通呀!随即话锋一转,很诙谐的指着我们说,你们都是我的老师,孔子云:三人行必有我师嘛!


王志和石刻作品欣赏


王志和石刻作品欣赏


后来我们了解到,是“文化大革命”的浪潮把他推进了艺术大门,也是书法、雕刻艺术的铺垫。那时,他只是个四、五年级的小学生,是个淘气的年龄。常常下学不回家,到离家不远的和平路西头的书画、刻印门市里面玩耍,淘气,师傅们念及是邻居,不好过分责备。为了让他安静,刻印的师傅就随手扔给他一块皮料让他随便刻些什么;写字画画的师傅扔给他几张废纸让他任意写画。没想到师傅们的不经意,让他当了真。只要放学就往门市跑,问这个怎么写,那个怎么刻,搞的师傅们苦笑不得。久而久之,这些门市的师傅们都成了他的老师,写字、刻印水平也就小有意思了。没想到学校老师知道他能写写画画,竟让他给学校抄写大字报、画漫画,还特批他早早地当上了“红小兵”。歪打正着,这一经历使他的虚荣感觉与艺术进步得到了结合。他给我们说了个笑话,因为他用木板刻了毛主席头像和三面红旗为背景的“祝毛主席万寿无疆”两枚木章,使许多同学愿意给他在一起玩儿。那时小日记本盛行,同学们为了让他给在日记本的封面盖上这两枚印章,有的给买糖稀、芝麻酥、酸枣面,有的给买画片、玻璃球、小文具,那种感觉是很自豪的。

参加工作后,有较多的机会出差到祖国各地,特别是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到北京出差的机会更多,累计的三年间,他成了北京东西琉璃厂艺术一条街的常客,对著名艺术家的作品总是认真欣赏、精心揣摩,不断研习。有时为了学习师傅们的现场雕刻、篆刻,不吃饭也要整天站着看,如痴如醉。为了讨好师傅们,他的口袋要带上两三包香烟,不断的“上供”,免得被撵走。好心的师傅偶尔让他也试上几刀,试刀最多的要数牌匾了。有一天,赶上有几家急需牌匾开张,姓姜的师傅忙不过来,给他腾出一角的地方来,递过“博古堂”的书法字样,还把阴刻刀法又精心地传授了一番,就这样,他边刻边问地干了三天,第一块门面匾额出笼。他目睹了鸣炮揭幕开张的景象,三个镏金大字鲜亮夺目,在阳光照耀下,阴刻的金字凸了出来,好像金水要淌下来。姜师傅也很兴奋,道出了出现这种效果的天机:理解书法、行刀顺序、使转刀法、弧线比例等。围观的来客云集,有人赞赏地说:姜师傅,金刀哇!当时姜师傅只笑不答,回头小声对他说:你起个斋号就叫“金刀斋”吧!此后他的书法落款就是:金刀斋主石夫。近些年简洁的落款为:金刀石夫。


王志和石刻作品欣赏


王志和石刻作品欣赏


王志和先生对隋唐僧人智永的书法情有独衷,临此不疲。他说,智永书法承袭二王,用笔波折起伏,使转自然,提按有度,力透纸背,使得字字遒劲挺拔,神韵十足。他在兼临米芾、黄庭坚等其它名贴和大篆散氏盘、张迁碑的基础上,大胆尝试隶书为字架,篆书为笔法,行草为布局,虚实相间,灵动结体,乱石铺阶,追求原始、童趣,独创“太极体”(代表作:与时俱进、运太极于华夏)、“藤体”(代表作: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文天祥的游文山观大水记),并研习“指书”(代表作:指书千字文)。“太极体”欲实先虚,欲轻始重, “藤体”以柔带刚、连绵缠绕的行笔特点赋予书法新的生命力。

雕刻中,阴刻木制牌匾可谓绝活,他说,深明书法之理,方有刻艺之妙,才能塑造点、线、面的立体形象。有书法(代表作:李守诚先生的书法---惊涛万里)、绘画(代表作:自绘四君子图),还有砖雕,(代表作:四灵图----青龙、白虎、朱雀、玄武)。竹刻,(代表作:大篆千字文)。当然篆刻更是他不可或缺的艺术门类,很多的时间在为同道朋友制印,象名章、闲章、腰章、压角章,每年要刻制几十枚(代表作:佛、斋、名三面印)。

如今,王志和先生虽已年过半百,成为了众所周知的艺术名人,但他在工作之余仍对艺术的追求孜孜不倦,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是他追求艺术的更高境界。

为了开拓艺术视野,他与同道们一起建立了《中华艺术观察网》,打造了展示艺术的平台。他的书法、雕刻、篆刻作品以其独特风格为世人关注,在多家媒体报导,并被美国、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际友人、及各省(市、自治区)、港奥台展馆或个人收藏。

(文章作者:河北省邯郸市地方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邯郸人文》杂志社主编)


王志和石刻作品欣赏


王志和石刻作品欣赏


王志和印象

王志和,笔名:金刀石夫,是中国榜书艺术研究会的会员。我们从他的笔名就可以猜到他是一位以石为纸,以刀为笔的金石艺术家。他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期,累积在北京琉璃厂学艺三年。琉璃厂不单是北京文化一条街,而且是荟萃中国传统文化的艺术走廊,是中华民族书法、绘画、民间艺术的国粹聚集之地。这三年对志和来说是他一生最为宝贵的时光,耳濡目染,受益匪浅,给他后来艺术的成长,艺术走向成熟奠定了非常坚实的基础。时隔三十年,他在书法、篆刻、刻字等方面取得了世人瞩目的成就,特别是他的传统榜书刻字艺术,已成为品牌化的一大亮点,交流区域遍布大江南北。中华艺术观察网上“金刀石夫传统刻字”专栏板块很受大家的青睐,仅网上发布的160余块的牌匾已是琳琅满目,目不暇接,用网民的话说“很养眼”。这一些牌匾不但继承了中国牌匾艺术的精华,还显示出王志和在刻匾艺术上的创新精神,在这方面得到很多专家的赞许与肯定,辛冠洁、沈鹏、旭宇、张之等书法艺术界名家对他在牌匾艺术上所取得的成就给予了高度赞扬与评价。

王志和虽然在书法、牌匾艺术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他并没有孤芳自赏,也没有忙于“包装自己”,而是尽自己的经济能力将书友的得意之作<燕赵古风艺术>结集成册,奉献社会,在今天,这种精神真是难能可贵,值得提倡与弘扬。

李力生于北京御景园墨竹斋

李力生◎中国榜书艺术研究会主席、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解放军画报高级编辑、燕赵古风艺术学团顾问


王志和石刻作品欣赏


王志和石刻作品欣赏


王志和石刻作品欣赏


王志和石刻作品欣赏


上一篇新闻

年终盘点潮汕各地美食代表,看看你家乡上榜了没?

下一篇新闻

「产品+渠道」组合拳出击,麦片这行“姜还是老的辣”?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