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23日 星期六

探秘华南国家植物园:春节看牡丹,隆冬赏红叶

相传,寒冬腊月的一天,长安大雪纷飞,武则天饮酒作诗,乘酒兴下令上林苑百花连夜盛放,唯独牡丹不为所动。武则天大怒,将牡丹贬至洛阳,反倒成就了洛阳牡丹甲天下。其实,武则天不如将牡丹发配岭南,就能轻而易举实现冬赏牡丹的愿望。广州华南国家植物园常常在春节期间举办牡丹花展,那也正是我第一次见到牡丹的地方。

2022年7月11日,华南植物园正式升级“国家队”,与北京国家植物园并列我国唯二的国家级植物园。通过媒体报道,我才知道,这个广州人熟悉的遛娃胜地、退休阿叔阿姨晨运地原来不只是一个普通的“大公园”,它是世界最大的南亚热带植物园,也是我国历史最悠久的植物学研究和植物保护机构之一。是时候重新认识我熟视无睹的植物园了!我6点起床,抹足防晒霜,带上遮阳帽、降温喷雾和驱蚊液出门去。

从地铁站走向植物园正门,一路看着植物园围墙上的宣传画,其中一幅植物园“四季风景”令我会心一笑:龙洞琪林的落羽杉,春夏皆绿,秋季火红,冬季转为深棕色,迥异于北方的春花夏绿秋叶冬雪,十分典型地反映出广州的亚热带气候。位于花城广州的植物园自然四季有花,花的季节感反倒比不上会变色的落羽杉了。

大葵扇和海底椰

植物园正门的大字招牌已及时更换成“华南国家植物园”。正值酷暑天,早晨8点的体感温度就达到了35度,又是工作日,植物园里游客寥寥。

亭台水榭,绿树荫浓,湖泊倒影着天空白云,尽管炎热,躲在树荫下看着满眼绿意,还是感觉很惬意,如果我住在附近,一定会经常过来散步。难以想象,这片宛然天成的园林在上世纪50年代还是一片荒地,没有园也没有林,湖是人工开凿的,林则主要依靠工作人员从广西、海南等地的深山老林里采集回来。1956年,时任副总理贺龙率体育代表团赴印尼参加“新兴力量运动会”,听说当地一种“白树油”可以给运动员治疗擦伤,就设法把白树油树的种子搞到并带回国,白树油树从此在植物园扎下根。

园里的道路大多以沿路种植的植物命名,如“大王椰路”、“木兰路”、“凤凰大道”等。“人面子路”说的不是“人面不知何处去”那个“人面”,而是一种高大的常绿乔木,果核有5个凹痕如同人的五官,因而得名。沿着大王椰路,我来到热带风情浓郁的棕榈园。听说,终年阳光明媚的洛杉矶遍植棕榈树,但当环球影城来到北京,标志性的棕榈树却水土不服,不得不用仿真树代替,环球若是选址广州就没这个烦恼了。

探秘华南国家植物园:春节看牡丹,隆冬赏红叶

棕榈园 (骆仪/图)

我认得大王椰和椰子树,还在这里遇到了更多“熟悉的陌生人”:比如蒲葵,在没有空调的童年,纳凉神器大葵扇就是用蒲葵叶编织的;藤编家具则用的是省藤叶;还有广东人煲汤爱用的海底椰原来不长在海里,而是糖棕的果实。

探秘华南国家植物园:春节看牡丹,隆冬赏红叶

蒲葵 (骆仪/图)

棕榈园还藏着植物园的“园宠”琼棕,它的叶片像一把撕裂的扇子,呈放射性展开。1935年,中山大学农林植物研究所(华南植物园前身)侯宽昭教授在海南省保亭县山区采集到一份棕榈科标本。研究所创始人、所长陈焕镛教授将它寄给德国知名植物学家马克斯·伯雷特(Max Burret)鉴定。伯雷特将这个新种命名为ChuniophoenixhainanensisBurret,其中“Chun”是陈焕镛姓氏的英文拼写,“phoenix”指的是其叶片飘逸的姿态如同凤凰翅膀,中国学者给它起的中文名为“琼棕”,代表产自海南。琼棕是海南特有物种、国家二级保护植物,由于它与陈焕镛教授的渊源颇深,其叶片被艺术抽象化,出现在华南植物园的院徽上。

探秘华南国家植物园:春节看牡丹,隆冬赏红叶

琼棕 (南方周末资料图/图)

隆冬一月赏红叶

跨过文昌桥来到水榭,这里就是“羊城八景”之一龙洞琪林的最佳观景点了:湖光潋滟,怀抱着人工湖的两个半岛,一个是终年常绿的棕榈园,一个临水种着落羽杉,会在秋天开始变色,先是黄绿相间,然后由红变棕,逐渐飘落。所谓秋天,确切说是12月到次年1月,北方已是隆冬时节。广州几乎从4月到11月都是夏天,秋天格外短暂,冬天则“四季乱续播放”,气温“满30减15”,季节感不分明,因此会变色的落羽杉在倒显得稀罕,成为植物园的网红植物。

落羽杉原产美国东南部的沼泽地区,是与恐龙同时代的古老物种,经过地壳运动和冰川期以后幸存下来,被称为“孑遗植物”,见证了地球生物演化的历史。在1928—1929年间,陈焕镛教授与美国加利佛尼亚大学交换种子得到落羽杉,如今它已成为广东水边常见的观赏植物。

落羽杉的叶子过于美貌,以至于很多人忽略了它的根。走到水边,只见落羽杉树干接触水的部分明显变粗,加上水中的倒影,就像两个对称的雪糕筒,在这初伏天的正午,青翠的羽状叶和清晰的倒影神奇地令我心神宁静。原来,这种膨大、如木板般隆起的叫“板根”,能给高大的植物提供板墙般的稳定支撑(想想火箭和晾衣架底座),在涨潮和刮台风时不易倾倒,板根也是热带雨林的主要特征之一。

探秘华南国家植物园:春节看牡丹,隆冬赏红叶

落羽杉的板根 (骆仪/图)

目前地球上已知的孑遗植物大概有80多种,植物园的孑遗植物区收集到20多种,包括被称为“活化石”的银杉和水杉,以及桫椤、鹅掌楸、银杏等。

银杉得来的过程就不如落羽杉那么轻松了。1955年华南植物园筹建阶段,中山大学农林植物研究所副研究员何椿年计划到广西深山采集植物。为艰辛的野外采集作准备,他把头发剃光,每天早上在中大校园跑步。4月底,何椿年带队进入广西与贵州交界的胜县花坪林区,砍竹子搭起两间草庐,在荒无人烟的深山密林一住就是一百多天。考察队员在此发现了一种外形很像油杉属的裸子植物,又到次年才采集到雄雌球花、球果和种子齐全的标本,经陈焕镛教授鉴定为松科的新属和新种,命名为银杉。

不要错过“水中木棉花”

植物园占地4237亩,有38个植物保育专类园,即使花上一整天也未必能逛完全部对公众开放的园区。小红书上有不少网友分享植物园的拍照打卡攻略,并切切叮咛:千万不要进温室,热疯了!眼下广州的天气已有中暑之虞,温室确实令人望而却步,然而我依然不愿错过这个亚洲最大的温室之一。

远远看到几个建在水中央的玻璃大屋子,那应该就是温室群了。此刻如果我有无人机,会从空中俯拍到四朵漂浮于水面的“木棉花”,由法国瑞奇温室公司(RICHEL)以广州市花木棉花为灵感进行造型设计。中央一朵大花的是热带雨林植物温室,三朵小花的分别是高山极地植物温室、沙漠植物温室和奇异植物温室,通过拱桥和草地连接起来,组成木棉树的花枝,每一温室都有配有自动控制的遮阳系统以避免植物和游客受到过度阳光辐射。温室群占地总面积75000㎡,建筑总面积13000㎡,共收集植物约3500种。

来到温室门口,我首先被外面池塘里的王莲吸引住了。一片片王莲叶像圆盘一样浮于水面,直径超过一米,或许明年来时,它们已将池塘水面占满,实现“接天莲叶无穷碧”。王莲的叶子背面布满放射状的粗壮叶脉,叶脉内部的通气组织储藏着大量的空气,使得叶子浮于水面,可承重数十公斤。在初记事的年龄,我被妈妈抱到一片巨大的王莲叶子上拍照,对这种神奇的植物留下了深刻印象。我固然明白参观植物园应该眼看手(脚)勿动,但对于无法坐上王莲重温“水上漂”的童年记忆,还是深感遗憾。

发现一朵闭合的花半浸于水中,我心想,来迟了错过了花期。后来才知道,花不是谢了,它只是在“睡午觉”——王莲在傍晚初开,呈白色,次日清晨闭合,傍晚再开呈红色,第三天早上沉入水中。

闯龙潭虎穴寻瀑布

走进热带雨林温室,湿度比外面要高一些,但或许因为外面已经够热了,我倒不觉得温室酷热难耐,园里还装了几把工业大风扇。玻璃屋里大树参天,树荫比外面更浓,又有山石溪流,野趣盎然。经过一处山石,从小洞里吹出源源不断的风让我驻足纳凉,却怎么张望也找不到风扇。

从石头上的蕨、树上的附生兰到高及玻璃屋顶的望天树,从猴面包树到见血封喉,植物多且茂密,走过水上栈道,跨过拱桥,从迂回曲折的盘山小路上天桥,水声越来越响,赫然望见一道瀑布飞泻而下。下山,兜兜转转,穿过一线天,经过由垂榕和斜叶榕纠缠生长成的“连理树”门洞,终于来到瀑布脚下的“龙潭虎穴”,空气一下子凉了下来。仰望瀑布飞溅,山崖上的植物在水汽激荡中颤动着,刹那间,我几乎要忘了自己置身温室,恍惚以为来到了东南亚雨林秘境。

探秘华南国家植物园:春节看牡丹,隆冬赏红叶

热带雨林温室里的瀑布 (骆仪/图)

随后,我遇到一棵高大的细叶榕,名牌却写着“两面树”,这棵广州人再熟悉不过的细叶榕为何叫两面树呢?树干被盘根错节的气生根(又称“不定根”)紧紧包围,直径超过一米,绕到侧面,我才发现树干竟然是扁的,就像是一堵墙!往上看,密密麻麻的气生根网里露出黄泥块,这泥巴怎么长到了空中?我边拍视频边啧啧称奇。名牌介绍,这株来自越南的两面树原本生长于古村庄石墙上,百年前,细叶榕种子随风飘进石墙缝隙,生根发芽,在墙壁上形成纵横交织的发达根系,呈现出奇特的石壁根网两面树景观。我想象着,村庄湮灭了,房屋倒塌了,当初依附于石墙生长的榕树却枝繁叶茂,强大的根系甚至肢解了黄墙。榕树的生命力着实令人惊叹。

探秘华南国家植物园:春节看牡丹,隆冬赏红叶

两面树的背面 (骆仪/图)

花城皇冠上的明珠

走进高山极地温室,我马上感到一阵清凉,一名女孩坐在石头上低头刷手机,一些游客在吃干粮歇息。我恍然大悟,这里是偌大一个植物园除了餐厅以外唯一能叹空调的地方,难怪为数不多的游客都跑这里来了。

高山极地温室面积不大,一眼看完,跟热带雨林温室肆意生长的植物迥异,这里面的植物大多长得矮小紧致。温室中心是一座小型假山,体积也比雨林温室的小得多。假山顶端还有一座袖珍玻璃房,独立控温控湿,温度在17℃以下,比大温室更低,“房中房”里犹如盆景,模拟出微缩的高山草甸,种植着全缘叶绿绒蒿、西藏杓兰、秋花独蒜兰等高山植物。

而沙漠温室就像个大烤箱,虽然沙漠玫瑰和巨大的仙人球、仙人掌很有异域风情,我也扛不过15分钟就仓皇逃出。

探秘华南国家植物园:春节看牡丹,隆冬赏红叶

温室里的沙漠玫瑰 (骆仪/图)

华南植物园的温室工程启动于2004年,预算高达一亿元,当初入围的三个投标项目分别来自法国、美国和中国,每年维护成本从15万到200万不等,其中法国方案最低,除了造型独出心裁之外,成本低应该是其中标的主要原因。时任植物园副主任的任海曾向媒体透露,建设温室遇到不少争议,反对方的意见主要是国内外都有过不少温室维护失败的教训,而支持方的意见是,1999年,广州由于一次寒潮致使300多种珍稀热带植物死亡,因此在广州建温室是必要的。想起2022年冬天的连绵冬雨和离不开的热水袋,我对后者深有同感。一些科学家认为:“华南植物园是花城的皇冠,而温室将是皇冠上的明珠。”

何日吃上米其林?

兰花、木兰、杜鹃、禾雀花等植物眼下都不在花季,我默默计划着,日后每月至少来一趟,才能把植物园的花花草草都看遍。华南国家植物园已有近百年历史,实力雄厚,但在此次挂牌之前一直很低调,就连绝大多数广州人也不知道其“威水史”。

1919年,清廷驻古巴公使陈言的公子陈焕镛获哈佛大学林学硕士学位,学成归国。在哈佛就读期间,他了解到中国的植物资源被外国人大量采集,想看中国植物标本只能去欧美各标本馆、读外国出版刊物,便立志中国人要自己研究中国植物。回国当年,陈焕镛孤身前往海南岛采集植物,是第一位登上中国南部岛屿采集标本的植物学家。不幸,他被毒蜂蜇伤、被蚂蟥叮咬,又罹患疟疾,高烧40℃,被人用担架抬出五指山,送往上海治病,历尽艰辛采集到的标本也被大火烧毁。陈焕镛并未就此放弃,又多次赴各地山林采集标本。

1929年,国立中山大学农林植物研究所成立,陈焕镛担任所长。他和英、美、德、法等国建立标本交换关系,建立起我国南方第一个具有一定规模的标本室。1954年,研究所改隶中国科学院,易名中科院华南植物研究所,两年后在广州龙洞筹建华南植物园。

对绝大多数人来说,植物学家的工作是陌生的,然而除了科学和生态价值以外,植物学其实也跟我们生活息息相关。建国初期,西方国家对我国经济封锁,橡胶作为战略物资被列入禁运名单,而我国大部分地区位于北纬18°以北,被认为不宜种植橡胶。当选中科院首批院士的陈焕镛带头攻坚,用了将近十年时间培植出耐低温的三叶橡胶树并大面积种植,缓解了我国橡胶资源紧缺问题。至于广州街头和公园的绿化植物,更有许多源自华南国家植物园,比如开花时如放鞭炮般热烈的炮仗花、满树红粉的美丽异木棉都是原产南美,由植物园引种栽培并扩大繁殖。

如今,华南国家植物园已有迁地保育植物超过17000种,未来将提升到2万种以上,使华南珍稀濒危物种95%得到有效迁地保护。

探秘华南国家植物园:春节看牡丹,隆冬赏红叶

植物爱好者不畏烈日沉迷拍摄。 (骆仪/图)

华南国家植物园的迁地保育成果是近期媒体报道的重点,作为一名普通游客,我对于植物园的科研实力丝毫不怀疑,但珍稀濒危植物繁育中心不对公众开放,不会有多少直观感受。冒着酷暑在植物园暴走的那天,我一边观赏奇珍异草涨知识,一边犹如在沙漠迷路的旅人,寻找着地图上唯一一间小卖部,终于找到时却发现它已关闭。我渴望进入咖啡馆吹空调歇歇脚,然而,那间名字很好听的“咖啡馆”原来只是有几张餐桌的简陋快餐店,连空调都没有。好不容易找到一家有空调的餐厅,却被告知营业时间已结束,彼时是1点半。我不禁怀念起英国皇家植物园邱园的下午茶,并决定将来拜访新加坡植物园时,要去Conner House用餐,这家主打花卉草本菜的法餐厅开业几年即入选米其林一星和亚洲50佳餐厅。

华南国家植物园既是科研机构,也是4A级景区,2021年游客人数达165万人次,未来目标是提升到300万人次以上。但就游客体验而言,植物园目前只是像个超大的公园,面向公众服务的硬件设施似乎仍停留在上世纪。倒是针对青少年的科普活动相当丰富有趣,光是最近就有吃货夏令营、野外生存课、夜观课程等多项活动。据介绍,植物园的科普功能主要服务于广州中小学生、亲子家庭,我寻思,我是要借个娃才能来参加趣味科普活动吗?

骆仪

上一篇新闻

只靠图书完成总营收75%的西西弗,是如何走到现在的?

下一篇新闻

新加坡TAR慈善基金会——赋能大健康产业“健康防御跨界战略”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