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创“地标”品牌 讲南京故事



“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南京地处富庶的长江三角洲,水网密布,人文荟萃,具有丰富的地理标志资源。近年来,南京市加大地理标志商标培育力度,地理标志呈快速发展态势。2020年以来,“龙池鲫鱼”、“溧水草莓”、“六合板栗”、“八卦洲韭菜”、“冶山贡鸡”及“横溪七仙银牙茶”成功注册国家地理标志商标。同时,“南京盐水鸭”入选首批中欧地理标志,“雨花茶”入选第二批中欧地理标志保护清单。对地理标志的发掘、保护和利用一直是南京市知识产权工作重要组成部分,其目标是实现区域特色产业的形成与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引领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抢救珍稀鱼类遗传资源

“龙池鲫鱼”获“新生”


龙池鲫鱼因其头小个大、鳞黑皮细、肉厚刺少的特点有别于其他鱼类,被列为特种水产之珍品。据史料记载,龙池鲫鱼明朝即为皇家贡品,清朝乾隆皇帝品尝后对其赞不绝口。



由于长期过度捕捞、生存水区鱼类混养等原因,2017年龙池鲫鱼年产量不足300斤,几近消亡。为抢救龙池鲫鱼珍稀动物遗传资源,六合区启动地理标志申报培育项目,开展了龙池鲫鱼“提纯复壮”工作,从龙池湖捕捞鲫鱼989尾,通过对体型、侧线鳞、DNA等指标的对比分析,最终找到纯种龙池鲫鱼124条进行培育。在124条纯种鲫鱼中,存活下来的雄鱼仅有9条。2019年,经过资源抢救和精心培育,纯种龙池鲫鱼已繁殖近30万尾鱼苗,具有了一定的市场供应潜力。



目前,龙池街道农业服务中心已经建成占地730亩的龙池鲫鱼养殖基地,且养殖面积呈不断扩大趋势。2021年,“龙池鲫鱼”成功注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此外,龙池鲫鱼养殖基地也开发了休闲旅游经济,每逢节假日或双休日,养殖基地游客络绎不绝,旅游农业经济已初具规模。


推广地理标志产品溯源

助力“雨花茶”做大做强


雨花茶在汉族传统茶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全国十大名茶之一。目前南京用于雨花茶生产的茶园有6万余亩,全市雨花茶生产企业有70多家,茶农3万余人,全市雨花茶及相关产品年销售总额超过10亿元。



国家知识产权局去年启动了地理标志换标工作,发布了统一的地理标志专用标志。南京市市场监管(知识产权)系统提高服务意识,积极为民办实事,先后对全市124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证明商标、集体商标使用单位的基本信息进行摸底调查,并建立地理标志信息基础档案。截至目前,审核通过的有云锦、雨花茶、固城湖螃蟹等3个地理标志共计39家单位。其中已有28家雨花茶生产企业申领雨花茶地理标志标贴,共发放23.88万余枚标贴,标贴发放数量较去年同比上升6.18%。

此外,为了积极引导和支持地理标志企业提升产品质量溯源及加强标准化管理体系建设,南京市市场监管局(知识产权局)委托南京标准化院为雨花茶设计和提供专用标志追溯查询技术服务,消费者轻轻一扫二维码就可自动语音播报产品详细追溯信息。此项工作旨在通过规划专用标志的使用管理提升雨花茶的品牌价值,维护雨花茶品牌声誉,提高社会对地理标志产品的保护意识。未来南京市将进一步拓宽和深化地理标志溯源工作,以提升地理标志价值内涵,推动我市特色经济发展。



推进跨界合作与交流

保护“云锦”传承永流长


南京云锦被誉为“锦中之冠”,其织造技艺至今不能被现代机器所替代,成为古代织锦的“活化石”。2009年,南京云锦木机妆花手工织造技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南京云锦研究所有限公司承担着云锦技艺传承、研究、保护的历史责任,先后为故宫博物院、十三陵、湖北荆州博物馆、美国波士顿博物馆、湖南省博物馆等国内外文博机构复制了大批丝织文物。

随着国家“十四五”规划的政策引导,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更多领域体现出其活化价值,南京云锦研究所有限公司与时俱进,将优质文化IP打造成家喻户晓的国潮产业。今年起与数家品牌跨界合作,包括奔驰、保时捷,让国外黑科技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体现云锦皇家织造工艺的高端与精湛,代表了当代人们追求生活品质的理念。



此外,为了增强品牌影响力,南京市积极推动南京云锦交流传播海内外。包括积极参加各个层面组织举办的非遗展览宣传活动,定期举办云锦主题活动及临展,广泛进行宣传、展示。南京云锦作为中国传统科技成就的代表,应邀赴美国、法国、比利时、挪威、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十几个国家和台湾、香港等地区进行展出和手工织造操作表演,进行科技文化交流。这些交流、参观、学习、宣传活动促进了云锦事业的发展,也有力地增进了中国人民与世界各族人民的传统友谊。



未来,南京市市场监管局(知识产权局)还将制定更多政策及激励措施,着力培育一批国内外知名度高、影响力大、竞争力强的优势特色品牌,引导、支持这些品牌迈出国门、走向世界,变“家珍”为 “国宝”。


拟稿人:刘 娟

审核人:杨正宁 程燕妮

发布人:陈靖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