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青年“看中国”:他们眼中的中国少数民族
//
“多民族是我国的一大特色,也是我国发展的一大有利因素。”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各民族共同开发了祖国的锦绣河山,共同创造了悠久的中国历史、灿烂的中华文化。十年来,外国青年们走遍中国广袤疆域,探寻各个民族留下的民族文化瑰宝,壮族、回族、满族、维吾尔族……他们惊异于精彩纷呈、绚丽多姿的少数民族文化,以来自异国的独特视角记录下当代中国的民族生态图景。
假期中,小编为你推荐30部“看中国”短片,一起跟着镜头,感受在悠久的历史进程中所沉淀下来的民族文化吧!
壮族
//
“唱山歌来,这边唱来那边和”,刘三姐悠扬婉转的歌声带我们来到广西壮族自治区。作为壮族的重要文化符号,“刘三姐”真实地反映出壮族人民对于美好理想的寄托。2016年,印度青年导演来到广西,从《印象•刘三姐》的演出和演员中领略到传统与现代、古朴与时尚交相辉映的当代壮族风采。
— 《阳朔的月亮仙子》—
The moon fairy of Yangshuo
(广西 2016)
承拍单位:广西师范大学
导演:Prabdeepsingh Saini(印度)
制片人:冷冰
指导教师:Tridib Poddar(印度)
影片简介:
《印象•刘三姐》是全球第一部全新概念的山水实景演出,项目坐落于中国旅游名县——广西阳朔。演出将刘三姐的经典山歌、广西少数民族风情及漓江渔火等元素创新结合,以漓江为舞台,以山峰为背景,构成了全世界最大的天然剧场,是全国文化与旅游有效结合的典范。
雷怡婷现年25岁,是一个非常热爱舞蹈的女孩。她来自偏远的小村庄,从小怀着舞蹈梦想,14岁时来到张艺谋漓江艺术学校学习舞蹈,经过学校的大力培养和她的不懈努力,如愿成为了《印象•刘三姐》的演员。在《印象•刘三姐》的舞台上,她圆了自己的舞蹈梦,现在,她已成为演出中唯一一个独舞表演——在月亮上跳舞的“月亮仙子”之一,在她钟爱的舞蹈表演舞台上,努力传承着刘三姐的优秀民族精神。
回族
//
“合”,即为阖家欢乐。回族历来重视家庭文化,努力推进家人之间相亲相爱,形成良好和睦的家庭氛围。韩国导演来到千里之外的陕西,接触了回族的饮食、宗教和家庭文化,以小家筑大家,深刻体会到回族的庄重、友爱与温馨。
— 《合》—
Eat pray and love
(陕西 2016)
承拍单位:西北大学
导演:金鲁儒(韩国)
制片人:范玥昕
指导教师:张圣甲(韩国)
影片简介:
影片的话题是饮食、祈祷、情感,标题为“合”。“合”的含义是阖家欢乐,就如同回族家庭一样。影片运用诗一样的语言去讲述了一个关于回族的故事。清真寺的导游白波先生讲解了古兰经的一些规定,告诉了摄制组他理解中回族与汉族之间的关系。它讲述了一个精炼而又温馨的故事,让观众能够深刻地了解到中国的回族。
满族
//
丰富多彩的满族文化在中国曾盛极一时,随着时间的推移,满族文化在经历低谷之后,又将迎来新的繁荣。加拿大青年导演满怀着对满族文化的好奇,来到吉林省开始了自己的探索满族文化之旅,在作品中展现出了丰富的满族文化元素以及对于满族文化的深刻思考。
— 《重拾遗梦》—
Search for the Manchus
(吉林 2016)
承拍单位:吉林大学
导演:Evan Luchkow(加拿大)
制片人:赵宇濛
指导教师:Paul Armstrong(加拿大)
影片简介:
经过与汉文化长的长期融合,满族文化似乎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记忆,如今只有极少数人还在说满语。外国青年导演埃文来到了位于中国东北的吉林省,探寻当下满族文化的面貌。事实证明,在某些让人意想不到的地方,满族文化正在迎来新的繁荣,满族文化依旧对现代中国的文化与发展产生持久而深远的影响。
维吾尔族
//
谈及维吾尔族,可能会想到白雪皑皑的天山、婀娜多姿的姑娘,当然还有晶莹剔透、甘甜美味的葡萄。印度青年导演来到新疆,记录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市葡萄沟农民的劳作日常,在其中发现了印度和中国文化的同与不同。
— 《葡萄藤下》—
Under The Grape Vine
(新疆 2016)
承拍单位:新疆师范大学
导演:Pradeep Vignavelu(印度)
制片人:祁雅楠
指导教师:Rabiya Nazki(印度)
影片简介:
该影片展现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市红酒的酿造过程,以及葡萄沟农民的日常生活。摄制组跟拍了一位早早起来对葡萄枝叶进行修剪的农民,以及每天跟他一起劳作的家人。之后影片切入到葡萄酒厂,突出展现了红酒在各类酒品中的尊贵地位。紧接着镜头切入到储存红酒的酒窖,因环境相对封闭,无需过多工人在此。接下来镜头切入酿造红酒的工作车间,电影是以参与红酒酿造的人们为结束的,该片向观众展现了在吐鲁番最重要的宝藏——葡萄藤下的人们。
苗族
//
“小花苗”是众多苗族支系中的一支,主要分布在黔西北六冲河两岸。在贵州平寨村,有传奇的苗族山歌和欢快的跳圆舞,更孕育着许多美丽动人的小花苗故事。尽管新加坡青年导演曾来过中国两次,但这是他第一次来到贵州,见到小花苗,与苗族高寨产生了一段难忘的回忆。
— 《我是小花苗》—
Children of the Butterfly
(贵州 2018)
承拍单位:贵州大学
导演:Martin Lon Kong Chien(新加坡)
制片人:杜菲菲
指导教师:Marta Pulk(爱沙尼亚)
影片简介:
平寨村的村民对于他们小花苗的民族文化,始终坚定一个想法——传承。当被问及为何要传承时,他们都给出了同一个回答:从祖先开始,小花苗就世世代代居住在这片土地上,而从祖先那里传承下来的特色文化,是小花苗的根,失掉根也就没了小花苗。平寨村的小花苗正面临着一个从未想过的问题:当发展进程与传统文化碰撞时,这里是否还有留给蝴蝶妈妈后裔的空间?
彝族
//
彝族口弦是彝族文化风情的体现,是民间风俗习惯的缩影,是彝族民族历史的见证者,也是彝族人珍贵的文化遗产。2022年,尼泊尔青年导演来到四川,走进彝族家庭,用心倾听彝族口弦那动人的旋律。
— 《口弦之音》—
The Sound of Kouxian
(四川 2022)
承拍单位:四川师范大学
导演:Anil Raj Shilpakar(尼泊尔)
制片:李杰
指导教师:Arun Gupta(印度)
影片简介:
来自尼泊尔的阿尼尔和他的中方制片人一起来到一座彝族村庄——古井村,在这里,彝族文化气息浓郁,他们深入少数民族人民的生活,切身感受他们的民族气质。
土家族
//
彭家寨是湖北恩施的土家族聚居地,这里民风淳朴、景色宜人,然而这座古老的村落也遭遇着民族文化与现代文明相冲突的困境。越南青年导演走进彭家寨,记录下村民们的探索和选择,在这里找到了平日里被城市喧嚣所掩盖的宁静与美好。
— 《鄂西湘情》—
In Tujia: A Nostalgia
(湖北2020)
承拍单位:华中师范大学
导演:TANG,CONG SAU(越南)
制片:陆子欣、何静、苏文英
指导教师:Predrag Velinovic(塞尔维亚)
影片简介:
影片将视角放在湖北恩施的土家族聚居地——彭家寨。通过村寨老人的讲述,以农村传统的文化与现代文明的矛盾为出发点,展现如今农村的经济发展、文化传承、生活方式等方面的内容。彭家寨在留存自己独特的传统文化的同时也在接受着外来的先进思想和现代文化。本片从现实问题出发,传统的村寨该何去何从,该如何响应国家号召,实现脱贫发展。从本片可以看到在国家的大力扶持下,这个坐落在大山的小寨子也在寻找着自身的出路,这里有着淳朴的民风民情和秀丽的风景,旅游发展是最好的方式。
藏族
//
藏族是一个天性能歌善舞的民族,并在悠久的历史进程中形成了源远流长、独具特色的藏族舞蹈文化。以色列青年导演来到中国青海玉树,探索中国的文化和少数民族,与伊舞传承者达哇卓玛结下情谊。
— 《藏弦》—
My folk story
(青海 2019)
承拍单位:青海师范大学
导演:Sivan Gonshorovitz (以色列)
制片:薛菀萱、周林怡
指导教师:Steuer Dov Boris(以色列)
影片简介:
玉树州八一职业技术学校教师达哇卓玛,怀着对新玉树的爱与热忱、对玉树歌舞文化的无限热爱和执着,在玉树历史上第一次改变了伊舞的传承方式,竭尽全力让玉树的民间歌舞走进校园,走出大山,走向世界。
影片通过叙述卓玛老师与其母亲和学生的交往以及卓玛老师的自身经历,展现传承伊舞从家庭到教学的改变,体现藏族民间歌舞文化弦歌不辍,源远流长。
蒙古族
//
马对蒙古人来说非常重要,蒙古族人民不仅把它当作一种动物,更把它当作圣灵。以色列青年导演来到内蒙古,将乌审旗马文化作为拍摄题材,刻画出蒙古族文化中人与马的深厚感情,用镜头记录下博大深厚的蒙古族马文化。
— 《牧马之原》—
The Horse Land
(内蒙古2016)
承拍单位:内蒙古鄂尔多斯市新媒体中心
导演:Dmitry Konoploy(以色列)
制片:任佳、白宇洁
指导教师:Steuer Dov Boris(以色列)
影片简介:
影片讲述了乌审旗草原上三位牧民在日常点滴中传承蒙古族马文化的故事。他们分别是牧马数十年的宝合有,视马鞍工艺为毕生事业的贺西格达来和创办马文化博物馆的额尔德木特古斯。他们用不同的方式传承民族文化,展现出蒙古人与马的深厚感情,以及马在蒙古族文化中的重要意义。影片以对人、马、自然三者的和谐关系的思考为结尾,意味深长,引人深思。
侗族
//
侗族大歌是在中国侗族地区一种多声部、无指挥、无伴奏、自然合声的民间合唱形式。印度青年导演称它为“天然的唱诗班”,他进入广西阳朔蝴蝶泉景区,找寻到了广西龙胜县银水侗寨第101代寨主——吴金敏先生,亲身聆听了侗族的天籁。
— 《侗族大歌》—
Kam Grand Choir
(广西 2016)
承拍单位:广西师范大学
导演:Ritaban Basu(印度)
制片:徐枫
指导教师:Tridib Poddar(印度)
影片简介:
影片主要对广西龙胜县银水侗寨第101代寨主——吴金敏先生以及侗族人进行了采访,从他们口中更加详细的了解侗族,更加了解侗族大歌。在当今社会,非物质文化在消失,为了保护和传承侗族文化,侗族人民用他们美妙的歌声让侗族大歌飘荡在山寨里,让更多的人去记住侗族。
布依族
//
Alex是一名来自印度的青年导演,2015年,他走进这座贵州的布依族乡村,感受到的不仅仅是宁静、平和的景致,还有布依族人民的平静的生活状态。在内心深处,他产生了深深的共鸣。
— 《生活在那里》—
Where Life Is
(贵州 2015)
承拍单位:贵州大学
导演:Alexander Leo Pou(印度)
制片人:温倩 吕静华
指导教师:Putul Mahmood(印度)
影片简介:
影片讲述的是中国贵州省平寨村布依族少数民族村寨的生活。普通的少数民族家庭生活体现着家人之间的爱和相互关心,简单是他们生活方式的精髓。
瑶族
//
瑶族女性总是有一头秀丽的长发,传统歌曲《长发谣》,即传达了她们的心绪。2016年,一位名叫潘永艳的瑶族女性,向我们真切展示了长发与她的生活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她的发丝,拂过了2016年的夏天,并再次拂过2022年。
— 《长发谣》—
Long Hair Song
(广西 2016)
承拍单位:广西师范大学
导演:Soumee Biswas(印度)
制片人:蒋婧琳
指导教师:Tridib Poddar(印度)
影片简介:
由红瑶组成的黄洛瑶寨就坐落在中国广西龙脊梯田之下。“长发谣” 一首展现瑶族妇女长发与情感密切关系的歌谣。瑶族的一位年轻女性——潘永艳,向观众展示了她的个人生活,从中得以窥见瑶族留长发的传统的缘由,了解到她对自身长发的深厚感情。影片试图从这些妇女的日常生活切入,探寻长发风俗与她们的日常生活千丝万缕的联系。
白族
//
彩云之南,苍山洱海边,白族人民的生活一如既往。唱歌、劳作、观云、看山,这是他们教给我们所有人的事情。今天,我们走进云南大理,看看白族生活的真实内核。
— 《根》—
Roots
(云南 2016)
承拍单位:云南大学
导演:Luca agnani(意大利)
制片人:冯倩楠 刘娴睿
指导教师:Paolo Monina(意大利)
影片简介:
本片以白族人家的民居建筑和生活习俗为主线,通过生活环境和民风民俗等方面的拍摄展现了现代白族人家的生活现状。前半部分主要展现了大理的湖光山色等自然风光,后半部分从白族人家的工作、娱乐、食物、音乐和宗教信仰等方面展现了白族人的独特的生活风俗。
朝鲜族
//
延边、延边,故乡永远是走出去的朝鲜族儿女无限延长的那一边。虽然身在外乡,但是朝鲜族的优良传统,时刻被他们发扬。
— 《金达莱花开》—
Jindalai Flower
(吉林 2016)
承拍单位:吉林大学
导演:Laura Arboleda(加拿大)
制片人:刘鹏阳
指导教师:Paul Armstrong(加拿大)
影片简介:
在长春有着这样一个为数不多的群体,他们职业不同,生活状态不同,但他们都来自延边,拥有着对家乡同样的怀念、同样的牵挂,同时又对现实生活同样的热爱。岁月流转,变的是看得见的符号,不变的是情愫。群体虽小,力量甚大,他们在融入新事物的同时,也用他们深深蒂固的东西影响着周围的人。
黎族
//
黎锦,是黎族人民代代相传的传统工艺。但它从来不仅仅是一种纺织品,更多的是黎族人对生活的赞美,对自然的尊崇,乃至生命的敬畏。
— 《锦绣海南》—
Weaving Hainan
(海南 2016)
承拍单位:海南大学
导演:Freek Jansen(荷兰)
制片人:王丹
指导教师:Sanne Sprenger(荷兰)
影片简介:
符拜因,出生在海南东部的玉道村,是一个50岁的黎族女人。像村子里的所有女人和女孩一样,她的大部分空余时间,都在制作黎族独特的传统手工艺品——黎锦。她们有着同样的目标——让传统“活”下去,不仅仅是因为她们怀揣着对自己老祖宗和黎神的崇敬,更是为了守护黎族的文化。虽然如今玉道村的妇女会根据个人的偏好去选择新的黎锦制作方式,但她们始终有着同一个目的,那就是通过教育下一代来延续传统文化。
哈萨克族
//
音乐,是每个民族都离不开的文化形式。它不仅是民族文化形式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承载了民族的历史和民族的特质。这一次,我们乘着歌声,抵达新疆伊犁的坎苏乡。雪山、绿地,我们弹琴,我们唱歌,我们起舞。
— 《坎苏之歌》—
SONGS FROM KANSU
(新疆 2016)
承拍单位:新疆师范大学
导演:Pedro Barros Brito(巴西)
制片:刘素芳
指导教师:Eduardo Simões dos Santos Mendes(巴西)
影片简介:
阿肯对唱是哈萨克族的一种民间文化,是指歌手通过弹奏冬不拉进行即兴演唱的一种形式。加合甫努尔是当地有名望的阿肯,在他的带领下,摄制组在他的家乡——中国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新源县的坎苏乡体验了一场美妙的音乐旅途。本片中所有的阿肯弹唱都来自加合甫努尔,所有的冬不拉独奏都是由其子阿拉希弹奏。
畲族
//
现代城市中的畲族人,是如何生活的?他们似乎与大多数人一样,但又似乎和这座城市一起,展现着不一样的风格。人与地,紧紧结合在一起。这就是Vasco所看到的。
— 《印象·景宁》—
Old habits died hard
(浙江 2016)
承拍单位:浙江传媒学院
导演:Vasco Reis Ruivo(葡萄牙)
制片:郑上航
指导教师:Vitor Manuel Marques Candias(葡萄牙)
影片简介:
作品主要拍摄了景宁市民各种突出的社会娱乐活动,采访了这些活动的参与者。摄制组以特殊拍摄方式和后期剪辑特效的方式呈现了实验性电影画面,表现了景宁特殊文化氛围下人们的生活状态和景宁这座城市的性格。
东乡族
//
少数民族的物质文化,离不开匠人。而匠人对民族文化的传承,离不开手。让我们仔细看看他们的手吧!纹理、沟壑、老茧……这些都是东乡族擀毡手艺的希望。
— 《匠人的手》—
The hands of the man
(甘肃 2016)
承拍单位:西北师范大学
导演:Cosmin Filisan(罗马尼亚)
制片:李洪远
指导教师:Luscious Dosi(南非)
影片简介:
影片记录了擀毡人和代代传承的擀毡技术的故事。以擀毡人的视角记录了擀毡技术的兴衰变化。匠人,用这双手撑起家,传承着文化和希望。
仡佬族
//
仡(gē)佬族,你会正确读出这个民族的名称吗?他们的歌曲,能与世界各地的乐器和音乐形式交相辉映,产生共鸣。有时候人与人之间不需要用语言,只需凭借音乐,便能理解彼此。
— 《音乐旅途》—
Conversations in music
(贵州 2015)
承拍单位:贵州大学
导演:Agnitra Chakrabarty(印度)
制片:洪永伦 仲夏
指导教师:Putul Mahmood(印度)
影片简介:
一位来自印度的小伙子怀揣着对中国民族音乐的向往来到中国贵州,为了实现传统音乐和现代音乐的融合,他走进了不同的音乐世界。音乐无国界,爱无国界。
纳西族
//
每个民族都有属于自己的神话故事,这是民族文学重要的组成部分。纳西族是云南的特有民族之一,他们的文化源远流长,也有着属于自己的文字。今天,我们将共同仰望,纳西族人民理解的星辰宇宙。
— 《纳西•三段锦》—
Stars,Gods And The Leader
(云南 2016)
承拍单位:云南大学
导演:Marko Grba Singh (塞尔维亚)
制片:罗羽佳 黄峥文
指导教师:Andrijana Stojkovic(塞尔维亚)
影片简介:
在高美谷天文台,主工程师正在准备开启望远镜。人们忙着清洁望远镜和调整屏幕上的参数。当望远镜开始工作,我们就可以看到星空了。通过对星空的想象,许多纳西传说被诉说着。影片通过演员饰演远古英雄或者神灵的方式来重塑传说。最后两个传说《暨三多》和《格姆》是由纳西族的成员来表演的。影片中高美谷的部分为纪实。
羌族
//
羌族是坐落于中国西部的一个古老的民族,历史悠久、景色旖旎。来自澳大利亚的Eliza来到中国四川,亲身体验了羌族的传统饮食文化,从平凡的四川,平凡的羌族,平凡的食材中挖掘出了不平凡的光彩。
— 《羌食记》—
(四川 2016)
承拍单位:四川传媒学院
导演:Eliza Sophie Cox(澳大利亚)
制片人:冯羽超 马宏伟
指导教师:Helen Gaynor(澳大利亚)
影片简介:
影片导演Eliza所喜爱的故事是从平凡的日常人物身上发掘出每个人的不同与闪光,所以她选择了平凡的四川,平凡的羌族,平凡的食材,但却不平凡的故事。影片以食物为核心,以一个寻常旅游景区饭店老板娘唐奶奶,引出普通羌族人从农田到餐桌的故事,体现羌族的独特文化和普通羌族人的伟大。
土族
//
尽管是第一次来中国,但Ispas早在罗马尼亚时便耳闻土族青稞酒的大名。在青海,他找到了最传统、最正宗的青稞酒古法酿酒工艺——酩馏酒工艺的继承人,记录下了青稞酒从传统古法酿造到现代化流水线生产的过程。
— 《醉青稞》—
(青海 2017)
承拍单位:青海民族大学
导演:Ispas Alexandru Aurelian(罗马尼亚)
制片人:郭超凯 余爽
指导教师:Ovidiu Georgescu(罗马尼亚)
影片简介:
从传统的古法酿造酩馏酒到现代工厂流水线生产的青稞酒,青稞酒在青海互助县土族人民心中有着弥足轻重的位置。这部影片记录了青海省互助县古法酩馏酒传承人索成龙和他孙子的故事,从酿造、发酵到封存,酿酒在家族代际间长久流传,承载着土族人民对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希冀。
锡伯族
//
巴西青年导演远渡重洋来到中国新疆,带着朝圣之心探寻锡伯族的传统文化,以一个锡伯族女孩和她身边人的故事,映射出锡伯族人民对民族语言与文化的继承。
《有一个地方只有我们知道》
(新疆 2016)
承拍单位:新疆师范大学
导演:Pedro Nishi(巴西)
制片人:李真容
指导教师:Eduardo Simões dos Santos Mendes(巴西)
影片简介:
这是一部关于锡伯民族文化的纪录片,这部影片讲述的是一个小女孩和她身边人的故事。锡伯人居住在新疆察布查尔自治县。他们有自己的语言,但是它正在一天天消失。纪录片围绕着小女孩的生活展开,主要介绍了她的学校、住所、朋友和家人。影片旨在展示小女孩生活中反映出的锡伯族语言和文化。小女孩非常热爱自己民族的传统文化。她喜欢跳锡伯族舞蹈,唱锡伯族歌曲,乐于学习锡伯族语言。从她的生活中,我们得以窥见锡伯族语言的存在现状。
仫佬族
//
在中国贵州下寨村,聚居着一群善良淳朴的仫佬族人民。然而,其他民族的文化与现代文明逐渐影响了这个古朴的村落,村民们究竟该何去何从,在与仫佬族村村长罗志文的接触中,英国导演John找到了答案。
— 《子非鱼,焉知鱼之乐》—
(贵州 2016)
承拍单位:贵州大学
导演:John George Seddon(英国)
制片人:杨凯萍 王钰程
指导教师:Thomas Edward Martin(英国)
影片简介:
这是一个生活在中国下寨仫佬族村的中国男人的真实生活的写照。尽管仫佬人民在遥远的过去生活的异常艰辛,但彼此都心照不宣地继承了自己民族的语言与文化。如今,生活条件得到了改善,可他们却没能守护好自己的文化。与其他少数民族共同居住,却在文化交融中几近丧失了自我。当绝大多数的年轻人被繁华的城市生活和更高的经济收入所吸引、选择义无反顾的离开大山时,有一个人却义无反顾的选择了留下,扛起这个小村庄的繁华。影片带你走进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下寨仫佬村村长罗志文的真实故事。
保安族
//
腰刀文化是保安族的重要文化,一把腰刀连接着人与人、家与家之间的精神传承。作为一名腰刀传承人,马云伟师傅身上也有一种像腰刀一样的坚韧和坚持,他的朴素、坚持、韧性、孝顺等特质深深打动了南非导演Tristan。
— 《刀剑大师》—
(甘肃 2016)
承拍单位:西北师范大学
导演:Tristan Schafer(南非)
制片人:李宗霞
指导教师:Luscious Dosi(南非)
影片简介:
马云伟,34 岁,来自甘肃的腰刀技艺传承人。他继承了由成吉思汗时代流传下来的腰刀制作工艺。马云伟给观众展示了一个不可思议的腰刀工艺制作过程,循序渐进,终成大器。腰刀传承人对于传统遗产文化的保护极为关切,这是从他父亲手中接过的责任,他也将传给他的儿子。他将在保护传统文化遗产的道路上坚定地走下去。
柯尔克孜族
//
《玛纳斯》是柯尔克孜民族的英雄史诗,表现了柯尔克孜族人民抵御外侮,保家卫民的英雄主义精神。印度青年导演Rabiya来到新疆,以现代化的视角记录下当代玛纳斯中心对于柯尔克孜族玛纳斯史诗的传承与保护。
— 《玛纳斯》—
(新疆 2016)
承拍单位:新疆师范大学
导演:Vishnu C(印度)
制片:魏蓉
指导教师:Rabiya Nazki(印度)
影片简介:
影片以新疆师范大学玛纳斯中心为主要拍摄点,以玛纳斯史诗为拍摄线索。影片主要由三部分构成:画外音、采访和表演场面。影片通过采访玛纳斯中心的外聘教授、玛纳斯中心学习的学生,了解了玛纳斯研究中心为玛纳斯的保护做出的贡献。本片展现了源自柯尔克孜传奇的玛纳斯表演和玛纳斯研究中心的学生们的生活,着重强调了玛纳斯研究中心为了赋予古老的玛纳斯以超越时空的新生命所作出的努力。
撒拉族
//
撒拉族在几千年的历史中积聚了辉煌灿烂的诗歌文化,在诗歌逐渐失传的今天,所有保护传统文化的撒拉族同胞都是了不起的精神工匠。罗马尼亚导演记录下撒拉族人民为保护诗歌所做出的努力,希望更多人可以去了解撒拉族及其灿烂的文化。
— 《诗行白驼》—
(青海 2017)
承拍单位:青海民族大学
导演:Dan Stefan(罗马尼亚)
制片:盛馨艺 吴慧卉
指导教师:Ovidiu Georgescu(罗马尼亚)
影片简介:
本片以导演本人在街上随机找撒拉族百姓读诗的画面引出。观众将以一个找寻者的视角一路前行,一直到达循化、到达撒拉族最古老的清真寺、到达记录着撒拉族迁徙繁衍传说的骆驼泉边。当地人口述的古老传说贯穿全片,讲述了撒拉族人用白骆驼驮着古兰经在千百年前来到这个地方,途中骆驼丢失又被找到,历经坎坷,最终在此安家立业的故事。在故事讲述的过程中,导演巧妙结合了撒拉传统的说唱与壮观的黄河远去的景象,抓住了当地孩子们对全景摄影机的天真与好奇,捕捉到撒拉人的礼拜仪式,并加入诗歌朗诵的镜头来表达撒拉族灿烂的精神文化成果,呈现出了原汁原味的撒拉人生活景观。
俄罗斯族
//
俄罗斯族人民拥有深厚的音乐文化传统,无论是宗教仪式还是日常活动都有歌舞和乐器相伴。巴西同样也是一个热爱音乐的国家,来自巴西圣保罗的Lucas来到中国新疆,记录下一对俄罗斯族兄弟的音乐与梦想,在彼此的交流之中坚定了追寻梦想的决心。
— 《知己之心》—
(新疆 2016)
承拍单位:西北师范大学
导演:Lucas Silva Campos (巴西)
制片:刘亚
指导教师:Eduardo Simões dos Santos Mendes(巴西)
影片简介:
这是一个关于两个共同成长在伊犁河边的兄弟一起弹奏手风琴的故事,亚历山大·谢尔科维奇·扎祖林,俄罗斯族。梁刚,汉族。他们都居住在俄罗斯族居民区,耳濡目染了许多关于手风琴的文化。现在,在新疆伊宁,亚历山大有了自己的手风琴收藏室,收藏有近一千件乐器,其中手风琴就有800件左右。这部电影聚集他们之间的友谊以及手风琴赋予他们人生的意义,也展现了文化的变迁。于此,中俄两个国度的音乐混合在一起,创造了新意。他们仅仅是伊犁河哺育的众多孩子之中的两个,在他们的生活中,还有更多文化交流的体现。
裕固族
//
裕固族是分布于中国甘肃的少数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传奇的文化。阿根廷的Lucia在甘肃遇见了裕固族女孩郭蓉,她身上同时具有传统和现代文明的特质,从她的故事中可以窥见有关于裕固族这个民族的独特魅力。
— 《裕固族女孩》—
(甘肃 2016)
承拍单位:西北师范大学
导演:Lucia Bonells(阿根廷)
制片:郭蓉
指导教师:Varela Juan Cruz(阿根廷)
影片简介:
摄制组跟随郭蓉在她的家乡肃南访问了四天。郭蓉是裕固族姑娘,一个有着古老文化的民族的继承人,和生活在全球化世界的年轻女孩,这两个身份在她身上完美融合。这部作品表现出她的天真和美丽。影片以郭蓉所做的裕固族传统服饰的工作为出发点,逐步展开这部作品的真正的主题:她的生活,她的精神,她的激情。
革家人
//
革家人,又称“亻革家人”,是位于贵州的少数民族的分支,有着自身独特的语言、特征和习俗,是被官方承认的五十六个民族以外的未识别民族。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专门对贵州省穿青人、革家人等5个“未定族称人们共同体”进行统计。来自英国的导演Simon深入贵州省麻塘县,记录着大山深处的亻革家人生活……
— 《永恒》—
(贵州 2016)
承拍单位:贵州大学
导演:Simon Pickles (英国)
制片:吕静华 陈权
指导教师:Tom Martin(英国)
影片简介:
传说亻革家人是太阳的后裔,他们的生活、传统、文化都被后羿射日的传说所占据。《永恒》拍摄了在贵州省麻塘县亻革家人的生活。从里面人们的欢乐和恐惧、高潮与低谷的强烈感情中,我们可以看到村寨里,每家门背后都有着一个个意义深远的故事,每个人的脸上都映着一种种不可思议的生活。
透过来自世界各地青年的镜头
我们看到了各民族多彩的文化形态
未来“看中国”仍将保持
对民族、对乡野的重视
呈现出更多关于民族文化的精彩作品
-bnuweixin-
来源: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研究院
排版:赵旭
责任编辑:姜思宇
投稿/加入我们:[email protected]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