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小说居然以新加坡开篇,这是要翻开哪段历史
朋友把一本10x15公分开本的旧书让我看看,封面很朴实,左下角已缺损,发黄的书皮上竖着一行字:小本小说。翻开来读第一行,有小发现,它和新加坡有一丁点关系,便央求朋友让我带回家去。
译者可能是陈家麟
《宝石城》这本小书,130页,商务印书馆出版。手头所见是1904年2月印行的第三版,距今已有113年,是一本老书。封底内页的出版信息透露,小说的原作者是“英国白髭拜”,因此这是一本翻译作品。白髭拜(Guy Newell Boothby 1867-1905)是西方小说家,出生于澳大利亚,长期居住英国。至于译者何人,封底资料只注明“商务印书馆编译所”。我翻查了清末民初的翻译文学研究资料,《宝石城》很可能是当时翻译了不少白髭拜侦探小说,以及上百本欧洲名家著作的陈家麟。
一百多年前的中国出版界,翻译西方文学的风气鼎盛。研究资料显示,清末民初至五四时期,西洋文学的译作有2000余种。那个年代,商务印书馆延揽了一批顶尖翻译人才,有组织地向市场引介西方文学,除了经典名著,也包括大量侦探、传奇与言情小说。清末民初的西洋文学翻译,使用的几乎都是文言文,《宝石城》属于这类译作。《宝石城》是当时畅销的“小本小说”,除了1904年第三版印刷之外,1917年商务印书馆还推出不同封面的新版《宝石城》。
小本小说一如今日口袋书
何谓“小本小说”?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小说月报》刊登过关于“小本小说”的广告,解释了它的性质:“专就本馆出版之小说,择其情节离奇、趣味浓厚者,改排小本,廉价发售,即便取携,尤易购置。”换言之,“小本小说”就是今人俗称的“口袋书”。这些小开本的“小本小说”,百年前一本只卖大洋一角。“小本小说”是上世纪初商务印书馆为迎合时潮而出版的一系列“口袋书”,《宝石城》是其中之一。已知资料显示,这系列翻译作品至少出版了八大辑,数量可观,这包括雨果的《孤星泪》、葛丽裴的《飞将军》、哈葛德的《玑司刺虎记》、白髭拜的《盗窟奇缘》、《海棠魂》、司各德的《露惜传》等作品。
小说开头场景设在新加坡
《宝石城》是侦探小说,全书共计15章,讲述了三名西方人千里迢迢到东方的深山野岭寻宝,之后队友独吞宝物逃亡,却又遭遇复仇的离奇故事。小说一开始,就把场景设在新加坡,故事的第一段如是描绘了百多年前新加坡的情况:“南洋新加坡者,东西两洋交通之枢纽也。东西洋之货物、人民,荟萃期间,繁赜错综,世罕其匹。故一年中,其地舟车往还,络绎不绝。”
《宝石城》的故事以新加坡闹市的旅馆“三思客栈”为起点,描述一名洋人匆匆入住客房之后,环顾四周,发现锁穴有刺目光线射入,急忙脱下外衣挂上,堵住锁穴,以防外人偷窥。接着,他取出一封信阅读:“三月三日,在三思客栈。”想想时辰已到,为何来人还未现身,曲折情节就此展开了。过不久,房客终于见到了来者,共二人。见面之后,房客始知来人约他相聚新加坡,是邀他一块到印支半岛与中国交界的荒芜深山寻宝。那里有一座被时间淹没的古城,建筑早已倒塌,残垣断瓦,被森林的参天古木缠绕,这芜杂的空间里,据说埋藏着无数金银财宝。三名寻宝客商量妥当之后,即刻乘搭轮船离开新加坡,抵达安南的龙宫埠,从那里出发进入中国西南深山展开掘宝计划。多日跋山涉水之后,他们来到宝地,又经几番探测,终于觅得宝藏。此时其中一人起了贪念,打算独占财物。他趁两位伙伴熟睡之际,卷宝逃离营地,经风历险,断粮缺水,来到缅甸北部时,体力不支倒地,被一名在河边垂钓的英军救起。安顿疗养之后,把他送到龙宫港,乘搭轮船回返英国。不久后,这名英军又在垂钓时救起了两名残障者,一盲一哑。他们之所以残障,是在支那盗宝时遭遇当地人的酷刑,一人被挖眼,一人被割舌。两名残障者与老兵交谈中得知,老兵不久前曾在附近救起另一名洋人,怀疑他就是叛逃的伙伴。残障者向那名垂钓老兵仔细问明了状况,掌握了独占财物的背叛者身份之后,也朝龙宫埠奔去,开始了一段曲折的复仇记,他们委托神探,追查直到欧洲,最终独吞财物的叛逃者坠崖而亡。
读《宝石城》,可感知当时西方人眼里的东方,是个文明与野蛮错综交织的神秘国度。另一方面,百多年前西方人眼中,被他们殖民的新加坡是个东西方经贸文化的汇点,也是个向周边国家辐射的核心点。与白髭拜同个年代的英国小说家毛姆,当年也经常在他的作品里注入新加坡元素。作家的情节布局描述,无意间留下的痕迹,让人略为感知当下新加坡的状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