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未了|年味与守岁
文/刘玉涛
年味,约定俗成的年俗味道。过年是传统,年味也该从传统中寻找,找回浓浓的年味重在传统文化传承。晋朝周处所著的《风土记》中说:除夕之夜大家各相与赠送,称“馈岁”;长幼聚欢,祝颂完备,称“分岁”;终岁不眠,以待天明,称“守岁”。
年俗里有说不完的故事,道不尽的风情。年俗里饱含着人们对吉祥如意的向往,对和谐美满的渴望,对至善至美的执着追求。无论习俗和传统怎样变迁,年味守岁,依然是让人最眷恋的味道。
1
1983年的猪年春节,我考入烟台艺术院校,回家过年的第一个春节。这一年,终于做了一套羡慕己久的“将军呢”新西服,着实扬眉吐气,再不用穿旧衣服过年了。大年三十日下午四点,把家谱挂在堂屋东墙上,两边是一幅红底黑字对联“天高地远祖宗德,山重海深父母恩”。母亲把天不亮就用小米捞好的“圣饭”放在床中间,靠着家谱一叠纸的距离,青花瓷碗里山尖状的小米“圣饭”上有大红枣,正中平行插上三双红色筷子,摆上小点心盘和大水果盘各五个布置好。大哥和我拿着父母亲准备好的香烛、纸稞、纸元宝、散纸等祭祀用品,前去祭祖请神。回家后,点上一对金字红烛,香炉上,上三柱香,焚香烧纸,开始祭祀祖先过年。
多年来,从儿时记忆中,对于母亲的信奉,也只能遵从,替母亲做好,也是一种孝顺。寒冬腊月,家里都结了冰,母亲着急收拾卫生,穿着单鞋和秋裤,晚饭后,三番五次用拖把拖干净地面,把缸里的水放满,从厢房内,把煤块、玉米棒引火草都拿回家,准备妥当,初一早晨好煮饺子。又从柜里找出来父亲过年穿的黑色粗呢子大衣、大头鞋、炕上铺的毛毯,准备初一早晨好换上。对于父母亲这一代人,子孙满堂一起过年,共享天伦之乐,是一件非常惬意的事情。
父母亲家一台淄博产的“双喜”牌14英寸黑白电视机,是父亲与村里三人一起共同创办了第一家村办(专供电视机线路板加工制作生产)企业“龙口市线路板厂”,利用跑“供销”挣的钱买来,算是全村第一台黑白电视机。当子夜时钟敲响12点30分,这一刻,我和父亲看完了1983年有史以来第一届猪年春晚,之后,又陪着父亲就着炒花生,喝了父子俩人生的第一次白酒。父亲高兴的说:“曙光,你今年考上学了,我和您妈都很高兴,一定要好好学,将来能出人头地,光宗耀族……”父亲的话,让我下定决心,有了砥砺前行的动力。
1983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是中央电视台第一届猪年春晚,也是中国电视节目的一个里程碑。从此,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成为了电视观众欢度春节的一个重要形式,成为了老百姓每年除夕夜的视听盛宴,更成了全世界华人的年夜饭。
2
1993年的鸡年春节,儿子刚一岁。父亲或许因为有了第二个孙子的缘故,过年重新买了一台福州产“福日丽”彩色21英寸电视机。父亲打电话问我什么时间回来,我说腊月廿八放假回家。父亲就从廿五日开始生炉子烧炕,生怕把孙子冻感冒了。我回家后,急忙给父母亲把过年需要做得菜蒸好,把打好的“冻”、蒸好的“排骨”和“鸡”盛在铝盆里,盖好盖放到东过道屋里。父母亲特别喜欢吃我做的菜,每年的春节年前年后,都是我上灶炒菜,妻子帮厨,让父母亲及家人辛苦了一年后,吃着可口的过年饭菜,有一种心满意足的感觉。
大年三十日下午四点多,母亲让我从西屋祖传的方匣内,请下家谱挂于堂屋东墙上,这一年家谱从大换小的更精致了。母亲上供的盘换成了八寸镶嵌花边圆瓷盘,供品也讲究了许多。大哥和我,还有侄子一起拿着父母亲准备好的祭祀用品上坟请神回家过年。回来后,看着母亲忙完了,从柜里找出父亲过年穿的“小鸭”牌羽绒服,还有新西裤、黑色皮鞋,放在炕头上。找出来新床单铺到炕上,窗帘挂上。窗台上,摆好了压岁的鱼、饼、圣虫,葱、桃树枝放在窗户边上。母亲一次性又准备好了,初一早晨拜年用的瓜子、花生、糖块、苹果、桔子、山楂等盛在花纸糊的八角楞盒子里,放到柜顶和“天坛”方桌上。
子夜,时钟12点40分,听着李谷一演唱的《难忘今宵》歌曲,又看完了鸡年春晚,我和父亲准备了“冻”还有其它小菜,父亲兴奋地说:“曙光,你成家立业了,也有了儿子,一定要好好把兢兢培养的更加出色优秀,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父亲的话,让我担负起了更多的责任和任务。父亲说,不要对儿子太溺爱,与时俱进,也不要严格按照老一辈的传统思想观念去说服教育孩子,古语云“穷养儿子,富养闺女”记住这个道理。
1993年第十届晚会形式上有所创新。一是使香港、台湾和新加坡的电视节目与中央电视台的节目对传,打破了晚会现场的封闭格局。体现了天下华人共度新春佳节的祥和气氛;二是在舞美设计方面营造了两层包厢式的立体场景,一反以往台上台下、平面相向的现场图景。三是增强了观众的参与感。
初一的早晨,早早起来给父母亲拜年问好,妻子仍然穿着结婚时,从北京王府井国贸大厦买的一套紫红色呢子时装,穿着红皮鞋,给家里过年气氛平添了十分的喜庆。来给父母亲拜年的人群中,有本家当户、左邻右舍、老街旧坊,还有老一队的乡邻。妻子忙着帮父母亲招呼,母亲在旁边一一给妻子介绍来的客人。所有来拜年的客人,几乎没有了拜年的客套话,一直夸奖妻子,要个有个、要漂有漂、要学历有学历,赞美声声不间断。这时,本家二婶领着妯娌们来拜年,被妻子的气质所吸引大声说:“大哥、大嫂,您们真有福份,曙光找了个好媳妇,您看多漂亮有多好,您们老俩口偷着乐吧……”父母亲听后,笑得合不拢嘴。说来,本家二婶年轻时属于美人坯子。天快亮了,五点以后拜年的人群逐渐少,屋内瓜子、花生皮铺满了厚厚的一地,初一有不能扫地的风俗,要等到初三“发纸”后才能扫地。大嫂趁拜年的人数少了,赶紧下锅煮饺子,煮好的饺子上完贡后,每人吃到饺子里,有钱时都很高兴,寓意下一年有钱花,一切事情皆美好。
3
2003年的羊年春节,儿子11岁上初中一年级,春节放假回家,也能帮母亲干一些力所能及的活,母亲总是过意不去。大年三十下午二点,妻子包水饺,我领着侄子和儿子打扫院内院外卫生清除垃圾,贴春联、门笺、窗花、福字,好一顿忙活。干完这一切年前的活后,让父亲出来看看是否满意,父亲高兴地说:“年味浓了”。下午四点,开始忙活着急摆供桌,儿子成了帮手。然后,我和大哥、侄子儿子一起去上坟祭祖。除夕夜,父亲与我还有儿子三代人一起围坐在电视机前看央视第二十届春晚,原来,我想换一台青岛“海信”25英寸彩色电视机,父亲执意不要换。这一年,父亲80岁了,只能看一会儿,休息一会儿,看着孙子高高的个子,俊秀的样子,满身喜欢,母亲也围着孙子拿各种各样的东西,最怕委屈了孙子。子夜12点50分,听着殷秀梅演唱的《难忘今宵》歌曲,又一次说再见了。父亲说:“曙光,你父亲年龄大了,兢兢都这么高快上大学了,我先把上大学的1000元钱给孙子,咱们父子陪着看春晚,不知道还能再看几年……”我看着父亲潸然落泪了,感慨地说:“时光荏苒,年年岁岁催人老。”儿子说:“爷爷,没事,从今年开始我陪您再看20年。”父亲喝了一口酒,吃了一些花生仁,破涕为笑说“好好好,兢兢,我的好孙子,但愿我和你爸还有你,咱们祖孙三代人陪着再看20年春晚呀。”父亲的一连串三个“好”字说着有些激动万分了。
2003年是央视第二十届春晚,主题是“新民俗、民族感情、快乐、创新”,围绕该主题,小品相声、魔术杂技等各种节目齐上阵。许多节目都围绕老百姓日常生活做文章,着眼点放在百姓情感上,立足点放在“精耕细作”上,而凝聚力和自信心是晚会的主题。以“年画剪纸篇”命名的晚会片头,将动画和视频合成的技术应用在传统的电视晚会中,充分地体现了春节联欢晚会的仪式感和汇聚感。展现了大年三十从早晨到黄昏、从北方农村到江南水乡,全国各地人民张灯结彩、舞龙舞狮、欢庆春节、最后汇聚到晚会现场的一幕幕精彩画面。
4
2013年的蛇年春节,儿子已经上大学三年级。新农村改造,农村变社区,父母亲含泪离开居住大半个世纪的老屋,搬进了楼房。我与妻子给父母亲添置了新大床、床头柜、挂衣柜。为了不耽误父母亲看电视,把家里的“海尔”牌25英寸彩色电视机、实木电视柜也送给了父母亲。进入腊月二十三日小年前,父母亲让大哥去中村集请了一套更精致的小号家谱,找村里写字好名望高的人,重新眷写了家谱。等到大年三十日下午不到四点,大哥把家谱挂于客厅东墙,摆上大红漆实木供桌,把祭祀用品摆上桌,桃酥、蛋糕、草莓、葡萄、苹果、香蕉一应俱全。大哥重新换了精致的盘子,香炉换成了铜香炉、烛台、香筒。这一切都摆好了,我们哥俩和侄子儿子一起去上坟祭祖。回家后,三鞠躬行拱手礼祭神位,父母亲在一旁看到儿孙虔诚祭祖的样子很欣慰。
晚饭后,89岁的母亲,再也不用收拾卫生了,楼房窗明几净一尘不染,儿子打开电视等待看春晚,父母亲坐在客厅沙发上,高兴地盯着看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和蔼可亲慈祥地看着儿子长成185厘米的大小伙子,忽然,90岁的父亲,郑重其事地说:“兢兢,爷爷奶奶不一定能等到你结婚那一天,我和你奶奶先把结婚的2000元钱给你,让你妈先给存银行等结婚算是爷爷奶奶的贺禧。”我和妻子还有儿子都不要,父母亲说什么也让儿子拿着,最后儿子说:“谢谢爷爷奶奶。”
窗外面响起了,一阵阵此起彼伏的鞭炮声、烟火礼炮腾空而起,响彻夜空。儿子看了一下客厅的电子钟八点整,2013年蛇年春晚节目开始了,晚会以“新春中国”为主题,分为“新春到”“新喜来”“新意展”和“新篇开”四个节目群。坚持“开门办春晚”“创新办春晚”“节俭办春晚”,在舞台硬件设施的基础上,充分运用数字虚拟技术,提升艺术视听效果。
父亲陪着我和儿子看着春晚说:“曙光,我感觉咱们家现在的幸福指数非常高,党和政府对我们这些老兵和当过村干部的人都很好,不光年年发政府补贴、老年人补贴,村里还发放米、面、油等一应俱全。这都是党和政府领导的好,不忘初心,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父亲说完开怀大笑起来。看见90岁的父亲,晚年开心快乐,我自然也非常的高兴。春晚看到十一点多时,父亲对儿子说:“兢兢,你和你爸接着看春晚吧,爷爷岁数大不能坚持陪着你们看了,我先去睡觉了。”随后掏出200元压岁钱给了儿子,儿子又说了一声“谢谢爷爷”。儿子从沙发上扶起父亲并搀扶着送进了卧室……又是一年春晚时,这也是与儿子陪着父亲看的人生最后一次春晚。以后临终前的三年里,父亲不知道为什么,不怎么喜欢天天看电视了,从此也没有再看春晚,就这样三十年的春晚戛然而止,成为了我与父亲春晚故事的永恒记忆。
儿子大学毕业后,在徐福街道办事处安监办工作,笫一个月刚发了工资,儿子说:“我参加工作了,想给爷爷奶奶200元钱,咱俩回家一趟吧?”我说:“挺好。”回到家,儿子拿取用红包包着的200元钱,给了坐在床上的父亲说:“爷爷,我工作挣钱了,给您200元红包。”父亲看着穿着安监制服英姿飒爽的儿子说:“兢兢,爷爷也能花上你挣的钱了,我好高兴。”说完,父亲忽然掩面而泣,母亲站在一旁说:“您哭什么,感动的呀?”儿子接着说:“爷爷,现在社会好,大点岁数活,好好享福,我以后常给您零花钱。”父亲搂着儿子高兴的笑了。
中秋节前,93岁的父亲带着对母亲的牵挂,荣光地走完了自己的一生。母亲的眼泪更多了,父亲走后的三个月内,母亲几乎没有合过眼,自言自语,像丢了魂魄一样,几近崩溃,天天以泪洗面,哭喊着要跟着去陪伴父亲,说父亲一个人走了没有人去照顾,不放心。我听后,既心碎又崇尚父母亲的爱情,父母亲相伴走过了70年的风雨。
5
2017年的鸡年春节,这一年的春节(1月28日)来得比较早。在父亲走后四个多月的日日夜夜里,母亲始终接受不了父亲离世的现实,整天,以泪洗面,郁郁寡欢,沉默寡言。母亲一直处于过度的悲痛中,瞬间,也变得老态龙钟,苍老了许多,令人心酸。妻子为了让母亲不再悲伤和心情好一点。春节前,特意地给母亲挑选了一件紫红色呢子上衣。说来,母亲对衣服满是挑剔,也爱俊要强。没想到母亲非常喜欢妻子买的这一件上衣,爱不释手。母亲对来人来客便夸奖小儿媳妇买的衣服好看,当意对心思。从此,母亲的话也多了起来,露出了父亲走后久违的笑容。于是,大年正月初一上午,妻子用手机为我和母亲拍摄了30年之后的第三次合影,却不知成为了我和母亲永恒的留念。
这一年,小雪节气,阴历10月5日,也是我过完生日的第二天。由于,母亲对父亲的依赖和思念过度,过了一年二个月后,93岁的母亲没有来得及与一生痛爱和牵挂的儿子告别就离开了,真的去天堂里陪伴父亲了。作为儿子的我,却没有时刻奉孝于床前,在母亲病痛的23天里,好想多一点时间陪伴母亲,可母亲总是怕耽误儿子的工作。我和妻子只好每天下班后,急忙从城里赶回家陪伴母亲。看到被病痛折磨的母亲呼喊着我的名字“曙光怎么又回来了,你妈没事……”听后心如刀割。多想跪在母亲的床前痛痛快快地大哭一场,哭出我心底对母亲所有的愧疚和依恋。我无数次跪在母亲床前祈祷,祈祷苍天的眷顾,让母亲早日康复,不再受病痛的残酷折磨离开我。
我思索片刻,发现从未离开过母亲的视线,离开过母亲的牵挂。“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总在想,我又能回报母亲什么?母亲,您是儿子人生世界里最贴心的人。儿女若安好,母亲,您便是晴天。母亲,您知道吗?我的心中永远锲刻着您的名字,多少次夜里梦见您,好似回到您身边;多少次抬头仿佛看见您,您的微笑烙在我的眼眸里。任凭泪水滑落,就这么凄凄默默,泪水没有了归期。
2018年的狗年春节,父母亲相继离去后,按老家风俗习惯,家谱要传给长子长孙,于是大哥接替了母亲倾其一生过年供奉家谱这件千秋功德的大事。大年三十下午三时,我和大哥商量早点去请父母亲回家过年,来到王格庄公墓父母亲的汉白玉新家前,我买来的礼炮、爆竹、大地红,让侄子和儿子燃放,袅袅青烟,飘飞云散。请父母亲回家后,看着大哥按照母亲生前的习惯,做得更细致了,虔诚之心比母亲由过而及。仔细端详寻觅家里,大哥把房间打扫的如从前,已经没有了父母亲的烟火味道,抬头望着家谱上新填写父母亲的名字还留有墨香,仿佛在注视着儿子的归来。我点燃了供香、红烛、纸元宝,跪拜于家谱前,泪流满面。抱恨青天,才不到两年,父母亲相继离去了,再无牵挂。从此,儿子没有了归家的路,守岁的年味渐渐淡去了……
2019年的猪年春节,大年三十下午与妻儿来家后,冰冷的房间,己经没有了往日父母亲家的温度,只有长时间人去楼空的落寞,物是人非的惆怅油然而生。因为思念父母亲,我常常的彻夜难眠;因为思念父母亲,我常常枕套被泪水浸湿;因为思念父母亲,我有好多的话想和您们说。在这阖家幸福的春节里,我含泪倾情写下这份牵挂遥寄到天堂。借清风一缕,携雪花飘飘,捎去我无尽的思念,诉说我无限的忧伤。今生今世,父母亲的恩情永记心怀,把一份深深的思念,永远缱绻藏在心底。天人永别,却心心念念,唯愿父母亲在天堂一切安好。
2020年,庚子鼠年,父亲的本命年,冥寿97岁,离开四年整,母亲也快满三年了。年三十下午,我和大哥、侄子,还有儿子早早去王格庄公墓请父母亲回家过年,儿子听我说,今年是爷爷的本命年,买了好多礼花和鞭炮,与侄子燃放。此时此刻,振聋发馈的鞭炮声声,父母亲的音容笑貌又浮现眼前,我想对父母亲说,儿子想您们了……从王格庄公墓回家,看着大哥摆放在家谱前的供盘特别用心,家里的地拖得一尘不染,与父母亲生前一样。侄子上香后,我的思绪又飘回到了与父母亲的年味,守岁的那些难忘的印记。
如今,父母亲己离去,守住年味,留有父母亲的味道,永远飘香,让它成为心中美好的记忆。“守岁家家应末卧,相思那得梦魂来。”守岁的习俗,一代代沿袭下去,年味也不会有什么大的改变,但一代一代守岁人的心境,年味会有根本的不同,时代不同了,人们的祈求也有所不同。无论辞旧岁也好,迎新春也罢,也只有新时代,才会赋予人们以新的春天希望。
刘玉涛,画家,山东龙口人。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山东省散文学会理事、山东省散文学会龙口创作之家秘书长、胶东散文年选微刊平台副主编。
散文《夏天的记忆》入选《胶东散文年选》(2019),散文《老宅花季的故事》入选《当代散文》《海外文摘》《川鲁散文名家作品选》《胶东散文年选》(2020)等报刊。散文《家的味道》入选《胶东作家亲情散文选》。散文《山魂》《家的味道》《无畏的生命》《芝罘记忆》发表于《人民日报》数字网。散文《老宅花季的故事》获“黄海数字出版社《胶东散文年选(2020)》最佳作品奖”。散文《芝罘记忆》获中国散文学会征文优秀奖。作品入选《胶东散文十二家·刘玉涛卷》。
现为龙口市博物馆党支部副书记、副馆长,中国书画家联谊会会员,山东省博物馆学会会员,烟台市美术家协会会员、烟台油画学会理事,龙口市收藏家协会副主席,安徽皖白画院特聘画家等职。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