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23日 星期一

重磅新闻!在新留学生也可以申请PR啦!

c73006e6b4526046fe30074be458237c.jpeg

早些年在政府院校读书的学生就会收到ICA的永久居民PR邀请函,仿佛已经是一个“传说”!2_05.png

可昨天一条重磅消息又在新加坡留学圈炸开

在新留学的学生也可以申请永久居民啦!

不需要邀请函!不需要先拿EP/SP工作证!

a8161471f3d32bfdac28860d2ba43983.jpeg

申请要求

在读学生至少在新加坡居住超过两年以上

通过至少一次国家级考试(例如PSLE, N/O/A水准等)或者是进入IP计划(即Integrated Programme,允许中学表现优异的学生跳过O level考试,直接进入JC的计划)

f8661f279029b85a739d69410977f1aa.jpeg

在读学生如果符合条件,就可以申请PR,ICA会在收到申请之后考虑是否批准。

申请过程

前不久申请PR的流程刚刚改革,现在想要递交申请的同学只需要通过线上电子申请系统(e-PR)。

4db14bd72af91944b0ed460f7efcb276.png

这里需要注意的三点:

在新学生递交申请时,不需要用SingPass,只需要用FIN和学生证签发日期(issue date)登陆即可。

所有填写的资料必须真实,完整,如果有选项不适用,必须填“NA”。

申请时所需有的补充文件如果不是英文版的,需要翻译成英文并且到有关部门进行公证。

申请材料

个人护照信息页

护照型白底彩色照片(近三个月内)

学生证

中国身份证(如有)

出生证明

名字更改证明文件(如有)

所有学历证明

父母的护照信息页

如果申请者已婚,提供结婚证,孩子出生证明(如有)

申请表

升学帮助

2017年O level成绩放榜在即,恭喜所有考生都获得了申请PR的资格,但是随着政策的改变,相当于有更多的人符合条件申请,竞争力必然加大。那么如何增加获批的几率呢?当然是继续升读优秀的院校来为你的简历锦上添花~

众所周知,对于O Level国际学生报考新加坡的理工学院门槛一直在调高,很多同学把目光放向了与理工学院齐名的政府院校<新加坡建筑学院BCA Academy>以及<新加坡南洋艺术学院NAFA>。

不管你是理科类的学霸,又或者是充满艺术天赋的同学,都可以在这两所学校得到充分的施展,是你O level升学的明智选择,也为申请PR又多了一份优势!

新加坡建筑学院 BCA Academy 

新加坡建筑学院 BCA Academy 成立于1984年,是新加坡建筑局开办的一所政府院校,隶属于新加坡国家发展部。

85d8e0834a590a515a16b347e1925686.jpeg

学院主要为新加坡建筑工业 , 环境绿化与清洁能源培训高素质的人才。从2004年开始招收国际学生,为新加坡提供不少的技术与管理人才。

☑ 100%政府学院,新加坡教育部认可,和五所理工学院平级

☑ 毕业证书回国后各省教育厅均可认证

☑ 高就业率。据统计,2015年毕业生就业率高达96%

☑ 毕业文凭及成绩被英国澳洲新西兰众多名校认可,毕业深造有更多选择

☑ 课程有两年制或三年制可选,压缩三年的课程在两年内读完,节省时间

☑ 学费低于新加坡同级别私立学校

☑ 可享受政府补助

☑ 入学考试通过率较高

新加坡南洋艺术学院NAFA

ec41d2f025b28e0a6319d511dccb4dff.jpeg

创立于1938年的南洋艺术学院是新加坡首屈一指的艺术类学院。

学院优势:

A、政府助学津贴与奖学金:

       学院在入学考试中选拔成绩优秀的考生颁发约学费50%左右的政府助学金(TG),获得政府助学金(TG)的学生需与新加坡教育部签订一份协议,毕业后需留在新加坡工作,为期3年。

B、升学机会:

  南洋艺术学院与美英多所知名大学联办学士学位课程,南艺大专毕业生可在本地或到海外大学本部以1—2年的时间修读相应的学士学位课程 。

C、勤工俭学:

  在南洋艺术学院注册的全日制国际学生 ,新加坡人力资源部容许其每周合法打工不超过16小时,假期工作时间没有限制。

D、免担保金:

  南洋艺术学院受新加坡政府认可,并享有与五所理工学院同等地位,申请学生证无须缴交担保金。

E、就业前景:

  南艺毕业生基本能在离校后三个月内找到工作,超过90%的南艺毕业生能在其首选领域觅得与所学专业相关的工作。

你需要的是一份专业的留学规划

想要获得升学指导或者PR申请解答

添加下方二维码获得更多咨询

764aeee5b524d15b5840e4b9e8b7d412.jpeg

上一篇新闻

还在很用力地化妆?现在流行处处隐藏小心机的“佛系妆容”啦

下一篇新闻

15.4万、177.6万…工薪家庭这两个平均数,你“达标”了吗?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