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23日 星期一

广东凝聚“强磁场”,揽创新人才

1ef6966e605b82591bbab455627af603.jpeg

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广东欲打造一条世界级的科创走廊,就必定要形成一个强力的“人才磁场”,将高层次创新型人才集聚于此。

通过多年精心打造,广东已经形成丰富的引才、育才模式,通过深入实施“千人计划”“珠江人才计划”“扬帆计划”“广东特支计划”等重大人才工程,通过“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大会”“深圳高交会”“广州海交会”等国家级交流合作平台,广泛吸引海内外人才,集聚了大批产业发展急需的创新型人才和科研团队。

创业者:被浓厚创业氛围所吸引

行星科学家、曾参与“卡西尼号”土星探测项目的崔峻,在近几年的经历或许能为广东的引才力度做一注脚。

先后在美国亚利桑那大学、英国帝国理工学院深造,2010年回国后又曾在北京、南京工作,最终,崔峻落户在了中山大学,继续开展行星科学研究。回忆这些年的辗转,他不禁感慨国内在科研环境上的不断优化。

“当年没有什么人才引进的支持政策,所以我一开始带着一家三口从国外回来的时候,每个月收入并不高,过得比较清贫。”崔峻坦承,自己之所以要来广东工作,正是看中了广东对于科研人才的重视,能够给他提供一个充裕的科研环境。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在美国英特尔公司担任研究员14年之久的胡川,2014年5月到东莞塘厦考察后,马上喜欢上了东莞浓厚的创业氛围。穗深莞三地城市基础设施较好、相关制造业资源丰富,这些因素都让他决定在东莞扎根。在加入了东莞市的一家电子科技企业后,他以研究“纳米银线”材料应用为主攻方向,帮助该公司实现了产业更新升级。

2015年4月,他以可穿戴传感项目入选为第十一批中央“千人计划”创新项目专家。

聚贤才:一年新增博士近3000人

据统计,2016年广东省新增引进博士2986人,培养高级职称专业技术人员近2.2万人;第13批国家“千人计划”广东省共有112人入选,人数创广东省历史新高,居全国第三;“扬帆计划”第4批引进创新团队17个;“广东特支计划”第3批遴选支持325名本土高层次人才,确定了杰出人才(南粤百杰)17名、科技创新领军人才30名、科技创业领军人才28名、宣传思想文化领军人才20名、教学名师30名、百千万工程领军人才30名、科技创新青年拔尖人才99名、青年文化英才30名、百千万工程青年拔尖人才50名;累计引进6批“珠江人才计划”共163个创新创业团队。

同时,广东还推进以企业为主体引进高端人才,新建企业科技特派员工作站16个,累计建成198个,在广东的企业科技特派员超过4600名,共实施650余项产学研结合项目,实现总产值超过500亿元。

此外,还推动院士工作站建设,新增院士工作站12家,累计121家,吸引全国115名院士来广东开展产学研合作工作。据统计,院士工作站累计为企业、地方或行业制定技术及产业规划40多项,突破核心技术260多项,为企业培养各类科技人才近1000人,转化各项成果300多项,实现经济效益60多亿元。

2016年,广东首次启动引进“海外青年英才团队”,47个团队共271位海外博士参与申报,平均年龄34岁。同时,广州还大力实施省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培育计划,面向35岁以下青年科学家,5年来共培育遴选基础研究的领军人才和学术带头人196人,受理青年学者申请1404项,累计投入1.96亿元。

成规模:广东正在形成“人才磁场”

在各项人才政策的作用下,在引才育才的环境召唤下,广东正在形成一种“磁场效应”,海内外的人才纷纷被吸引而来。

以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为例。该院采用全球招聘策略,确保65%以上的博士员工从海外招聘,形成了以海外人才为主的人才构成格局,成为了国内海归密度最高、国际化学术交流氛围最好的研究机构之一。

先进院先后成为中组部“千人计划基地”、科技部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深入实施广东省珠江人才计划、深圳“孔雀团队计划”,构建起了三级人才梯队,成为华南地区人才高地。截至2016年底,先进院人员规模达2243人,其中员工1283人,学生960人;拥有501名海归精英,院士2人,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人,“千人计划”32人(目前在院工作19人),“百人计划”38人。

得人才者得天下。

该院潘挺睿教授领衔的“仿生触觉传感海外青年英才团队”,团队将开发世界最领先的柔性离子触觉传感技术,针对当前可穿戴医疗、智能机器人与假肢及神经修复等热门市场对柔性触觉传感的迫切需求,开发应用于医疗健康、智能服务、人机接口等不同需求的高灵敏、多功能、高分辨率和适应性强的柔性触觉传感设备,能够得到最为智能化的仿生触觉传感技术,并与广东省本地优势产业联合实施全面的产业化事宜。

该项目入选了第六批广东省“珠江人才计划”创新创业团队,并获得2000万元的资助。

穗深莞:三地各出奇谋招揽人才

广州、深圳、东莞三地,在集聚人才上亦是不遗余力。

广州出台了集聚现代产业人才“1+4”文件,发出人才绿卡1180张,新入选国家“千人计划”专家46人、“万人计划”专家52人。

2017年,广州继续实施加快集聚产业领军人才“1+4”政策,不仅用好“人才绿卡”制度,并且多渠道筹集供应人才和新就业职工公寓1万套,力争广州地区新增“千人计划”“万人计划”专家各70名。

深圳则在2016年设立“千人计划”创业园、“孔雀计划”产业园和市人才研修院,举办首届海外创新人才大赛,新引进全职院士6名、高层次创新团队23个,新增海归人才1.05万人、高技能人才12.6万人。

深圳还成立注册资本1000亿元的市人才安居集团,新开工及筹集人才和保障性住房6.2万套、竣工5.1万套、供应4.2万套,均为上年的2倍以上。新引进人才一次性租房和生活补贴标准提高至本科1.5万元、硕士2.5万元、博士3万元。

2017年,深圳还推进十大人才工程。实施“院士引进工程”“创新领军人才集聚工程”“优秀大学毕业生引进计划”等,加大力度推进“千人计划”“孔雀计划”“双百苗圃计划”“高技能人才振兴计划”,全年预计引进院士10名左右,孔雀团队30个以上,海外高层次人才400名以上。

东莞则加大人才政策创新力度,引进和培养一大批急需的高端人才团队、拔尖专业技能人才,为企业孵化和产业孵化提供有力人才支撑。目前东莞市的新型研发机构共引进各类人才3000多名,成功引进了9个广东省创新科研团队,以及一批两院院士、“千人计划”人才和海内外专家等高层次人才。目前,东莞市有双聘院士9名,与东莞的研发平台、企业有合作关系的院士超过20名。

新展望:搞研发博士五年内翻番

在打造广深科创走廊的同时,广东将更加优化实施各类人才培养计划,面向创新发展需要,突出培养一线创新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技能人才。同时大力引进国内外高层次人才,抓住全球人才流动加速和大量留学人员回国创业的机遇,引进一批站在行业科技前沿的领军人才,力争五年内实现研发人员中博士数量翻番。

广东还将加快建设全国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完善人才管理体制,健全评价、流动、激励机制,促进人才在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间双向流动,直接投身发展一线创新创业。  (作者:李钢)

中国学者学生联合会

是海交会新加坡报名唯一承办机构

报名链接:http://www.ocs-gz.gov.cn

详情请点击:2017中国海外人才交流大会新加坡区域火热报名中!

f8a6ed38f04b34074084487317b5f327.jpeg

上一篇新闻

这三项转变,让这届海交会成为最值得期待的人才交流盛会

下一篇新闻

广州市引进海外人才政策精选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