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27日 星期日

60、70、80、90年代大学生,开学“大三件”都有啥?

8a2506c412dbb0915877745c6d4525a8.gif

60年代

入学装备:钢笔、换洗衣服、好大的饭碗

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大学生可算是凤毛麟角,家里出了一个大学生,就等于家里少一个人吃饭,反而减轻了负担。国家包办了很多装备,入学时学生们基本上都是轻装上阵,学习需要的一支钢笔,生活需要的换洗衣物几乎就是全部的行李。

6dda6b66d506d40973564dbbe73ff503.jpeg

▲ 60年代新生入学场景

今年80岁的陈老先生分享了自己半个世纪前的大学生活:

读大学的几年中,学杂费、伙食费、住宿费等等,全由国家包了,家里出了一个大学生,就等于家里少一个人吃饭,反而减轻了负担。

新生报到时,很多学生都只带一件行李,因为学校不收学杂费、不收讲义费、不收伙食住宿费,连洗澡费也不收,有的大学生在校时甚至还享受公费医疗。

当时的大学录取是推荐制和考试结合,我1959年在部队成为干部,然后就被推荐去读大专,1960年到1963年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学院读气象专业。当时上学跟现在是反过来的,读中学费用是要自己付,能上大学的,费用基本由国家全部承担,生活用的被褥、脸盆等,还有学习用的讲义、笔记本之类的都是由学校发,学生一般就需要自备一支学习用的钢笔,每月还会得到20多元津贴。因为我是部队干部身份,每月领工资,所以需要交12元/月的伙食费。

1962年入读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朱先生则有不同回忆:

去的时候带了3件行李:一个背包,一只箱子,还有装着热水瓶、脸盆、饭碗之类的网兜。衣服里缝着两个月的生活费24元。我们寝室里有个山东同学,看来家境还不错,箱子是用很好的木头打成的。最穷是个安徽同学,裤脚管是用各色布片接长的。

印象最深的是,大家的饭碗一个比一个大。我的饭盆能装半斤饭,最能吃的一个同学,饭盆足有小号的塑料脸盆那么大。

70年代

入学装备:脸盆、被褥、搪瓷缸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高考刚刚恢复。新生常规入学品大多是雪花膏、暖壶、被褥和鸡蛋,手表则是极少数同学才戴得起的奢侈品。

大学生每月生活费为10-16元,是学校根据“家庭情况”分级发放的。虽然物质匮乏,但幸福度很高,大学没有学费,且包分配。

1978年考入暨南大学的崔爱国:

当时行李箱还没普及,不少同学都拿着‘彩虹色’的网兜去报到,网兜里必定有三件套:红双喜的瓷脸盆、淡黄色印有牡丹花的‘国民床单’、磕磕碰碰露出黑色底色的茶缸子凉水杯。

036cf1129528f752c8c21a92c9859208.jpeg

▲ 红双喜的瓷脸盆

f0cbae1831a5d714c96eaf8f881350ac.jpeg

▲ 淡黄色印有牡丹花的“国民床单”

ee562bcc1bad6bc13fd858a6cb804bc3.jpeg

▲ 被磕碰出黑底的搪瓷茶缸

80年代

入学装备:钢笔、收音机、手表

到了八十年代,随着生活水平的渐渐改善,收音机也流行了起来,爱时髦的同学手腕上基本上都会戴一块表。但由于当时通讯设备仍不发达,与家人朋友的联系只能靠书信往来,所以钢笔几乎是每个大学生入学的必备。

1988年考入广西大学的莫祖胜回忆:

我那会儿迁出户口学校会发粮票,每月33斤,报到时要带些现金以备不时之需。除了迁户口外,那时还得迁粮食关系,自带一个月的粮票,因为考的是本省的大学,所以带地方粮票就行了,考到外省的同学,还要带全国粮票。大概到1993年、1994年左右粮票才取消。

1989年,杨劲松考入西北轻工业学院(现改为陕西科技大学):

那时候的生活极其简朴,入学的必备品是自己的饭盒,因为食堂没有公共的餐具。记忆里,那时候大家都很节俭,除了学习用具,没有能力购置其他物品。少数家庭条件好的,有随身听或者吉他。

7b0f7f14ed7f90bf85f8c68855e72376.jpeg

▲ 食堂没有公共餐具,饭盒需要自备

37e6a591a255f49730b77bdb5ebbad1e.jpeg

▲ 除了迁户口,还要迁粮食关系自带粮票

d8398a5e65830d4cb150b460bc80b1e7.jpeg

▲ 由于当时通讯仍不发达,只能靠书信往来,钢笔几乎是每个大学生入学的必备。在中山装口袋里插上一支钢笔,是那个年代的标志。

b301a67e9d3cf28ec1c4a4111f1a9102.jpeg

▲ 手表

d7000161cad77fefd05748c78adc49d9.jpeg

▲ 晚上能在被窝里听收音机,那时候是件很享受的事情

f1889cd0c70b2bc2d2a4ba6acecd87bd.jpeg

▲ 吉他是那个年代大学生,尤其是男生梦寐以求的奢侈品

90年代

入学装备:小风扇、电暖壶、磁带录音机

见证了数码的更新换代。大学生们带的常规物品是小风扇、电暖壶、磁带录音机,奢侈品是大哥大、BP机。从免费到收费,从包分配到自己找工作,上学就有“铁饭碗”成为历史。

1996年考取兰州大学的贾晖回忆:

我们不需要被褥,学校统一发,一些生活必须品在校园可以买到,带银行卡就行。我报到时还带了听英语和广播用的单放机,日记本和好几个版本的字典。

3498197dd0e365f46174a09f4ce73106.jpeg

▲ 这种小收录机就时尚多了,流行于90代的校园,可以用来学英语

e2ef30b01ab93fb278eeed7c53d312ae.jpeg

▲ 早晨的走廊到处是为备考大英四级而练习英语听力的学生

53097a28e0972f09a39416427648b4c1.jpeg

▲ 用磁带听流行音乐、学习是当时年轻人的潮流。

66d0d255fab0d3c4d1947b29440ab72f.jpeg

▲ BP机,这在学生中属于奢侈品了

21世纪

入学装备:手机、MP3、笔记本电脑、单反相机等

进入新世纪后,社会的经济水平迅速增长,电子产品逐渐普及。从早几年的黑白屏手机、MP3、电子词典、台式电脑等到智能手机、手提电脑、数码相机,再到这两年的iphone、ipad、单反相机等,学生们在“三大件”上的花费越来越多。

688a6761c632566b20f4307669f0c0f2.jpeg

▲ 各种电子产品层出不穷

31800a8671761cb8abf7d5833d728811.jpeg

▲ 行李箱也从网兜、笨拙的木箱演变成了带轮子的拉杆箱。

一转眼,毕业已经好多年....

你大学入学是哪一年?

当年你的行李都有些什么?

欢迎在新加坡留学有个性的小伙伴们在文章下方参与讨论哟~

赶快来

Diss

Diss

Diss

点击扫描二维码关注 新加坡留学百科 让老江湖为您解锁更多留学干货~~~科科

f3ca8d1e873c3031738ada437d4a2d14.jpeg

上一篇新闻

全球首个“学前教育村”在新加坡开幕了!

下一篇新闻

新加坡那么高的房价Local年轻人怎么做到轻易购房的?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