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27日 星期五

向全世界募捐,也许要付出最昂贵的代价

qq%e5%9b%be%e7%89%8720161203101832

作为新加坡眼的老编辑之一,我们经历过向公众募捐的风风雨雨,微博时代的老网友可能还记得。往事不要再提,但是,深度经历募捐的来龙去脉,也让我对向公众募捐这事,有了更深刻的思索和认识。

640

▲“罗一笑,你给我站住”在朋友圈疯狂刷屏

首先,我想说,我完全知道轻易的募捐后,可能失控的后果。但是,我还是轻易地捐了几十块钱。因为我当时清楚知道可能的后果,比如,或许文章所述根本不符合事实,因为我们根本没有去核实过(也缺乏核实的渠道啊)。就算能在网上核实,所谓有证明信,有图有真相,但是在PS如此发达的时代,图能代表什么真相?

我轻松打赏几十块钱的时候,这些可能性都在我脑中掠过。真是那样,我会不会后悔?一个声音清晰地说:不会。

所以,一两天后,为罗一笑小朋友捐款的文章刷完屏后,戳穿她爸爸罗尔的文章又开始刷屏时,我从未半点后悔我捐出的钱。

其次,我并不赞成每个网友像我这样轻率地捐款。我没有转发也没有呼吁任何一个人,包括网友,或我身边的亲友。

这篇文章逻辑是能自洽的。无论曝出罗尔是婚内出轨再娶小三上位,还是家有三套房,但是我相信罗尔为女儿写的那些文字是真诚的,也许可以说——他带着几分自我催眠成份的自以为真诚。比如,他也许没有说谎,但是他选择性的公布部分信息,误导了读者;又比如,他让自己显得比真实情况更加经济窘迫。

qq%e5%9b%be%e7%89%8720161203101856

我只为这两点捐,所以,只要这两点事实不变,就算还有更多信息公布出来,也基本不会改变我后悔捐那点款的行为。

当然,最重要的一点,也是我只捐了几十块。就像设置了一个蛮安全的止损点。

实在再真有什么想不到的事发生,我最多就是损失了几十块钱,还不至于伤筋动骨。

夸张地说,如果我捐了几十万,我就不可能这么云淡风清恬然自如地说话了。

但是,捐款这事,有时真不是款项多少的问题。而是,如果觉得自己的善意被利用了,哪怕捐了再少的钱,都有一种屈辱或愤怒的感觉。

但是,罗尔这次事件,我不愤怒。

不是每个网友都像我一样,有机会(幸或不幸?)深度卷入并省察病患向公众募捐的事件(不是罗尔这个)。所以,未必像我一样对公益募捐思考得那么深,面对这个世界太多需要帮助的人,我们怎样分配那些相对显得越来珍稀的同情心和捐款资源?

我不是公益界专业人士,只能从一个普通市民的角度来分享我的一点判断,或预防性的情感自我保护:捐款前,想一想,这个筹募的事件,最糟糕的情况可能是什么(比如,完全就是个恶作剧,再或者,钱拿到了就被其他人挪用),把所有的情况都快速过一下,问自己能不能接受?如果不能接受,你就先不要那么快捐款。

我想过,也许是这个原因,在那么多人批评罗尔时,我也不会后悔我捐的款。

保护善良的人,保护人的善意不要受到感情上的伤害。

qq%e5%9b%be%e7%89%8720161203101917

集众人之力,尤其是一众陌生人之力救助一个人,这种事情表面上是举手之劳,其实相当消耗社会公共资源,现代社会,注意力也是稀缺资源。

所以,我们要确保,只有真正最需要公众募捐的人,才出来募捐,这样可以提到募捐的成功率。

募捐涉及到金钱,凡是涉及到钱的事情,都可以用经济学人的理性来套。

事实上,的确不乏这样的情况,明明自家有房有车,但是生病后,不想卖房甚至连车都舍不得卖,只想如果有人能帮助自己支付医药费,公募能筹到钱,为啥不考虑?从骗助学金到经济适用房,占公共利益的便宜肥自已私利的人,从来都不少。

所以,要求筹募的人,必须提供自己的经济证明,证明自已穷到支付不起医药费(或者,说自己有车但是不想卖,因为开惯了车。大家愿意捐就捐,也行。)

6402

同时,最好还要证明,自已的直系亲属,尽力后也无力支付医药费。

比如,一个家庭主妇得了癌症,说自己没有收入,向公众求助,也是事实,但万一是她发现了向公众筹募,可以省了自己老公动用工资付医药费呢?

或者,孩子本身没有经济能力,向公众募捐时,也要证明父母的经济的确贫困。如果父母隐瞒财产,却希望公众出钱救自己的孩子,当然不合人之常情。

举这些例子是想说明,向公众募捐,从经济学来说,是世界上最划算的生意,哭穷卖惨,一本万利,甚至可以筹到上百万巨款。

好吧,真正的募捐原则,是让募捐成为当事人已经尽完所有努力后的最后一道生机。是的,最后一道。

当事人要觉得,迈出向公众募捐这一步,特别难。

因为,当决定向千万陌生人求助时,必须公布自己的许多隐私信息:收入,资产,直系亲属情况,甚至包括他们的财产状况。

许多遇到困难的人,在这时,也放弃了向公众募捐的打算。

放弃向公众募捐的人,可能再回头寻求其他的解决方式,比如抵押资产,甚至借下高利贷。

而这些,都说明没有完全到走投无路。

真正走投无路,又有强烈求生欲望的人,才会最终决定站出来,放弃所有隐私向公众募捐,也就是,接受公众的拷问。

这就是代价,向公众募捐的代价。

从某种程度来说,也像古代告状时“滚钉板”,只有舍得一身剐的人,才能获得告御状这种稀有机会,以防被滥用。

而不如实公布自己相关信息的人,哪怕募到了钱,比如罗尔,最后被动地被网友扒出自己的信息,姿态就实在不堪,虽说他的事情真相,或许并不那么不堪。

自己不主动滚钉板,拿了向公众募捐的好处,被千夫所指万众所唾,就像是被动滚钉板。两者的区别,就在于当求助者处于主动时,他可以选择滚或者不滚钉板;而被动滚,就由不得他了。

我们大多数人,无非是普通人,也不是公益专业人士,我们并不是要去审核或设计合格的募捐机制。但是,如果发起募捐的人都明白这一点,并坚持这一点,那么,我们大多数的捐款,帮人的效率会高一点。而帮人的人,也会更开心一点。

作为捐款人,我们能做的无非是——尽可能完整地审核求助人的信息!以任何理由拒绝提供的(比如当事人或亲属十分悲痛慌乱,无心整理资料等等),你可以心安理得地把这个求捐款的人,优先顺序下降几个量级。

注:罗尔事件最新进展,腾讯公布:微信平台将在3天内(12月3日24:00前),将所有的2626919.78元赞赏资金,原路退回至用户零钱包。

上一篇新闻

什么?新加坡雨季到了,一不小心就碰见蟒蛇

下一篇新闻

从一根水管,讨论新加坡公民和PR待遇的大不同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