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23日 星期六

在新加坡的陪读妈妈,就应该这样“抱团取暖”

默认标题_自定义px_2021-02-23-0.png编者按新加坡因其治安好教育水准高,近年来吸引了不少人前来求学,且有年龄渐小的趋势。一位四岁孩童的妈妈,虽然刚来一个月,在接触到不少陪读的妈妈之后,有感而发写出下文,值此世界心理健康日发表。

古有孟母三迁的故事。在新加坡,有一群妈妈,她们为了孩子的教育,不远万里迁来新加坡。她们中的绝大多数,放弃了在中国的熟悉生活和工作环境,孤身一人带着孩子生活在新加坡。

众所周知,新加坡条件优越的母子陪读项目,双语教育的培养、社会环境的安定和国际视野的氛围,获得广泛认可。很多妈妈在还未来到新加坡之前,对新加坡的环境和教育都抱有很大的期望,一些人认为孩子来了就一定有好的素质教育和好的生活品质,实际情况来了也并不是像她们想象的那么简单和轻松。

近期加入新加坡的陪读妈妈微信群里,各种消息无一例外都是家长们的焦虑:“你家娃能被背这么多英语单词了,我家娃比较笨,都快愁死我了!”“我想给娃多几个补习班,可他总是比较抗拒,我需不需要强硬一些?”“今天英文老师和我说了巴拉巴拉,我似乎没太听懂…咋办?”每每看到这些信息,就能强烈得感受到陪读妈妈的焦虑。

长期以来,区分中国和国外基础教育的时候,大多人惯性用“中国是应试教育,国外就是素质教育”来进行简单粗暴的划分。但实际上,很多低龄的孩子从中国来到新加坡上中小学发现,除了学习难度不低于国内以外,从申请学校到食宿适应,再到父母陪伴等诸多问题都会迎面而来。

孩子的学习并不像想象中的那种“素质教育”,陪读妈妈在对比其他孩子学业成绩和成长速度的同时,发现自己孩子没有优势或者更落后了,就开始出现焦虑的情绪。

不仅如此,陪读妈妈自己真的准备好了吗?新的环境,第一年陪读妈妈不能找工作、与丈夫长年分居,面对生活家务琐事以及语言带来的不便等问题。这一切都需要陪读妈妈一个人独自去面对,处理不得当时,也徒增了陪读妈妈实际面对新加坡生活的困难和内心的焦虑。

▲(示意图)

不少陪读妈妈就曾感叹:把低龄孩子送出去留学,要问孩子准备好了没有,还要问陪读的家长准备好了没有。

陪读妈妈们要调整状态,除了购物、哭与吃零食……(显然只有短时效果),还可以采用正向方式,如心理咨询,正在受到陪读妈妈们的追捧。

她们用领悟的觉知来调节心理、诠释人生,新加坡“一荷心理”工作室就是这群中国陪读妈妈的结晶。这个非赢利性的工作室由中国三个陪读妈妈创立,至今已有三年的成长历程,她们用的正向方式为焦虑妈妈提供心灵辅导,聆听每一位焦虑妈妈的心声,在轻松好玩的氛围中学习如何解决育儿和生活的难题。

“一荷心理”的负责人英娜说:“我们是个互助陪伴式的成长团体,我们渴望给漂泊在新加坡的有些焦虑的陪读妈妈一些温暖,一些启发。”

英娜带着孩子来新加坡已有三年的时间了,孩子目前在一家国际学校上学。刚来的时候,生活也比较艰辛,为孩子的学习和生活也没少操心和焦虑,但是互助小组给予了心灵的港湾,让自己的焦虑得到释放的窗口。

英娜指出:现在社会信息量太大,上网一搜基本啥都有,初到新加坡,也是看了很多书和资料来学习如何解决焦虑的问题,但是还是找不到自己的方向。虽然互联网信息丰富,也变向让她出现了选择综合症,不知道如何着手去学习做一个不焦虑的妈妈。

当阅读了美国博士杰恩·梅杰《双向养育》这本书,又结合“一荷心理”互助小组的分享学习,才渐渐找到了自己做妈妈的道路,只有当所学的知识,变为实际行动,并领悟其奥妙,这才是真正的“知行悟,三合一”。她自己内心现在也变得强大一些,不像刚来的时候那么焦虑了。自己不焦虑了,对孩子也就更多的包容,更多的接纳,从而才可以安心得在新加坡照顾孩子。

陪读妈妈,也是保姆,是保安,是教师,更是孩子心灵成长的守护天使。她们焦虑的外衣下,藏着一颗对孩子成才的强烈渴望。这种渴望让她们即使在异国他乡,也愿意俯身学习一起成长。时光不语,静待花开。

(Tracy)

上一篇新闻

从新加坡坐飞机回长沙,我钱包交给空姐后少了600新币

下一篇新闻

新加坡这两列地铁咋就变了样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