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23日 星期六

旅行必读:泰国清迈要这样玩才够嗨~

(声明:本人与文中提及的所有酒店、餐厅、景点均无利益关系。)

此次启程去清迈之前,这朵泰北玫瑰已经在我的旅行愿望清单上开放了多年。据说邓丽君生前很喜欢拜访清迈,蔡澜甚至在此买了一块地做养老之用。能赢得那么多名人的青睐,我想,清迈必定有她的独特魅力。

更何况,清迈有大名鼎鼎的黛兰塔维酒店(前东方文华酒店,The Dhara Dhevi, Chiang Mai)。这座传说中的奢华酒店有着兰纳宫殿式的外观,网上对它几乎是一面倒的赞美之辞。于是,这次的清迈行,倒有大半是冲着这家酒店去的。因为一家酒店,到访一座城——于我再贴切不过。

然而到达清迈的第一天,现实便给了我当头棒喝。拖着一家老小从机场出来,登上接机的车,从车窗里望出去,依旧是典型的泰国城市街景:矮旧的建筑,凌乱的路边摊贩,尘土飞扬的街道……也许是之前对清迈的想象过于美好,竟令我忘记了泰国城市的真实面貌。我只能强压内心的失望,希翼着黛兰塔维酒店能如期带给我美丽的震撼。

但是,车子驶进酒店大门的瞬间,我对自己的选择产生了怀疑。虽然仿皇宫式的大堂建筑确实引人注目,但酒店大门口的广场地面显然有些年久失修,工作人员对新客的欢迎仪式也并非如传说的那么热烈周到;Buggy车载我们去别墅时,一路上看到酒店的建筑和设施略显陈旧,不符合精致华丽的预期;更令人沮丧的是,当我们走进自己的别墅房间,看到房门外有蚊虫飞旋,房间内装修残旧,细节已完全经不起推敲……

那一刻很想逃离,难道这就是我高价预订了五晚的奢华酒店?为了不让同行的家人过于扫兴,我只得维持表面上的平静,劝自己熬过这短短五六天。所谓的自然中透着奢华的兰纳别墅,在我看来更像是破破烂烂的农房。当时心里只有一个念头:如果你不是一个热爱农业风的人,千万别来。

别墅客房

每间别墅客厅里都放着一台钢琴,可见其昔日的气派

别墅一隅

露台即景

更可怕的还在后面。当天夜里,我们睡在被褥中感到各种莫名其妙的叮咬,家人甚至在夜里听到疑似老鼠撞击物品的声音!

正当我的感觉糟糕到不能更糟糕时,剧情居然神奇地迅速逆转了。

第二天早晨,丰盛的早餐过后,我们开始探索这座占地60英亩的度假酒店(顺便请了一个驻酒店摄影师,帮我们拍点照片留念)。当清迈特有的热烈阳光撒在兰纳王朝古典皇宫式的建筑上,映入眼帘的一切像是突然披上了幻彩金纱,显得与昨日如此不同。

宫廷式的酒店大堂不乏各种泰式风情的点缀。

宁静的清晨,走在殖民地套房区的小径上,绿树葱郁,青草芬芳;不远处的小湖闪着点点碎钻般的光芒。

仿若一朝梦回古兰纳王朝。

转角处可遇见这样一个小广场,颇有些柬埔寨的感觉。若不是工作人员介绍酒店始建于十多年前,我会怀疑这是某处真实的遗址。

这是我所见过的最有范儿的SPA馆。据说那些木片都是纯手工雕刻,而建筑物外墙的木片均由工人手工拼搭而成。整个SPA区像件精致的艺术品。

紧挨着SPA馆的是酒店副大堂,一栋布置得美轮美奂的建筑,在酒店扩建之前曾做过酒店的大堂;如今却大部分时间空置着,十足任性。

别墅区泳池隐藏在一群建筑物中间,乍一看到,十分惊艳,夹杂着忽遇桃花源时的惊喜。

此处便是,曾出现在无数广告和博客中的、黛兰塔维酒店最经典的“泳池稻田”场景。人们从无边泳池中望出去,凝视的不再是沙滩和大海,而是大片翠绿的农田——别有一番清迈特色,亦能令游客豁然开朗、心旷神怡。

站在田间的小路上,我不禁思考,从何时起农业风竟也成了一种奢侈?随着城镇化的不断发展,这样的农田变得越来越稀罕。在石头森林里住久了的人们,乐意付高价来欣赏这种生态景观,是否也是一种价值观的转变?

在静谧的午后,带着孩子们坐上酒店的马车逛一圈。此时正值十二月中旬,圣诞旺季的前期,酒店客人并不很多,正好让我们享受了一段安静惬意的时光。

马车绕过殖民地套房后面的小路,阳光斑驳,时间仿佛静止,只听到嗒嗒的马蹄声在空中回响。我突发奇想,如果就这样走着,不知不觉穿越到了古代,亦不足为奇吧。

或许是习惯了对自然风酒店的审美,再回到我们的别墅时,我的感觉没有昨天那么糟糕了,甚至有点心生欢喜。

当夜幕降临,一切又似乎涂上了魔幻的色彩;整座度假村变成了泰国神话中的城堡,美得有点不真实。

其实从到达酒店时开始,孩子们便极其喜爱这里。她们最近正迷恋着高贵优雅的古代小姐,别墅房间里古色古香的装饰正好满足了她们的幻想。别墅院子的大门一打开,她们就想象着自己步入了宫殿的大门;房间里挂着的大蚊帐被她们想象成了小姐闺房里浪漫的垂幔。当我对酒店房间的状况耿耿于怀、坐着情绪过山车时,娃儿们早已在房里跑来跑去,玩得不亦乐乎了。

孩子们在别墅的院子里可以跑上半天,捡捡树叶摘摘草,玩着属于她们自己的游戏,一切都那么新奇,趣味无穷。此情此景令我想起了鲁迅笔下的百草园。

而一日之中最幸福的莫过于全家人的早餐时光。十二月的清迈有着久违了的完美天气,天空碧蓝,阳光和煦,凉风习习,吸引我们特地搬到餐厅露台上用餐。

露台正对着殖民地套房前的草坪和小湖,几只矮种马正在草坪上悠闲地散步。一阵风吹过,露台上的风铃便发出清脆的声响,空灵而悠远;而不远处的草坪上居然传来悠扬的笛声,似有若无,又仿佛是从遥远的天边传来。

早餐后,带着孩子们一路散步到草坪,与小马们亲切互动一番。孩子们轻轻地抚摸小马的背部,好奇地看它有滋有味地大嚼青草。在晨光中,我们仿佛走进了一个美丽的童话王国。

就算天天窝在酒店里,孩子们倒是永远不会闲着。酒店的儿童俱乐部The Lanna Kids Club坐落在一座有着百年历史的兰纳老房子里,虽有历史感但装修和设施都已陈旧;然而胜在服务周到,每天满满的手工活动安排够孩子们忙一阵子了。

孩子们还能时不时拿到一些泰北的手工制品:藤编的孔雀、蜥蜴以及小手镯,一点点小玩意儿就能让她们开心大半天。

我们还让V宝参加了酒店的种水稻和骑水牛活动。在活动之前,工作人员让V宝换上一套农民服装,还戴上个大斗笠。公主范儿的V宝秒变村姑,十分可爱,可把亲妈乐坏了。接着,工作人员开着buggy,把我们带到稻田区。

放牛娃V宝先是喂了水牛,然后骑在水牛身上绕了一圈,再和农民奶奶一起下水种水稻。看着生在上海、长在新加坡的V宝撸起袖子像模像样地干农活,一副不怕脏和累的样子,我倍感欣慰。她们能真诚地拥抱自然,不畏惧和动物们亲密接触,不正是我所希望的吗?回到俱乐部,工作人员又向V宝展示了怎样将稻谷制作成我们平时吃的大米。我想,这个活动对于V宝来说是相当珍贵的经历,日后再背诵《悯农》时,她应该可以更有身临其境之感。

就这样和孩子们在田野里走着,也是一幅温馨的画面。此刻背景音乐响起:“走在乡间的小路上……笑意写在脸上,哼一曲乡居小唱,任思绪在晚风中飞扬;多少落寞惆怅,都随晚风飘散,遗忘在乡间的小路上……”就这样走着,让所有烦扰都随风飘散,该有多好。

带着V宝在著名的The Dhara Dhevi Cake Shop里吃下午茶,甜点和饮料造型都很有当时节日的特点。就这样简简单单的亲子时光也很美好。几年前,我盼着有朝一日能和女儿手挽手出去喝下午茶,没想到这一天这么快就到来了呢。

当然,我们还是出去逛了清迈的城区和景点。总体来说,清迈的商业并不很发达,久负盛名的老城区和小清新的宁曼路都让我有些失望;也许是因为没有机会慢下来去感受清迈城区的韵味。但大象营和清迈夜间动物园却给了我们惊喜,令孩子们流连忘返。

孩子们第一次骑大象,虽然有点惊险刺激(也有很多安全隐患),却是难得的宝贵经历。喂大象活动也是娃娃们的最爱。

在大象营里待了几个小时,我惊诧于孩子们面对这些庞然大物时的毫无畏惧,而孩子们都觉得大象真的好可爱啊,人类应该善待它们!

坐着导览车在清迈夜间动物园看动物,也是十分精彩的体验。与新加坡夜间动物园中规中矩的风格不同,清迈夜间动物园比较随性粗犷,可以近距离看到羚羊和梅花鹿们在路上穿梭,甚至会有长颈鹿把头伸到车里,向游客们讨东西吃!那只小家伙伸出细长的舌头,把我们带过来的梨一个个卷到嘴里;随后我们又拿出苹果,小家伙估计是第一次看到红苹果,略犹豫了一秒钟,便也将苹果迅速吞进肚里。整个过程超级可爱!孩子们兴奋极了,拍手大笑。

作为吃货,不得不提及此次旅程中的泰北美食。热爱泰国菜的我,在品尝比较了清迈和曼谷的食物之后,发现我们更习惯的是泰南食物的味道;但这并不妨碍我们欣赏清迈当地的美食。

因为是带娃旅行,且在东南亚地区稍有不慎就会吃到细菌,我们大部分时间是在五星级酒店里用餐。酒店自营的Le Grand Lanna是城中著名的泰餐厅,也是我在清迈吃过的最满意的一家餐厅。据说酒店创始人先开了这家泰餐厅,因为大受欢迎,才逐步在餐厅旁边建造了如今这片度假村。这家餐厅的意义可见一斑。

很精致的餐厅

清蒸青柠檬鱼

冬阴功汤

招牌红咖喱牛肉

泰式菠萝炒饭

芒果糯米

餐厅的泰北传统歌舞表演令孩子们印象深刻

酒店的早餐菜单提供各式本地美食,属于酒店服务的一大亮点。

我们还特地光顾了清迈四季酒店的知名泰餐厅,可惜其性价比实在无法与Le Grand Lanna抗衡。

从刚来时的等不及想逃,到后来每天清晨拉开窗帘,看到撒在露台上的明媚阳光,便感觉特别幸福——这样神奇的剧情逆转。我们的清迈行真是一段有趣的旅程。然而,再快乐的假日也不可能永远持续,到离开时我们都恋恋不舍。但我们很快释怀,因为一段旅程的结束,正预示着另一段崭新旅程的开启。只要我们一直在路上。

我们知道,多年后,即使孩子们都已忘记了这次旅行的所有细节,在她们的内心深处,仍保留着清迈童话假日所带来的美好感觉。这,便是旅行的意义。

(感谢微信公众号: 紫藤夫人的分享)

上一篇新闻

本世纪最便宜的巴厘岛之行就是现在,还不快抢!

下一篇新闻

北海道之旅,在小樽寻找《情书》中的悸动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