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24日 星期二

黑马《爸妈不在家》拿大奖,造就金马影后

默认标题_自定义px_2021-02-23-0.png

《爸妈不在家》(英文:Ilo Ilo)是新加坡导演陈哲艺执导的2013年电影,入围第57届伦敦影展、第56届亚太影展,并获得第66届戛纳影展金摄影机奖和第50届金马奖最佳剧情片,也是新加坡首部获戛纳奖项的电影。本片也代表新加坡参加第86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外语片的竞逐。

在金马奖颁奖典礼上,导演陈哲艺率主创上台领奖。他笑说:“我终于跟李安导演握手了。”主创随后轮流致谢。《爸妈不在家》击败了呼声极高的《一代宗师》和《天注定》,多少称得上爆冷。《爸妈不在家》今晚一共拿下包括最佳女配在内的四项大奖。“我们来自小小的国家,也是最小的预算,这是我第一部长片。入围最佳剧情片的其他电影都是我读学校时要研究的电影,都是大师们的片子,我先给你们鞠躬。谢谢金马奖,希望这个奖项可以鼓励更多新加坡电影,新加坡加油,华人电影加油。”

麦若愚:“怎么可能!明天媒体终于可以做文章了!李安导演怎么没有支持王家卫!金马50年的新思维就是新加坡。”杨元玲:“太惊人了!新加坡时代来临!还不如回到电影的本质,回到动人故事。”吴文智:“眼镜掉了!它是很好看的家庭通俗伦理片。”

《爸妈不在家》是年仅29岁的陈哲艺导演的第一部剧情长片,讲述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期间,一个新加坡家庭与菲律宾女佣之间的故事。电影探讨了普通家庭在经济逆境中的挣扎,以及父母忙于生计,孩子由外佣照顾成长等问题。

据悉,陈哲艺导演的首部剧情片成本很低且不到30个工作天即拍摄完成。这部影片在戛纳获奖是新加坡影片首次在国际影展荣获殊荣,这不仅是导演个人的荣誉,对新加坡的电影制作产业势将产生震撼性的影响,难怪新加坡总理李显龙赞扬陈哲艺为国增光并为年轻导演树立了榜样。

陈哲艺导演接受澳广中文节目记者采访时表示,他的首部剧情长片以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为背景是因为这场金融风暴给自己的家庭带来巨大影响,让当时只有十来岁的他印象深刻。不过,陈哲艺强调《爸妈不在家》并非他的自传,而是受到童年经历启发的一部电影。

导演: 陈哲艺编剧: 陈哲艺主演: 许家乐/安吉莉·芭雅妮/杨雁雁/陈天文类型: 剧情/家庭官方网站: www.iloilomovie.com制片国家/地区: 新加坡语言: 汉语普通话/他加禄语/英语上映日期: 2013-05-19(戛纳电影节)/2013-08-29(新加坡)片长: 99分钟

简介

家乐(许家乐 饰)是个聪明却调皮捣蛋被学校视为头痛份子的小孩,怀孕的母亲(杨雁雁 饰)每天在公司和家事两边忙碌分身乏术的情况下,还会接到学校的抱怨电话总是相当无奈,最后只好找来菲律宾女佣泰莉(安吉莉·芭雅妮 Angeli Bayani 饰)来帮忙家事和照顾家乐。

一开始相当排斥泰莉的家乐利用各种机会欺负她,但是为了要养家活口的泰莉只能努力在这个家庭里生存。家乐因为爸妈各自烦恼着自己的事情无暇关注他的情况下,让家乐和泰莉两人逐渐产生越来越深厚的感情,但是小小年纪的家乐却没有发现家庭风暴也日趋严重……

而这是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正在悄悄影响这个国家……

影评

今年金马奖最佳剧情片提名,《爸妈不在家》是听上去最陌生的一部片子。这部新加坡电影,片名陌生,导演陌生,演员也陌生,无人知晓。    作为陈哲艺的第一部长片,恰逢五十年的金马奖显然学了戛纳传统,必须提携下新人。但这并不表示说,《爸妈不在家》就是依靠场外加分,它的实力早在戛纳电影节得到了证明。    除了在国际影展上披金斩银,《爸妈不在家》的最大意义是给新加坡电影注入了信心。早先,邱金海等人的电影也大走文艺片路线,不过影响范围有限,无以为继。但此次,《爸妈不在家》进入了大华语电影圈的讨论范围。要知道,长年以来,新加坡只有一些重复消费的喜剧,七八成的新加坡片都在贩卖新加坡式华语(英语)笑料,不说低俗,很多point实在令人笑不出来,地域特征太过明显,也阻碍了它们的有效传播。因此,《爸妈不在家》便彰显了它的可贵。对中国观众来说,难得看到一部比较扎实沉稳的中产阶级家庭题材,甚至,这也是华语电影里头异常重要但在当下却稀缺的题材类型。无怪乎,有人说,《爸妈不在家》让他们想起了杨德昌,当然,杨德昌的格局恐怕会放得更大,而不仅限于一个家庭,但这种联想的产生却是有足够的事实和理由。    在我看来,《爸妈不在家》出色在导演的老练,没有新手的生涩。很多年轻导演一到表现自己的切身经历或者生命体验,往往会用情过多,不加节制。《爸妈不在家》完全没有这种滥情,一上来就给了冲突缘由,强调了现实社会的压力影响,里外上下,滴水不漏。爸妈无暇照顾(不在家),菲律宾女佣Teresa到来(亲情的填补和替代),家乐直接抗拒。即便很多观众猜想到,后面必然是家乐和Teresa的关系修复到最终和解,但电影巧妙地抛出了一些悬念,比如Teresa最终会怎样离开,电影制造了弦外之音,令人担心那会是以遗憾跟误会告终。岂不料,结果并非如此。    影片不乏锋利之处,家乐的野跟皮,一度令人难以接受。可以看到,《爸妈不在家》并没有尝试让他的个性发生扭转,事实上,那也是不可能的事情。家乐和Teresa就像被海洋分隔的岛屿,阴差阳错,被连接在了一起。这世间也并非只有许鞍华的桃姐情,萍水相逢,亦能有动人之处。所以,看到最后,当家乐猛然拿出剪刀,用稍嫌过火但又是孩子思维的方式去表示好感和爱意时,我们会经手内心的突然撞击。每到家乐爆发情绪,电影的镜头也随之运动起来,晃动不安,这种不安也能直接传递给观众,毫无障碍。电影还有一些巧妙的细节,像家乐买彩票,可以相信,如果不是导演的自身经历,那种由希望到失望的小瞬间是不会被记下的。因为,这根本就无法编撰。    实际上, Teresa并没有什么过人的技巧,她也只是自己孩子的母亲,就像片名所揭示的,家乐需要的只是父母和亲人的陪伴。爷爷不在后,他就变了个样子。然后,Teresa出现。所以,在一阶段的相处后,尤其是亲密的洗澡等事情过后,家乐对Teresa的情感发生了质的改变。    爸妈不在家,但是电影留给家乐父母很多篇幅,他们的精神压力、对Teresa的看法、第二个孩子的到来等等。显然,这部片子并没有沦为渲染主仆情或忘年之交,围绕Teresa的来与去,它还尝试读解出另外的东西。这个时候,《爸妈不在家》就得回到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新加坡遭受打击。在妈妈受骗洗脑的段落,观众大可察见一个社会的荒诞和迷乱。社会承受的压力也转化为家庭所承受的压力,在这个传统华人家庭里,父母的缺席导致了孩子的叛逆,Teresa的离去又预示着原有的关系会得到修复(在金融危机的打击之后),所有的亲情关系复归原位。所以,《爸妈不在家》可以是一部成长片,也是一部父母和子女的沟通教育片,并且不乏社会现实意义。电影里,关于人与人的心灵沟通,细致入微,并不会因为孩童视角的存在,导致技巧表现的降格,过于用力。叛逆和早熟给家乐带来了不大一样的少年形象,他的不舍,放在台湾、香港或者内地观众的眼里,都是可以感受得到。毕竟,很少有电影能这么专注地看待一个孩子的成长,一个家庭的重整,一个社会的细小零碎。所以,作为陈哲艺的长片首作,能有这样明晰的想法、过人的定力,那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文/木卫二)

上一篇新闻

野生动物狮城邂逅指数排行榜,惊悚蛇夺冠

下一篇新闻

德国啤酒配香肠猪手,Brotzeit巴伐利亚风情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