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的必备姿(zhi)势(shi)你get到了吗?
一年一度的清明节又要来临了,中国的朋友可以享受为期3天的清明小长假,而在新加坡的朋友恐怕还是要“奋战”在工作学习的“第一线”。
当你的朋友圈里,出现又一波晒假期,晒郊游,晒恩爱的浪潮。你,是不是想静静了?
没关系,我再带领大家一起回顾一下关于清明节的各种姿势,不不,知识,让你分分钟变成朋友中深藏不漏的大学霸!
01
清明与寒食本不是一天。现在我们一般习惯把“寒食”作为“清明”的别称,其实它们原本是两个不同的日子。“清明”顾名思义,“既清且明”,是指天朗气清,阳光明亮的意思。最初清明只是一个节气,清明以后气温一般会稳定升高,草木欣欣向荣,正是春耕的大好时候。
而关于寒食的起源,则是春秋时期晋文公重耳为了逼迫介子推出来做官,不惜放火烧山。介子推心意已决,宁可在山中烧死,也没有出来。晋文公伤心后悔之余,就下令将这一天作为“寒食节”。在寒食节这一天,不许民众开火煮饭,只能吃冷食、凉拌食品。
后来“清明”和“寒食”逐渐合二为一,主要是因为二者时间上非常接近。
02
清明不是祭祖的唯一节日。华人祭祖总共有四大节日,分别是:除(除夕),清(清明),盂(中元节与盂兰盆节),九(重阳)四节。
03
《清明上河图》画的是不是清明节?学者:那可不一定!一直以来,《清明上河图》画的是宋朝汴京清明时节的春景,似乎已成定论。然而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有学者提出了异议:通过对画卷的细部研究,认为《清明上河图》画的并不是开封清明节的景色,乃是夏秋之际的景色。甚至对“清明”二字的解释,也出现许多的版本。
支持“秋景说”的学者们找到的证据之一,就是画卷中位于虹桥南北两岸以及桥上的几处摊子上,放着切好的西瓜块。而当时的开封群众,是不可能在清明时节吃上西瓜的。支持“春景说”的学者力争那根本不是西瓜。画中到底有没有西瓜呢?感兴趣的朋友不妨在吃瓜之余也试着找一找喽~
04
在二十四节气中,唯一一个既是节气同时又是节日的只有“清明”。
05
清明节一定要“欲断魂”?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这是大家对于清明节的一般印象。现代人当然大可不必如此。但是即使在古代,清明也可以过得很欢乐。古人在清明节的时候,除了扫墓祭祖这些严肃的活动之外,还经常趁着好春光去郊外踏青、打马球、放风筝。在唐代,还很流行清明节时荡秋千。韦庄的一首诗就描写了清明时节女郎们荡秋千的美丽情景:“满街杨柳绿似烟,画出清明三月天。好似隔墙红杏里,女郎缭乱送秋千。”
06
“杏花村”是真实存在的,而且真的卖酒哦!“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这首杜牧的名诗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在现实中,杏花村是真实存在的,就在安徽省贵池县。据《安徽风物志》的介绍:杏花村在池州(贵池县)城西,有杏林百亩,春来杏花竞放,艳如锦云。而且《江南通志》也记载道,杜牧在任池州刺史的时期,确实到杏花村去饮过酒。
最后的最后,再附赠大家一个免费的知识点:清明节千!万!不!要!随意跟人家说节日快乐啊!
(文:一头会写字的猪)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