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29日 星期日

全球数十座城市正在下沉,新加坡游离在“沉浮”边缘独舞

全球数十座城市正在下沉,新加坡游离在“沉浮”边缘独舞...

前不久,印度尼西亚正式宣布将在2024年“迁都”,而实施这项宏大工程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该国当前的首都雅加达已是“危城”一座,平均年沉降25厘米,位居全球之首。

然而,雅加达并不是世界上唯一一个正在下沉的城市。随着气候环境变化,学界警告称,在未来数十年间,全球恐将有数十座主要城市或部分下沉、或“整体消失”,数千片沿海而建的社区将无法居住...

(图:来源自网络)

美国《商业内幕》杂志称,按极地冰川目前的消融速率来计算,截至2100年全球海平面将上升2.43米左右。

届时,全美将有多座城市为此付出惨重代价—其中,大多数城市从前就饱受洪灾侵袭,今后的发展趋势更不乐观。

位于墨西哥湾沿岸的纽奥良市地势低洼,又建在密西西比河的河口三角洲,该市面对洪涝灾害可谓格外被动。事实上,该市至今仍未从2005年的飓风灾难中恢复元气。

据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一份研究显示,纽奥良近年更是出现了明显的下沉趋势,沉降速率合每年5厘米左右。据了解,该市部分区域本就处在海平面4.5米以下,照此发展,市内大片区域将在2100年没入水下。

与纽奥良遭遇类似,新泽西州大西洋城也饱受飓风洪水摧残:2012年飓风“桑迪”过境时,该市70%至80%的面积曾被洪水吞没,部分区域的积水几近2.5米。专家推测,该市在未来几十年所面临的自然灾害恐将更为猛烈。比大西洋城命运更为堪忧的是美国东南沿海港市查尔斯顿:地方媒体早在10多年前就已断言,该市将在2050年沦为一座“半淹没的鬼城”。

相比这些地处沿海的“难兄难弟”,美国航天城休斯敦的沉降更多是出于人为因素。据《休斯敦纪事报》称,休斯敦部分区域年平均下沉5厘米左右,主要成因是对地下水的过度抽取,导致地下蓄水层日益枯竭。此外,美国首都重地也并不保证绝对安全:据美国地质调查局预计,华盛顿将在未来百年内沉降15厘米。

(图:来源自网络)

在近年召开的联合国气候会议上,“升温3°C”是相关议题的关键词之一。

学界预计,全球气温将在本世纪末上升3摄氏度左右,上升幅度和速度远超之前的预期,令遏制气候变化的重要国际协定在这一指标面前显得格外无力。

根据科学家的数理推演,在未来的“3°C时代”,日本关西地区的经济重镇大阪将被海水淹没,520万居民将受到直接影响,经济损失可达1万亿美元。

中国的“东方明珠”上海也存在巨大的洪灾隐患:外媒称,上海市中心在“3°C时代”将会遭遇“大面积”沉没,受影响人口将达到1750万,就连一些地标性高层建筑也无法幸免。英国《卫报》称,其实自2012年起上海政府就已经开始着手应对洪灾隐患,不仅建造了全国规模最大的深层排水系统,还为太湖吴淞江泄洪工程投入400多亿元人民币。

孟加拉国首都达卡的危情一点不亚于雅加达:孟加拉湾的水位涨幅是全球平均水平的10倍之多。

事实上,从拉美到非洲、再到发达的欧洲,世界各地均存在“陆地下沉”的隐患。

(图:来源自网络)

虽然这里并没有点名提到新加坡,由于全球变暖,海平面升高,作为低洼小岛的新加坡,很可能在不久的将来大面积被淹,这意味着全岛已到了“生死存亡之际”!

面对这样的现状,新加坡也在极力想办法阻止!

就在最近的国庆群众大会上,李显龙总理花了20多分钟谈气候变化对新加坡的影响。他说,新加坡要拿出对待武装部队(军事国防)的态度,制定50-100年的计划严肃对待气候变化,累计投资估计超过1000亿新币!

(图:来源自网络)

联合国估计,到了2100年全球海平面可能升高一米,新加坡从西部的裕廊岛到东部的东海岸整个CBD金融区、樟宜机场都面临被淹的危险!

不光住在这些可能被水淹区域的人有危险,整个城市都会被影响!

道路和地铁贯穿低洼地区,这里遍布医院、学校、工作场所。所以,在新加坡这样一个小岛国不可能在一部分失守后,住另一部分的还能正常生活,必须进行全岛防御。

1、建筑物往高处建

根据新加坡现在的规定,所有建筑必须建在海平面三米以上。

涨潮时,海平面会上升两米,最后剩余一米的余地是留给暴雨的,建筑物不至于被研磨。如果真按专家预测,到2100年海平面升高一米,原来的一米“安全高度”就没了,一涨潮或下大雨,那就是灾难性的后果!

所以,新加坡将制定措施,保护基础建设,例如把地铁站入口处架高,以及要求新的发展项目或重要基础设施必须建在更高处。

新加坡正在兴建中的樟宜机场第五航站楼和大士海港,都特意建在高出海平面至少5米的地方。

(图:来源自网络)

2、强保护海岸线

新加坡对海岸线进行划分,并按照威胁程度制定保护策略,从受到最大威胁的部分东海岸和裕廊岛开始。

新加坡的滨海堤坝目前有七个巨型水泵,涨潮、下大雨时他们将水从滨海蓄水池抽水入海,以保护城市免受洪水侵袭。

但当海平面上升,这七个水泵是远远不够。

所以,公用事业局将在滨海堤坝的另一边,建第二个水泵房。

(图:来源自网络)

而东海岸一带则要效仿荷兰进行圩田填海造地。

所谓圩田,就是在海中建设堤坝,把水抽出形成一片陆地,圩田需要完善排水系统,建成后的维护和保养成本将比传统填海土地高,但所需沙土量少,建造成本比传统填海低很多。

新加坡已经在德光岛建了一个小型的圩田,用来试验和积累经验。这样的试验有助于新加坡以后在东海岸把圩田延伸,在海岸线建造一堵围墙,不但能保护低洼地区,也能填海造地,为新加坡提供更多可用土地。

(图:来源自网络)

此外,在新加坡主岛对岸的一系列外岛展开填土工程,从滨海东到樟宜一带以堤坝的形式将它们衔接在一起,形成一个类似于滨海蓄水池的淡水蓄水池,并对水加以控制

。当然,这些工程所要耗费的人力、财力巨大,在未来的100年,花至少1000亿新币,需要几代人的共同努力。

(图:来源自网络)

3、人为约束

面对不可逆转的气候变化,新加坡提出每个人可以做的是了解、减缓并适应气候变化

减缓气候变化的速度,最直接的办法就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

新加坡承诺在2030年前把温室气体排放强度,从2005年的水平削减36%。

今年,新加坡成为东南亚首个征收碳税的国家,从2019年到2023年适用于所有部门的税收将涨到每吨温室气体排放5.0美元;并可能在2030年之前提高到每吨10至15美元之间。

...

一句话说的好——面对“大自然的愤怒”,地球上没有任何一个区域能够独善其身!

也许《流浪地球》中的画面将变成真实的存在...

上一篇新闻

惊艳全球!中国“躺赢”的摩天大楼在人山人海中开业!老板是新加坡人

下一篇新闻

在新加坡上公厕只顾带手机,想过哪个“坑”细菌在慢慢“吞噬”你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