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24日 星期二

她在新加坡3年开了9家火锅店,月入多少你猜不到

默认标题_自定义px_2021-02-23-0.png

在新加坡,开店最快的火锅店,如果说不是海底捞,你一定不要吃惊。

食立方,从2014年8月18日在乌节路开了第一家店起,三年内,新加坡已有9家店,月入七位数新币不在话下。

与海底捞大妙锦里优品这些走四川火锅经典路线不同的是,食立方打的是”台湾火锅“招牌。顾客群相对比较年轻,价格也较亲民。

但是,千万不要以为Zara产品比LV的便宜,Zara就没有LV赚钱。

坚持薄利多销原则的食立方,,现在新加坡已被接受,虽然赚钱辛苦,也还是有可观利润。

如果你知道幕后操盘人的来历,就觉得相当自然。

新加坡食立方老板的胡树娟,早在25年前,就在中国时创立了宏状元粥店,到2008年时已有多达22家分店,被菲律宾最大的餐饮集团快乐蜂(Jollibee Group)相中,出价5550万美元(按当时大概1:7汇率,合人民币3亿8千多万) 全盘收购。

在宏状元之前,快乐蜂纳入囊中的中国著名餐饮品牌,是鼎鼎大名的永和豆浆大王。

注意胡树娟脱手宏状元的时间点,恰好赶在2009年全球金融危机来临之前,成功套现全身而退。时隔9年后,当年北京城及至全中国的多少餐饮界大牌一一倒下:俏江南、金钱豹、湘鄂情……胡树娟谈起那段稍有差池人生路可能大不同的跌宕经历,很知足,笑说因为自己很“革命”,所以该得!

当然,她打过不少硬仗闯过不少难关。“2003年非典最严重的时候,北京是重灾区,谁还敢出门啊,我们粥店基本都关门了。政府为了尽快控制疫情,要求我们把员工留在原地,大家不要乱窜。我听话啊,就每天好吃好喝的留住员工,一天的消耗就是1万块。眼看着每天的进账没了,还一天天往外倒钱,心里慌啊!以前都不怎么留现金的,从那以后,我就养成了手上存点钱应急的习惯。”

回溯到4年前,她通过投资移民的方式,和独子一起获得了新加坡PR的身份。当时是18岁儿子一个人先来的新加坡。回想那时儿子人生地不熟的窘境,她很豁达~“他独自在外头租房子住,又没有朋友,遭到冷遇也是正常的。”

想想与其给别人缴租金,还不如自己买套房踏实,她就在第一次踏上新加坡国土那回,利索买下了家人落脚的窝。

横看竖看新加坡房价,和家乡北京的比起来,很合理,于是在不久后第二次到新加坡时,又买了一套房供出租。每月的租金收入,成了儿子稳定的生活费来源。

▲本地仍属少见的机器人送餐小姐

“北京的事情处理好之后,我来到新加坡。做惯事情的人,闲不下来。看新加坡人总在外头吃饭,而以我在中国多年的开店经验,夏季因为大家不爱在家做饭,营业额总是全年最高的;新加坡全年长夏啊,那不用想了,就做吃的!”

原本是想干回老本行开个粥店,实际操作时才发现不成,没有那么多请工人的Quota(编者按:配额,新加坡人力部对服务、制造、建筑等各行业招聘外国人的比例,有非常严格的规定),毕竟粥是要一锅锅熬出来的,费工。那就开火锅店~洗菜切菜配菜,用不了太多工人。

以做成事为目标,遇到困难就灵活变通,胡树娟的思路不一般的清晰。比方说,上面说的粥店开不成,就开火锅店。

另外~在这里做生意,商业环境是好,可所有文件都用的英文,不懂怎么办?“那就给每位有经验的管理高层配名翻译,也就两三千块钱的事儿,他们为我创造了价值,这点成本该花就得花!”

食立方有一名得力干将,就算月薪开到了6000新币,还是被移民厅拒了EP申请。她也不含糊,带上他就找上人力部,甩了对方两个问题:

1)当时是你们邀请我投资移民的,我响应国策创业,要为大家提供就业岗位,现在遇到困难了,你们不帮我解决,说不过去吧?!

2)你听我说话,北方口音,一般本地人觉得语速快,也听不太懂。你不让我请这位助手,让我到哪里去找能明白我意思,还能顺利执行的人?

向人力部“投诉”的结果,是她助手当天下午就收到了移民厅发来的消息,说他的EP申请,批准了。

“现在他的薪水是一个月1万多,做得很好。有他帮我看店巡店,我就省心多了!”老板说时,神态自若自信。

讲到开店的成功经验,她也乐于分享~

1)装修店面的心得:标准“马云背后的女人”,资深淘宝购物达人,自爆高峰时曾注册了十几个账户淘各种货。

几乎每家店的建材,都是她从中国网购后,漂洋过海运过来的。不愧在商场上摸爬滚打了那么多年,数据就刻在脑海里,张口就来。

“每家店的面积,都不会太大,大概在2000平方尺左右。装修成本大概是15万新币,主要是人工太贵,大概是中国的5倍,如果人工和中国一样廉宜的话,4万块就可以装修好一个店面了。”

“最近不玩淘宝,改玩新玩意儿阿里巴巴了。小打小闹买东西过时,要走批发路线了!”她豪迈挥手,也许正因对未知世界始终保有好奇心,并有勇气付诸行动,让她看起来比实际年龄显得更年轻。

▲食立方裕廊店,梦幻海底世界

2)请员工的心得。像前面所说受限于Quota(配额),店里的员工以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籍的居多。相对而言,本地员工的头脑是比较简单易于管理,另一方面却显得死板。老板原话如下:

问他们想去哪个分店上班,都说要去乌节路,因为感觉其它地方很远,或者根本就不认识路。所以就乌节路那个分店,本地人最多,只一个店长是中国人。同样是坐地铁就能到的地方,为什么都喜欢待在市区,就不喜欢去裕廊呢?

另外就是员工要积极应对客户反馈。比方说,有顾客说我们的扯面,没有海底捞的好吃,有人张口就怼“那你去海底捞吃好了!”;也有抱怨我们服务不够热情的,又该怎么应?

你就顺着顾客的话说~“那我们以后向海底捞多学习”或者“您好,请问还有什么需要吗?”,不就完了吗,人家出来消费,图的就是开心,你一句话给人添堵,那以后谁还来呀是吧!

▲City Square店堂内有星空

“到了新加坡,我发现政府太亲商了,替我们业主考虑得很周到,干什么都有保险,意外、人寿……连现金都能保,那我就统统买上。店里偶有发生员工烫伤或者割伤的意外,我们不用像以前那样费神扯皮,直接走保险就完啦!感觉我在新加坡买保险,都赚了呢,是不是有点对不起政府?”她就有这个本事,谈笑间把别人觉得是白扔钱的孬事,正向思维成好事。

“就有一点~咱员工可以正经拿到赔偿,能别动不动就拿MC(病假)不见人影吗?本来人手就紧,耽误了店面运营,就不好了。”她说的,还真句句在理,泡病假的招数,估计在全世界哪儿都差不多。

谈到独子,生性豁达的她也是觉得样样称心。儿子原本在本地读私立学校,毕业后一时没有机会进像样的大学,那就先当兵去。问她怎舍得相依为命的儿子去受苦,毕竟来新加坡不过两三年,一些在这边长大的孩子,都还想方设法逃掉那两年兵役呢。她照例乐观回应~“是挺好的锻炼呀!”

曾经在北京得过市级游泳比赛名次的儿子,在文莱军训时率先摸黑过河为全班人探路,等到任务完成后才通知家长。她谈到这里,满脸以孩子为荣的自豪:“得亏是事后才告诉我,不然要整晚睡不着觉了。”

她在新加坡的事业发展得顺风顺水,从2014年8月18日在乌节路开了第一家店起,到现在新加坡已有9家店,月入颇丰。以4月底才开张的西海岸分店为例,基本当年就能回本了,那意味着以后每天的流水,刨去成本,都是净赚。

如今火锅店生意步上了正轨,有着一颗不安分创业者心的老板,已经在策划新的创业点子。用她自己的话说~会做生意,是老天给的与生俱来才能,可不能白白浪费咯;眼看着生意做成做大了,更是无可比拟的乐趣。

或许在不久的将来,你就能在新加坡吃到来自中国的其它原汁原味食品了(记得擦干口水);在外用餐,也能享受到她提供的其它独特服务了(先卖个关子)……

讲究细节的老板连设计个“食立方(食3)”名片,都画面感十足。

新加坡眼关注在新加坡打拼事业的新移民故事,他们有些是发型师,有些是工程师,有些是老板。

上一篇新闻

NOVELA会员狂欢,哪些好料值得你一早就来抢?

下一篇新闻

天猫在新加坡狂撒优惠券,就等你来抢!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