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27日 星期五

涂鸦在新加坡的冰火两重天

默认标题_自定义px_2021-02-23-0.png

早在1953年,一个新“罪行”开始萌芽,逐渐风靡全球。从此,大批追随者出现在世界各大城市。他们在漆黑的夜晚,会戴上口罩,帽子甚至是眼罩。小心翼翼地走到被选中的街角,开始进行他们的秘密行动。他们就是当年被大家不理解的“疯子”,“破坏者”,也是我们现在眼中觉得很酷的“涂鸦艺术家”。

对于涂鸦文化,并不陌生。但是谁是比较具有代表性的“始作俑者”呢?他就是“Cornbread”(玉米面包先生)。据说当年他为了追求他心上人,在他们居住的城市(后面会提到)到处涂鸦“Cornbread爱xxx” 的字样。最终当然是抱得美人归了。

▲玉米面包先生

涂鸦一词来源于意大利的词Graffita。大家觉得涂鸦最早源自哪个国家,英国,美国还是冰岛?

虽然纽约的涂鸦文化非常的流行,但最初却是由前面提到来自费城的浪漫艺术家Darryl McCray先生。那时候涂鸦常用的喷漆管还没被发明出来,这个文化也没流传到纽约伦敦等地。

▲参展作品 Crash(1961)

作为一个涂鸦艺术家,他们的工作可谓是非常艰辛。明有警察等城市治安管理员负责打压,暗有同行的互相伤害。什么意思?毕竟涂鸦并没有说这是谁的地头,谁都可以在你刚完成的画作上涂改甚至是直接用自己的作品覆盖住先前的作品。因此,即使好不容易避过了警察的管制,你的作品的生命可能也只有短短几小时。当然,这也是为啥大部分涂鸦艺术工作者在完成作品后都会拍照留念。

▲作品Seen

在看这个展览之前,我总觉得涂鸦艺术是他们很即兴的创造。然而看了才知道,作为涂鸦工作者也是有不少人会事先打好草稿的。

▲艺术家手稿

早期的涂鸦文化流传到美国英国法国等地后,他们一开始的构图都是比较有轮廓的。很多是先画好轮廓再上色。然而我们可以看到,后来就加入了很多不同的元素。有些作品也是不需要先有轮廓再上色了。

▲部分早期涂鸦参展作品

▲参展作品 A-one

这幅图,图中的男士抽着烟。随着他吹出的烟,有各种各样的想法迸发出来。构图的颜色对比也很鲜明。像是不同思想在他脑海里碰撞一般。

不要以为只有西方才有涂鸦文化。这幅作品来自于张大力先生(中国,北京)。他是一位最初将民生问题作为创造题材的艺术家之一。这是他1998年用破旧的墙壁创造的“对话与拆”(demolition: Forbidden City, Beijing)。我们可以看到图中破旧的墙壁就像我们总是见到的“拆”。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人口的不断增多,越来越多的文物建筑面临着被“拆”的选项。大力先生也许想要通过这幅作品告诉大家,他要把紫禁城这个文化遗产记在脑中。究竟他对文化遗产的未来是积极还是消极的,也是由大家来评判。

接下来这位是一位90后的涂鸦艺术家,陈英杰(Hua Tunan)。他从小和父亲学习画国画,后来20岁来新加坡留学。他说这幅画的灵感就是来源于新加坡很文艺的哈芝街。图中我们可以看到融合了中国国画以及涂鸦的流行元素。这幅涂鸦名为“花火”。

这幅涂鸦的名字非常有意思。名为充满民主的花园(“Garden Full of Blooming Democracy”)。然而我们却看到图中与各种武器,弹药以及埋伏。

随着涂鸦文化的不断发展,其绘画媒介也不再是局限于以前的墙壁,火车,货运箱了。我们可以看到越来越多的艺术家已经开始把身边的一些废弃品如门,单车轮胎,旧木头等加以运用,创造出各种不同的艺术作品。

▲部分参展作品

最后,你要是有兴趣了解更多关于涂鸦艺术的话,不妨在6月3日前去新加坡科学艺术博物馆3楼参观。您将有机会看到专门为本次展出创造的5、6 副作品。这些作品都将只有这一次机会和大家见面(因为我画在展馆的墙上的)。其中周末下午还可能可以碰到有英文、华语讲解的参观。

▲部分参展作品

地点:新加坡科学艺术博物馆3楼(Singapore Art Science Museum Level 3)

票价: 大人17 小孩老人学生12

 

答案是E。究竟为啥是AndreasVon Knorre &  EltonHinz? 他们看到这个消息大概会心疼自己为艺术提前挨打的屁股吧。

以上内容大部分来自于Art from the streets展览讲解~

(文:Nate)

上一篇新闻

日本染发笔含致癌甲醛,新加坡两元店有卖……

下一篇新闻

世界大战爆发,新加坡是最安全国家之一,竟然是因为这个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