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02日 星期六

新加坡方言,难道就要这样消失了?

默认标题_自定义px_2021-02-23-0.png新加坡有所谓的“方言”吗?这真是有点一言难尽。很多人说,Singlish最多算是带口音的英文,“坡普”也就是不太精准的中文。但,新加坡的的确确有方言的存在,只是现在已经越来越少听见了……新加坡的方言就是“大杂烩”,早期移民到新加坡的广东人、潮汕人、福建人、客家人都是讲着自己的方言,久而久之,客家人学了点广东话,潮汕人也能和福建人讲上两句,这也算是方言在新加坡最鼎盛的时候了~

然而,这一切随着新加坡在1979推出的“讲华语运动”戛然而止。“讲华语运动” 的口号就是“多讲华语,少说方言”,目的是要扭转新加坡华人因籍贯不同而使用方言的习惯,改用华语(中文)为共同语言。

在建国初期,新加坡政府希望通过这一政策,凝聚华人族群,建立新加坡人的国民认同感。当年,在政府宣布推广“讲华语运动”后不久,原本以广东话原音播出的香港电视连续剧,很快就变成是华语配音播出。

在学校里,也是禁止学生讲方言的。有人回忆说,有一次,同学A让要到食堂买食物的同学B帮他也买一些,B问A要买什么,A说:“qingcai”(福建话“随便”的意思)。A讲了方言,班长要惩罚他,A说:“我哪里有讲方言?我是用华语讲‘青菜’。”

到了九十年代,“讲华语运动”的重心才逐渐转变成今天的模样,鼓励更习惯以英语交流的华人接触华文,不再针对方言,而此时,方言已不再是华族的主要用语了。那政府对于使用方言的态度会不会稍微软化了一点呢?其实并没有……

2009年,时任李光耀资政首席私人秘书的徐芳达,在一封公开信中批评了一名南洋理工大学学者有关语言学习的看法,他说:“许多新加坡人现在都能很流利地讲华语和英语。任何一个新加坡机构或是南大提倡学习方言是愚蠢的做法,这必然会损害对华文和英文的学习。”

另外,李显龙总理在2014年的“讲华语运动”开幕式上,以鼓励方言学习会影响双语教育的成功推行为理由,暗示放宽方言政策不可行。方言在新加坡走向了穷途末路,只有在一些传统场合如中元节慈善投标、歌台表演,宗乡会馆活动等,才能见其踪影。

然而,令人意外的是,这两三年来,新加坡掀起了方言的浪潮,许多电视剧、电影都加入了方言元素。比如新传媒从去年开播的电视剧《吃饱没》,目的是向老一辈的人传达政府政策、福利等的内容,剧中大量使用方言,以老人们所熟悉的语言更有效地传递信息。

(《吃饱没》主题曲MV)

这类影视剧的出现,难道是方言迎来了第二春?不,这更像是对走入末路的方言最后一点缅怀。毕竟,方言的没落似乎是社会进步的必然结果,用同一种通用的语言,会让沟通更有效率,避免了鸡同鸭讲的情况。

其实,不光是新加坡,中国也面临同样的问题,90后、00后的年轻一代,会说方言的少之又少,即便会说,也不怎么纯正了。媒体、学校都推广普通话,甚至是来自不同地方,说着不同方言的父母,面对孩子时,选择讲普通话,而不是让孩子学两种方言。

当然,“过些年只能在博物馆里听到方言”这种话有点夸张,毕竟还有不少人致力于方言和传统文化的传承。但,方言逐渐走向衰败似乎是不可逆的趋势,大家且说且珍惜~

(WQ)

上一篇新闻

北京-布鲁塞尔-新加坡-香港,30年辗转我经历了什么

下一篇新闻

新加坡第七任总统陈庆炎卸任,必须来个盛大典礼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