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没有最怪只有更怪,这些国家的人竟然这样过圣诞

“你以为圣诞节只关乎购物和圣诞老人?”

呵呵,这可不是红蚂蚁提出的问题,而是文化、社区及青年部几天前上载到面簿的视频中,开篇亮出的第一个问题。(就是下面这个视频)

作为促进本地宗教种族和谐的一种做法,文化、社区及青年部在这个近两分钟的视频中,用教堂里常见的彩绘玻璃艺术手法,藉由基督徒的叙事角度,介绍了圣诞节的真正意义。从圣母玛利亚受圣神感召怀孕,到小耶稣在马槽里诞生的全过程,都运用古老的说故事技巧呈现出来,画面美轮美奂。

视频上载不到一星期就有将近2万人观看,并分享了近500次,颇受好评。不少网民都通过视频了解到新加坡的多元宗教文化包容性。

其实,圣诞节在许多亚洲国家并不像新加坡这样被列为公定假日,而是一个与平日无异的工作日。然而,但这并不能阻止人们想过圣诞节的心,尤其是平安夜,更是在许多亚洲国家被“商业化”、“浪漫化”,约定俗成地演化出当地独有的圣诞文化(怪异)习俗。如果你在这段期间出国到这些国家旅行或公干,不妨入乡随俗吧。

中国

在中国民间传统习俗当中,“苹果”一直都带有“平平安安”的含义,正如蝙蝠代表“福气”、寿桃代表“长寿”、红枣莲子代表“早生贵子”那般。

据悉,许多到中国留学的外国学生因无法轻易购得火鸡,于是就开始“入乡随俗”在平安夜送苹果给彼此图个好兆头,收到苹果的人则会回送橙子,意味着“心想事成”,渐渐地就形成了一种新的文化风气。商家们也瞄准这个巨大的商机,于是市场上就出现了各式各样应节的“圣诞苹果”。

中国的苹果在圣诞前都会变身为“圣诞苹果”而且身价翻倍。(互联网) 有些苹果表皮还特地培育出“我爱你”的字眼,应验了西方人常对爱人所说的:“你是我眼里的苹果”这句话。(互联网) (互联网)

中国网购平台上的苹果礼盒价格更是水涨船高。京东网上还推出99人民币(19.7新元)的“特惠价”苹果,据称进口自日本。

售价99人民币的苹果圣诞礼盒。(京东商城)

虽然送苹果的习俗使到普通苹果价格在圣诞节前后也跟着飙升,每斤都比平常贵上30%至50%,但多数人并不介意,因为没有人会抗拒在年底送出或收到“平平安安”。

售卖苹果的摊位。(互联网)

著名的苹果牌电器产品打入中国市场后,手头宽裕的人也开始送出高科技“苹果”,不过到目前为止,最受欢迎的依然是原汁原味的红彤彤苹果。

日本

和中国一样,圣诞节在日本也并非法定假日,但早已与“浪漫”划上等号,平安夜甚至被誉为“日本情人节”。再加上12月23日是日本天皇的生日(法定假日),今年又恰逢长周末,因此日本人和商家都特别重视平安夜的到来。随着天皇明年4月退位,今年将是日本人庆祝最后一个带有“法定假日”的圣诞节。

许多日本情侣会选择在平安夜向心仪的对象送出圣诞礼物告白,或者请爱人去高级餐厅用餐。没有男女朋友的单身人士在平安夜则不会轻易走在挤满成双成对情侣、装饰浪漫的街上,以免触景伤情。

据英国广播公司(BBC)报道,日本过去40年来有一个非常有趣的圣诞传统,就是在圣诞节,尤其是平安夜,一定要吃肯德基炸鸡的传统,一年比一年火。

日本的肯德基一到圣诞节期间,就大排长龙。(互联网)

上世纪70年代,日本肯德基第一家店的经理大河原毅有一次在店内听到几名外国游客聊天说,在日本旅游所以错过了圣诞节的火鸡大餐。其中一名外国人说:

“日本没有火鸡,圣诞节就只好买些炸鸡来凑活”。

就是这样的一句话,让大河原毅深受启发,从1974年开始推出圣诞套餐,大力宣传“圣诞节=肯德基炸鸡”的消费概念,再搭配日本家庭围着一个肯德基全家桶欢庆圣诞节的温馨画面,就这样走入民心。吃肯德基炸鸡桶过圣诞的方式一炮而红,席卷了全国。

12月是日本肯德基最忙碌的一个月份。一些地方的肯德基餐厅的销售额甚至是平时销售额的10倍之多。想吃到肯德基的圣诞节套餐需要提前数周预订,否则就要排队数小时。

在日本变成圣诞老公公的桑德斯上校。(互联网)

圣诞节期间,日本境内的肯德基桑德斯上校长也换上圣诞红色套装,配上他那招牌式的笑容,成了日本小朋友成长回忆中的“圣诞老公公”。BBC认为,这是肯德基一个极为成功的营销手段,“利用了消费主义,将圣诞节在日本变成了一个炸鸡派对”,也创造出一个意想不到却深入民心的日本文化传统。

印度

虽然印度只有约2.3%人口是基督徒,但数量已达2800万人。大家在圣诞节期间不流行用松树或枞树来作为圣诞树,而是将印度随处可见的香蕉树或芒果树装饰成圣诞树。不少人还就地取材使用芒果树叶来装饰自己的家,营造节日气息。

香蕉圣诞树。(互联网) 芒果圣诞树。(互联网)

欧洲许多国家的圣诞传统也颇为逗趣。

乌克兰

乌克兰民间一直流传着这样的传说:一名可怜的女人买不起装饰品来装饰自己的圣诞树。圣诞节当天,她的孩子醒来后看到树上覆盖着蜘蛛网,于是用手触摸了蜘蛛网。没想到蜘蛛网竟然变成了黄金和白银。从此,乌克兰人民都会在圣诞树上挂上蜘蛛网装饰来“捕获”好运。

(互联网)

德国南部与奥地利

在北欧山区的民间传说里,圣诞老公公的原型就是天主教活跃于四世纪的圣人:圣尼古拉斯(Saint Nicolas),身为主教的他经常在圣诞节前后秘密行善,形成了圣诞节派礼物的传统。与圣尼古拉斯作对的是一个长得“半妖半山羊”的魔鬼叫Krampus。当好孩子从圣尼古拉斯手中获得礼物时,Krampus就会将坏孩子放进布袋里掳走暴打一顿。

奥地利街头的圣尼古拉斯和Krampus。(互联网)

每年12月初,奥地利街头总有成人扮成面目狰狞的Krampus四处吓唬孩子和游客,提醒大家做个好人。据说,只要给这些“魔鬼”提供一些Schnapps烈酒,他们就不会再骚扰你。

奥地利街头Krampus出没。(互联网)

到了12月27日,居住在山区的小孩的“报复机会”就来了,他们可以拿起树枝去鞭打村里的成人,成人不得反击。

西班牙

西班牙人民在庆祝圣诞节时有一个“屎分”有趣的Caga Tió习俗。Caga Tió在西班牙语里,指的是“拉屎的木头”。木头是真空的,但是有手有脚,还有面部表情。

西班牙街头在圣诞节前都能看到造型逗趣的Caga Tió(拉屎的木头)。(互联网)

当地人在12月初会将一个Caga Tió摆放在家中,如果家里有壁炉,Caga Tió的屁股就会朝向壁炉。每天,全家人都得“喂养”和照看这块木头。

Caga Tió。(互联网)

到了圣诞前夕或圣诞节当天,全家人就一边唱歌一边用棍子击打木头,鼓励它“拉屎”,直到它拉出糖果、水果和坚果等等。这些其实都是早已藏在Caga Tió身体里,或者脚下红色棉被里的礼物,一般都由父母们藏(喂养)在里面。早期,人们甚至会藏一条咸鱼,一根大蒜或者一段洋葱。

芬兰

提起芬兰,自然少不了跨越北极圈的拉普兰省罗瓦涅米市的圣诞老人村。

(圣诞老人村)

这里不但可以坐着驯鹿雪橇去拜访真正的圣诞老人,还可以参观精灵礼物工作室,最有趣的就是到圣诞老人官方邮局给未来的自己寄出一封信,所有的信件都会盖上特别的北极圈邮戳。这个邮局每年也会收到将近50万封来自世界各地孩子们寄给圣诞老人的信件。

圣诞老人和小精灵们一起阅读孩子们的来信。(圣诞老人村) 通过橙色邮箱寄出,邮件上是当天的北极圈邮戳。通过红色邮箱寄出,则会盖上专属的圣诞邮戳。(圣诞老人村)

菲律宾

回到东南亚,圣诞节庆祝氛围最为浓郁的国度,非菲律宾莫属。菲律宾有86%的人口都是天主教徒,因此圣诞节的意义在菲律宾“大过年”。

菲律宾夜弥撒。(互联网)

每年到了12月16日,菲律宾就会开始举行为期九天的马拉松式“夜弥撒”(Simbang Gabi),又称为“九日弥撒”来庆祝圣诞节,一直持续至平安夜结束。

据说,这个习俗源自于拉丁美洲地区的“感谢弥撒”(Misa De Gallo),主要是为了感谢上帝给予过去一年的丰收,也为新的一年祈福。18世纪由殖民者传入菲律宾后,当地天主教徒将它转换为“九日弥撒”,一直沿用至今。

“夜弥撒”其实是在凌晨3点至5点之间(日出时)举行,弥撒结束后,大家就照常去上班或到田里工作。信徒们相信,只要连续九天都参加弥撒不缺席,就能获得上帝的祝福,实现心中的愿望。平安夜的最后一场弥撒结束后,信徒们会在教堂外享用以新收割稻米制成的米糕(Suman)、竹筒饭及其他甜点。

用稻米制成的米糕(Suman)是菲律宾平安夜必吃的甜点。(互联网)

近几年,新加坡也开始举行夜弥撒,不过一般在黄昏后举行,而且每晚都在不同的天主教堂举行,让居住在新加坡以女佣居多的菲律宾人,可以趁这段期间认识与接触不同区域的同胞。

在新加坡天主教教堂举行的夜弥撒。(善牧主教堂)

在新加坡,拥有171年历史的善牧主教堂(Cathedral of the Good Shepherd)自2016年起,每年也开始“复建”耶稣诞生地,也就是当初位于巴勒斯坦的伯利恆村庄(Bethlehem Village),重现耶稣出世的场景,一年比一年的规模更为庞大。

耶稣诞生地就在当时巴勒斯坦的伯利恆村庄(Bethlehem Village)。(善牧主教堂)

今年的模型长约7.3米,宽3.6米,造型精致。从未见过这种Nativity Scene(小耶稣诞生场景)的蚁粉们,可以在明年1月13日之前去参观,开放时间为上午8点至凌晨12点。

(善牧主教堂) 小耶稣出世的马槽。(张丽苹摄)

红蚂蚁团队在此祝福各位蚁粉:圣诞节快乐!来年平平安安,捞得风生水起,犹如当红炸子鸡般红红又火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