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中央医院的医护人员。(海峡时报)
作者 刘振扬
2020年4月,你还记得吗?
那一年,我们活在新冠病毒的阴影里,每一天只关注两个数字:确诊病例和死亡病例。
从中国到韩国到欧洲到美国,我们接二连三看到医院人满为患的悲剧。
医护人员体力透支,甚至牺牲性命。医院门口连摆放死者遗体的空间都没有。因为来不及送去火场,许多尸体被置放在冷冻车子里。另一篇报道则说道,老人院里的老人集体受到感染,还没及时送到医院就死去了。
医护人员准备转移确诊患者到隔离病房。(海峡时报)
同时,新马两地应该不会忘记,那一夜多少人因为边境的管控,拼了命地越过长堤,至此再也无法和亲人团聚。
幸运的人埋怨著远程办公或居家学习所带来的困扰,没那么幸运的得面对生计被打乱的后果。
百年未见之大变,我们遇上了。这是这一代的战争,一场没有鸣枪、没有炮火、没有形体的战役。
在那恐慌的岁月里,最辛苦的莫过于世界各地的医护人员。凭着他们那股救人的使命感,我们好不容易熬过了那最艰难,最黑暗的日子。
西班牙巴塞罗那一间医院内的加护病房,医生正在救治冠病患者。(法新社)
从一些新闻报道里能读到他们所面临的艰难处境。但他们坚持着,一直到全世界慢慢理清如何控制病毒的传播。
戴口罩、勤洗手、遵守防疫安全措施成了标准作业。疫情似乎开始趋缓,我们也渐渐忘了疫情前的日子是怎么过的。
2021年4月,你应该还没忘吧?
是没多久以前的事,但感觉过了好久。
我们又认识了一个新的名词:德尔塔。
这个从前只出现在科学或数学教科书里的希腊字母突然登上了国际新闻。可是,在这个病毒被称之为德尔塔之前,它有另一个名字:B.1617.2,也被俗称为“印度变种病毒”。
其实在2021年4月之前,冠状病毒也出现过几次变种,但德尔塔病毒掀起全球恐慌的原因是因为它的超级传播率,以及疫情暴发时,印度的惨状。
由于死于冠病的人数实在太多,印度火化场即使24小时运作,也依然不负重荷。(路透社)
2021年4月,印度新德里成了人间炼狱。印度每日新增病例以超过30万的速度增加,死亡人数多到连焚化厂的人员都忙不过来。报纸刊登尸体随便地包裹起来,放在路边的画面让人毛骨悚然。
更有新闻报道,医院因为氧气不足,一夜死了几十条人命的惨祸。经历过的医护人员都异口同声地形容当地情况为战场。病毒随后迅速流入其他国家扩散开来。
在这个德尔塔变种病毒面前,我们发现一年多来所做的准备还是不够。面对传播率更强的病毒,各国又得开始思考应对方法。
不久后,我们重新认识了疫苗“有效率”的定义,重新学习到疫苗真正的作用:
疫苗不会确保你不被病毒感染,但它会保护你免于重症与死亡,也会降低你传染给其他人的几率。
同一年,医护人员走出了医院,走入了邻里,为数以百万计的人们接种疫苗。
医护人员走入了邻里,为数以百万计的人们接种疫苗。(联合早报)
一次次地打击,一次次地自我调适。到了2021年10月,许多国家的主流媒体都在谈论如何走出疫情,如何与病毒共存。
那些痛苦的四月好像是很久以前的事情。无可厚非,我们应该往前看。我们应该相信科学,克服心里对病毒的恐惧。
可是与此同时,我们不应忘记过去18个月我们如何走过来,尤其是那些经历了生死离别的前线人员和病患家属。
对他们来说,战役其实还没结束。在新加坡,近两个月确诊病例有所增加,再次考验前线人员的承受能力,衷心感谢他们一年多来的坚持与付出。
离隧道的尽头或许不远了,但请不要忘了这段日子以来,帮助我们、带领我们走出这条长长的隧道的无名英雄们。
(海峡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