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取得成功并非偶然! 马国视频博主对比两国优劣收获好评
新加坡人均薪金有4100美元(5566新元),马来西亚人均薪金仅有804美元(1091新元),相差近五倍。(Mr Money TV YouTube)
作者 郑智浩
新马两国分家大半个世纪,长堤两岸风景民情如故,但彼此却朝着截然不同的发展道路前行。
多年汲汲营营奋斗下,新加坡率先冲破桎梏,实现经济腾飞,成为亚洲为数不多的发达国家之一。
马来西亚虽也持续保有增长势头,但碍于社会体制和政治环境波澜起伏,政策不时朝令夕改,发展之路难免磕磕绊绊。
一晃眼56年过去,新马之间的差距到底有多大?又有哪些因素促使新加坡如此成功,将马来西亚远远甩在后头?
一名马国视频博主Mr Money日前通过亲身经历现身说法,将新马的差异归纳成以下三点:
人材培养
公务员薪金
住房政策
这个在9月22日上传、标题为《马来西亚VS新加坡,为什么我们这样落后?》(Malaysia VS Singapore, why are we so BEHIND?)的YouTube视频,意外戳中新马网民的心窝。视频至今已获逾22万次观看次数,收获3000多则留言。 许多网民认为他给出的论点有理有据,贴近小市民的心声。也有人在留言区大谈个人见解,并希望彼此融合各家所长,在时下困局中砥砺前行。
人材培养
这名视频博主说,新加坡缺少天然资源,因此不得不把精力都挹注在建设和培养国家人材上。其中最能达至成效的方法,就是在教育方面下功夫。
他指出,新加坡政府为完善教育体系花了不少钱,平均每名国人可获1600美元(2171新元)的资助;反观马来西亚,人均只获得500美元(678新元)的教育费用。
“比起马来西亚,新加坡在教育上花了将近多三倍的费用。”
据新加坡统计局数据显示,教育部2020财政年度的预算为126亿3000万新元,约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3.7%。
新加坡小学。(海峡时报)
另一方面,新加坡政府每年也致力于招揽全国最优秀的毕业生,提供专业教师资格培训,好好教育下一代。Mr Money说,马来西亚教育体系相比之下就显得非常“低劣”(shitty),教职人员良莠不齐,学生很难得到良好教育。
Mr Money透露,他曾在求学路上遇到不怎么会说英语的“英语老师”,还有对科学不感兴趣的“科学老师”。一些师范学院的毕业生,表面看来受过教育专业训练,实则是误打误撞被录取,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在干嘛。
“长此以往,只会培养出对学习不感兴趣的学生。我相信学生将从好的教育中获益良多,这也会对他们未来的经济成就,产生深远的影响。”
马来西亚国民型小学。(路透社)
公务员薪金
新加坡政府机构一贯奉行“高薪养廉”的作风,冀望给予公务员优渥薪金和福利来杜绝贪污腐败的歪风。这位博主引述已故建国总理李光耀的话说:
“若你给出的是花生,就只能招到猴子。(If you pay peanuts, you get monkeys)”
意思浅浅,如果“又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只支付给公务员微薄的薪水,这些手握决策能力的官员肯定会想方设法,从别处“圈钱”。而政府也招揽不到优秀人材投身公共服务领域。
“我相信,如果普通公务员的薪金得到提升,我们(马来西亚)将吸引更多优秀的人选。”
(新加坡警察部队面簿)
他还搬出数据说,吉隆坡警官平均月薪最多只有1500令吉(487新元),反观新加坡的初阶警察,每个月至少都能领到3000新元的俸禄。
孰优孰劣,一看便知。
据非官方统计,吉隆坡人均每月生活开支大约为3262令吉(1060新元),新加坡人均每月生活开支则落在1400新元左右。同为“人民保姆”,吉隆坡警官的薪水根本不够支付开销。
“我们(马来西亚)确实有一些政府职位,比如部长等,开出特别好的薪酬。但遗憾的是,大部分具有高办事效率、做着艰苦任务的公务员,往往却没能得到足够的薪水。”
他认为,高薪确实能够养廉,公务员能吃饱穿暖,脑袋自然不会有“敛财”的念头。
住房政策
Mr Money说,新加坡的另一大优势,是随处可见的政府组屋。
新加坡政府当年在创造经济奇迹的同时,也不忘推行“居者有其屋”计划,把住房自有率推高至91%,成为全球不少国家的典范。
其中,有高达八成居民住在政府组屋内,新加坡人也普遍满意组屋区的建设和安排。
新加坡红山一带的组屋。(海峡时报)
这位博主说,新加坡之所以花那么多心力,将组屋及周遭设施建造完备,其中脱离不了一个重大因素,那就是:重塑社会结构。
从经济角度来看,建屋局会将不同但相近房型(例如两房式和三房式、三房式和四房式)的组屋毗邻而建,拉近社会经济距离。
这样一来,来自不同背景的居民能够住在同个区内彼此关照,而不是任由富人或穷人各自分化择地而居。
再者,新加坡建屋局也规定每一座组屋都必须满足种族配额(ethnic quota),鼓励多元种族一起生活。加上邻里建有学校、杂货店、医院、健身房等公共设施,各族孩童从小就玩在一块,并以“新加坡人”的身份自豪。
孩童在游乐场玩乐。(SQFT Architects)
看回马来西亚。
由于国情不同,大部分有经济能力的马国人都选择购买有地住宅,不大会住在印象中狭小、脏乱、规划得一团糟的政府组屋内,更别提能实现硬性规定的种族配额制度。
“要(学新加坡)做同样的事情并不容易。因为我们(马来西亚)自小都生活在不同的地区,我们也无法控制邻居是谁。不过作为一个马来西亚人,我一直都希望我的孩子有马来西亚精神。”
他认为,有融入多元种族社群的机会,一定要把握。
(海峡时报)
怎么样?蚁粉觉得他说的有道理吗?
新马本就一衣带水,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两国有时难免在一些“大课题”上小打小闹,却不妨碍两地人民相互联通,维系紧密感情。
红蚂蚁认为,获得盛赞不骄傲,得到批评也要虚心接纳。从来没有谁比谁更好。
就像这位网民所说:
“我是一名新加坡人,但我想要马来西亚也像新加坡这般成功。理论上,马来西亚的资源远超新加坡,有潜力在经济上赶过新加坡。我已故的父亲是马来西亚人,母亲是新加坡人,我能看到两国的差异和难处。我们还有许多可以相互学习的地方。”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