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5月26日 星期一

新闻热点

恶意软件诈骗新伎俩:如何保护个人设备安全?

近年来,恶意软件诈骗案件在新加坡引起广泛关注。尽管相关案件数量有所下降,但诈骗手段层出不穷,公众需保持高度警惕。新加坡网络安全局警告,诈骗分子通过诱导用户点击伪装链接或执行特定操作,让设备自动运行恶意脚本,从而窃取数据或操控设备,造成严重损失。

据统计,2023年恶意软件诈骗案件达到1899起,而在各方共同努力下,2024年案件数显著减少至289起,降幅高达84%。然而,损失金额却呈现上升趋势,2023年总损失高达1亿2910万元,较前一年的3410万元激增278%。尤其是一些涉及加密货币的高额诈骗案件,给受害者带来巨大经济损失。

一种常见的诈骗手法是,骗子假冒加密货币领域的网红,通过社交平台如Telegram群组吸引受害者加入。在加入过程中,受害者被要求输入特定指令以通过所谓的验证,但实际上这些指令会让骗子获取对加密货币钱包的控制权。在一起典型案例中,一名受害者因点击伪装成会议的链接并运行脚本,导致价值约1亿2500万元的加密货币被非法转走。

此外,诈骗团伙还通过社交媒体发布虚假广告,以低价食品或高薪工作为诱饵,诱导用户关闭安卓设备的Google Play保护机制,进而安装恶意应用。网络安全局发言人指出,骗子甚至会修改恶意应用的代码结构,以规避安全软件的检测,显示出其手段的狡猾与复杂。

为应对不断变化的诈骗伎俩,警方、银行等多方已推出多种防护措施,如具备诈骗侦测功能的银行应用,帮助公众免受侵害。网络安全局也在今年1月更新了手机安全应用推荐清单,涵盖适合安卓和苹果设备的多款应用。其中,安卓用户可选用的应用包括Avast Antivirus & Security、AVG Antivirus & Security、Norton360 Antivirus & Security以及Sophos Intercept X for Mobile;而苹果用户则可选择F-Secure Mobile Security和ZoneAlarm Mobile Security。公众可通过官方渠道了解详情并下载适合的应用。

网络安全局呼吁民众关注最新的诈骗趋势,切勿轻信不明链接或指令。若对某些信息存疑,应通过官方渠道核实,或拨打警方防诈热线1799咨询。同时,订阅电脑紧急反应组(SingCERT)的警报和公告,也有助于及时掌握网络威胁动态,提升自我保护能力。

面对不断升级的网络诈骗,保护个人设备安全已成为每个人不可忽视的任务。只有保持警惕并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才能有效降低被骗风险。

上一篇新闻

习近平4月或访东南亚三国有何意义?

下一篇新闻

华为为何2024年首现季度净亏损?

相关新闻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