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潘骏
近日,有网友在“小红书”上分享:新加坡超市的饮料货架上,每个产品包装都多了一个“等级标签”。分为A、B、C、D四个等级。
网友在帖子里称,这是按营养成分和健康程度划分的,“D级都是不健康的,C级也要少喝”。
记者发现,新加坡饮料标签分级新规于2022年12月30日起实施。
为啥要出台这个新标签?据悉,糖尿病在新加坡是一个严重的健康问题,当地预估2050年新加坡糖尿病居民人数将达到100万。为进一步遏制糖尿病的发展,新加坡政府要求在新加坡零售的含较高糖分和反式脂肪的预包装饮料,必须贴上 Nutri-Grade 标签,并禁止发布与“D”级 Nutri-Grade 饮料相关的广告。
新加坡的“饮料限糖令”有多严格?有新加坡热心人士仔细对比了超市里各个不同等级的饮料发现,只要加了甜味剂,就算含糖量小于1克/100毫升,也只能定为B级。
比如可乐,它的糖含量高达10.6克/100毫升,被标为了D级饮料,有IP地址为新加坡的网友在论坛报料补充说,被标为D级的品牌饮料,将被严禁在电视、广告、地铁、电影院等渠道做广告,也不能冠名赞助各大赛事。
潮新闻联系上了一位在新加坡当地的热心人士核实,他给记者晒出了就近超市里的饮料标签表。
康师傅品牌的部分饮料为C、D级:
记者在视频平台经常看到的纯甄酸奶,为D级:
网红饮料椰树椰汁,也被标为C级:
另一网红饮料王老吉,则是C级:
90后们学生时代爱喝的北冰洋,也被标为了C级:
元气森林,B级:
娃哈哈AD钙奶,B级:
网传的东方树叶是A级,然而朋友没有拍到,他找到了另外一款A级饮品。并拍下了饮料上标注的营养信息。
饮料贴标签后有影响各个产品的销量吗?据新加坡某超市的工作人员观察,分级之后确实感觉到和以前很明显的不同,大部分顾客在购买饮品之前会考虑糖分,糖分等级高的饮料销量明显受阻。
记者还找到了一家新加坡某连锁超市的线上售卖平台,发现相关标签也跟着产品一起“上新”了:
该超市售卖的某款牛奶,也被标为了C级:
有读者困惑,好多牛奶的评级都是C级甚至D级,是不是意味着“不太健康”?
北京营养师协会理事,营养师顾中一在微信公众号上解释说,在含糖量评价标准这块,由于考虑到乳制品的特殊情况,其实法规对含乳糖和半乳糖饮料的含糖量给出了“保护性算法”。但牛奶特别是全脂牛奶,因为饱和脂肪含量高,所以按该评级标准算,全脂牛奶基本都是C级或D级,脱脂、低脂牛奶差不多在B级,有些脱脂牛奶能达到A级。
那牛奶还能喝吗?
牛奶是优质蛋白质和钙的食物来源,我国膳食指南推荐大家每天至少摄入300毫升的液态奶或等量的其他乳制品。但饱和脂肪摄入过多会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如果你每天喝奶量超过500毫升,最好喝脱脂奶或低脂奶。如果没有超过500毫升,不用特别在意。
记者还了解到,从今年12月30日起,新加坡市面上销售的饮料大部分都要强制执行营养等级标签,未来去新加坡点个奶茶,读者也可能会看到不一样的菜单↓
营养成分表怎么看才合适
结合新加坡出台的这份新等级标签,国内的营养成分表怎么看才合适?
业内人士提醒,新加坡出台条例的主要目的是方便消费者从包装辨别产品的含糖量和含脂量,减少糖和脂肪的摄入。目前实行的“nutri-grade”标签只能体现产品的糖和脂肪含量,而非产品的整体营养情况。
但并不是说只喝低糖低脂或无糖无脂的饮料就好。比如,有网友报料不少运动型饮料在新加坡被标注为C级或D级,但运动饮料在运动场景下能帮助人们补充碳水和电解质。但如果把这类饮料当做日常饮水而过量饮用,也会造成糖摄入量过高等问题。因此,大家还需要辩证地看待这份等级标准,但不管怎么样,更公开透明地将选择权交给消费者,值得鼓励。
部分内容来源于:营养师顾中一、上海辟谣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