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22日 星期日

太平洋吹来的风,我在新加坡旅拍的时光。

作者简介:丁逸峰,16年辞职成为独立摄影师,环球旅拍70多个国家。ND Award影赛建筑类银奖,澳洲年度旅行摄影师大赛第三名,国建建筑影赛内景类单项奖。

在学生时代,新加坡是一个和我擦肩而过的国家。

当时我们学院有一个与南洋理工大学合作的硕士培养计划,自己一度也考虑过去那里读书;但先拿到的是德国慕尼黑工大的录取,在导师的建议下还是决定去这个老牌工业强国继续深造。

太平洋吹来的风,我在新加坡旅拍的时光。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的教学楼

现在想来,之所以从德国毕业后又很快辞职,一大半的原因就在于不喜欢那边寒冷的天气。如果当时选择了去新加坡,能够在热带海滨国家工作和生活,估计自己也不会有后来转行成为摄影师的决定。

这些年一共去了四次新加坡:有两次是分别去其他国家,刚好要在这里转机,就做了短暂几天的停留;另外两次则是办好旅游签证,用专门的时间来此拍照。

太平洋吹来的风,我在新加坡旅拍的时光。

每次都会入住的宾馆

本篇文章在分享自己的摄影作品之余,更想让读者了解:同为华人社会却能快速步入发达国家行列的新加坡,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国度。

滨海湾花园

新加坡的人口只有500多万,远远比不上国内的一线城市和多数的省会,大概与地级市的规模相当。

大家所熟知的地标建筑,比如鱼尾狮、艺术科学博物馆和金沙观景台,其实都集中在滨海湾花园这个地区。如果仅仅是为了过来游玩,预订一个附近的宾馆,靠双腿就能在两三天之内把新加坡的大多数景点走完。

太平洋吹来的风,我在新加坡旅拍的时光。

新加坡夜景

我每次来新加坡,会把日出和日落的时间安排在这里,记录这座海滨城市的繁华夜景与霞光一色的画面。海边的马路上熙熙攘攘,有着不同肤色和语言的游客;购物中心密集的奢侈品商店和观景酒店上永不停歇的喧闹,见证着纸醉金迷的生活方式——仿佛一切都在提醒着人们,这才是发达国家应该有的样子。

太平洋吹来的风,我在新加坡旅拍的时光。

滨海湾花园

每年的国庆节和新年,新加坡政府都会举办跨年烟火和无人机表演,论规模恐怕只有英国伦敦和美国纽约与之相提并论。届时宾馆的价格会大幅上涨,但依然阻止不了世界各地游客来此度过新年的热情。

太平洋吹来的风,我在新加坡旅拍的时光。

跨年烟火与地标建筑的合影

华人的认同感

新加坡的华人对于中国的心态,一直是复杂而割裂的。既不能奢望他们与隔着海洋的中国同心同德,但是又斩不断文化和血缘上千丝万缕的联系。

太平洋吹来的风,我在新加坡旅拍的时光。

旧禧街警察局,华人社区的网红建筑

我在旅行期间,喜欢与不同年龄、背景的当地华人聊天,他们都很坦诚地和我谈了对中国的感情。

老一辈的新加坡华人经历了李光耀时期的推行西方文化与制度,同时也见证了中国从动乱到改革开放的历程。他们用带着闽南或者广东口音的国语跟我回顾起这些时代的变迁,对中国官方的立场未必认同,但是依然在主动关注和了解自己文化母邦的一举一动。

太平洋吹来的风,我在新加坡旅拍的时光。

华人社区牛车水地标建筑,佛牙寺

而年轻一些的华人已经在日常生活中把英语当成了母语。虽然也长着黑眼睛和黄皮肤,但是从说话的神态和外在妆饰,就能一眼分辨出他们和中国人的区别。他们对中国的态度也纯粹得多,把正在崛起的我们当做一个商业上的伙伴;学习汉语倒不是为了继承什么文化,而是以后能有更多的就业机会、乃至和中国的企业做生意。

太平洋吹来的风,我在新加坡旅拍的时光。

太平洋吹来的风,我在新加坡旅拍的时光。

中国风格的涂鸦,已经成为新加坡独特的街头文化

我在吃早餐的时候,看到餐厅的电视里正播放着时政新闻,作为新加坡政府喉舌的国际问题专家指责中国试图在巴基斯坦和泰国开辟新港口和运河;这无疑会大幅降低马六甲海峡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断了新加坡的财路。专家也是华人,但用的是一口伦敦腔调的英语,故意把“o”这个音拖得很长,大概是从英国的学校毕业。

太平洋吹来的风,我在新加坡旅拍的时光。

芽笼的华人餐厅

=这也或许代表了新加坡精英集团的态度:内心崇尚西方文化,跟中国谈谈感情可以,但是不能耽误赚钱。

多元文化

记得自己在德国读研的第二年,难民潮爆发,引发了欧洲社会的激烈对抗。强调种族平等的左派,热烈欢迎中东国家的穆斯林难民,以构建他们理想中的多元社区;而由此带来的治安问题和就业冲突,又招致当地人的反感。

相比之下,新加坡虽然也存在的多种族的国情,却处理得和谐很多。在国立博物馆,能够透过实物看到这个国家的历史:早期被马来西亚的穆斯林政权统治,之后又经历了英国人的殖民和日本军队的入侵。一轮又一轮政权更替的背后,则是持续数百年的华人下南洋谋生历程。

太平洋吹来的风,我在新加坡旅拍的时光。

太平洋吹来的风,我在新加坡旅拍的时光。

英国殖民与日占时期的展示

自从1965年独立,新加坡的经济开始起飞。如今除了占据主导的华人,还吸引了隔壁马来西亚的穆斯林群体和远渡重洋的印度人来此淘金寻梦。

穆斯林群体主要集中在哈芝巷,他们从事着服装和餐饮的生意,把来自中东的华丽布料带到了这里,还有土耳其风情的冰淇淋与烤肉。社区的中心是苏丹回教堂,始建于1824年,至今依然承担着信徒们日常祈祷和礼拜的作用。

太平洋吹来的风,我在新加坡旅拍的时光。

穆斯林的服装商人

印度人在新加坡所从事的职业则丰富得多,从最底层的体力活到体面的工程师。这似乎也是印度的民族属性之一,跟我在其他国家所见到的印度人一样,他们总有着极强的韧性在世界各地扎根,生生不息地活下去。

很多低种姓的印度人皮肤黝黑,让人一眼就能认出来。即便来到了新加坡,他们为了省钱依然混居在贫民窟的地带,与广州的城中村生活环境有些类似。房子的背后就是垃圾站,散发出恶劣的气味。即便如此,当我带着相机来这里拍摄时,他们还是主动邀请我帮忙拍一张合影来纪念,对着镜头露出了乐观的笑容。或许平日里,这些印度人总是生活在社会被忽视的角落,也渴望得到重视。

太平洋吹来的风,我在新加坡旅拍的时光。

太平洋吹来的风,我在新加坡旅拍的时光。

贫民窟里的印度年轻人

由于没有受过好的教育,这些低种姓的印度人的英语很蹩脚,来到新加坡也只能从事建筑施工等本地人不愿意做的辛苦活计。他们最快乐的日子就是发工钱的那天,可以把刚到手工资汇给老家的亲人,自己继续在新加坡过着省吃俭用的生活;而最大的梦想就是熬几年当上一个包工头,招募新来的印度工人给自己做工。

太平洋吹来的风,我在新加坡旅拍的时光。

从事建筑行业的印度工人

印度人里最有特色的就是锡克族,来自北部的旁遮普邦,原本就以身材高大和能征善战而著名。他们保留着包裹巨大头巾和留络腮胡子的传统,到了哪里总会引人注目。

由于会说基本的英语,我在新加坡旅行期间认识的几个锡克族印度人都找到了杂货店的工作,主要负责搬运货物和帮忙招待客人。在Little Indian社区有着众多印度商铺,除了香料和神像等特产,还有各种廉价的生活用品,这里的老板很愿意雇佣任劳任怨的锡克族人。

太平洋吹来的风,我在新加坡旅拍的时光。

在杂货铺打工的锡克族

除此之外,我在南洋理工大学读博士的老同学则跟我吐槽:这些年新加坡高校的理工科专业,印度留学生的规模已经有反超中国留学生的趋势,并且怀着更大的热情留在这边的科技企业从事程序员、工程师等岗位。

我这次前往新加坡的时候,印度社区恰好也在举办新年的祈福活动。伴随着阵阵喧闹的庙堂音乐,不同阶层的印度人涌进了神庙,争相获取神祗的保佑。之后则去领取工作人员分发的餐食,席地而坐开始谈天说地。

太平洋吹来的风,我在新加坡旅拍的时光。

印度教神庙的新年祈福

我带着相机进入了神庙,拍摄了几张纪实照片之后,独自躲在阴凉处发呆。想到之前很喜欢的印度裔作家奈保尔,在作品中时常回忆起童年于加勒比海特立尼达岛印度社区的生活。即便“独在异乡为异客”,不同的族群依然会保持着独立的宗教信仰和生活方式,与当地主流民族保持着微妙的关系,无论穆斯林、印度人还是华人皆如此。

而新加坡的多种族社区却没有导致明显的本土人与外来人之间的冲突,一方面在于当地占主导地位的华人原本也是从中国故土背井离乡、下南洋谋生,并没有滋生种族歧视的文化土壤;另一方面新加坡政府未被西方社会近些年的“政治正确”束缚,坚持法制至上,无论是何种肤色、信仰和民族,只要违法就一定依法处理。

亚洲特色的“发达国家”

由于缺乏广袤的国土面积和丰富的资源,同为发达国家,新加坡人可能很难像欧美那样普及独栋小别墅的住房,老百姓只能住在公屋里。而政府为了倡导公共交通,对私家车的上牌征收高额的税费,也使得大多数白领要靠挤地铁来上下班,与欧美“没有车就没有腿”的出行方式形成了鲜明对比。

太平洋吹来的风,我在新加坡旅拍的时光。

太平街,典型的新加坡住房

这些都会让长时间在西方国家生活的人觉得不习惯,甚至产生困惑:如果明面上好看的人均GDP数据无法转换成高品质的生活,那么新加坡的“发达”到底体现在哪里?

其实新加坡和日本有些类似,走的都是亚洲特色的发达国家模式:保证高收入、高福利之余,还维持着良好的社会秩序。

在意大利的热门景点、法国的少数族裔聚集区、在美国的贫民窟,暴力犯罪已经成了社会恶疾。街头巷尾,领着福利金的懒汉游手好闲地喝着啤酒、骚扰路人;而夜幕降临后,繁华街市上都能有人当着警察面去推销违禁品。外国游客时常会被偷钱包,而留学生们更是吐槽,“没有遭遇过抢劫的留学生涯是不完整的。”

太平洋吹来的风,我在新加坡旅拍的时光。

图文无关,纯粹想在这里放个彩蛋

而在新加坡,即便携带着贵重的摄影器材,我也可以放心大胆的深夜独自出门。严苛的法律和充足的治安预算让这座城市充满了安全感,一尘不染的街道上看不到流浪汉的身影,这或许也是很多精英阶层选择来此定居的原因。

离别

在离开新加坡的时候,我的下一站是去泰国,计划从曼谷到清迈、清莱,游玩一个月的时间以避开寒冷的冬天。

于机场候机,我看到这里新修了“星耀樟宜”的创意设计,把现代化的建筑和热带雨林瀑布结合起来。不得不说这个想法十分巧妙,也契合着新加坡的国家形象:全世界唯一一个身处热带的发达国家,年轻而充满朝气,吸引着世界各地人们的向往。

太平洋吹来的风,我在新加坡旅拍的时光。

星耀樟宜,最大的室内瀑布

之所以在公众号开设这个专题,是因为前几年的疫情导致太多人停止了出国的脚步;我希望通过介绍自己在不同国家的见闻,让大家继续去了解这个丰富而多样的世界。

上一篇新闻

李嘉诚|在英国能否复制香港模式?

下一篇新闻

加拿大模特晒“坐月子”火了,中国月嫂的“东方魔法”征服欧美,300万老外羡慕哭:我们也想要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