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曾经的日不落帝国英国,是如何沦落到现在的二流国家



在漫长的中世纪和近代初期,英国一直是欧洲的一个主要国家,曾经历了多次的辉煌。但奇怪的是,英国的国运呈现出清晰的波浪型趋势,它在每一次辉煌之后总会跌入衰落的低谷,沦为二流国家。

在大陆国家竭力争夺欧洲霸权(1618—1648年的“三十年战争”)的时候,英国正忙于内部的争斗,几乎被其他国家忽略不计。

光荣革命后的英国以全新的姿态挑战欧洲头号强国路易十四法国的霸权,连续投入两场遏制路易十四称霸欧洲的战争。

即九年战争(1689—1697)和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1701—1713),并取得了巨大成功。之后,英国在保证欧洲大陆力量格局基本均衡的同时,主要通过成功的海外扩张稳步壮大力量,其力量触角大大超越了欧洲的范围。

当1740年前后欧洲大陆局势再度出现动荡之时,英国返回欧洲再次抵制复兴的法国称霸大陆的野心。

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1740—1748)和七年战争(1756—1763)中,英国与西班牙以及与法国之间的战事都爆发于欧洲战事开始之前,由此产生的结果也就自然超出了欧洲,扩展到全世界。

英国不仅通过七年战争维持了欧洲大陆均势格局的稳定,还再度摧毁了法国和西班牙的海上力量,夺取了法国在北美大陆和印度的几乎所有殖民地。

英国的殖民地在19世纪猛烈扩张。1801年合并爱尔兰,英国的正式名称成为大不列颠及爱尔兰联合王国。对亚洲的侵略继续扩大。

大英帝国指由英国本土及其治下的自治领、殖民地、领地、托管地和保护国共同构成的大帝国,是有史以来领土面积最大的国家和最大的环球殖民帝国。

帝国在19世纪初达到鼎盛,大约有4到5亿人口,占当时世界人口的四分之一;领土约3367万平方公里,占到了世界陆地总面积的四分之一。帝国继16世纪的西班牙王国之后,被称为“日不落帝国”。

不过二十年后因为美国独立战争的失败,英国被迫收起自傲心,暂时取消日不落帝国的自称。

1815年英国在拿破仑战争中的胜利,又进一步巩固了它的国际政治军事强权地位,工业革命更让英国成为无可争辩的经济强权,因此1815年彻底打赢第二次百年战争后,英国又开始自称日不落帝国。

维多利亚时代的大英帝国步入了全盛时期,1938年人口达4.58亿,约占世界总人口的四分之一,1922年通过一战获得德国殖民地后,国土面积达到3367万平方公里,约为世界陆地总面积的24.75%。

从英伦三岛蔓延到香港、冈比亚、纽芬兰、加拿大、新西兰、澳大利亚、马来亚、缅甸、印度、乌干达、肯尼亚、南非、尼日利亚、马耳他、新加坡以及无数岛屿,地球上的24个时区均有大英帝国的领土。英国霸权领导下的国际秩序被称为“不列颠治下的和平”。

英国出版的大英帝国全球地图通常用红色把帝国的领土标出,可以清晰地了解到这个庞大的帝国在全球的影响力。

但到了20世纪中叶,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随着全球民族主义运动的兴起和英国国力的日渐式微,其殖民地纷纷独立,与此同时,新兴霸权国家美国的崛起,也促使大英帝国逐渐瓦解。

如今,英国和它的大部分前殖民地国家组成了一个国际组织——英联邦以取代大英帝国。但是与大英帝国不同的是,英国再也无法在政治、外交和经济等各个方面直接影响英联邦的其他成员了。

兴衰路上的重大历史事件:

1、光荣革命光荣革命,英文“Glorious Revolution”。1688年,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发动的推翻詹姆士二世的统治、防止天主教复辟的非暴力政变。这场革命没有发生流血冲突,因此历史学家将其称之为“光荣革命”。

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了限制王权的《权利法案》。奠定了国王统而不治的宪政基础,国家权力由君主逐渐转移到议会。君主立宪制政体即起源于这次光荣革命。

英国在1688年“光荣革命”后建立起来的议会权利超过君主的立宪君主制度以及两党制度等,不仅对英国以后的历史发展,而且对欧美许多国家的政治都发生了重要影响。

在17世纪的西欧以及世界其他地区,君主专制是一种普遍的政体形式。西欧的法国、西班牙、奥地利以及丹麦、瑞典、德意志的一些公国,都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制度。

在这些国家中占统治地位的政治思想是君权神授。至于东欧的俄国以及东方的中国等,则等级森严,绝对专制君主制更为强固。

1688年后,英国的政治制度及由此而萌发的政治思想,对欧洲绝对君主专制制度和君权神授、君主万能、臣民必须无条件服从等思想,都是一个沉重的打击,而对一些民主、进步的思想家,如18世纪法国的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伏尔泰等则起了巨大的鼓舞作用。

虽然对东欧、俄国及东方的中国等国未发生直接影响,但当这些国家的改革运动兴起的时候,英国的“巴力门”(议会)、“君民共治”(立宪君主制)就成了鼓舞他们进行斗争的现实源泉和效法的榜样。

19世纪末,中国的维新派在为改革而奋斗的时候,就常常引用英国的民主政治制度作为楷模。

2、七年战争

七年战争发生在1754年至1763年,而主要冲突则集中于1756年—1763年。当时欧洲上的主要强国均参与了这场战争,其影响覆盖了欧洲,北美,中美洲,西非海岸,印度,以及菲律宾。

这场战争由欧洲列强之间的对抗所驱动。英国与法兰西和西班牙在贸易与殖民地上相互竞争。同时普鲁士,这个日益崛起的强国与奥地利正同时在神圣罗马帝国的体系内外争夺霸权。

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之后不久,欧洲列强间进行了“伙伴交换”,被称为“外交革命”。普鲁士与英国建立了联盟,同时互为传统对手的法兰西和奥地利缔结了同盟关系。

英普同盟日后陆续有德意志小邦(特别是汉诺威)以及葡萄牙参与,而法奥同盟则包括瑞典,萨克森,以及后来加入的西班牙。俄罗斯起初与奥地利结盟。但在1762年沙皇彼得三世即位后改变了立场,并同瑞典一起与普鲁士单独缔结了合约。

1763年法兰西,西班牙与英国签订的《巴黎和约》(Treaty of Paris 1763),以及萨克森,奥地利与普鲁士签订的《胡贝尔图斯堡和约》 (Treaty of Hubertusburg)共同标志着战争的结束。

这次战争在欧洲以攻城战,对城镇的纵火,以及造成惨重损失的野战而著称。战争总共造成了约900,000至1,400,000人死亡。

英国是在七年战争中最大的赢家,法国在《巴黎和约》中被迫将整个加拿大割让给英国,并从整个印度撤出,只保留5个市镇,英国成为了海外殖民地霸主,迈向日不落帝国的传奇。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之前,大英帝国仍然占据着世界霸权的宝座。尽管二战前英国不再是世界上最大的工业国,但经过多年的殖民战争积累,英国仍然统治着超过4亿人,并占领了超过300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无论是美国还是苏联。 在人口和土地方面都无法与英国相提并论。

但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占统治地位的大英帝国突然衰败了。它不仅失去了其作为世界霸主的地位,而且甚至欧洲最大强国的地位也被其他国家所取代。实际上,在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的死亡人数仅约40万人。与被德国占领的法国在法国丧生超过2600万的苏联相比,英国的损失不算大。那么,为什么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损失不大的英国却在战后迅速失去其作为世界霸主的地位呢?


实际上,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的英国工业产值的角度来看,即使没有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英国迟早也会失去其作为世界霸主的地位,但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却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英国人衰落。在第三次科学技术革命之前,衡量一个国家实力的最重要因素是一个国家的工业产值水平。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之前,美国已经是世界上最大的工业国。

当时美国的工业产值占世界的五分之二,大约是同期英国的工业产值的四倍。美国之后的工业强国是德国。然后是苏联和英国。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美国全面启动了生产机械,其工业产值一次超过了世界一半。同时,第二次世界大战也刺激了苏联工业的发展。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英美与苏联之间的工业产值差距已经非常明显。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英国遭到德国的不加选择的轰炸。轰炸中摧毁了许多工业设施。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加上英国自身的经济问题,英国工业陷入低迷。如果不是美国执行《马歇尔计划》,英国则下降的势头肯定会更加严重。

工业生产能力的下降是英国失去世界霸权的根本原因,而英国失去世界霸权的直接原因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出现的殖民独立运动。第二次世界大战削弱了旧殖民国家的力量。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全世界的殖民地都在寻求独立。尽管英国和法国竭尽全力保护殖民地,但在世界殖民地独立浪潮的冲击下,旧的殖民大国仍然被击败。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与英国分离的所有殖民地中,印度的独立无疑给英国带来了最致命的打击。独立前,印度包括印度,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国三个国家。这三个国家拥有数亿人口和数百万平方公里的肥沃土地。当时,印度殖民地的收入占英国经济总量的40%。

关于。印度与英国分离后,英国的国家力量受到了致命的打击,它再也无法恢复从未设置过的帝国的荣耀。实际上,英国成为世界霸主的能力本身就是殖民时代的产物。当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旧殖民帝国衰落,英国再也无法保留庞大的殖民地时,英国不可能仅依靠不列颠诸岛的力量来保持世界霸权。位置。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它只是加速了英国的衰落。

其中二战大概是最重要,但是又最无奈的原因了。有很多人甚至认为,二战的最大战败国既不是发动战争的德国,也不是沦为非正常国家的日本,而是作为战胜国的英国。正是因为二战对英国军事工业和本土经济的毁灭性打击,才让英国在二战结束之后,没有办法继续维持大英帝国的体面。

作为一个并不风调雨顺的国家,英国被海洋和讨厌的雨水所包围,自身的农业资源非常差。想要填饱肚子,英国人都需要依赖南方国家的进口。这是老欧洲的现实情况,但是大航海时代的到来给了英国一个新的机会。英国人可以通过控制温暖的殖民地为自己提供农产品、矿产资源和向外拓展的跳板。正是因为航海,英国才成为了大英。

但是二战的消耗,让英国逐渐失去了对海外事务的干预能力。举个简单的例子:当时已经独立的澳大利亚因为人口比较少,仍然依托英国皇家海军的军事保护。但是在日本南下时,皇家海军几乎没有为澳大利亚的国防做出什么贡献。澳大利亚找到的保护伞,是美国。其他被英国统治的地区看到英国和澳大利亚的关系破灭,当然也都意识到英国的实力已经不行了。这样一个虚弱的英国,正是一些民族主义者崛起的好机会。于是大量国家开始要求独立。当然法国也遇到了同样的窘境,比如阿尔及利亚事件。但是因为法国拥有的殖民地本来就不是特别重要的经济腹地,法国的本土经济又比较完备,法国的损失才看上去小一些。

在军力和经济实力上已经得不到殖民地信任的英国,才终于堕落成了一个现在的二流国家。